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物流管理概论(第2版)
8245200000033

第33章 企业物流运行系统(1)

学习目标

理解企业物流运行系统的概念及其功能。

识别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逆向物流的实施与控制。

掌握销售物流的方法、环节和销售物流服务的要素。

掌握逆向物流的处置与合理化。

8.1生产物流

8.1.1生产物流的概念

生产物流是指原材料、外构件、半成品、产成品在生产过程中,按照工艺流程在各个生产加工地点之间的实体流动。

生产物流按照工厂布局、产品生产过程和工艺流程的要求,实现原材料、配件、半成品等物料在工厂内部供应库与车间、车间与车间、工序与工序、车间与成品库之间的流转。从范围看,生产物流是由原材料等从供应仓库运动开始,经过制造转换形成产品,一直到产品进入成品库待销售为止。

生产物流的过程如图8-1所示。

(1)连续性与流畅性,指物料总是处于不停的流动之中,包括空间上的连续性和时间上的流畅性。空间上的连续性要求生产过程各个环节在空间布置上合理紧凑,使物流的流程尽可能短,没有迂回往返现象。时间上的流畅性要求物料在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运动,自始至终处于连续流畅状态,没有或很少有不必要的停顿与等待现象。

(2)平了性,指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应实了平了父叉流动。平了指相问的在制品问时在几道相同的工作地(机床)上加工流动;交叉指一批在制品在上道工序还未加工完时,将已完成的部分在制品转到下道工序加工。平行交叉流动可以大大减少产品的生产周期。

(3)比例性与协调性,指生产过程的各个工艺阶段之间、各工序之间生产能力要保持一定的比例,以适应产品制造的要求。比例关系表现在各生产环节的工人数、设备数、生产面积、生产速率和开动班次等因素之间相互调和适应。所以,比例是相对的、动态的。

(4)均衡性与节奏性,指产品从投料到最后完工都能按预定的计划(一定的节拍、批次)均衡地进行,能够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完成大体相等的工作量或稳定递增的生产工作量,很少有时松时紧、突击加班现象。

(5)准时性,指生产的各阶段、各工序都按后续阶段工序的需要生产,即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数量生产所需要的零部件。只有保证准时性,才有可能推动上述连续性、平行、比例、均衡。

(6)柔性与适应性,指加工制造的灵活性、可变性和可调节性,即在短时间内以最少的资源完成一种产品的生产,从而适应市场的多样化、个性化要求。

(7)系统化、集成化。随着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品种多样化与扩大生产规模的矛盾正日益突出。于是把生产物流作为实现多元化战略的“物资”基础,必须在软件(设计物流路径的方法与思路)和硬件(承担物料流动的载体,即设备)实行系统化,即方法系统化、功fg系统化。

生产物流集成化指随着服务产业的兴起,尤其是汽车运输、机场、大型仓储、立体停车库、由卩政、家电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现代生产物流系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集成化应用的要求,即先进的生产物流硬件设备与软件产品的集成,以便提供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和整体解决方案。物流与信息流实现在线或离线的高度集成,使信息技术成为物流技术的核心,提供整套个性化设计的系统集成,包括配套软件的研发等。

8.3生产物流的基本形式及其管理要求

以物料流向划分

从物料流向的角度,可以根据物料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特点,把生产物流的基本形式划分为项目型、连续型!离散型3种类型,如表8-1所示。

2.以物料流经的区域划分

从物料流经的区域和功能角度,可以把生产物流细分为两种:工厂间物流、工序间物流(车间物流),如表8-2所示。

8.1.4几种典型的生产物流的运营特征

项目型生产物流的运营特征

项目型生产物流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只有物料流人,很少物料流出的“纯项目型”生产物流系统(其典型的生产活动有建筑工程与安装工程)典型企业有建筑企业,典型产品有住宅、厂房、公路、铁路、机场、大坝等;另一类是在物料流人生产场地后,“滞留”相当长一段时间再流出的“准项目型”生产物流系统,其典型的生产活动有大型专用设备、大型高价值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典型企业有重型机械厂、造船厂、飞机制造厂等,典型产品有大型的水电设备、冶金设备、轮船、飞机等。

项目型生产物流的运营特征如表8-3所示。

2.单件小批量型生产物流的运营特征

单件小批量型生产物流是指需要生产的产品品种多但每一品种生产的数量很少,生产重复度低的生产物流系统。其运营特征如表8-4所示。

3.多品种小批量型生产物流的运营特征

多品种小批量型生产物流是指生产的产品品种繁多,并且每一品种有一定生产的数量,生产重复度中等的生产物流系统。其运营特征如表8-5所示。

4.单一品种大批量型生产物流的运营特征

单一品种大批量型生产物流是指生产的产品品种数相对单一,而产量却相当大,生产重复度非常高且大批量配送的生产物流系统。其特征如表8-6所示。

5.多品种大批量型生产物流的运营特征

多品种大批量型生产物流是指一种以大批量生产的成本和时间,提供满足客户特定需求产品和服务的新的生产物流系统。

由于要按照大批量生产模式生产出标准化的基型产品,并在此基础上按客户订单的实际要求对基型产品进行重新配置和变型,所以物料被加工成基型产品的重复度高,而对装配流水线则有更高的柔性要求,从而实现大批量生产和传统定制生产的有机结合。

物料在采购、设计、力卩工、装配、销售等流程要满足个性化定制要求,这就促使物流必须有一坚实的基础——订单信息化、工艺过程管理计算机化与物流配送网络化。而实现这个基础包括一些关键技术支持,如现代产品设计技术、产品数据管理技术、产品建模技术、编码技术、产品与过程的标准化技术、面向大批量定制生产的供应链管理技术、柔性制造系等。

产品设计的“可制定性”与零部件制造过程中“标准化、通用化、集中化”带来的“可操作性”的矛盾,往往与物料的性质与选购、生产技术手段的柔性与敏捷性有很大关联。因此,创建可定制的产品与服务非常关键。

库存不再是物流的终结点,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为目标的物流配送与合理化库存将真正体现出基于时间竞争的物流速度效益。单个企业物流将发展成为供应链系统物流、全球供应链系统物流。

生产品种的多样化和规模化制造,要求物料的供应商、零部件的制造商及成品的销售商的选择将是全球化、电子化、网络化。这会促使生产与服务紧密结合,使得基于标准服务的定制化产品和基于定制服务的产品标准化,从交货点开始就提升整个企业供应链价值。

8.5生产物流方案的实施

在实际的生产物流系统中,由于受系统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生产计划与实际之间会产生偏差,为了保证计划的完成,必须对物流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

生产物流控制系统的组成要素

(1)控制对象。控制对象可由人、设备组成一个基本系统单元,通过施加某种控制或指令,能完成某种变化。在生产物流中物流过程是主要的控制对象。

(2)控制目标。控制本身并不是目的,系统必须有一个事先设定的目标。控制的职能是随时或定期进行检查,发现偏差,然后进行调整,以利于目标的完成。

(3)控制主体。在一个控制系统里,目标已定,收集控制信息的渠道也已畅通,需要一个机构来比较当前系统的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距,如果差距超过允许的范围,则需制定纠正措施,下达控制指令。这样的机构称为控制主体。

2.生产物流系统控制的方式

1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是控制主体根据设立的目标,发布控制指令,控制对象根据下达的命令执行规定的动作,将系统状态信息传递到控制主体。控制主体经过与目标进行比较,确定调整量,通过控制对象来实施。反馈控制过程如图8-2所示。反馈控制的特点是根据当前状态决定下一步行动,由于从信息收集到调整实施有一定的时间滞后,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影响目标的达到。反馈控制的另一个特点是稳定性,其总趋势是保持系统的平衡状态。

2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着眼于对系统未来状态的预测,事先采取措施应付即将发生的情况。这种控制带有主动性。前馈控制过程如图8-3所示。从图8-3中可以看出,除了缺少反馈信息收集这一程序外,几乎与反馈控制过程相同。但前馈控制主体有预测状态功能,它是靠系统长期运行以后总结得到的。实际上,对于一个较复杂的物流系统,预测不可能完全正确,还可能有事先无法预测到的随机干扰,所以在实际生产物流过程中很少存在单独的前馈控制过程,通常情况下是由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两者结合构成的复合控制系统。

3.生产物流控制的复杂性

生产物流系统相对于工程技术系统而言,其内容和结构要复杂得多,系统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极为密切,相互制约。生产物流系统的目标也往往不是单一的,例如既要保证满足生产要求,又要减少在制品库存。这些目标常常互相矛盾,所以对生产物流系统的控制也比较复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物流信息收集问题。为了及时对生产系统进行控制,必须掌握生产系统的各种信息。但生产物流系统涉及范围广,采集周期、衡量尺度等不一致,所以需建立统一完善的数据采集系统。

(2)生产物流系统对反馈信息响应速度慢。由于物流系统中的许多问题是非结构化的(控制决策复杂。在实际应用中主要依赖于管理人员的判断,这使生产物流系统对反馈信息的响应速度比工程技术系统要慢。

(3)生产物流控制系统设计难度大。物流系统往往是大规模复杂系统,简单地直接使用反馈控制,不一定能取得预想的效果。在物流系统中,为了正确设置控制目标,要充分估计系统的当前及潜在的能力,要充分考虑系统中的多目标问题。通常,将计划看作是控制的前提,目卩制定了计划以后,为了实施计划而采用控制手段。在整个控制过程中,收集计划的完成情况及系统状态,经控制主体分析比较之后,采取调整措施,以便使计划完成。整个过程发生在一个计划期之内。当一期计划完成后,对系统内在能力进行评估,以作为以后编制计划的参考,甚至可以作为修订或编制计划的依据。

4.生产物流控制的内容

(1)进度控制。物流控制的核心是进度控制,即物料在生产过程中的流人、流出控制,以及物流量的控制。

(2)在制品管理。在生产过程中对在制品进行静态、动态控制及占有量的控制。在制品控制包括在制品实物控制和信息控制。有效地控制在制品,对及时完成作业计划和减少在制品积压均有重要意义。

(3)偏差的测定和处理。在进行作业过程中,按预定时间及顺序检测计划执行的结果,掌握计划量与实际量的差距,根据发生差距的原因、差距的内容及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5.生产物流控制的程序

生产物流控制的程序对不同类型的生产方式来说,基本上是一致的。与控制的内容相适应,生产物流控制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制订期量标准。物流控制从制订期量标准开始,所制订的标准要保持先进与合理的水平,随着生产条件的变化,标准要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修订。

(2)制订计划。依据生产计划制订相应的物流计划,并保持生产系统能够正常运转。

(3)物流信息的收集、传达、处理。

(4)短期调整。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及时调整偏差、保证计划顺利完成。

(5)长期调整及其有效性的评估。

8.2销售物流

8.2.1销售物流的概念

企业销售物流是指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商品时,物品在供方与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销售物流是物品的生产者或持有者至客户或消费者之间的物流。通过销售物流,企业得以回收资金,进行再生产的活动。销售物流的效果关系到企业的存在价值是否被社会承认,销售物流的成本在商品的最终价值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必须重视销售物流的合理化。

8.2.2销售物流的任务

企业销售物流是企业物流的最后一道环节。通过销售物流企业最终完成企业生产或经营的目的。由此企业销售物流的任务可以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保证企业产品销售工作的顺利完成。商流是物流的前提,物流是商流的保证。如果只有顺利销售,而没有销售物流的强有力支持,企业销售的最终目的是无法实现的。

(2)促进企业销售物流组织工作,不断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服务是物流与物流管理的核心,用户对企业销售物流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如加快反应、提高可得性、减少不确定性等,都要求企业不断改进销售物流组织工作,满足用户的需要。

(3)不断开拓市场。物流科学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被认为是“市场的延伸”。今天,销售物流的服务水平和服务的深度已成为消费者选择供应商的重要因素。在当前产品质量、价格等市场竞争的水平趋于一致、企业销售已无明显优势的市场环境下,物流组织工作、物流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开拓市场主要的竞争手段。

(4)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的投入与产出相比的结果。从产品自身而言,其投入表现为原材料、设备、人力等,其产出表现为产品的销售收入。物流为企业赢来“第三利润源泉”成为可能,也为企业赢得经济效益增加了机会。

8.2.3销售物流的特点

(1)企业销售物流是企业物流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企业物流的最后一个控制点。

(2)企业销售物流的服务水平对其他企业和消费者会产生巨大影响。

(3)高水平的企业销售物流(如及时配送或等物流方式),可以使被供应的其他企业实现“零库存”。

8.2.4销售物流的主要环节

企业在产品制造完成后,需要及时组织销售物流,使产品能够及时、准确、完好地送达客户指定的地点。为了保证销售物流的顺利完成,实现企业以最少的物流成本满足客户需要的目的,企业需要在成品包装、储存、发送运输、订单及信息处理、装卸搬运等方面做好工作。销售物流的主要环节如。

(1)产成品存储。保持合理库存水平、及时满足客户需求,是产成品储存最重要的内容。客户对企业产成品的可得性较敏感,缺货不仅使客户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且还会提高企业进行销售服务的物流成本。当企业推出一种新产品或在举办特殊促销活动期间,或是客户急需的配件不能立即供货时,情况更是如此。产成品的可得性是衡量企业销售物流系统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