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人杰地灵,名胜众多,物产丰富。“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抗金名将宗泽、金元四大名医之一的朱丹溪和现代教育家陈望道、文艺理论家冯雪峰、历史学家吴晗等都为义乌人。宋嘉定年间的古月桥、清嘉庆年间的黄山八面厅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朝梁时的双林寺有“震旦国中,庄严第一”和“天下第三,江浙第一”的美称。义乌红糖,又名义乌青,为“义乌三宝”之一,每年的11月18日被确定为义乌红糖节。南枣为义乌特有的名贵产品,清乾隆年间被列为贡品。金丝琥珀蜜枣,素有“蜜饯珍品”之誉。此外,还有金华火腿、早山花梨、黄花蜜梨、田藕、“两头乌”猪、豆腐皮(腐竹)等名优特产。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坚持和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以培育、发展、提升市场为核心,大力推进工业化、国际化和城乡一体化,走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2006年,浙江省委总结推广“义乌发展经验”,进而将义乌市作为进一步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改革试点,明确除规划管理、重要资源配置、重大社会事务管理等社会管理事项外,赋予义乌市与设区市同等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2008年义乌成为改革开放全国18个典型地区之一。2011年,义乌成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县级市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
从义乌发展历程来看,义乌实现了“五大跨越”:
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小县到全国经济强市的跨越发展。义乌人多地少,资源贫乏。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义乌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成为浙江省首个三产比重超过50%的县市。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4亿元;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预算收入428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5005亿元、贷款余额10629亿元。
实现了从马路市场到全球最大小商品批发市场的跨越发展。义乌正式开放小商品市场之初,仅有简易摊位531个。经过五易其址、十次扩建,市场经营总面积达400余万平方米、商位62万个、商品170多万种,成交额连续20年位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誉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当前,义乌正积极规划建设生产资料市场,计划用10年时间,建成总面积12平方千米,集展示、交易、仓储、信息发布、技术交易、售后综合服务等功能于一身,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联动、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联动的生产资料市场,形成与国际商贸城相呼应的新市场群。
实现了从工业小县到工业强市的跨越发展。义乌工业从前店后厂起步,从小商品生产入手,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壮大、集聚提升的成长历程,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1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成为工业集聚提升的重要平台,涌现了一批全国乃至世界行业“单打冠军”,饰品、拉链等产品占据了全国20%以上的份额,无缝内衣产量占了全球的20%、全国的80%,形成了“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的发展格局。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74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5925亿元。商标综合实力居全国县级市第2位。
实现了从内陆小县城到国际化城市的跨越发展。义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拓展到90平方千米,列浙江省县级市首位。目前,义乌与215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超过13万名境外客商常驻义乌进行国际采购。2010年,义乌入境外商达422万人次,出口集装箱576万标箱,义乌市场正逐步实现“买全球货、卖全球货”。
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宽裕小康的跨越发展。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477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20元,每百户居民拥有家用小轿车433辆,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在政策上实现全覆盖。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市、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市和浙江省文明示范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和全国绿化模范县(市),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查。
江南古城——临海市
临海市位于浙江东部沿海、灵江中下游,西横括苍,南呼雁荡,北应天台。陆地面积2203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819平方千米,海岸线74千米。
临海历来是台州郡、州、路、府治所。1994年迁台州行署至椒江并设立台州市后,临海市由台州市代管,现下辖14个镇、5个街道。总人口1147万。
临海以临海山得名,临海山以东临大海得名。秦时设立回浦乡。西汉始元二年(前85年)置回浦县。东汉改为章安县。三国吴大帝时先后建临海县(以临海山得名)、临海郡(治章安县)。此后一直为郡、州、府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直到1994年台州撤地建市。1986年3月临海撤县建市。
临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又有优雅的环境、秀丽的山水风光,人文古迹与自然景观相互辉映。临海古城墙始建于晋,成于隋唐,绵延6000米,号称“江南长城”。它既是江南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墙,又是临海千年历史变迁的见证,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很高的历史价值与观赏价值。近年来临海已全线修复了除东边以外的全部古城墙,修建、修复了靖越门、兴善门、小南门、西门景楼、白云楼、顾景楼、烟霞阁、望江门等城门和城楼,以及颇具江南特色的四大瓮城。
修缮一新的江南长城,总长近5000米,逶迤曲折于北固山的绿茵之中,昂然屹立于秀水灵江之滨,山、水、城浑然一体,更显其雄伟奇壮之势,成为江南一大美景。它既有八达岭长城般的雄伟险峻,又具江南山水的秀丽明媚,被游客称之为“江南八达岭”。过了“江南八达岭”,便是江南长城最具特色的敌台。据传,北京居庸关一带长城中的敌台建筑,就是当年戚继光仿此而建的,故有专家学者将临海之江南长城与北京长城并称为姐妹城。江南长城旧有7个城门,现尚存有朝天、镇宁、兴善、靖越4个非常完好的城门和瓮城。
在江南长城周围,形成了临海集儒、佛、道文化于一身的古文化区。
站在江南长城上,可以望见巾山。山上有四塔,为临海巾山所特有。唐代始建的大、小两塔,人称“文峰塔”,是临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巾山西麓,有南山殿塔和多宝塔。南山殿塔相传为纪念唐玄宗时抵御安禄山、死守睢阳城的张巡元帅而建;多宝塔是台州境内现存唯一的元塔,因塔的各面面砖和壁龛上刻有1003尊佛,故又称千佛塔。明抗倭名将戚继光登临此山,咏景抒怀“春城东去海氛稀,城畔人行浇翠微。山麓高楼开重镇,辕门晓角起睛晖。九天云气三台近,百里江声一鸟飞。极目苍苍忆明主,吴钩高挂斗牛辉。”
巾山西麓,是修缮一新的龙兴寺。龙兴寺始建于唐神龙元年,已有近1300年的历史。龙兴寺高僧思托随鉴真大师“四渡造舟,五次入海”,“始终六渡,经逾十二年”,成为台州第一位赴日本的高僧。思托随鉴真和尚第6次东渡日本九州后,协助鉴真大师创建了举世闻名的日本国唐招提寺,并亲撰《大唐传戒僧名记大和尚鉴真传》。鉴真圆寂后,思托在日本弘扬创立于台州的天台宗教义,并为天皇以下40人受戒,这为后来日僧入唐求法打开了大门。
离龙兴寺40余米外,便是临海往日商贾云集的紫阳街。紫阳街因道教南宗祖师紫阳真人张伯端而得名。张伯端为南宋临海人,他融汇佛道,博采众人,在临海珞璎巷故里编着了道教南宗的传世之作《悟真篇》。清雍正皇帝因得梦而在临海珞璎巷和大石步敕建两处紫阳道观,并亲赐碑文。
紫阳街长1086米,为江南保存较为完好的古街。
从紫阳街经西大街往西约50米,是临海儒学文化的代表性建筑——大成殿。临海的文教始于唐,而盛于宋、明,其间入仕者甚众。文人豪士,诗家墨客遍布乡里,可谓人才辈出,三状元、三百七十五进士、五宰辅、四尚书、八侍郎、十三乡监、十布政是其中的佼佼者。曾出现兄弟同时金榜题名,父子双双丹桂折枝,一门五进士、父子三巡抚的盛况。临海大成殿是府级大成殿,无论单体体量,还是整体规模都是台州之最。大成殿前的台州成殿,是历朝台州举子攻读和出举的地方,是历史儒文化积淀的集中之所。
临海除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秀美的山水风光。城东,有波涛起伏的灵江,江边有另一座千年古刹延恩寺。从延恩古刹往北,是浙江第三大水库——牛头山湖。临海还有括苍山以及因此得名的括苍景区、永安溪流。括苍山主峰米筛浪高10826米,为浙东第一高峰,游括苍景区,讲究的是一个“野”字;永安溪为灵江之上游,永安溪漂流,两岸景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临海也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县市。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区域特色的工业主导产业为汽摩配、户外休闲、医化、建材、造船五大产业。柑橘、茶叶、杨梅、西蓝花四大农产品均获国家级品牌,是中国名茶之乡、中国杨梅优质生产基地市、全国绿化先进市、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和省级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称号,被列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市和省级农村河道综合整治试点市。临海头门港是台州中心枢纽港区,具有“深水良港+广阔腹地+区位优势+产业支撑+城市依托”的组合优势和良好的建港条件。临海还是中国沿海首批开放城市、全国休闲用品礼品生产基地、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中国优质柑橘基地重点县(市)。
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06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40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17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0851元。
生态之县——安吉县
安吉县地处浙江西北部,与安徽省宁国、广德毗邻。县域面积188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5万。安吉建县于东汉中平二年(185年),汉灵帝取《诗经》“安且吉兮”之意,赐名“安吉”。此后屡次撤而复设。明正德元年(1506年)至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升置安吉州。新中国成立后属临安专区;1953年改属嘉兴专区;1983年属湖州市。现辖10镇5乡1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安吉位居中国十大竹乡之首,是全国首个国家生态县、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是着名的中国白茶之乡、中国椅业之乡、中国竹地板之都,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国美丽乡村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示范文明县城、省级森林城市,荣获全国首个县级“中国人居环境奖”,两度蝉联“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特别奖)”。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0亿元,人均GDP突破4万元;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35亿元和13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20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840元。
安吉文化底蕴深厚。安吉上马坎遗址是“浙江旧石器文化遗址考古第一点”。发端于黄浦江源头的西苕溪孕育了神秘的古越文明,使安吉成为古越国重要的活动地和秦三十六郡之一的古鄣郡郡治所在地。千年古刹灵峰寺与杭州灵隐寺被誉为姊妹寺。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东吴大将朱然、近现代艺术大师吴昌硕、着名林学家陈嵘等名家巨匠均为安吉人氏。千百年来,安吉形成了兼容并蓄、敢为人先的昌硕文化,虚心有节、挺拔向上的竹子文化,扶贫帮困、和谐友爱的孝子文化,雷厉风行、不辱使命的邮驿文化,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竹业椅业文化和以“忠诚、责任、激情、创新”为内核的“奋战精神”。
安吉区位优势明显,产业特色鲜明。安吉地处长三角经济圈的几何中心,是杭州都市经济圈重要的西北节点。杭长高速一期与申苏浙皖高速相连接,实现与上海、南京全程高速。随着杭长高速二期贯通和申嘉湖高速西延工程启动,安吉将形成30分钟到杭湖、90分钟达沪宁的快捷交通网。
商(丘)合(肥)杭(州)高速铁路过境安吉设站已列入省部合作协议,安吉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安吉产业特色鲜明。西苕溪源头区、中部丘陵区、平原土斗区三大农业功能区初步建成,白茶、蚕桑、休闲农业、毛竹4个万亩农业园区基本建成。以省级经济开发区为龙头、以天子湖浙北第一园和临港经济区为两翼的工业“金三角”成型,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新产业迅速壮大,超亿元企业达到48家;竹业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一位,椅业总产量占国内1/3以上。休闲旅游业方兴未艾,环灵峰山休闲度假区建设全面展开,一批高端项目加快落地,乡村旅游蓬勃兴起,形成天文观象、高山滑雪、竹海熊猫等特色景点。
安吉城乡发展协调、社会稳定和谐。安吉以“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为目标的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丰硕,覆盖面达到75%以上,精品村达到108个,9个乡镇全覆盖,呈现了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构筑了“优雅竹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美丽乡村已成为安吉继中国竹乡、国家生态县之后的第3个全国性品牌,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工程、全省新农村建设的品牌工程和全县人民共建共享的民心工程。安吉社会事业繁荣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建成了全国最大、遍布最广的生态博物馆、全省最有特色的县级体育中心和全省设施最完善、最具人性化的社会福利中心,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社会和谐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蝉联浙江省平安县“六连冠”。
畲乡乐土——景宁畲族自治县
景宁畲族自治县地处浙江南部,与福建省寿宁县接壤。县域面积1950平方千米,总人口172万。景宁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全县现辖21个乡镇,其中有7个民族工作重点乡镇,43个少数民族村。县内有畲、苗、拉祜族等29个少数民族,共1881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9%,其中绝大多数是畲族。
景宁春秋时属越,战国时属楚。东汉建安间至南朝属松阳县。唐景云二年(711年)改属青田县。明景泰三年(1452年),兵部尚书孙原贞巡抚浙江,以“青田南五百余里,山谷险远,矿徒啸聚”,奏请析青田县一部分置县,取“景泰辑宁”之义,名景宁县。1960年并入丽水县;1962年划属云和县;1984年6月国务院批准以原景宁县地域建立景宁畲族自治县。
1987年,浙江省政府授予景宁“革命老根据地县”称号。
相传畲族先祖最早居住于潮州凤凰山,历经千年流徙,一路转战,历尽艰辛,由潮州凤凰从南到东北迁徙。隋唐之前,他们主要生活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唐永泰二年(766年),雷太祖进裕公一家五人从福建罗源迁居景宁,自称“山哈”,与当地的汉族兄弟共同生活,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南宋时期“畲民”的族称见诸史书,其中“畲”字意为“刀耕火种”。明、清年间,共有15支族由福建入迁景宁,经过数百年的繁衍,人口逐渐增多,因难以满足生活需求,一些支族后裔又开始分迁各地。据资料显示景宁在明代迁出22支,清代迁出100支,所以有人说景宁也是浙江畲族的发祥地,浙江的“凤凰山”。1956年,经国务院公布畲民为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并确定其族称为畲族。目前全国畲族人口70余万,姓有蓝、雷、钟、李、盘、吴、顾等。畲族有自己的语言,有少数原始文字,通用汉文,畲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全国各地的畲族语言共通,地方差异不大,不管是哪个省份的畲族都可用畲语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