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郎等人来到太行山下,孟良早已派人前往山寨通报,岳胜得知消息,带领人马在半山之处迎接。岳胜一见六郎,拜倒在地。众人来到寨中,六郎把要到魏州救驾的事告诉大家。岳胜说道:“将军尽心为国,皇上却不以国家社稷为重,轻信谗言,要置将军于死地。还好皇天开眼,将军有幸逃过一劫,不如就留在这里,将军在这里立国为君,自己做天子,不要去救那个昏庸的皇帝了!”六郎说道:“我们尽忠报国,可以流芳百世;如果在这里称王,不过也只是强盗罢了,只能是留下千古骂名。”岳胜不敢再说什么,于是大家欢庆重聚,畅饮而散。
第二天,六郎派人去召集刘超、张盖等人,三关旧部只有陈林、柴敢未到。岳胜说:“他们二人还在胜山寨。”于是派人前往胜山寨召回二人。
几天后二人带人马来到太行。此时,六郎帐下有岳胜、焦赞、孟良、陈林、柴敢、刘超、张盖、管伯、关钧、王琪、孟得、林铁枪、宋铁棒、丘珍、丘谦、陈雄、谢勇、姚铁旗、董铁鼓、郎千、郎万共二十一员指挥使,手下的精壮士兵有八万多人。
六郎派人赶往汴京,告知八王,约好日期一同出兵前往魏州。又派人赶往杨家渡,通知杨太保。六郎安排好一切,随即带领部将出发,部队张起大旗,旗上写着“杨六郎魏州救驾”七个大字,浩浩荡荡离开太行山,前往魏州进发。兵马行进之时,遇到杨太保带人赶到,两军相遇,声势更加浩大,正是:
英豪相聚势愈雄,万山之中行色匆。
只为安邦国家计,何怕敌邦万马军!
大军快到澶州地界,八王带领四万人马赶到。两军会合,势力更壮。
于是大军驻扎在澶州城中。第二天,六郎召岳胜说道:“圣上被围的时间不短了,你做前锋带领军队紧急进军,迎战辽兵,先杀一杀他们的威风!”
又唤来孟良和焦赞,说道:“你们二人带领二万士兵,分左右两翼,攻入敌军之中,要尽全力作战,我带人接应你们。”孟良等人领兵而去。六郎对八王说:“殿下领兵作为后应。”八王应允。
岳胜正领兵前进之时,忽然前面出现一队人马。原来是辽将刘河带人押送呼延赞回幽州。岳胜舞刀冲进敌阵,辽将刘河不是岳胜的对手,大败而逃。宋军夺得囚车,救出呼延赞。六郎大喜,八王一见呼延赞,高兴地说道:“将军得救,真是天子的洪福啊!”
六郎下令,诸位将领快马兼程。此时,魏州城中已经和外面音讯不通,真宗和众臣子日夜盼望援兵到来,却一直没有等到消息。眼看城中粮草将尽,真宗只得下令宰马而食。辽军越发地加紧攻势,情势已经万分危急。
辽将刘河败回大营,报告萧天佐说,宋朝援军到来,救走了呼延赞。
萧天佐大惊,赶紧派人打探,看宋军来的是哪路人马。回报说:“军队打的是杨家旗号,来势非常凶猛。”萧天佐赶紧下令各部下将领,整兵迎战。命令刚刚发出,就见岳胜人马漫山遍野而来,已经冲杀到阵前。
辽将耶律庆列队迎战岳胜。两人交锋,打了几个回合,辽军就冲上来,包围岳胜。孟良、焦赞领兵分别从左右翼攻入阵中。辽将麻哩喇虎手举方天戟迎战孟良。陈林、柴敢趁机杀入阵中。一时间两国军队一场恶战。焦赞勇猛无比,只见他手提利刀,杀死辽兵无数。焦赞冲进辽营,无人敢挡,如入无人之境。恰好迎面遇到辽将刘河,只一个回合,焦赞就把刘河斩于马下。
宋军士兵勇猛冲杀,辽军阵势开始不稳。萧天佐奋勇冲杀,杨太保拉弓搭箭,一箭就射中萧天佐,萧天佐栽于马下。土金秀一见,赶紧杀过去,救起萧天佐逃走了。耶律庆料到自己不能取胜,回马就跑,被岳胜追上一刀砍为两段。麻哩喇虎冲出重围逃走,战马却被刘超、张盖用绊马索绊倒,麻哩喇虎被生擒活捉。辽将师盖正要上前救助,郎千、郎万赶到,生擒师盖。
孟良一路冲杀,来到魏州城的东门。城楼之上看到城下厮杀,节度使李明、王全节赶紧打开城门接应。宋军内外夹击,辽军倒旗弃甲,兵败如山倒。宋兵乘胜追击,直杀得四横遍野,血流成河。萧天佐和土金秀率领残兵败将,连夜败回幽州。
六郎一战成功,此后更是名扬四海,威震九州。后人有诗称赞:
宋运兴隆启圣明,英雄效命发长征。
番人弃甲抛戈遁,方显杨家救驾兵。
此时八王已经率先进入城中拜见真宗。真宗激动不已,说道:“这次朕能够脱险,都是王兄的功劳啊!”八王说道:“全是凭借陛下的洪福!杨六郎杀退辽兵,也是功不可没。”于是真宗召见杨六郎。真宗说道:“将军辛苦了!将军救驾有功,朕要重重地封赏!”六郎说道:“感谢陛下的恩典!臣认为我们应该乘胜进军,一直杀奔幽州,灭掉辽国,我们的边疆就会安宁。”真宗说道:“将军的想法固然不错,只是朕的车驾出来的日子太久了,壮士们也已经很疲惫了,还是先回朝廷再商议吧!”
真宗皇帝命令代州节度使杨光美在魏州留守,六郎大军护送真宗车驾班师回京。文武百官跟随着真宗车驾,前呼后拥,离开魏州,向汴京方向进发。一路上,只见“旌旗动处黄龙舞,画角鸣时白昼闻”,声势浩大,气势雄壮。
回到汴京,真宗犒赏救驾的将士们,对六郎更是赏赐丰厚。真宗对六郎说:“三关能够平静安宁,主要是依赖将军,将军还是统帅部下去镇守三关吧!”六郎说:“臣正要向皇上请求前往佳山寨,招募能征善战的将士,以图有一天实现征伐辽国的愿望。”真宗非常高兴,于是封六郎为三关都巡节度使,享有生杀斩伐的大权。六郎接受任命,拜谢皇上。
六郎回到无佞府,向老夫人辞行。这时,六郎的儿子杨宗保跑到父亲面前,听说父亲要到佳山寨镇守边关,吵着要和父亲一同前往。宗保今年刚刚十三岁,年龄虽小,志气却大,早就有为国杀敌的愿望。六郎看宗保志气不小,心中很是高兴,他对宗保说:“孩儿有这样的志气,实在是国家的大幸啊!只是你现在年龄还小,不妨在家里读书练武,等你长大成人,自然可以上战场杀敌立功!”宗保只得遵从父命。
六郎辞别家人,带领岳胜、孟良等人,率领军队向三关进发。到了佳山寨,六郎命令手下修整营地,修筑关隘。把手下的士兵分为十二团练,分别由岳胜等将领统领。将领每日带领士兵操练,严密监视辽国动向。
从此,佳山寨更加兴盛,三关隘口更是固若金汤,辽人不敢有所企图。
再说辽国,自从萧天佐兵败魏州之后,萧太后日益忧虑。这次伐宋辽国损兵折将,惨败而归,太后十分懊恼;听说杨六郎镇守三关,有攻陷幽州,殄灭大辽之志,萧太后更是寝食难安。这一天,太后召集群臣商议。
太后说道:“杨六郎驻守边关,日夜操练军马,图谋攻打我大辽,我们要做好防御的准备。一旦杨家将来攻打幽州,哪位将领可以带兵御敌?”韩延寿说道:“陛下,谚语说得好‘大国有征伐之兵,小国有防御之固。’我们还是要做好防御准备。只是如今朝中将领,都已经年老,很难再领兵御敌。
陛下不如贴出榜文,招募全国勇士,选拔能征善战之将,才能保证没有后顾之忧。”太后觉得有道理,就下令文臣起草招募勇士的榜文,张贴在城门之上。
榜文贴出之后,这一天,大家正在观看榜文,只听有人大声说道:“我来揭榜。”声音大如轰雷。大家赶紧退后,只见一个大汉走上前去,一手揭下榜文。只见这人身材高大,长得非常奇特,面如黑铁,眼若金珠,两臂上的肌肉突起。守军见他揭了榜文,就把他带来见萧太后。太后一见此人,心中大惊:“世上竟然还有这种长相的人!”太后问道:“壮士是哪里人啊?”那人答道:“小臣祖居碧萝山,名叫椿岩。”太后问:“你有什么武艺?”
椿岩说道:“小人熟读兵法,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萧太后一听,非常高兴,说道:“壮士刚刚来朝,还没有建立功勋,先封给你一个中等职务,等日后壮士立功,再升职封赏。”于是封椿岩为团营都总使。椿岩谢恩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