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要把胆色部和胰色部放在一起讲,是因为它们在脸上呈对称出现,都位于肝脏色部两旁,肝色部左边是胰色部、右边是胆色部。人的胆腑位于右胁部(胁就是从腋下到肋骨尽处的部分),附于肝之下,两者互为表里。胆色部的具体位置也就在肝色部的右侧,如下图所示,在右侧的内眼角的垂线与颧骨最高点连线的交点上。
胆储存胆汁,胆汁由十二指肠分泌,能够帮助消化,这一点是中医和西医的共识。胆的上方有管道与肝相通,肝之余气化生胆汁,然后通过此管道流到胆内;胆的下方有管道与小肠相通,因消化的需要,胆汁经此管道排泄到十二指肠中,以帮助食物的消化。
胆色部的气色以红黄隐隐为佳,而且是明亮润泽的。胆色部的颜色变化了,意味着健康出了问题,比如白色多主虚、主寒、主燥,黄色多主湿,红赤色多主热,青黑色多主寒、主湿、主瘀、主滞。
通过胆色部所显现的气色变化,我们可以判断出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胆道蛔虫、胃肠功能紊乱、肝脏疾患、皮肤病、痤疮等疾病,以及厌食、消化不良、失眠等不健康的身体状况。
胆色部的颜色淡白无华,是胆气虚的表现,多见于胆怯多疑,犹豫不决,容易受惊等症状,而且常常伴有气短乏力,动则加剧。
胆色部的颜色发红,是胆腑里有实热,这类人通常有发热、胁肋胀满疼痛、寒热往来、恶心呕吐等症状。
胆色部红黄交加,而且色泽浓滞甚至污浊,这是胆腑有湿热,多见身热不扬、午后热重、身目发黄、胁肋胀痛、厌食油腻、恶心呕吐等。
胆色部颜色晦暗,或者呈灰褐色,甚至隆起,这是胆气郁滞。常见性情急躁易怒,胁肋胀痛,或绞痛牵连右肩、右臂,或右胁肋部有钻顶样疼痛,大便蛔虫,甚至吐蛔虫等症状。
中医认为,胆为中正之官,主谋虑和决断,可以防御和消除不良精神刺激对人体的影响,维持人体气和精血津液的正常运行和代谢。所以胆和人的精神活动有关,我们常说胆大、胆小、胆识等,都是来源于此。一个人如果胆气豪壮,那么就不容易受精神刺激,外部的刺激对他造成的影响较小,恢复也快。如果一个人胆气虚怯的话,那么受到精神刺激后容易形成疾病,出现胆怯、失眠、多梦等症状。
如果胆汁排泄受阻,就会影响脾胃的受纳运化功能,就会出现厌食、腹胀、腹泻这些症状。当湿热蕴结于肝胆的时候,肝失疏泄、胆汁外溢,人就会发生黄疸,前面我们也说到了黄疸的症状,就是眼睛黄、面色黄、全身黄、尿黄以及口苦呕吐等症状。
一个人如果肝胆色部整个区域高低协调、明亮润泽,意味着这个人肝胆气盛、多谋善断。能够运筹帷幄、深谋远虑、敢作敢为、一往无前,并且不容易为精神刺激所伤。
胆色部淡白的人多数胆气虚,胆小怕事、容易惊恐;肝色部深青气盛而胆色部色淡气虚,反映一个人经常反复谋虑而难以决断、左右为难、进退维艰;肝色部色淡气虚而胆色部色深气盛,反映一个人轻率鲁莽、意气用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针灸胆囊穴,利胆通络消炎
为了保护胆腑,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注意饮食,每日三餐,缺一不可,如果长期不吃早点可以使胆汁瘀积,容易形成胆结石;二是调整情绪,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可以保养胆腑。
如果真的得了胆病,可以采用针灸胆囊穴进行治疗。胆囊穴在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胆经阳陵泉穴直下1寸的地方。胆囊穴有利胆通络的功效,针灸这个穴位,可以治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绞痛等胆道疾病,还可以治腰腿痛、下肢痿痹、胸胁痛、慢性胃炎、口眼斜等病证。治疗急性胆囊炎单独针灸胆囊穴就行。治疗胆石症、胆绞痛除了针灸胆囊穴之外,还要配合内庭、公孙、三阴交等穴位。
胰腺: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臣
胰腺的位置在胃的后方,脊柱的前方,胰头被十二指肠环绕,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参与饮食的消化,维持身体代谢的平衡。
胰腺有内分泌、外分泌两种分泌功能。胰腺的内分泌液含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胃泌素,这些分泌物可以控制血糖的平衡与体内物质的代谢。我们知道,胰岛素失常,就会引起糖尿病。而胃泌素是一种胃肠激素,参与人体胃、十二指肠消化活动。胰腺的外分泌液含有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等最主要的消化酶,直接进行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大物质的消化,将其分解为人体能够吸收的营养物质。当胰液缺乏时,即使其他消化液分泌正常,食物中的脂肪和蛋白质仍然不能完全消化,当人不能吸收脂肪,就阻碍了吸收溶于脂肪的维生素 A、D、E、K。
胰色部和胆色部是呈对称出现的。胆色部在肝色部的右边,胰色部在肝色部的左边,如下图所示,胰色部的中心在左边的内眼角的垂线与颧骨最高点连线的交点上。
胰色部的气色怎么看
胆色部的气色以红黄隐隐为佳,而且必须是明亮润泽含蓄的。胰病一般表现为胰色部的颜色变化,和其他脏腑色部的规律一样,白色多主虚、主寒、主燥,黄色多主湿,红赤色多主热,青黑色多主寒、主湿、主瘀、主滞。胰色部的气色变化可伴有表皮干燥、湿润、粗糙、皱褶、脱屑起疱、色素沉着等形态变化。
胰色部气色苍白,是胰腺虚寒。表现为腹中冷痛,喜按喜温,形寒肢冷,如果寒湿下注常见妇女白带清稀、小腹下坠、腰腹酸沉等症状,一般舌淡苔白,脉象沉迟。
胰色部色黄污浊,是胰为湿困。表现为脘腹胀闷,不思饮食,口黏不爽,头重身困,面目浮肿,大便溏泄等症状,一般舌苔白腻,脉象迟缓。
胰色部黄中逐渐增加红色,是胰腺湿郁日久化热。多在胰湿证的基础上,又加上口干不欲饮,舌苔黄腻,脉象濡滑或滑数等症状。
胰色部淡黄而没有光泽,为胰气虚证。常见面色萎黄,肌肉消瘦,身倦乏力,少气懒言等症状。
胰色部颜色青黄,大多是胰胃不和的征兆。胃酸主要由胰腺外分泌液中和,胰腺外分泌受阻,多表现为反酸的实证。临床表现为脘腹胀满,厌食呕吐,大便秘结或泄泻,舌苔厚腻,脉象濡滑等症状。
胰色部气色青黑晦暗,常是胰腺气滞血瘀的征兆,必须提高警惕,及时做相关检查,早诊早治。
治疗胰腺病的方法
胰腺炎验方
如果想要保持胰腺健康,首先饮食必须有规律、有节制,最重要的措施是防止暴饮暴食。宁可吃不饱也不要吃太多。对于胰腺疾病,例如胰腺炎、胰腺癌等,现代医学尚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有很多有效的验方能治疗胰腺疾病。
1.胰腺炎
中医认为多数胰腺炎属于湿郁虚寒证,一般以湿郁虚寒证处方为基本方剂:
【湿郁虚寒证】
基本方:柴胡15g、升麻15g、党参15g、苍术20g、枳壳10g、白芍10g、藿香10g、茵陈10g、香附10g、延胡索10g、高良姜10g
大便干燥秘结:加郁李仁10g
结石:加海金沙10g、鸡内金10g、金钱草10g
蛔虫:加使君子10g、槟榔10g
感染:加连翘15g、金银花15g
伤酒:加扁豆10g、葛根10g
饮食不节:加白术10g、陈皮10g、神曲10g、半夏10g
大便干燥秘结:加大黄10g、芒硝5g
出血型:加丹参10g、丹皮10g
坏死型:加桃仁10g、赤芍10g
【湿热郁结证】基本方去良姜、党参,加山栀子10g、龙胆草10g
【寒湿郁结证】基本方加附子8g
【胰气虚陷证】基本方加炒白术15g、炙黄芪15g
2.胰腺癌
对于非常难治的胰腺癌,目前还没有任何特效疗法。中医在长期临床治疗实践中,发现了有效的验方。胰腺癌可以分为湿热毒结证和寒湿毒结证两种证候,大多数胰腺癌表现为寒湿毒结证。中药口服能使带瘤生存率明显提高。
【寒湿毒结证】
基本方:当归10g、白芍15g、白芥子10g、藿香15g、蜂房15g、牡蛎15g、茵陈15g、海藻10g、香附10g、白术10g、附子10g、良姜10g
【湿热毒结证】基本方去附子、良姜,加栀子15g
调节胰腺功能的穴位
1.胰俞穴
胰俞这个穴位能调节胰腺的功能。它是胰腺的背俞穴,位置在足太阳膀胱经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刺激胰俞这个穴位,不仅能够治疗胰腺炎和消化不良,更重要的是能够治疗糖尿病。
2.胰腺穴
胰腺穴位于小腿前缘足太阴脾经上,在胫骨内上髁与内踝尖高点连线的中点,胫骨内侧后缘1寸处,三阴交穴上4寸敏感处。
胰腺穴也是一个诊断、治疗胰腺病变的特效经外奇穴,它具有舒畅胰气、疏通胰管、排泄胰液的功能,可以治疗急性、慢性胰腺炎,缓解胰腺癌症状,缓解糖尿病症状。
右手握拳,拇指直立,用拇指指端点压胰腺穴,如果压痛酸楚,说明胰腺有问题。当发生急性胰腺炎时,酸楚部位是双侧胰腺穴;如果是胰腺头发炎,那以右胰腺穴最为敏感;如果是整体胰腺的炎性反应,那么双侧胰腺穴位均有反应。症状越重,压痛表现就越敏感。
很多临床研究证明,胰腺穴是早期诊断、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一个特效穴,它对快速降低血清淀粉酶、减轻疼痛具有特效。针灸胰腺穴,再配伍其他穴位,可以有效镇痛,与此同时,人体也逐步恢复正常,体温恢复,恶心、呕吐等症状及时缓解,血清淀粉酶下降迅速,所以这个穴位对治疗急性胰腺炎确有特效。
胰腺穴除了诊治急性胰腺炎以外,还可以诊断和治疗其他胰腺的病变,如糖尿病、胰腺癌等。
胃肠色部——健康从肠胃
开始
保养肠胃的第一步就是饮食有规律、有节制,定时定量,不宜过饱过饥。无论男女,都应该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这些是养胃护胃的基本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胃病的发生。
至关重要的消化道四色部
胃肠色部是整个消化道的色部,它包括胃色部、十二指肠色部、小肠色部、大肠色部四个色部。
胃色部
中医和西医对胃生理功能的认识基本一致。胃位于上腹部,主接受容纳和消化饮食水谷,中医把胃叫做饮食水谷之海。胃腑与脾脏表里相合,共同主持饮食的消化吸收。胃的受纳和消化是脾吸收营养的前提,因此胃气至关重要,中医极为重视,强调“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色诊、舌诊、脉诊等中医特色诊法都强调必须要首先诊察有没有胃气存在。胃气以通畅、降下为顺,胃有喜润而恶燥的特性。
胃的色部位于两侧鼻翼部,在脾色部的两侧。左鼻翼叫做兰台,右鼻翼叫做廷尉。胃色部的中心在内眼角垂线上、鼻翼上起1/3处。
胃腑有病,气色变化首先反映在鼻翼。胃腑色部以红黄隐隐为好,同时也应该是明亮润泽含蓄的。
鼻翼及其两侧如果淡白无华,这是胃气虚弱、消化功能减退的征兆,多见厌食、饭后腹胀等症状。
鼻翼颜色淡红干燥是胃津液不足,这时人通常口干唇燥,大便干燥甚至闭结不通。
鼻翼颜色红赤是胃火亢盛的征象,可见于多食易饥,形体消瘦,烦渴引饮,口臭,牙龈肿痛,大便秘结。
鼻翼病色应该参考眼睛色变:两眼下方相当于时钟6点的地方,巩膜上的毛细血管如果呈充血、扩张、红黑色状态,很可能这个人有胃肠道疾患,比如胃酸过多、急性或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胃癌等疾病。这些特点也适用于十二指肠和大小肠。
十二指肠色部
肠是“长”的意思,肠分为大肠、小肠、十二指肠三段,确实很长。肠的色部也分为三个。十二指肠衔接于胃,是小肠的一部分。十二指肠色部在鼻下端的两旁,胰、胆色部下方的区域,内眼角的垂线上。
十二指肠之所以叫十二指肠,因为它的长度相当于本人12个手指的宽度。它和胰腺、胃共同参与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它既接受胃液,又接受胰液和胆汁的注入,所以十二指肠对身体十分重要。十二指肠腺分泌液也有保护胃肠不被胃酸伤害的作用。
十二指肠色部和其他脏腑色部一样,应该是明亮润泽含蓄的红黄隐隐的常色。
十二指肠色部颜色青白是十二指肠气虚、虚寒,这时人会食欲不振、食后腹胀、腹部隐隐作痛。
如果十二指肠色部和它的内下方鼻翼处青紫,这是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征兆,病人大多有长期节律性胃痛史,常常食欲不振,情绪不安,甚至恶心、呕血。
此外,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溃疡,以及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病证反映在十二指肠色部,也会呈现出气色失常。
小肠色部
小肠色部在眼睛下面,两个瞳孔的正下方,两颧骨内侧,在胰胆色部与大肠色部之间,瞳孔正中垂线与两颧骨最高点连线的交点上。
小肠是人体消化的一个中枢站,向上通过幽门连接十二指肠,向下通过阑门连接大肠。我们吃下的饮食物由胃到达小肠,小肠将饮食物分化为清、浊两部分,饮食营养为清,由脾吸收;水谷糟粕为浊,由小肠下传给大肠。当小肠发生病变,人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失常,就会发生腹痛、腹泻、呕吐等病证。
小肠色部的气色以明亮润泽含蓄的红黄隐隐之色为正常。
小肠色部气色红赤明亮,甚至出现粉红点,这是小肠有实热。常见症状有腹部胀痛、舌红舌疮;或尿少、尿痛、大便干结等。
小肠色部颜色青白是小肠气痛,常见腹痛、腰痛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