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星光: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施星灿的奉献人生
8090700000012

第12章 润物无声

施星灿是一名原则性极强的老党员,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同事、家人、朋友很友善,心中永远装着别人,就是没有他自己。

他的这种情怀在很多小事上便能体现出来。在文斗工作期间,每年冬天区里开会,施星灿总是坐在离火炉最远的地方,把火炉周围的位置让给别人。别人要他坐近一点,他说自己是军人出身,锻炼出来了,不怕冷。

1980年,组织上考虑施星灿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将他调到利川县财税局任工会主席。虽然工作岗位换了,但是他爱岗敬业的本色没有改变。他工作扎扎实实,关爱职工、乐于助人,尤其善于做思想工作,大爱无疆,润物无声,在利川国税系统传为美谈。

1981年夏天,有十几位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利川籍年轻军人,转业回乡被安排到利川县财税局工作。由于地方工作不像部队那样紧张忙碌,闲暇无事时,他们便经常邀约一些昔日的老乡、同学、朋友,甚至三教九流,到餐馆喝酒聊天,经常酩酊大醉,有时喝醉了酒,还会寻衅滋事,拳脚相加,大打出手。施星灿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担心这些年轻人这么混下去,时间久了会不务正业,走上歪门邪路,成为社会的渣滓,那样的话,不仅这些年轻人自己前途无望,单位也会受到影响。可是施星灿也在想,这些年轻人都是为国家上了前线战场的,也是热血青年,也是可教之才,还是得好好引导他们,带着他们往正道上走。一天下午,施星灿忽然抱出两个篮球对这群年轻人说:“你们年轻人爱蹦蹦跳跳,我们决定成立一支财税篮球队,欢迎你们参加。”施星灿这一提议,立刻得到了这群年轻职工的赞同。他们中多数都爱好体育,有几位还是部队的篮球骨干队员,都十分愿意展示自己的体育“本领”,个个踊跃参加。从此去喝酒猜拳、打架扯皮的事情少了,篮球场上多了一支生龙活虎的队伍。

施星灿很高兴,更加卖力地为他们服务。练球或者比赛的时候,施星灿一般都会去单位食堂,看伙食安排得怎么样,为他们准备茶水,放在球场边,队员们走下场就可以喝。每次训练或者比赛的时候,他还为每一位球员打来一盆清亮亮的水,再放上一条白毛巾,队员们汗津津地下场,马上就可以洗脸,神清气爽地去吃饭。施星灿为别人服务非常细心,不辞辛劳,自己却不享受一点福利,每次他在做完这一切之后,就悄悄地走了,甚至连单位安排的吃饭加餐活动都不参加。篮球队的成立,丰富了单位职工特别是单身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从那以后,县税务局那十几位“参战军人”整天除了工作,还活跃在篮球场上,并取得了较好成绩,连续几年在利川市直单位和恩施州税务系统举办的职工篮球赛中,为利川县税务局捧回奖杯。看着这些曾经让他担心的小青年不断成长,看到单位职工在业余时间玩得尽兴,生活得开心,单位的文明创建也迈上新台阶,形象不断提升,作为工会主席的施星灿,一颗曾经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

1987年,施星灿从奋斗近40年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正式办理了离休手续。虽然他人已经离开工作岗位,但他的思想一直没有离休,对业务工作的关心没有离休。他始终保持着军人的工作作风,坚守信念、默默奉献。虽然离休了,但是他人生更多精彩的片断随着年岁的逐渐增高仍然还在悄然上演。虽然人不在工作岗位上,但他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利川国税事业的关注和奉献。

他喜欢学习,也喜欢分析。多年来,大家都知道他有一个习惯,总是仔细地把每一年利川的财政收入都记录在一张张小卡片上,从1966年到2011年,46年来从未间断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得出一些判断和结论。不仅如此,施星灿还时时坚持向纳税人宣传解释税收政策。在他家门前有一条街,有许多的超市、药房和水果店,他只要到店里买东西,总是要关心地问上几句,生意怎么样,一个月向国家交了多少税,发财了可不要忘记给国家尽义务之类的话。施星灿住地一带的店员们大多认识他,都亲切地称他为“施星灿爷爷”。利川市百盛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覃辉忠对施星灿老人敬佩得不得了:“施星灿就像一根蜡烛,他不燃烧到最后是不会熄灭的!”施星灿有时还不顾自己体弱多病,参加利川市国税局及有关部门组织的税法宣传活动,做一些发放资料、宣传单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街上遇到国税干部,他总是关切地询问他们的工作、生活,和他们交流思想,鼓励他们努力工作。

施星灿还很关心国税队伍建设。离休24年来,从来没有缺席过一次党的组织生活会。在会上,他不仅讲理想信念,讲队伍建设,还讲科学的工作方法。施星灿常说的一句话是:“只要工作做得细,没有办不好的事。”

2003年上半年,国税系统开始系列改革,利川市国税局按照有关规定要清退40多名临时工。这些拟定清退的人中有的已经在税务部门工作了20多年。消息传出来,一时间,人心浮动,在系统内引起了一些非议,有的同志甚至言辞非常激烈,抵触情绪很强。施星灿听到议论后,主动找到单位分管人事的领导,语重心长地说:“这些同志在我们税务系统工作了这么多年,为税收事业做出了很多贡献,你们在辞退过程中,一定要耐心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最大限度地按劳动法保障他们的权益。”利川市国税局党组开会研究,并几次到地方劳动部门咨询政策,最后本着“以人为本、稳定为重”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充分考虑临时工利益的清退方案,并组织专班逐一对40多名辞退对象做耐心细致的说服解释工作。结果清退工作顺利进行,没有一人上访,得到了省、州国税局的充分肯定。这也与施星灿的建议和工作是分不开的。

“军人”这两个字眼,在施星灿的眼中看得很神圣,利川财税系统一批批转业军人在他的影响下,也同样把这两个字看得比泰山还重,都做到了“退伍不褪色”。2003年,组织上把转业军人王利中从利川调到建始工作,土生土长在利川的王利中,其爷爷、父母亲和兄弟姊妹都工作生活在利川,自己的家也在利川,且又是长子,老人需要照顾,自己没有犯错误,突然离开家人到其他县市工作,一时思想上有些接受不了。虽然组织的安排必须遵照执行,可思想上总是有些疙瘩。一次,王利中从建始回利川,路过施星灿的家门口,恰巧碰到施星灿。王利中便迎上去打招呼,言语中流露出一些情绪。施星灿听后便说:“你的父母亲我很了解,我们这一代人不会怪罪你们的,都会支持你的工作,千万不要把思想包袱带到工作中去,一定要安心工作,你把工作做好了就是最大的孝道。”没几年,王利中又被调到恩施经济开发区工作,每走一处,他都没有忘记和施星灿交谈时听到的那些鼓励的话。那些暖心的言语一直鞭策着王利中扎实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后来王利中在外地安了家,工作也得心应手,成长为县市局的负责人。

冉飞是利川市国税局的一名普通干部,是干部子弟,当过兵,说话做事喜欢感情用事,还曾经与纳税人发生过矛盾。由于工作调动,冉飞有些不满,不愿服从。施星灿对此有所耳闻,打算和冉飞好好谈一谈。一次在利川市国税局家属院门口,遇到了冉飞,施星灿拉着冉飞的手,天南海北地拉起家常:“冉飞啊!你都是中年人了,我们都是当过兵的,干什么事情都要想个来龙去脉,不要动不动就跟别人粗言相向,手脚相加的!”部队生活的共同语言,一番语重心长的交谈,终于使他们产生了共鸣,冉飞不再闹情绪。

冉飞遵照组织安排,从县城来到施星灿当年工作过的文斗乡,从事日常税收管理工作,亲身感受了施星灿45年前在文斗工作的酸甜苦辣,施星灿当年生活工作中的那些事迹,那些在文斗的街头巷尾传为美谈的故事感染了冉飞,他决心学习施星灿的精神,在文斗好好的干。耳濡目染,冉飞这匹“烈马”慢慢地变成了“良驹”,连续七年超额完成税收任务,并被任命为文斗工作站站长。每次提起施星灿,冉飞的感激之情、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原利川市财政局副局长邓会清,是施星灿要求调进所里工作的。当时施星灿在大塘公社财经所当所长,邓会清只有23岁。施星灿是看中邓工作扎实,其实两人无亲无故。邓会清说,施星灿虽然很讲原则,但从不发脾气,对同事和朋友也都很热心。他说话从不大声嚷嚷,总是轻声细语慢慢讲话讲理,在大塘的几年时间里,从没看见老革命发过一次脾气,但说的话大家都愿意听,也符合实际,可以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