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文史精品年度佳作(2011)
8379500000064

第64章 有关田家英的若干史料辨正(1)

阎长贵

田家英是“文革”还未全面开始时自杀的高级干部,他在1966年5月4日至26日标志“文革”全面发动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通过第一个“文革”纲领性文献《**********》的会议)还未结束时就自杀了(23日)。众所周知,田家英当时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主任。特别重要也最引人注目的,他是毛泽东主席的秘书。因此,他的自杀是震惊全党的大事。

田家英为什么自杀?是怎样自杀的?迄今45年过去了,这件事仿佛还未取得完全的共识。而真正厘清这件事,对了解“文革”乃至高层政治都是十分重要的。

是毛泽东秘书,也是毛泽东的忘年交

田家英1922年1月生,原名曾正昌,四川成都人。3岁丧父,9岁丧母,11岁被迫辍学,在哥嫂开的中药铺做学徒。田家英生性喜爱读书,在辍学的日子里,靠着一本字典通读了《资治通鉴》《史记》和许多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他性格倔强,不甘听凭命运摆布。他的床头挂着一副对联,“走遍天下路,读尽世上书”。1935年,田家英13岁时,就在报刊不断发表诗歌和文章,在川中被称为“神童”。“田家英”这个名字就是他发表文章时用的笔名。

田家英在中学读书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他与同学经常到街头茶馆宣讲抗日、散发传单,还参加了由共产党员领导的抗日救亡团体“海燕社”,因此被学校开除。1937年11月下旬,田家英和志同道合的几个人告别故乡,踏上了去延安的路。12月到达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2月,田家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田家英相继在马列学院、中央政治研究室、中宣部等单位工作。1941年至1943年间,田家英在延安《解放日报》上陆续发表了《奴才的见解》、《从侯方域说起》等文章。《从侯方域说起》一文毛泽东特别赞赏,虽说那只是千余字的杂文,但从中可看出作者的文史功底和敏锐思想。文笔如此老辣深沉的作者竟是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这让毛泽东颇为感慨。自那以后毛便注意田家英这个“少壮派”了。

1946年,毛岸英从苏联回国。由于他长期生活在国外,汉语讲不好,毛泽东打算请一位老师教他历史、语文。这时毛泽东很自然地想到了田家英——田熟悉文史,又与毛岸英同庚。就这样,田家英当起了毛岸英的老师,与毛泽东的交往也就多了起来。

1940年代的最后几年,国共两党大决战的时刻,也是革命胜利的前夜,毛泽东的工作异常繁忙,需要增加新秘书。1948年8月,在陈伯达、胡乔木的推荐下,26岁的田家英开始担任毛泽东的秘书。

田家英深得毛的信赖、倚重,毛泽东的存折、稿费、印章都交给他。作为毛泽东的日常秘书,田家英把主要的精力与才华都用于协助毛泽东的工作。他事无巨细,凡是毛需要他做的他都尽力做好,从起草文件、下乡调查、处理信访直至保管存折,称得上是大管家。他对毛泽东极为敬重,在毛身边工作,更是深受熏陶与感染——两人有许多共同的兴趣、爱好,这使他们成了忘年交。

毛泽东有夜里工作的习惯,为此,田家英也努力适应毛泽东,与他同步工作。1961年11月6日清晨,忙碌一夜的田家英刚准备睡觉,连续接到机要员送来的毛泽东三封内容相同的信,都是让他查找“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这两句诗的作者、出处等。田家英知道毛泽东将有新作问世,凭着对古诗词的深厚功底,没费多大工夫就找到了,那是明代高启的《梅花》九首之一,是婉约派的诗词。这让毛泽东非常高兴。毛经常让田家英做这类事情,他都做得很好,满足了应急之需。

这里顺便说一件事情。近年网上传播一个说法——1995年6月,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校联合向中央书记处提出《关于〈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意见》的书面报告,该报告称:“经过中央有关部门的审核、考证,发现在《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160余篇著作中,由毛泽东执笔起草的只有12篇,经毛泽东修改的有13篇,其余诸篇全是由……(别人)起草的。”必须郑重指出,这个所谓报告及其内容完全是谎言。人们都知道,毛泽东写文章是不让别人代笔的。无数事实证明,毛泽东不仅会写文章,而且是大手笔。他自己在1964年一次中央会议上就明确说过:“我写文章从来不叫别人代劳,有了病不能写,就用嘴说嘛。1947年写《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时,我病了,就是我说别人记的……”毛泽东不仅自己这样,也希望和要求其他领导干部这样。当然也有例外——例外之一,就是八大的开幕词是别人替他起草的。八大会议上,毛泽东所致开幕词,受到代表们的热烈欢迎,多次被掌声打断,会议中间休息时,许多人还对开幕词啧啧称赞。毛泽东不掠人之美,坦然地告诉大家:“开幕词是谁写的?是个年轻的秀才写的,此人是田家英。”八大开幕词中有句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田家英起草八大开幕词的得意之笔,也是毛泽东十分满意的一句话。这句话,必将和古人说的“满招损,谦受益”一样成为不朽的格言。

特别需要指出,田家英为编辑出版毛泽东著作立下了很大功劳。他参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至第四卷的全部编辑工作,还主持编辑供广大青年和一般干部学习使用的《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和乙种本。同时,协助毛泽东编辑了《毛主席诗词十九首》和《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至第三卷的注释,是田家英主持撰写的,其中一部分由毛泽东亲自撰写和定稿。四卷《毛泽东选集》出版以后,田家英和其他同志发现注释中有不少疏漏和不确的地方,从1962年起,他主持第一卷至第三卷注释的修订工作。田家英发表的文章,绝大部分是宣传和介绍毛泽东著作的。可以说,他把一生中最主要的精力倾注在毛泽东著作的编辑、出版、研究和宣传上,真正做到了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田家英经历过长期的革命锻炼,是很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干部。在思想品质上,他诚实、正派、有骨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作为毛泽东的秘书,他敢于向毛泽东反映基层的真实情况,对重大政策的制定和修改也敢于提出自己的建议。田家英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

自杀之谜:当事人的回忆

但这样一位好干部为什么在“文革”还未全面开始时就自杀了呢?这个问题应该述说清楚,否则就成了历史上的永久之谜。众所周知,对这个问题的说法很多,而影响最大、最值得重视的恐怕是胡乔木的说法。我不揣疏漏和冒昧,大着胆子就以胡乔木的说法为例谈谈此问题。

最近,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丁晓平著《中共中央第一支笔:胡乔木在毛泽东邓小平身边的日子》,一些报刊不断选载和介绍,被称为是一部“评价公允”、“真实可信的优秀传记作品”。该书关于田家英之死的情况叙述如下(转引自8月12日《作家文摘》):

被加上“篡改毛主席著作”罪状的田家英(指在整理毛泽东1965年12月21日的谈话时,田家英主张删去“《海瑞罢官》的要害是罢官”等词句——笔者注),早在1962年就被江青第一个戴上了“资产阶级分子”的政治帽子。这次又得罪了江青,厄运终于降临。1966年5月22日,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王力、戚本禹等三人以中央代表为名,来到田家英在中南海喜福堂的家中,宣布罪状,停职反省,逼迫其限时限刻搬出中南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田家英忍受不了对他的诬陷和侮辱,痛苦地在5月23日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丁晓平的书认为迫害田家英致死的首要责任人是江青,具体执行者是王力、戚本禹,他们到田家英家中,宣布田家英罪状,要他停职反省,逼他搬出中南海,他因忍受不了这种屈辱才自杀。当然,作者是沿用胡乔木的说法,但事情果真如胡乔木所说的这样吗?江青对田家英之死无疑有责任,不过我没掌握确实材料,没法具体说明;但说到直接导致这一悲剧的王力、戚本禹,他们对这件事情都有详尽的说明——若不因人废言,从“法律”上讲,也应该听听“被告”一方的意见。这里顺便说一下,胡乔木说王力、戚本禹1966年5月22日就是“中央文革小组”成员,不准确,因为中央是1966年5月28日才发布通知宣告“中央文革小组”成立的。

下面,先看看2001年出版的《王力反思录》中关于田家英之死问题的说法:

在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检查以后,会上讨论对四个人的处理。罗瑞卿不在这个会上处理,由军委处理。大约是20日,少奇同志主持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一个组(那时不叫专案组)处理彭、陆、杨、田(家英)的问题,总的组长是周恩来,下分四个分组,彭、陆、杨、田各一个分组。彭组由周恩来自己负责,陆组陈伯达负责,杨组康生负责,田组安子文负责。

安子文分组的成员是我和戚本禹。21日或22日,安子文突然打电话通知我和戚本禹到他家里去,坐他的车到田家英家里,怎么谈事先没商量,是安子文一个人谈的,我和戚本禹都没说话。我认为安谈的还是相当缓和的,不是那么气势汹汹。安对田说:“中央认为你的错误是严重的,不适宜担任现在的工作了,暂时由戚本禹负责。中央要你马上把有关毛主席的手稿、文件、编进毛选的原稿、印的东西清理一下,全部交出来。”这当然实际是撤职,这是毛主席决定的,少奇、总理都不能决定。

23日继续开会,就在这个会上,汪东兴接了个电话后很紧张地跑到主席台上跟总理说,田家英自杀了。总理马上要安子文、王力、戚本禹立即赶到田家,这时田家英已经不能救了。他喝了一瓶茅台酒然后上吊。事先把公务员打发出去,布置了一大堆任务,很长时间才能回来,他自己倒锁了门自杀。等公务员回来敲不开门,最后报告中办把门撬开,把田家英放到地上,已经没有希望了,我们去时已死了很久。安子文光叹气,有话可以向组织上说嘛!我和田家英是朋友,私交很好,在文物方面有交往,我觉他死得很可惜。戚本禹也吓呆了。戚本禹对田家英一直很好,戚被打成右派,是毛主席让田家英解放他的,而且把他调到要害部门工作,田家英是他最大的恩人。戚对田家英的旧情还是有的。总之当时对田家英之死都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