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在路上
8245100000007

第7章 新闻作品(5)

军政军民团结,是双拥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的基本保证。多年来,平罗县不断拓展军民共建新领域,形成了“工作从基层抓起,措施在基层落实,活动在基层开展,效果在基层体现”的军民共建工作思路,始终把抓好基层,抓好落实作为军民共建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军民共建单位积极为部队办实事,办好事,把驻平部队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2004年以来,平罗县委、政府不断加大国防基础设施投入,仅2006年就拨款200万元为消防队新建占地2700多平方米的综合楼,筹资40万元购买消防车1辆。此外还无偿划拨建设用地20亩新建人武部办公大楼,并免除相关费用19.6万元,解决了驻平官兵存在的实际困难,极大地改善了全县国防基础设施。

城关镇从实际出发,常年帮助辖区部队解决实际困难,并发动辖区社会各界为部队捐赠,大大改善了部队生活设施。

头闸镇、渠口乡与县人武部门、驻平部队共同营造“民兵林、军民共建林、国防林”,成为军民共建的真实写照。

宝丰镇积极开展退伍军人技能培训,有组织地进行劳务输出,发挥他们的才干,为改变家乡面貌做贡献。

姚伏镇把落实好现役军人家属优抚工作作为双拥工作重点,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城关镇和平村村委会主任呼爱忠了解到武警三中队官兵吃菜困难时,这位种菜致富能人,毫不犹豫地帮助三中队建成占地500多平方米的蔬菜大棚,手把手地传授种菜技术。近两年,呼爱忠又主动当起了部队的种菜顾问,使部队四季吃上了常青菜。

个体经营户刘玉玺,从1985年开始,坚持义务拥军,逢年过节带上慰问品到部队进行慰问,平时还义务为军营修理供暖设施和电器。刘玉玺还自筹一万余元购买乐器和道具,组织了10多人的文艺演出队,自编自导文艺节目,到驻平各部队巡回演出100余场次,被官兵称为“我们的贴心人”。

智力拥军创新路,科技拥军育人才。近年来,平罗县立足新形势,适应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积极探索拓展智力拥军的新路子,帮助驻平部队提高官兵的文化水平和科技素质,先后建立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基地4个,为驻地武警和消防中队购置了计算机8台。科教、法律、卫生等部门,围绕部队实际需要,筹资30万元,相继开展了文化科技图书进军营活动,为官兵赠送科技图书,举办科技讲座,科技拥军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智力拥军,科技拥军,为部队强军育人提供了可靠保证,受到了驻平部队广大官兵的极大欢迎。

同期声:

平罗人民给予子弟兵无限厚爱,人民子弟兵回报给父老乡亲的更是一往情深。

一种新型的军民鱼水关系已深深植根于平罗大地,军民、军政关系在同呼吸、共命运中得到了净化与升华。

近年来,驻平部队视部队为第二故乡,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平罗县经济建设大局,积极献计献策,出智出力。

2004年以来,县人武部和驻平部队先后出动3000多人次参加全县生态工程和重点工程建设,康熙饮马湖、威镇湖湿地保护工程;石中高速公路、大平路两侧生态综合整治工程等重大工程的建设都凝聚着子弟兵的心血。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子弟兵,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战士的身影。

2005年10月下旬,平罗县境内黄河高仁段发生大面积塌方,严重威胁着高仁乡六顷地村的南二支渠和邻近的数万亩良田。险情牵动着驻地官兵的心。

在危难时刻,先后有两支部队1000多名官兵及时投入抢险战斗,在黄河岸边上演了一幕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场面。

2006年5月28日,平罗县境内石中高速公路高庄段发生特大煤气泄漏事故,消防中队全体官兵义无反顾投入战斗,及时疏散群众,使当地群众无一受到伤害。

2006年7月14日,平罗遭受暴雨袭击,人民的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驻地子弟兵紧急赶赴抢险第一线,为当地群众挽回损失100余万元。

这样的场面让人感到熟悉而亲切,让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子弟兵爱人民的真谛。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饱浸着心血与汗水的双拥丰碑巍然屹立在平罗人民心中。

“国,无防不立;民,无军不安;军,无民不强。”驻足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今天,平罗人深感拥军工作任重而道远。经受双拥工作熏陶和洗礼的这方热土,将会继续巩固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政军民鱼水关系,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共建全国双拥模范县。

勇立潮头好放歌

——平罗县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工作纪实

王鹏

地处宁夏平原北部的平罗县,是宁夏最古老的县份之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为平罗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诗书求闻达”的平罗人在平罗这片古老与文明相互交融的热土创造了无数奇迹。

在平罗,农村电影事业的发展也同其他事业一样,在全区乃至全国都处在领先地位。尤其是平罗县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以来,全县农村电影事业的发展步入快车道。农村电影事业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村小康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同期声:农民

农村电影是广大农民群众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为了扩大农村电影宣传作用,平罗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并按照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关于贯彻落实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目标的通知》的有关精神,切实加强了2131工程的实施力度。县上专门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为组长,文化、财政、农业、广电、科技、林业、计生以及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2131工程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全县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目标的实施意见》。

2004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带着党中央对西部地区的关怀,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宁夏,来到平罗。心连西部人、情连百姓家,李长春同志在宁夏考察时的指示精神,给广电人尤其是西部的广电人带来了莫大的鼓舞。李长春同志在宁夏的考察,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契机,也为农村电影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4年年底,平罗县正式开始实施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2005年6月,平罗县人民政府将平罗电影公司划归广播电视局管理,进一步理顺了农村电影的管理体系,在全县形成了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队和公共服务体系分中心“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全县2131工程的实施也再次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六个纳入”成为平罗县委、政府重视2131工程实施的最好体现。

同期声:领导

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以来,农村电影的文化宣传主阵地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为了解决农村电影放映经费不足的问题,从2002年开始平罗县人民政府决定每年从财政税费转移中列支15万元,用于全县2131工程实施中放映设备、电影拷贝的购置,以及设备维修。2004年,县上又将此项经费增加到19.05万元。2005年又专门拿出3万元,作为实施2131工程的奖励基金,兑现奖惩。

同时,平罗县人民政府对经费的使用提出了要求,即“农村电影放映经费是实施2131工程的保证,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和挪用”。政府的大力支持为2131工程在平罗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政府买单,农民看电影不再是一个梦想。

同期声:农民

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是一项惠泽万民的民心工程,为了把这项民心工程办实、办好,平罗县广播电视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适时调整工作思路,把农村电影放映与广大农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福、求美的现实需求结合起来;把全县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新特点、新变化与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加大科教片的放映力度。宝丰、灵沙、黄渠桥等乡镇养殖业发达,群众养殖积极性高,结合这一特点电影公司放映队专门为这些乡镇组织放映了《小尾寒羊》《配合饲料》《生态养殖》《高产奶牛新技术》等科教片。应城关镇、姚伏镇菜农的要求,电影公司的放映队购买了《无公害韭菜》《辣椒种植新技术》等蔬菜种植方面的拷贝在这些地区巡回放映。有的放矢,应势利导,经过大胆的尝试,电影的上座率明显提高,广大农民群众通过收看电影更是受益匪浅。平罗县农村电影市场走出了低谷,实现了电影公司和农民的双赢。

事业兴衰人为本。为了进一步适应2131工程工作需要,平罗县针对全县农村电影放映员整体素质不高,人员不稳定等情况狠抓放映员队伍建设工作。

2005年,平罗县抓住区划调整的有利时机,通过公开选拔使一批文化水平高、综合素质强、有奉献精神的人员走上了电影放映员的岗位。

今年,结合全县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平罗县又对全县的院线及放映点进行了调整,增加了陶乐302省道院线,将部分观众少、距离县城较近的放映点进行了精减,增加了偏远地区的放映点和放映密度。同时,利用从自治区广电局争取来的电影放映车、放映大棚,组织了一支流动电影放映队,在个别交通不便、放映难度大的放映点开展放映活动,确保电影2131工程放映任务没有空白点。目前,全县共拥有放映院线4条,333个放映点。

同期声:

几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平罗县电影公司积极拓宽片源,采取购片与租片相结合、充分利用库存影片与开展横向互惠交流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增加租片、购片数量,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的需要。

与此同时,平罗县2131工程实施领导小组还定期对全县农村电影放映工作进行调研、督查、指导。作为平罗县实施2131工程的又一项重要举措,县广电局定期开展调查研究,积极与乡镇分管领导、文化站负责人进行交流,跟踪调查各乡镇电影放映任务的落实情况,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县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动态。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真正做到了电影设备“小故障不隔夜,大故障不影响放映”,确保了放映工作顺利进行。全县农村电影放映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平罗县每年都坚持定期召开农村电影工作研讨会、举办了培训班,认真听取各乡镇电影放映员对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全体放映员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专业放映知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放映技能,加深大家对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深远意义的认识,引导他们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同期声:乡镇放映员

发展,需要适时应变,固本强基;发展,同样需要调整思路,寻求突破。

近年来,平罗县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在围绕县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的同时,不断开拓市场,增加经济效益。县委、政府要求开展文化进社区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电影放映部门抓住时机,积极争取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和县教育局等部门、单位的支持,每年7~10月份,在县城七一广场和部分学校开展“夏日广场爱国主义影片展映”和“中小学校爱国主义影片展映”活动。活动的开展,不仅配合社区和学校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也进一步开拓了电影放映市场。在电影放映前夕和放映间隙,电影公司还充分利用幻灯、广告、在电视上公告影讯等形式,对出资支持电影放映活动的各部门、各单位进行宣传,扩大了他们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为今后加强合作奠定了基础。此项活动的开展,在城镇社区实现“部门、单位买单,市民免费看电影”的同时,也在部分学校中对“学校买单,学生免费看电影”做了有益的尝试,实现了农村电影放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目标。

在做好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基础上,平罗县电影放映部门还开辟了汝萁沟煤矿、太沙工业园区、石炭井办事处和沙湖旅游区4个电影放映点,实现了“农村电影进城”,不仅填补了电影放映空白,丰富活跃了上述地区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今后的发展开辟了新路。

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为农村电影事业的发展开辟了一片广阔的蓝天,也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型农民,加速农村小康建设进程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字幕)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以来,全县各乡镇平均年放映电影200场次以上,平均每个行政村放映电影达18.05场次以上,超过了自治区农村电影2131工程的目标要求。为此,平罗县2005年被国家广电局和自治区评为实施2131工程先进集体,被文化部表彰为“全国送电影下乡农村电影放映先进集体”。县电影公司还受到中宣部、文化部等七部委的表彰奖励,被国家广电总局授予“全国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农村电影事业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小康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龙腾虎跃今胜昔,继往开来又一年。平罗电影人正迎着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在西部大开发雄壮的进行曲中书写着新的,更加辉煌的篇章。

缤纷的憧憬里

每一片绿叶

都寄托着

你的深情

沐浴着你送来的春风

播撒过的原野上

心灵的彩虹随风飘舞

葱茏的梦中一片繁花

——题记

播种希望

王鹏

歌声、笑声、学语声,声声入耳;花园、乐园、知识园,园园竞秀。

走进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平罗县第一幼儿园,仿佛置身一个童真的世界。

音乐厅四周,蓝天、白云、绿地、森林,尽显美丽景观;门厅里,熊猫妈妈带着淘气的熊猫宝宝在散步;墙壁上,幼儿喜欢的人物、动物、植物的美丽图案,形象逼真地进入人们的视野。所有这一切向人们演绎着天真烂漫的童趣,无不让幼儿园的孩子们产生与大自然的亲近之感,激发着孩子们的好奇心。

近年来,尤其是近三年来,平罗县第一幼儿园克服重重困难,办园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使园务管理、教育教学、卫生保健及教科研等方面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