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物流管理概论(第2版)
8245200000027

第27章 运输管理(3)

现代运输较传统运输运量增大,速度更快,就需要4种要素密切配合,相互作用,才能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例如铁路要行驶大型机车,就必须铺设重型的钢轨,以提高钢轨的负荷量;设计大型船舶,就要考虑江河和港湾的通过能力;发明了飞机,开辟空中运输通道,就需要汽油燃油作为动力来源;无论任何运输车辆,都需要装置通信设备,以利作业的调度和。

1.动力

动力包括自然动力和人工动力两种。

(1)自然动力包括风力、水力、人力和畜力等。

(2)人工动力包括蒸汽力、石油燃烧动力、气体燃烧动力、电力和核能等。

2.运输工具

运输工具也有自然运输工具和人工运输工具两类。自然运输工具本身为动力的来源,如马匹驮运货物。人工制造的运输工具,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运输车辆——包括汽车、摩托车、牛车、马车、自行车等。

(2)铁路车辆——包括各种机车、客车、货车、动车组等。

(3)船舶——包括商船、驳船、渔船、舰艇等。

(4)航空器——包括飞机、飞艇、火箭、气球等。

3.运输通路

运输通路主要有以下3种。

(1)陆路运输通路,包括公路、铁路、管道、输送带等。

(2)水路运输通路,包括内陆水道和海洋航线。

(3)空路运输通路,包括航空线、空中索道和空中钩运。

4.通信设备

传统的运输方式多利用自然动力,效率低、范围小、危险性低,对通信设备的需要并不迫切;现代运输多采用人工动力,海量运输,效率高、范围广、危险性高,迫切需要通信设备的配合。现代运输与通信设备,如鱼之于水,一刻都不能脱离。航运和航空都使用先进的定位系统,使用无线电使他们随时随地可以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例如,航空方面配有超高频率多向导航设备、侧距设备、自动导向仪和自动降落设备等装置,这些均为国际间公认的需的要通信。

6.3.2不合理运输

不合理运输是指在现有条件下可以达到的运输水平而未达到,从而造成了运力浪费、运输时间增力卩、运费超支等问题。目前我国存在主要不合理运输形式有下列几种。

(1)返程或启程空驶。空车无货载行驶,可以说是不合理运输的最严重形式。在实际运输组织中,有时候必须调用空车,从管理上不能将其看成不合理运输。但是,因调用不当,货源计划不周全,不采用运输社会化而形成的空驶,是不合理运输的表现。

(2)对流运输。对流运输也称“相向运输”、“交错运输”,指同一种货物,或彼此间可以互相代用而不影响管理、技术及效益的货物,在同一线路上或平行线路上作相对方向的运送,而与对方运程的全部或一部分发生重叠交错的运输。已经制定了合理流向图的产品,一般必须按合理流向的方向运输,如果与合理流向图指定的方向相反,也属对流运输。

(3)迂回运输。迂回运输是舍近取远的一种运输,指可以选取短距离进行运输而不选取,却选择路程较长路线进行运输。迂回运输有一定复杂性,不能简单认定,只有当计划不周、地理不熟、组织不当而发生的迂回运输,才属于不合理运输。如果最短距离内有交通阻塞、道路情况不好或有对噪声、排气等特殊限制而不能使用时发生的迂回运输,不能称不合理运。

(4)重复运输。重复运输有两种形式:一是本来可以直接将货物运到目的地,但是在未达目的地之处,或目的地之外的其他场所将货卸下,再重复装运送达目的地;另一种形式是,同品种货物在同一地点一面运进,同时又向外运出。重复运输的最大毛病是增加了非必要的中间环节,这就延缓了流通速度,增加了费用,增大了货损。

(5)倒流运输。倒流运输是指货物从销地或中转地向产地或起运地回流的一种运输现象。其不合理程度要大于对流运输,其原因在于,往返两程的运输都是不必要的,形成了双程的浪费。倒流运输也可以看成是隐蔽对流的一种特殊形式。

(6)过远运输。过远运输是指调运物资舍近求远,近处有资源不调而从远处调,这就造成可采取近程运输而未采取,拉长了货物运距的浪费现象。过远运输占用运力时间长,运输工具周转慢,物资占压资金时间长,远距离自然条件相差大,又易出现货损,增加了费用支出。

(7)运力选择不当。运力选择不当指未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优势而不正确地选择运输工具造成的不理现。

(8)托运方式选择不当。对于货主而言,是可以选择最好托运方式而未选择,造成运力浪费及费用支出加大的一种不合理运输。

上述的各种不合理运输形式都是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来,在进行判断时必须注意其不合理的前提条件,不能绝对看成不合理,因为其中存在着市场机制引导的竞争,如果片面强调因为表面的对流而不允许运输,就会导致保护落后、阻碍竞争甚至助长地区封锁。

再者,以上对不合理运输的描述,主要就形式本身而言,是从微观观察得出的结论。在实践中,必须将其放在物流系统中做综合判断,在不做系统分析和综合判断时,很可能出现“效益背反”现象。单从一种情况来看,避免了不合理,做到了合理,但它的合理却使其他环节出现不合理。只有从系统角度,综合进行判断才能有效避免“效益背反”现象,从而优化物流全系。

6.3.3运输合理化的概念

物流过程的合理化运输是指从物流系统的总体目标出发,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目卩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以最短的路径、最少的环节!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劳动消耗,组织好运输工作。由于运输是物流中最重要的功能要素之一,物流合理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运输合理化。

运输合理化的影响因素很多,起决定性作用的有5方面的因素,称作合理运输的五要素。

(1)运输距离。在运输时,运输时间、运输货损、运费、车辆或船舶周转等运输的若干技术经济指标,都与运距有一定比例关系,运距长短是运输是否合理的一个最基本因素。缩短运输距离从宏观、微观角度都会带来好处。

(2)运输环节。每增加一次运输,不但会增加起运的运费和总运费,而且必须要增加运输的附属活动,如装卸、包装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也会因此下降。所以,减少运输环节,尤其是同类运输工具的环节,对合理运输有促进作用。

(3)运输工具。各种运输工具都有其使用的优势领域,对运输工具进行优化选择,按运输工具特点进行装卸作业,最大限度发挥所用运输工具的作用,是运输合理化的重要一环。

(4)运输时间。运输是物流过程中需要花费较多时间的环节,尤其是远程运输。在全部物流时间中,运输时间占绝大部分。所以,运输时间的缩短对整个流通时间的缩短有决定性作用。此外,运输时间短,有利于运输工具的力卩速周转,充分发挥运力的作用,有利于货主资金的周转,有利于运输线路通过能力的提高,对运输合理化有很大贡献。

(5)运输费用。运费在全部物流费中占很大比例,运费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物流系统的竞争能力。实际上,运输费用的降低,无论对货主来讲还是对物流经营企业来讲,都是运输合理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对运费的判断,也是各种合理化实施是否行之有效的最终判断依据之一。

从上述5方面考虑运输合理化,才能大量节约物资流通费用,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促进经济循环的顺畅。

6.3.4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1)运输系统网络的合理配置。物流系统运输网络是指由若干个收发货的“节点”和它们之间的“连线”所构成的运输网络及与之相伴随的信息流网络的有机整体。

为了确保销售和市场占有率,企业设置的收发货节点(指各层仓库,如制造厂仓库、中间商仓库、中转点仓库及流通加工配送中心)决定了整个物流系统的合理布局和运输合理化问题。物流运输系统网络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确定货源基地和消费者的位置、各层级仓库及中间商批发点(零售点)的位置、规模和数量。企业在规划运输网络时,要根据经营战略、营销策略等因素决定需要多少个仓库、配送中心,以及配送中心、仓库如何布局,密度多大,相距多远,组织形式是外包还是自营等问题,只有整体规划,统一考虑,才可能既满足销售需要,又能减少交叉、迂回、空载等不合理运输,完善和优化物流网络,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竞争旨力。

(2)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各有其特点,其适用的货运对象有所差别。运输方式的选择考虑因素包括运输成本、安全性、可靠性等。

6.3.5运输合理化的途径

(1)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实载率有两个含义:一是单车实际载重与运距之乘积和标定载重与行驶里程之乘积的比率,这在安排单车、单船运输时,是作为判断装载合理与否的重要指标;二是车船的统计指标,即一定时期内车船实际完成的货物周转量(以吨公里计)占车船载重吨位与行驶公里之乘积的百分比。在计算时车船行驶的公里数,不但包括载货行驶,也包括空驶。

提高实载率的意义在于: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额定能力,减少车船空驶和不满载行驶的时间,减少浪费,从而求得运输的合理化。

(2)采取减少动力投人,增加运输能力的有效措施。这种合理化的要点是,少投人、多产出,走高效益之路。运输的投人主要是能耗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设施建设已定型和完成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能源投人,是少投人的核心。做到了这一点就能大大节约运费,降低单位货物的运输成本,达到合理化目的。

(3)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推进共同运输。运输社会化的含义是发展运输的大生产优势,实现专业分工,打破一家一户自成运输体系的状况。

实行运输社会化,可以统一安排运输工具,避免对流、倒流、空驶、运力不当等多种不合理形式,不但可以追求组织效益,而且可以追求规模效益,所以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是运输合理化的非常重要措施。

当前火车运输的社会化运输体系已经较完善,而在公路运输中,小规模生产方式非常普,是社会化运系的点。

社会化运输体系中,各种联运体系是其中水平较高的方式。联运方式充分利用面向社会的各种运输系统,通过协议进行一票到底的门到门运输,有效打破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受到了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