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国际政治学新论
8484800000035

第35章 国际政治的基本理论范畴(一)——战争与和平(2)

战争在人类历史上既起过反动作用,也起过进步的作用。凡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战争,凡是代表先进阶级利益的战争,就是正义的战争。在古代社会中,奴隶阶级反抗奴隶主阶级、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战争都是正义的战争。在现代社会中,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战争,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压迫、争取民族解放的战争,保卫社会主义国家的战争,资产阶级保卫国家主权、反对别国侵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战争。

凡是阻碍历史进步、起着历史倒退作用的战争,凡是代表没落阶级利益的战争,皆是非正义的战争。在现代社会中,帝国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战争,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资本主义国家剥削阶级镇压劳动阶级的战争,殖民主义的战争,没有联合国授权、擅自对他国动武的战争,或违反联合国宪章基本原则、滥用自卫权的战争,任何形式的侵略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战争。

(第二节)人类历史上的战争现象

战争现象在人类历史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现象,尽管在具体时期、具体地区,不同民族间发生战争的次数与规模,以及战争造成的损失不尽相同。

一、人类战争简史

就人类历史的整体过程而言,无法确切地估算已经发生过的战争次数与战争损失。近期瑞士战略研究中心一位战争史专家的结论是,自公元前3600年至20世纪60—70年代,大约在5500年的历史中,人类没有战争的历史仅有292年,约占6%左右。据他对85万件有军事行动的全世界的军事历史资料分析,战争次数达14513次,总共死亡人数达36.4亿,物质损失约为2150万亿瑞士法郎,如果全部兑换成黄金,可铺成一条宽150公里、厚10米、绕地球一周的金带。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时期,战争的规模空前扩大,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空前浩劫。“一战”延续4年,祸及30余国,死亡1000余万人;“二战”延续更长时期,祸及60余国,死亡5265万人。“二战”结束以后半个世纪,尽管世界规模的战争没有爆发,但局部性的战争持续不断。据统计已爆发150多次战争,死亡人数达2100余万,仅1991年1月爆发的海湾战争,在42天时间里,伊拉克军民的死亡人数已达25万左右。1993年德国汉堡大学政治研究所的一份材料证明,1993年全球仍有43处局部战争正在进行。仅非洲小国卢旺达,人口共约600万,在种族冲突中,竟有约100万人被杀。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02年度报告,2001年全球有22处地方发生24起重大武装冲突;2002年全球有19处地方发生21起重大武装冲突,主要在非洲与亚洲。俄国学者统计,2003年世界发生6场战争、50次军事冲突、200次边境冲突。2003年联合国在全球仍担负14项维和任务,维和士兵与警察人数达4.35万。

2003年3月20日小布什政府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发动伊拉克战争。5月1日大规模军事行动结束,12月搜捕到萨达姆,美国计划于2004年6月30日将伊拉克战后管理权移交给临管会,但是3月31日4名美国人在费鲁杰被杀后毁尸示众,4月8日,美军发动代号为“警惕决心”的大规模搜捕行动以报复,2000名海军陆战队员参战。美军在费鲁杰遭什叶派领导人萨德尔掌控的“迈赫迪军”的武装抵抗。5月10日,萨德尔命令伊民兵全境展开抗击美军的行动,美国在伊拉克遭遇持续的游击战,伤亡惨重。伊拉克战争以来,伊拉克平民已有11500人丧生,美英联军也有820名左右的军人死亡,6000多人受伤。2004年世界上有60多处武装冲突或暴力活动正在进行,涉及数百万居民的生活,主要发生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布隆迪10年内战,死亡30万人,预期寿命从60岁降到40岁。

二、人类战争史的基本阶段划分

数千年的人类战争史,依武器性质为标准划分,可分为若干不同的阶段。

1.“冷兵器时代”

近代工业革命与第一次科技革命之前的漫长历史时期,可称作“冷兵器时代”,其武器性质是以金属制的刀、剑、矛、箭为主。马匹是主要的作战与运输工具,个人的武艺与谋略在战争胜负中往往有决定性的作用。

2.“机械火器时代”

近代工业革命的爆发,各类火药与机械兵器的发明,开始了“机械火器时代”,其武器性质以各类机械的枪、炮与黄色炸药等为主,各类机械战车、战舰、战机等取代马匹、木船,成为作战与运输主要的工具。战争中的个人作战技能仍有重要作用,但是相比较而言,武器性能往往具有更重要意义。

3.“核时代”

“二战”结束之际,人类发明了核武器,从此,人类开始了由“非核时代”向“核时代”的历史转折。随着核武器性能与破坏力的提高,人类第一次被笼罩在自我毁灭的阴影之中,战争后果的性质发生重大变化,任何个人技能与常规武器的性能在核对抗中均已丧失了意义。美国在1945年首先正式使用核武器轰炸日本的广岛与长崎,当时两颗核弹TNT当量仅为1万吨到2万余吨,但已造成10余万日本人的死亡,此外所造成核污染达数年之久。目前核武器已多次更新换代,一颗氢弹当量可在千万吨级,相当于500颗广岛原子弹。一颗百万吨级核弹在近7000英尺的城市上空爆炸,一二秒钟内巴黎的全市人口均将被炸死,东京的1/5人口被毁。

三、战后世界军备概况

1.核武器的状况

战后全球核弹数量曾高达3—4万枚,美苏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签署以后,仅美国还保存近9000枚核弹。美国与独联体的核弹足够将人类毁灭多次。冷战期间,美国与前苏联发生过百次核武器运载工具失事、计算机故障而误发核袭击警报等事故,险些酿成核战争。此外美国曾制定过30余个准备使用核武器的计划,包括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前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也曾试图对中国使用核武器,摧毁中国刚刚建立的核基地。德国国防部在两德统一后曾发现一份“华约”对“北约”进行核进攻的计划,该计划拟花半个月的时间用战术核弹突破“北约”防线,再花一个月的时间攻抵法国。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1968年经联大批准,1970年生效,原定有效期为25年,1995年联合国决议无限期延长,2000年4月,已有187国代表参加。但是冷战后不但仍有庞大的核武库存在,由于各种原因,核技术的扩散状况令人担忧,不少国家在公开或秘密地研制或拥有核武器,走私核原料与扩散核技术。

2002年主要核国家的核武器状况,美国核弹头总数为10600枚,其中战略核弹头与战术核弹头分别是6480枚与4120枚,核武器的总当量为18000亿吨;俄罗斯核弹头总数为18000枚,其中战略核弹头与战术核弹头分别是5000枚与13000枚;法国核弹头总数为350枚,全部是战略核弹头;中国核弹头总数为400枚,其中战略核弹头与战术核弹头分别是250枚与150枚;英国核弹头总数为200枚,都是战略核弹头,战术核弹头在1998年前已经全部销毁。此外,以色列的核武器储备可能达100—200枚,另一说是200—400枚。印度有30—35枚核弹头,巴基斯坦有24—48枚核弹头。据美国军方预测,下一世纪头10年,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将由现在的7个增加到20余个。

此外,冷战时期,美苏核军备竞赛成为世界不安宁的根源之一。1972年美苏达成《反导条约》,1991年7月31日美苏达成《第一阶段削减核战略武器条约》,1993年1月3日美俄达成《第二阶段削减核战略武器条约》,2001年12月13日小布什政府决定退出《反导条约》,半年后生效,美国以防范“无赖国家”为由,单方面实施导弹防御计划,实际上引发新的军备竞赛。美国的单边主义作风遭到世界人民指责。

2.生化武器状况

核时代,由于高科技的运用,许多国家除了掌握核武器技术之外,还研制生产了大规模的毁灭性的化学、生物武器,在一些局部战争中投入使用以后,造成了重大伤亡,并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冷战期间美国拥有3.5万吨化学武器,越南战争期间曾经使用过。1991年美国国防部长报告中曾预言,下一世纪初,除20余个国家拥有核能力之外,还会有30个国家拥有化学武器,10个国家拥有生物武器。美国与前苏联国家的化学武器储量达几十万吨。1993年联合国通过《国际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签署国家达154个。据有关资料报道,至今全球化学武器的储量多达8万吨,其中50%在俄罗斯的7个地方。俄罗斯在1997年11月5日批准《国际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承诺在2012年4月30日前全部销毁。2007年4月29日前销毁20%,但是资金困难。美国曾答应援助近9亿美元,但是直到2003年底,仅到位1200万美元。然而,在军备竞赛中,一些发达国家在研制更先进的武器时,运用尖端科技,研制成诸如激光武器、声能武器、粒子束武器等,使未来战争具有更大的破坏性。常规武器的精确度、杀伤力与渗透突防能力也达到昔日无法比拟的水平。

3.战后全球军费开支状况

战后美苏军备竞赛与全球用于军事上的费用,在冷战时期直线上升,每年最高达1万亿美元(1998年),其中美国长期高居首位,达3630亿美元(1987年),前苏联居第二,达3003亿美元(1987年)。美苏两国占世界军费开支的2/3以上。世界军费开支在冷战后开始回落。20世纪90年代初,全球每分钟用于军事方面的开支,仍达200万美元左右,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的很大一部分,被庞大的军费开支吞噬了。1991年1月爆发的海湾战争共持续42天,多国部队每天的开支就达50亿美元,相当于许多中小国家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01年度报告,2000年全球军费开支达8000亿美元,2001年约为10000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军费预算高达3505亿美元,占全球的34%,占其GDP的3.2%,居世界第一。全球军费开支列第2—21位的国家军费预算的总和为3052亿美元,不及美国一家多。美国2004年度军费开支已超过4000亿美元。

四、二战后世界战争威胁的主要根源

冷战时期世界动荡不安,世界战争威胁严重存在,其根源在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两种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抗。

尽管美苏两国并未直接对抗,但此起彼伏的局部战争,一般都与美苏的争夺世界霸权相关,而国家之间、国内民族之间、不同宗教之间的各类矛盾,则被东西方对抗的矛盾掩盖或压抑住了。

冷战后时期,苏联与华约集团的解体,使爆发世界战争的可能性大大减少,在可预见的将来,似乎也不会发生新的世界战争,但局部地区的冲突与战争却依然存在,尽管其性质与冷战时期大相径庭;大国幕后操纵的现象依然存在,但已不具有争霸世界与意识形态对抗的色彩;引发地区冲突的主要原因不再是政治与意识形态因素,主要是昔日被掩盖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与边界纠纷等因素。高科技武器的扩散,也使地区中冲突与局部战争的破坏性加剧。阻止战争,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仍是冷战后时期人类面临的首要任务之一。

五、冷战后国际冲突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