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物流管理概论(第2版)
8245200000041

第41章 国际物流(1)

对跨国公司来讲,国际物流不仅是由商贸活动决定,而且也是本身生产活动的必然产物。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使企业分别在不同国家内生产零件、配件,又在另外一些国家组装或装配整机。企业的这种生产环节之间的衔接也需要依靠国际物流。

10.2国际物流的发展

国际物流的发展经历了几个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间已有了不少的经济交往,但是无论从数量来讲还是从质量要求来讲,都没有将伴随国际交往的运输放在主要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才越来越扩展,越来越活跃。尤其在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以后,国际间贸易从数量来讲已达到了非常巨大的数字,交易水平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新情况下,原有为满足运送必要货物的运输观念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系统物流就是在这个时期进人到国际领域的。

20世纪60年代开始形成了国际间的大规模物流,在物流技术上出现了大型物流工具,如20万吨的油轮,10万吨的矿石船等。70年代,受石油危机的影响,国际物流不仅在数量上进一步发展,船舶大型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而且出现了提高国际物流服务水平的要求,大规模、高质服务型物流从石油、矿石等物流领域向物流难度最大的中、小件杂货领域深人,其标志是国P示集装箱及国P示集装箱船的大发展。国际间各主要航线的定期班轮都投人了集装箱船,一下子把散杂货的物流水平提了上去,使物流服务水平获得很大提高。70年代中、后期,国际物流的质量要求和速度要求进一步提高。这个时期在国际物流领域出现了航空物流大幅度增加的新形势,同时出现了更高水平的国际联运。80年代前、中期国际物流的突出特点是,在物流量基本不继续扩大的情况下出现了“精细物流”,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同时,伴随新时代人们需求观念的变化,国际物流着力于解决“小批量、高频度、多品种”的物流,出现了不少新技术和新方法,这就使现代物流不仅覆盖了大量货物、集装杂货,而且也覆盖了多品种的货物,基本覆盖了所有物流对象,解决了所有物流对象的现代物流问题。20世纪80年代国际物流领域的另一大发展是伴随国际物流,尤其是伴随国际联运式物流出现的物流信息和首先在国防物流领域出现的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信息的作用,使物流向更低成本、更高服务、更大量化、更精细化方向发展,许多重要的物流技术都是依靠信息才得以实现的。这个问题在国际物流中比国内物流表现更为突出,物流的几乎每一活动都有信息支撑,物流质量取决于信息,物流服务依靠信息。可以说,80年代、90年物流进人物流信息时。

10.3国际物流的特点

(1)物流环境存在差异。国际物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各国物流环境的差异,尤其是物流软环境的差异。不同国家物流适用的不同法律使国际物流的复杂性远高于一国的国内物流,甚至会阻断国际物流;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会造成国际物流处于不同科技条件的支撑下,甚至有些地区根本无法应用某些技术而迫使国际物流全系统水平下降;不同国家不同标准也造成国际间“接轨”的困难,因而使国际物流系统难以建立不同国家的风俗人文也使国际物流受到很大局限。

由于物流环境的差异就迫使一个国际物流系统需要在几个不同法律!人文、习俗、语言、科技、设施的环境下运行,无疑会大大增加物流的难度和系统的复杂性。

(2)物流系统范围广。本书已谈到,物流本身的功能要素、系统与外界的沟通就已是很复杂的。国际物流再在这复杂系统上增加不同国家的要素,这不仅是地域的广阔和空间的广阔,而且所涉及的内外因素更多,所需的时间更长,广阔范围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难度和复杂。

(3)国际物流必须有国际化信息系统的支持。国际化信息系统是国际物流,尤其是国际联运非常重要的支持手段。国际信息系统建立的难度,一是管理困难,二是投资巨大。又由于世界上有些地区物流信息水平较高,有些地区较低,所以会出现信息水平不均衡因而信息系的更困。

(4)国际物流的标准化要求较高。要使国际间物流畅通起来,统一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国际物流水平是提不高的。目前,美国、欧洲基本实现了物流工具、设施的统一标准,如托盘采用1000X1200毫米,集装箱的几种统一规格及条码技术等。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物流费用,降低了转运的难度。而不向这一标准靠拢的国家,必然在转运、换车等许多方面要多耗费时间和费用,从而降低其国际竞争能力。

(5)国际物流的流量结构正在发生重大的调整和转移。国际物流的流量结构是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相联系的。世界产业结构演变的共同趋势是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结构的这种演变规律,使得各国进出口商品的结构不断地调整,因此国际物流的流量结构也必须随之进行调整与转移。

(6)国际物流的输送形式主要是以海运为主。国内物流,无论是企业物流还是城市物流,其输送方式主要是以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内河运输为主。国际间的物品流动,由于其距离远、运量大,同时考虑输送成本,所以主要以海上运输为主。

(7)国际物流对物流基础设施有特殊要求,如在货物运输中以集装箱运输为主等。

(8)国际物流客观上要求缩短物流中转过程。由于国际物流是两个不同国家的物流公司(或企业)相互提供的不同服务,因此,客观上要求缩短物流的中转过程。于是,直达运输便成为货物运输的一种有效途径。

10.4国际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趋势之一:全球物流趋向一体化

一体化趋势是运输物流业的新兴理念,经过各国的尝试和检验,运输物流可划定为4个部分:后勤保障、库内搬运、货运和客运。目前,后勤保障使得已经被广泛使用的电子管理系统成为行业的支柱。国际互联网正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网络的应用使得后勤保障管理职能化,运输方式的快捷成为可能。他们不仅仅提供货物和人员的便捷运输方案,还使得库内运输和物流变得简单高效。同时,通信、程序控制、运输控制和交通管理将使未来的运输物流更力U准点。

2.趋势之二:尽力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现在的物流服务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货物传送、仓储或者寄存。实际上从公司接到客户的订单开始物流公司就已经参与产品流通的全过程。

对于现代物流企业来说’单独的运输业务已经无法构成企业牢固的基础,所以一方面必须提供新的附加业务,扩大业务范围;另一方面也必须不断推陈出新,为客户提供独家的或者至少是特别的服务内容——增值服务,以增加自己企业的竞争力。

3.趋势之三:4PL带来新挑战

真正的4PL公司应该是那些能同时成为专业的组织者、不同服务的整合者、流程的控制者、数据的提供者以及资本运作的“无麻烦”管理者,而且除了必不可少的信息技术,还必须具备实际的运输能力和仓储网络。

是否有公司旨将物流行业中错综复杂的个体服务整合成为一个包罗万象的物流新概念一家在物流管理链中并不占操纵地位的企业是否有可能成为现代物流的先锋旗手?在现代物流的理论领域中,还没有一种概念像4PL这样遭遇如此激烈的辩论。

在4PL的模式下,一个外部的物流整合者或者综合性服务机构会承担起顾问、咨询、计划、控制以及将程序链维持最佳状态的任务。这就如同在客户和传统的物流企业之间增添了一层高效率的服务膜。在理论上,4PL提供者是完全中立的,作为一个提供长期战略咨询的服务公司,它的任务是提供交换数据的信息平台、挑选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更加透明的程序、削减成本以及提供完整的管理服务。从这个“岗位描述”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提供和促进4PL的解决者——咨询公司和软件制造业者。

不可否认的是,物流领域所包含的复杂因素——从咨询到技术、操作处理,以及如何才能将增值服务链中的问题和麻烦降低到零等,使得一家公司很难独立完成实际操作。4PL公司和物流专家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调和统一那些原本为不同行业和贸易提供服务的公司利益。无论如何,4PL都会超越仅仅提供一个互联网平台的作用。

4.趋势之四:最新技术获得重视

标签技术使得每个货物个体都像是随身携带了一个电子托付合同,有关货物的众多关键数据都已被输人在内。当货物被装卸时,像货物的出产地、数量、运送日期、储存条件等详细信息都能在不打开外包装的情况下得到监控,进行“无障碍阅读”,并马上被转移到数据中。

在货物和数据的传送过程中,现代化的信息确认技术能帮助企业节约更多的成本。超级市场的条形码早已成为日常生活最普通的情景。作为最普通最常见的产品确认形式,条形码的优点是印刷成本和认知机器的价格都相对便宜;但同时也有不可忽视的缺点,那就是只能提供和记录少量的数据,并且在机器认知信息时必须是“无障碍阅读”。

因此,最新的电子附加签条已经开始引起业界的重视和研究。这种所谓的“异频雷达收发机”或者也叫“标签”,是由极微小的微芯片组成,利用无线电波储存信息,可以在几米以外的地方用机器认知信息。这些细条纹的“聪明”之处在于:即使有“阅读障碍”时,也可以顺利认知信息。

现在已经有少量的公司在使用这种标签,它们最常被用在服装商的仓库和无纸化订单管理中。对于现代物流业,很多专家认为它将给货物的合理化程序管理提供无限的发展空间。

10.2国际物流系统

10.2.1国际物流系统的概念

国际物流系统是由商品的包装!储存、运输、检验、流通加工和其前后的整理、再包装以及国际配送等子系统组成。运输和储存子系统是物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国际物流通过商品的储存和运输(实现其自身的时间和空间效益,满足国际贸易活动和跨国公司经营的要求。

1.国际物流运输子系统

运输的作用是将商品使用价值进行空间移动。物流系统依靠运输作业克服商品生产地点和需要地点的空间距离,创造了商品的空间效益。国际货物运输是国际物流系统的核心。商品通过国际货物运输作业由卖方转移给买方。国际货物运输具有路线长、环节多、涉及面广、手续繁杂、风险性大、时间性强等特点。运输费用在国际贸易商品价格中占有很大比重。国际运输主要包括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单据的处理以及投保等有关方面。

2.国际物流仓储子系统

商品储存、保管使商品在其流通过程中处于一种或长或短的相对停滞状态。这种停滞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商品流通是一个由分散到集中,再由集中到分散的源源不断的流通过程。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中的商品从生产厂或供应部门被集中运送到装运港口,有时须临时存放一段时间,再装运出口,是一个集和散的过程。它主要是在各国的保税区和保税仓库进行的,主要涉及各国保税制度和保税仓库建设等方面。

从物流角度看,应尽量减少储存时间、储存数量,加速货物和资金周转,实现国际物流的高效率运转。

3.国际物流商品检验子系统

由于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具有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等特点,使得商品检验成为国际物流系统中重要的子系统。通过商品检验,确定交货品质、数量和包装条件是否符合合同规定。如发现问题,可分清责任,向有关方面索赔。在买卖合同中,一般都订有商品检验条款,其主要内容有检验时间与地点、检验机构与检验证明、检验标准与检验方法等。

4.国际物流商品包装子系统

杜邦定律(美国杜邦化学公司提出)认为,63%的消费者是根据商品的包装装潢进行购买的,国际市场和消费者是通过商品来认识企业的,而商品的商标和包装就是企业的面孔,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文化水平。

5.国际物流信息子系统

主要功能是采集、处理和传递国际物流和商流的信息情报。没有功能完善的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将寸步难行。国际物流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出口单证的作业过程、支付方式信息、客户资料信息、市场行情信息和供求信息等。

国际物流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信息量大!交换频繁,传递量大、时间性强,环节多、点多、线长,所以要建立技术先进的国际物流信息系统。国际贸易中EDI的发展是一个重要趋势。我国应该在国际物流中加强推广EDI的应用,建设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的高速公路。

上述主要系统应该和配送系统、装搬系统以及流通加工系统等有机联系起来,统筹考虑,全面规划,建立我国适应国际竞争要求的国际物流系统。

10.2.2国际物流系统网络

国际贸易和经营的竞争要求国际物流系统的物流费用要低,为顾客服务水平要高。为实现这一目标,建立完善的国际物流系统网络就十分重要。

国际物流系统网络的概念

国际物流系统网络是指由多个收发货的“节点”和它们之间的“连线”所构成的物流抽象网络,以及与之相伴随的信息流网络的有机整体。

收发货节点是指进、出口国内外的各层级仓库,如制造厂仓库、中间商仓库、口岸仓库、国内外中转点仓库以及流通加工配送中心和保税区仓库。国际贸易商品就是通过这些仓库的收人和发出,并在中间存放保管,实现国际物流系统的时间效益,克服生产时间和消费时间上的分离,促进国际贸易系统顺利运行的。

连线是指连接上述国内外众多收发货节点间的运输,如各种海运航线、铁路线、飞机航线以及海、陆、空联合运输航线。这些网络连线是库存货物的移动(运输)轨迹的物化形式;每一对节点有许多连线以表示不同的运输路线、不同产品的各种运输服务;各节点表示存货流动暂时停滞,其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移动(收或发)。信息流动网的连线通常包括国内外的邮件,或某些电子媒介(如电话、电传、电报、EDI,),其信息网络的节点则是各种物流信息汇集及处理之点,如员工处理国际订货单据、编制大量出口单证、准备提单或计算机对最新库存量的记录。物流网与信息网并非独立,它们之间是密切相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