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史玉柱的坎
8082500000007

第7章 资金坎:盲目扩张,“巨人”不堪重负(4)

巨人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管理层的法律意识却十分淡薄。1995年年初,为推销其“巨人吃饭香”保健品,竟在产品销售书中称:“据说娃哈哈有激素,造成小孩早熟,产生许多现代儿童疾病。”信口开河使自己付出了不该付的学费——被法院判处赔偿娃哈哈集团经济损失200多万元。好在娃哈哈集团“心慈手软”,没有坚持原来上千万元的赔偿诉求,而且答应不要现金,否则巨人损失会更为惨重。

除了管理层的素质不够,法律意识淡薄外,其凝聚也很差。巨人集团给每一位员工最低不少于2000元人民币的月薪,中高层干部更是月薪上万。按理说,待遇优厚。但这个公司的人才跳槽率惊人,重要岗位人事经常变动,致使集团管理脱节,浪费惊人。纵观国内外成功之大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它的核心职员很少大动,这些人把大部分身心和追求都献给了企业。巨人前期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形成自己的凝聚力,因此挡不住员工“驿动的心”。

第七道坎

矫枉过正,坐失炒股赚钱机会

史玉柱经历了巨人大厦的失败之后,行事作风大为改变,凡是风险大的项目都不投。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在收购新浪股票的问题上,史玉柱因为过于谨慎而错失了赚取十几亿元的大好机会。

坎里那些事儿

经历了1997年的那场败仗,史玉柱说自己比过去明显胆小了。当年的史玉柱敢想敢干:1994年巨人的产值是10亿元,而他却敢制订一个“百亿计划”。现在的史玉柱虽然对外时依旧锋芒毕露,但是对内遇事则做着最坏的打算。

“1997年对我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史玉柱说道。现在的史玉柱没有那么高的目标,这让睡觉时也踏实了许多。他现在的原则是“定性而不定量”,将一个目标分解成很多的决定性因素,一件一件地去解决。

在刚刚复出的那段时间里,史玉柱曾自嘲“是一个著名的失败者”。曾经的一段时间里,史玉柱也觉得自己当初败得有点冤枉,应收款远多于欠款,而且当时自己已经觉察到了危险并开始着手解决,不是没有避开这一灾难的机会。现在,经过10多年的磨炼之后,这位著名的失败者彻底清算了自己过去的理念。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史玉柱自己完成了从实业家到资本家的转变。“我实际上是投资人的身份,而不是一个实际操盘的人。我现在的职务就是巨人投资公司的董事长,我在下属公司,最多在征途公司兼一个董事长,其他我很少兼职。”

2003年年底,史玉柱将黄金搭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75%的股份出售给了四通控股(0409.HK)。如今他仍通过巨人投资和Interwise两家公司持有该公司18%和5%的股份,但已经退居到投资者的地位。虽然他在理论上应当是四通控股真正的大股东,但是,他与段永基曾经有过约定,在股份上不会超过段永基。

在投资方面,因为有安全的考虑,史玉柱的要求近乎苛刻,投资回报率要超过15%,要能在一周时间之内变现。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史玉柱对外投资基本上只投金融,在金融领域只投银行,在银行当中只投上市的和即将上市的公司,稍有风险的银行都不投。

对史玉柱来说,现在找上门来的机会非常多。其中绝大多数都被他当场否决了,虽然他也一直看好互联网项目未来的发展,但是,多数项目缺少商业模式,因此史玉柱并不着急出手。

1997年,步步高老总段永平告诉史玉柱:“做企业就如同高台跳水,动作越少越安全。”那个时候的史玉柱正在多元化的突进当中:做电脑、做保健品、做房地产、做服装,很难明白段永平话中的意味,但是在摔了一跤之后,史玉柱觉得自己想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

复出之后的史玉柱一直谨慎地克制自己的投资欲望,把自己的投资领域收得非常窄。近十年间,史玉柱只是分了三个阶段做了三件事:卖脑白金和黄金搭档、买入银行股票、做网游。而在保健品当中,几年时间只做脑白金一个产品,出于谨慎的考虑,几年前就拿到的黄金搭档直到2002年才最终推出。现在,史玉柱手里又有十几个新产品,但是一直不肯推出去,还是因为没有必胜的把握。

为了保证自己不至于因为一时的头脑发热而酿成大祸,史玉柱在巨人内部建立了7人的决策委员会,投票决定提名的项目。几年下来,他几次被挡在了自己设立的委员会上,保健品项目和银行投资带来的巨大收益一直寂寞地待在账户上。

在手机行业最火热的时候,有人成功说动了史玉柱,希望他能收购国内的某家手机企业,最终却被委员会否决。国内一家汽车公司希望转让自己的股份,找到了史玉柱,史玉柱动心了,同样也被委员会拒绝。史玉柱认为,正是这两次拒绝让他免去了再次翻船的可能,手机行业很快就行情大变,而汽车行业也因为投资带入过多,竞争激烈充满变数。

2002年5月,通过与新浪交叉换股而获得460万股新浪网股票的吴征和杨澜没有能够挺过“黎明前的黑暗”,他们觉得网络泡沫破灭后,持续走低的新浪股票在短时间里已经不可能出现改观,失去信心的吴征和杨澜决定把手里的股份转让出去。吴征在退出新浪时,希望找人接手,有人找到史玉柱,问他要不要,一美元一股的价格非常诱人。但是,委员会认为风险太大而没有买。最终新浪的全部股票都转让给了四通公司,几个月之后,新浪网股价开始大幅上扬,这些股份在四通公司手中升值,最后一共卖了1.5亿美元,大概相当于11.7亿港元,正好相当于收购黄金搭档公司的价钱。

虽然决策委员会能够抵挡住诱惑,远者如新浪,近者如手机、汽车等许多极富诱惑力的大机会在眼前晃过,均被挡在决策委员会之外。但是在收购新浪股票这一问题上,因为过于保守也让史玉柱失去了一举净赚十几亿的大好机会。

史玉柱的战术

淡然面对得失

史玉柱东山再起之后,投资变得越发谨慎。正是因为自己的小心,他失去了很多难得的赚钱机会,这不免让人为之惋惜。但史玉柱本人却是看得很淡,因为在他看来,自己的谨慎的确让自己失去了一些机会,但也正是因为自己的谨慎,让他避免了很多的失败。经历大起大落的史玉柱,此时心境平和,对他来说,失去也许是一种痛苦,但同时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失去的同时他也在获得。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亮圆缺转换,明暗轮回,不可更移。人生又何尝不是呢?有欢乐就会有悲伤,有相聚就会有分离,有得到就必定会有失去。

人生漫漫岁月,每个人都会面临无数次的选择,这些选择可能让我们失去一些东西,但同样是这些选择也能让我们不断地获得。我们失去的,也许永远无法补偿,但我们得到的,也是他人无法体会的独特美丽。因此面对得失要坦然处之,不可斤斤计较,耿耿于怀。

寻找其他良机

因为害怕自己重蹈覆辙,史玉柱在重出江湖的时候,在内部建立了决策委员会,以防自己冲动地做错什么决定。就是因为这样,在收购新浪股票的问题上,史玉柱失去了一个赚钱的大好机会。但史玉柱并没有因此而后悔,而是积极寻找其他投资良机。通过出售脑白金和黄金搭档,史玉柱获得了新的赚钱机会。

在2002年11月23日,健特生物发布公告称,将出资1.46亿元购买上海健特拥有的“脑白金”注册商标所有权及与之有关的发明专利等。2003年8月,上海健特引入了新股东,一家注册于英属维京群岛的公司,其享有上海健特73%的股权。而黄金搭档公司亦在此期间将75%的股权转让给在英属维京群岛注册的一家名为Central New的公司。

2003年年末,在香港上市的四通电子(409.HK,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现已经更名为四通控股)突然发布公告,称其全资附属公司四通巨人与Ready Finance(史玉柱在海外设立的拥有全资权益的公司)签订协议,由后者收购Central New的全部股权,并将Central New持有的75%黄金搭档公司股份出售给四通巨人,收购涉及金额合计12.4亿港元。

据四通电子发布的公告,收购完成之后,黄金搭档进行重组,向上海健特收购包括黄金搭档和脑白金商标在内的知识产权,并接管这两种产品的国内分销网络。

而四通电子在给史玉柱的12.4亿港元的回报中,除了6.36亿元现金外,其余支付的是四通电子的可转股债券。一旦这6.04亿港元被史玉柱持有到期并转股的话,他将成为四通电子第一大股东。

虽然部分知识产权和营销网络出售给了四通,但保健品的生产基地无锡健特仍在史氏公司体系内。而史玉柱多年培育起来的营销网络,并不会随着股权转移而听从四通掌控,仍需史玉柱团队在其间协调。半年后,四通董事长段永基邀请史玉柱出任四通CEO及董事。

这笔交易,无论是对于史玉柱,还是一直在为摆脱亏损而努力的段永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坎外真经

企业家最大的挑战在于是否能抵挡住诱惑

所谓的企业经营其实就像是一场变相的赌博,企业在运营新项目的时候肯定都是朝着成功的方向去走的,但是或多或少都是要冒着失败的风险。这也就意味着拥有决策权的企业家必须小心从这些项目中甄别出适合自己企业的项目。

史玉柱在经历了一次失败之后,对这些可是深有体会的。他觉得对现在的中国民营企业来说,最大的挑战并不是找不到机遇,而是能不能抵制诱惑。现在的大环境跟10多年前的环境不一样了,很多人没有明白过来,还认为一个老板能发现机会、能把握机会是本事。中国现在的机会太多了,你不用去找,机会自己就会找上门。大部分失败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抵挡住诱惑,战线过长,最后出现问题的。

史玉柱回顾自己之前失败的经历,依然无限感慨。“那一跤摔得太狠,太刻骨铭心,后来就有了一个信条:企业家最大的挑战在于是否能抵挡住诱惑。过去10年,我抵挡住了诱惑。失败是我与团队最大的财富,现在做什么都拿那段惨不忍睹的历史做比较,反复考虑会不会失败,失败了怎么办?危机感足了失败的机会反而小了。”史玉柱在分析自己如何抵挡住诱惑时说,“我心无旁骛,看淡外人的指指点点,用数字说话,用努力回应一切不理解、不认同,折射的是我们对中国现实商业环境的认识和理解,也包含我们对人生价值、企业价值、社会价值的认识。”这些,值得中国的企业家们深思。

团队决策应对失败风险

为了保证自己不至于因为一时的头脑发热而酿成大祸,史玉柱在巨人内部建立了7人组成的决策委员会,投票决定提名的项目。这是史玉柱较之前经营的一个巨大区别。之前的巨人,是史玉柱的巨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巨人就是史玉柱,史玉柱就是巨人。因为在巨人的决策中,完全是史玉柱的个人独断专行。史玉柱凭借自己的魄力曾经获得过短暂的成功,但最终因为个人决策的盲目和冒进导致了巨人的惨痛失败。史玉柱痛定思痛,在重新崛起的过程中采用了团队决策的方式应对失败的风险。

团队决策较个人决策可能会有效率上的降低,甚至由于团队的意见分歧而失去绝佳的机会。但是,由于团队较个人更加地理性,知识面更加地宽广,看到的问题更多,所作出的决策往往比个人决策更加地科学和客观。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