书城古言红楼之潇湘水云
863600000107

第107章

就听妙玉继续说道:“那姓薛得为此还得了皇上您的褒奖呢,官职都升迁了半级。可恨他竟从没有过愧疚,仍然活的风生水起,以伪善的姿态接受着众人的逢迎。呵呵,薛家现在的人可比不了他呢,那人可是惯会做伪君子的。母亲在青楼中本要自尽,可辗转听说了事情全部经过,便发誓要为外祖报仇,所以她用尽手段使得老鸨答应她做个清倌,她边在青楼安身边伺机报仇。可惜那姓薛的很少来青楼,她一直等不到机会,却等来了一生的冤孽。世上总是有很多身不由己的事情发生,而那些事情通常在意料之外,尤其是情。她若知道你的身份,断不会救你,你可是外租家间接的仇人啊。”

“女人有了爱人便以爱人为命了,母亲同意了你的赎身要求,幻想着和你比翼齐飞。哪知你三年不归,母亲却在你走后发觉怀孕,生下了我这个孽种。可母亲并没怨你,以为你被事情绊住了,直到那此你巡幸金陵,呵呵,母亲非要亲眼看看自己间接仇人的模样,却不想在路边一见,她便疯了,没想到自己竟爱上了仇人,还为他生育了子女。母亲匆匆回家,本想杀了我,可终究不舍得,带着我匆匆离开金陵。”

“可她一个弱女子有什么能为,在半路被一帮恶霸调戏,母亲险些自戕,好在被一个叫‘无为子’的江湖人所救,母亲此时心中愧疚,那报仇的念头又强大起来,便求无为子教她武功。那人却道母亲早过了习武之年,他禁不住母亲的哀求,给了母亲一本邪功和一本毒经,那功夫每日需吸食生灵鲜血,母亲是信佛之人,当时何等痛苦,功夫两年乃成,母亲遂夜入金陵薛家下毒毒死了薛孝儒。回来之后她便带我寄身苏州尼姑庵。可是她心愿已了加上邪功的侵蚀,不到一年就病死了,临死前将往事尽数告诉了我,并说她一生有三错:一、沦落青楼却苟且偷生,败坏家族名声,二、爱上仇人并因此险些放弃报仇,三、为练邪功残害无数生灵。因此嘱咐我在她死后将她火化,骨灰洒入江中,让流水清风涤荡其罪恶之身。呵呵,我能怎么办,只好照办了,你可知我当时有多恨你们。每天对着我母亲的心应该无比复杂吧,我就是罪孽的产物啊。”

“因此我便求庙里师傅给我落发,以残年为母亲诵经以求她能在地狱少受苦楚,虽然我认为母亲是不应该下地狱的,可她却坚持这样想。奈何师傅不答应,总说我尘缘未了,只许我带发修行。一晃十几年,我遵师傅师叔的命来到贾府,没想到竟有机缘了却当年之事,或许这就是我未了的尘缘吧。”

妙玉说完往事,心似也平静下来,直觉心中空明起来,有种前所未有的轻松,连刚才的激动不甘伤心似乎都在渐渐消褪。她心下诧异,莫非这真是自己的尘缘,如今自己可以不被其所累了?

屋子里静悄悄的,水岩呆呆站着,眼睛一眨不眨凝视着画中的苏可柔,忽觉面上一凉,用手一摸,一片冰凉湿意。追寻了十几年的结果,真知道了却宁愿自己从不曾知晓,为何老天会如此无情,让这个无辜女子承受这么多苦楚。在自己心里,是真的为她动心过的,她便如一朵浊世白莲,自己为何竟从没发觉过她眼底深处的黯然心伤。可柔可柔,对不起!我害了你一家,欠了你一生,这份情缘你叫我如何分解如何偿还!

这时内屋里传来低低的啜泣声,妙玉一怔,水岩忙道:“是皇后和你的一个好姐妹。好孩子,朕竟不知其中有这许多隐情,你放心,这薛家朕定不会放过的,朕绝不让你母亲白白受这么多苦难。”

妙玉淡淡道:“那倒不用,母亲是恩怨分明的人,若想害死薛家全家也不是难事,她却只杀了薛孝儒一人罢了。不过天道轮回,善恶到头终有报,他那样精明,儿子却是个草包,女儿又天生有热毒,因果循环,也算报应不爽。”

水岩只淡淡应承,心里却下决心腾出手要好好整治薛家,当然还有薛家现在攀上的贾家!他看妙玉沉默,想了想道:“妙儿如今既然有了我这个父亲,就不要在住在庵里了,朕封你为妙心公主,从此你就住在宫里可好?”

妙玉轻轻摇头,坚决道:“如今贫尼尘缘已了,从此青灯古佛,再不愿沾染红尘,只一心修炼,为母祈福。施主好意妙玉心领了。”

水岩急道:“那怎么行。莫非妙儿还再恨朕。”

妙玉摇头道:“不能否认,从前妙玉确实有恨,如今却觉得心中宁静平和,再无尘俗之情,又何来恨怨。只是已经了悟,从此自会去遵从我自己的心自己的路。施主与我有情无缘,很不须着意与我了,阿弥陀佛。”

水岩一愣,原地发了会呆,才又不甘心地劝道:“修行在心而不在形式,妙儿在哪儿不是修行呢。”

妙玉清淡一笑,遇见清净雅洁,道:“施主灵慧,只是红尘纷扰,自来与修行者相悖,妙玉不愿,亦不想再涉尘俗。”

“妙玉姐姐。”内屋一个清柔的声音传来,随即黛玉由月华扶着缓缓走到外屋。

“玉妹妹,你怎么在这儿。呵呵,原来如此,竟是我送你的东西露了我的行藏。”妙玉看见黛玉腕上镯子,立时恍然大悟。看黛玉脸色稍嫌苍白,遂淡淡道:“玉妹妹身子染恙了吗?”

黛玉点头,需知妙玉是很少关心人的,遂笑道:“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姐姐竟是下定决心要远离尘世了吗?”

妙玉颔首。黛玉妙目凝着不舍,叹道:“姐姐这样清雅绝俗的人原是人间罕有匹者。只可惜黛玉要失去一个好姐妹了。”

水岩原指望黛玉会劝妙玉,不像她竟蹦出这么句话,又气又失望,不免沉下脸来。妙玉却清颜绽笑,有些欣慰道:“妹妹果然知我。姐妹之谊俱是随缘,贫尼不会忘记施主这个好友的,定会早晚为你诵经祈福。”又对水岩道:“皇上,明日我便想回牟尼院去请师叔为我落发,便不再想回贾府了,还请皇上成全。”

水岩直视着妙玉的眼睛,半晌挫败道:“罢了,心去意难留,朕还能说什么?只是我要留几个侍卫于你,你先住在皇家寺院里,这次切不可推辞,朕可听玉儿说过有人曾图谋于你。”

妙玉蹙眉想想,也不好再推辞,总不能给别人添麻烦,点头同意。水岩殷殷叮嘱妙玉半晌才失望离去。

次日,黛玉眼看着妙玉的小轿子渐渐从视线中消失,一滴泪悄悄滑落,黯然低喃:“姐姐,愿你此后一生喜乐,再无烦忧。”

水溶有些心疼道:“黛儿也别伤心了,以后想她了还是可以去皇觉寺看她的。唉,这么不舍昨天为何不劝住她,也许你劝了会管用呢,就连皇上都对你抱很大希望呢。”

黛玉轻轻一叹,道:“哀莫大于心死,生若无心谁能左右。何况她已经了悟,早已非我们凡俗之心,我们是留不住的。”

前尘灰飞烟没,人间悲欢,缘各不同,我自有我的来时去时路,却是再与君无涉。

皇后下懿旨请妙玉做自己的替僧,贾府旁人倒没多大反应,贾母王夫人则欣喜妙玉的造化,毕竟妙玉是从自己家出去的,得皇后青目也是喜事。

又过了十数天,黛玉才从新回贾府。贾府人已从元妃处得知黛玉进宫得了皇后的眼之事,自然欣喜者嫉妒者都有之,却也不敢小瞧这郡主了。王夫人因为黛玉险些害元妃被罚,自看黛玉不顺眼,奈何眼下得罪不起,只好忍气吞声,唯开始在黛玉平时吃食里也做起了文章。黛玉装作不知,却暗暗留下了证据。王夫人亦想传出些什么白吃白住不清不白的流言,可惜每次刚交待下去,那人便不是受伤便是得怪病,便没有人敢再说什么。彼时王夫人又想传黛玉和皇上北静王等如何,哪知话刚传出去不等黛玉质问,不但贾母连贾政都惊动了,忙忙地将传谣言人打了个臭死,又听那些人说是奉了太太的命,把贾母贾政气得轮番上阵痛斥了王夫人一顿,问着她竟连皇上的谣言也敢传。王夫人看俩人如临大敌的样子才恍然自己做了蠢事,这才知道了厉害,一时消停了不少。

本来这次水溶是不愿黛玉再回贾府的,不过禁不住黛玉软磨硬泡,他也只好答应了,只暗中在贾府又增加了眼线。恰好皇后因要了妙玉去,便又赐给贾府一个带发修行的女子,法名妙远,也是一个清高脱俗的女子。只黛玉心里知道这也是暗卫中的高手,奉命来监视贾府和保护自己的。那宝玉见了妙远一回便惊为天人,可惜这妙远和妙玉的清冷丝毫不差什么,更比妙玉多了决绝,又是皇后所赐的人,更高贵些,那宝玉也不敢造次,心里却是猫挠似的惦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