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卫文化纵横
8245500000051

第51章 文化脞谈(4)

中卫地方文化博大精深,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记忆和人文情感,它属于本土文化、大众文化、底层文化,是中卫劳动人民通过生活、生产实践而创造并且世代传承而来的,是人们的审美情趣、价值标准、道德观念、民族情感和文化特征的具体体现。特色鲜明的民俗风情,铸造了中卫特色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风格迥异的黄河文化、雄浑悲壮的边塞文化、独具特色的戏曲文化、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当我们一次次去追寻、去抚摸,似乎进人时空隧道,必定会有惊奇地发现。这些文化遗产无不凝聚着中卫人民的聪明才智,无不寄托着中卫人民的情感追求,无不体现着中卫人民的文明创造。然而,随着现代化浪潮冲击、城市化步伐加快、生活方式嬗变,那些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记忆和民族传统,正在不知不觉地离我们远去,不少能工巧匠的传统技艺后继乏人,许多千姿百态的民俗形态濒临绝迹。我们深感留住文化记忆、延续民族文脉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记者:贵局在“非遗”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范学灵: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在于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审美习惯“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口耳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负责,文化馆承办,社会协作”联动机制,从2007年起,我们健全组织机构,制订实施方案,分步推进,盘点了本地区优秀民间文化珍藏,梳理了传承脉络,先后普查项目传承人70名,走访传承人380名,调查“非遗”项目92个,形成文字记录15万字,收集事物资料65件,制作音像资料55盒,有6个代表性项目申报人选第一、二批省级“非遗”名录,由21个代表性项目被中卫市人民政府确认公布,并选拔确定“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1名。工作目标在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民族文明,守望共有精神家园。

记者:“非遗”保护工作怎样做?下一步如何推进?

范学灵:作为一个多民族的文明古国,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抵制强势文化侵袭,保护民族文化的独立性,从而为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课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对“非遗”的认识和保护就是对民族文化基因和民族身份的认识和保护,对“非遗”的传承就是中华民族文化命脉的传承。只有站在这样的立场上,我们才能够充分认识“非遗”保护对当代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非遗”保护工作,共同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目前,做好“非遗”项目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我们要不遗余力地进行普查整理、挖掘抢救,绝不能让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湮没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

下一步,我们将完善工作方案,改善工作条件,加大宣传力度,以“非遗”名录项目为抓手,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载体,在实施保护的基础上形成系统完整的文本档案和音像资料,在开发利用的基础上注意发现培养新的传承人。要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组织专题创作摄影,制作电视专题片,建立项目演示基地,运用舞台艺术形式再现“非遗”项目的文化韵味,组织动员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队伍中来,为发展繁荣地方文化谱写新的篇章。

七论文艺工怍

文艺工作者要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坚持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题,以外来健康有益文化为补充,增强地方文化的包容性和时代性,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升文艺事业发展活力和水平。

做好文艺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文艺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组织,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是党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文联这个组织,虽没有什么实权,但很有意义,必须体现党组织的先进性,本着尊敬、真诚的态度为文艺家服务。“文”是根本,即文艺发展繁荣的根本,而文艺工作者正是文艺事业发展繁荣的根本;“联”是服务,即要尽绵薄的力量为文艺家排忧解难、遮风挡雨,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文联把工作做到了这一点,文艺家就会安心工作。其二,文艺必须为社会文明进步提供精神动力。文艺是情感的载体,张扬着真诚善良,同时深刻地影响着人民情感的形成。文艺一般含有四个层面一认知、情感、伦理道德、价值取向,它深深地融化在民族血液之中,渗透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关系到民族的未来。纵观历史,从来没有像今天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这样高度重视文艺在整个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党和政府之所以高度重视文艺工作,是因为现在已经到了真正认识文化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的时候了。因此,文艺工作队伍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自觉地担负起精神文化生产的历史责任,大力推进文艺创新,多出精品力作,致使地方文化多姿多彩,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凝聚精神力量,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做好文艺工作,必须坚持“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是贯穿于党的文艺工作始终的一条“红线”,以科学发展观统揽文艺工作,就是要致力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就是要践行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的落实。我们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在文艺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到文艺创新的各个环节,以优秀作品鼓舞人,以高尚情操塑造人。

“双百”方针是推进文艺工作的基本遵循。没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创作氛围,就难以形成生动活泼、百花争艳的发展局面;而没有解放思想、民主和谐的创作环境,就难以形成繁荣兴旺、名家辈出的学术土壤。推进文艺工作,必须充分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尤其是在艺术创作上着力提倡题材、形式和风格的多样化发展。辩证法告诫人们,先进文化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必须把服务人民作为根本的检验标准,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价值取向,把服务群众作为基本价值目标。诚然,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是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发展繁荣文艺事业,必须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跟上时代前进步伐,敏锐把握时代变革的风气之先,深刻体验社会进步的准确信号,注重从实践中汲取营养和灵感。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社会责任与创作自由相统一,遵循文艺发展规律,保护创作热情,鼓励创新实践,完善激励机制,努力形成多出文艺人才、多出文化精品的生动局面。

做好文艺工作,必须立足本土,弘扬积极进取的人文精神。中卫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全市各族人民锐意进取,奋力开拓,激情创业,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丰厚的情感积淀、时空冲击、人文环境和创作素材。特别是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地方文化建设,广大文艺工作者使命不怠,开展了一系列彰显特色、激发活力、构建和谐的大型文化活动,创作或正在推出一批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文艺精品,完成了城市文化形象定位,地方文化的张力和内涵得以凸显,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不断得到丰富和满足,有力地推动了和谐文化建设。弘扬主旋律,体现多样化,浓墨重彩地记载推进中卫跨越式发展进程,反映社会的文明进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也是地方优秀文艺作品最为鲜明的本质特征。当前,在加快生态旅游和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着力打造实力中卫、和谐中卫、魅力中卫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健全组织,理顺关系,摆正位置,负重拼搏,不断激发良智和热情,自加压力,用敏锐的艺术视觉强烈地感悟扑面而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气息、社会变革的崭新风貌,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深入实际,潜心耕耘,不辱使命,创作出更多更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为实现中卫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做好文艺工作,必须着力抓好四个方面的建设。一是着力抓好机关形象建设。市文联是全市文艺工作者的“娘家”,更是开展文艺工作的平台。

因此,我们要珍视市委为文联设置完备的组织和配齐的领导班子,从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建立相关激励机制,改善必要办公条件,提升机关外在形象和影响力等方面着力,使单位更像个单位。二是着力抓好文艺队伍建设。坚持用活动拉动,用感情牵引,密切与中宁、海原两县文联及广大文艺家的联系;采取联动机制和行政行为,建立目标管理体系,强化对各艺术家协会的组织领导;引人动态管理机制,适时调整健全各协会理事班子,注意发展协会会员,并切实维护好会员的合法权益,对先进协会、优秀会员予以表彰奖励;实行文企联姻,培植采风基地,积极探索发展文化产业的途径,促进文艺创作;出台办法,定期开展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的征集评奖和结集出版,开展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三是着力抓好刊物品牌建设。适时调整壮大《沙坡头》文学期刊编委会、编辑部力量,正确把握办刊方向,提升刊物质量;精心培植作者队伍,有效拓展稿源,丰富刊物内涵;采取联动互动,加强合作协作,与《中卫日报》、县级文联刊物及有关部门单位联办“专题栏目”,追求拉动效应;发挥刊物的版面功能,千方百计开展有偿服务,实现以文补文。四是着力抓好优质服务。加强文联机关作风转变和服务职能提升,强化学术交流和情感交流意识,构建活动平台,形成凝聚效应,不断推出精品力作和新人新作,展示中卫文坛整体形象;正确把握文联工作的职能定位,配合做好全市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相关工作;整合社会人文资源,建立群众文化功能团体,拓展文联服务职能;抢救保护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适时挖掘编纂出版系列地方文化产品,为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服务。

八发展先进文化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先进文化,作为地方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当前特别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与经济、政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仅反映着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状况,而且以巨大的反作用推动或阻碍经济社会的进步。当今,文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主要在于理论指导、智力支持和产业支撑等方面。经济制度的选择,经济战略的提出,无不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文化还给物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以引导。没有邓小平理论,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股份制的推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都大大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的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特别是以知识、技术、智能为特征的智力密集型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与石油、航空产业比肩而立。中国的文化产业目前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并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文化的作用稳定持久,对政治的影响不可低估。同时,政治又影响文化、促进文化,并且以相应的文化为其生存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化是一定政治结构、政治组织运作的基本条件,如文艺复兴运动促动了资本主义的诞生,“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20世纪70年代末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促使中国迈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等等。因此,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以不断发展的先进文化为依据。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推进民主政治建设需要人民群众提高当家做主意识,学会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培育参政议政能力。高度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深厚的先进文化基础;相反,如若现代文化观念和文化素质缺失,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政治。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各国文化在冲突、碰撞中的相互交往愈来愈频繁,多元民族文化之间的互补互渗现象愈来愈深刻,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愈来愈激烈。特别是“文化霸权主义”二元对立的思维,企图以“强势文化”吃掉、消灭“弱势文化”,使全球文化一统化、一色化。这犹如克服地球生物的多样性而消灭地球一样。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哲学思维,否则,在地球上将无立足之地。江泽民同志指出:“国家要独立,政治上、经济上要独立,思想文化上也要独立。”这是一个深刻警示和科学论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在其发展长河中,既要兼收并蓄,又要保持自身鲜明个性和独立品格。没有各国各民族文化的独立品格,也就没有全球文化的绚丽多姿、百花竞艳。我们必须正确地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与国外文化的交流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努力提高中国文化产品的质量以及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年来,不少地方“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创造出了成功经验,文化与经济紧密相连。但文化并不等同于经济,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能搞成金钱文化,同时应该争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正确结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精神产品的生产流通同样受到市场运行一般规律的制约,文化产业又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企业单位照样要赚取利润交税求发展。作为文化产业要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地统一起来,这首先取决于文化产品的质量。只有思想性、艺术性、现实性高度的统一,能引起民众心灵共鸣与震撼的作品,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再者,中国是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大力开发文化生态旅游产品,搞好一流服务,必然能够在世界上获得优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九文化建设的一顶重耍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