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我们一起泡妞的那些日子
8146400000002

第2章 打工

我和老李一起送他们出去的时候,领头的男的在门口跟我们说了一句话:“那啥,李老板,你先整改,然后得好好干,知道不!”语气平和的就像自家兄弟。

我擦!我顿时在心里骂了一句:尼玛,这是要钱啊,要钱就要钱呗,整这大阵势吓人干尼妈。

老李完全属于那种窝里横的老板,老脸一板呵斥着工人:“走走走,都回家吧,都****没活了还搁这儿呆着干啥!”

近两年来农民富了,也不差打工这俩钱,所以也并不怎么拿老李当回事,工具一扔,拧拧嗒嗒地走了。

“你还在这干啥?”老李看我没走,朝我横眼睛。

“叔,我一会去质监一趟。”我说。

“你?”老李眼睛一亮。

“我有同学在里面给领导开车,但不知道能不能管用……”我心里很没底地说,因为这根本就不存在。

“呀,小军呐,那你咋不早说呢,这么地……”老李背对着不知道从哪个兜里抠出一沓钱,大约两千的厚度:“钱该花就花,别心疼,这两千你先拿着,不够再找我要!”

“呃……”拿着两千块我咬咬牙,跟王爽在一块呆几天,两千块对我来说好像是很渺小的数字了,质监那么大一个部门派人来查一次,就值两千?

出了老李的工厂后,我照着整改通知单上的电话打了过去:“喂,是吴科长吧,我是李氏面包厂的……嗯嗯,知道知道……呵呵……我就想问问您今晚有空么……对对对,想和您商量下如何整改的问题……好,好,好,我等你,晚上不见不散!”

打完这个电话,我满脑袋都是汗,和这些领导们打电话太考验人了,其实也没啥,就是心虚,也不知道为什么。

晚上我在一家KTV的包房里招待了吴科长,只找了那个我最熟悉的同学,然后叫了三个女孩儿作陪。玩了一个多小时候,我们一起又去郊区吃了一顿烧烤,像他们这种公职人员,最不喜欢人多的地方,所以他对我的安排很满意。回去的时候在车里,我塞给了他两千块钱,他同意了李老板的工厂可以一边生产一边整改。

结果老李给我的两千不但没够,我还倒搭了一千多。

不过我没有说,我倒不是觉得有舍就有得,我当时也没打算谋划老李的工厂,只不过是在思考,吴科长酒后在车里跟我语重心长地说的一番话:“小军呐,看你人不错,我跟你交个实底,以后食品这方面越来越严了,手续不办齐,以后真不允许生产了,再说你看现在都是大型超市,老李生产那东西连包装都没有,卖谁去?哎……”叹息一声后,吴科长继续说道:“其实我们也不好干,不严格把控,一旦出问题了,责任负不起,可是太严格了吧,好像把你们往绝路上逼,所以啊,就算你为吴哥想想,也为你李叔着想,手续该办的尽快都办了吧!”

“是是是!其实你们都是为了市民负责,也为我们好……”我自然心领神会,像这种比较掏心的话,不喝多酒他们不会说的。

而事实上也果然如此,工商、国税、地税、环保等部门接二连三的来检查,弄的老李愁眉不展。他老婆是乡下老妇,两个女儿一个嫁到大连,一个在北京上大学,所以这些事情他只能让我来办,我倒是也没觉得有多难,不是自己的事情,压力总是小点儿。不过我办归办,把吴科长的话也说给老李了,他连连点头,但表情很为难:“小军呐,理儿是这个理儿,可按他们的要求,得花多少钱啊,哎!”

小本生意人,赚钱辛苦,再怎么有钱,都是算计着花。

我父母也是如此,所以我也很理解老李,只好尽心尽力地给老李跑手续。而这个时候王爽正到处找我,他有钱,身边不缺朋友,但像我这种不计算他钱的人不多,所以他觉得和我喝酒痛快。于是我俩当天单独喝了一箱啤酒,酒喝多了嘴就没把门的了,顺口就把吴科长说的事情秃噜了出去。王爽一听眼珠儿转了转,一拍我大腿:“军哥,这是好事啊,要真都严起来了,那竞争不就小多了吗?”

“那我能不明白么,但老李不愿意出钱!”我已经懒得和老李操心了,我拿的是工资,工厂的未来跟我没多大关系,而且指着畏畏缩缩的老李飞黄腾达带我发展也不现实,一个对自己生意都不敢下手的人,还敢指望他对别人好么。我有点抑郁,觉得自己的付出不值,但没想到王爽给了我一个惊喜:“君哥你算算要多少钱,我这里有!”

“你?”我是惊喜过度,不敢相信。

“操,没事,我信得着你!”王爽举着酒瓶,又和我干了一下。

还是那句话,小本生意人,把钱看的很重,所以当看见利益的时候,经常受不了诱惑,经常上当的也是他们,当然,我和王爽不是骗子。老李经过简单地思考,又故做镇定地说:“那怎么好意思,用人家那些钱!”

“呵,叔,投资吗,赚到了分人家点就好!”我笑呵呵地说着,其实心里激动无比,我感觉到我的机会就在眼前了,所以也不敢说太多,这两尊财神有一个不愿意的,这事就得泡汤:“叔,你给我哥们儿算算用多少钱,还有多长时间能把本钱赚回来!”

“两百万!”老李有点激动地说:“我出土地,他出钱盖厂房进设备和第一批原料的钱,两百万,能不能出的起?”

“那多长时间能回本啊?”我心里真的没底,两百万,王爽是有钱,但只是个伸手朝家要的富二代。

“两年!”老李兴奋地直拍桌子了:“我给你细算啊,白面一袋八十,白糖……”

……

王爽带我去见他的父亲,尽管有了钱,开上了奔驰,但依然还是农民,暴发的农民,住在装修得金碧辉煌的房子里,一听说拿两百万脸色都变了,工地上用钱那也是天文数字,到处挪借贷都不够,但听到我说要和李树明合作,倒是一口答应了。虽然不认识,但生活在一个县城,多少有些了解,他对李树明的印象和我差不多:胆小没魄力,树上掉一片树叶都怕砸着;但同时却又是很老实本分的,做食品真材实料,而且口味还不错,在本地很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