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实用内科疾病的诊治与护理
8041200000033

第33章 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与护理(11)

3.抑制或减少胰液分泌:(1)禁食及胃肠减压可减少食物与胃酸刺激胰液分泌,对减轻呕吐、腹胀有重要作用;(2)抗胆碱药物(阿托品、654一、等)与H.受体拮抗剂可抑制胃肠分泌,从而减少胰液分泌。但有肠麻痹或高度腹胀时,不宜使用阿托品;(3)胰高糖素、生长抑素、降钙素等据实验研究证明,均有抑制胰液分泌的作用,但在人类胰腺炎的应用上,还需要慎重。

4.镇痛解痉:可用阿托品或654一、,必要时每6—8小时重复1次,疼痛严重者可同时加用哌替啶(50—100mg)。普鲁卡因0.5—1.0g溶于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对减轻腹痛也有效果。

5.抗生素:应用于胆道疾病引起胰腺炎与出血坏死型患者,如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与头孢菌素等,根据病情选用。

6.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仅在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伴休克或呼吸窘迫综合征时,考虑短期使用。每日给地塞米松20—40mg或琥珀酸氢化可的松300—500mg,加人葡萄糖内滴。

7.抑制胰酶活性:仅适用于出血坏死性型胰腺炎的早期。(1)抑肽酶(tmsylol)每日每千克体重约2万激肽单位,分次溶于葡萄糖液静脉滴注;(2)盐酸普鲁卡因据研究有一定抑制磷脂酶A的活性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二、并发症的处理

对有腹膜炎患者,多主张采用腹膜透析治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做气管切开,并使用呼吸终末正压人工呼吸器及给予速尿等。有高糖血症或糖尿病时,可用胰岛素治疗。

三、中医治疗

对水肿型胰腺炎效果较好,常用的为清胰汤,主要成分为:柴胡、黄连、黄芩、木香、白芍、芒硝、大黄粉(后下),随症加减。对出血坏死型在用中药治疗的同时,应治疗。

四、外科治疗

手术适应证有(1)诊断未明确的疑有腹腔脏器穿孔或肠坏死者;(2)黄疸加深需解除胆道或壶腹梗阻者;(3)腹膜炎经腹膜透析或抗生素治疗无好转者;(4)并发脓肿或假性囊肿者[

【预后】水肿型胰腺炎预后良好,但若病因不去除常可复发。坏死型胰腺炎轻症的病死率为20%—30%,重症者因并发症较多,预后险恶,病死率可达60%—70%。重症病例即使幸免于死,亦多遗留不同程度的胰功能损害,或发展为慢性胰腺炎。影响急性胰腺炎不良预后的因素有:年龄大、低血压、低钙血症及各种并发症。

【预防】积极治疗胆道疾病,戒酒烟及避免暴饮暴食。

【护理】

1.监护: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氧,准确记录出人量,观察尿量变化,注腹,发并发症于重症胰腺炎者有应转重症病。

2.休息:给患者提供安静的休息环境,协助患者采取舒适卧位,以减轻疼痛。

3.饮食护理:禁食并给予胃肠减压,是为防止食物及胃液进人十二指肠,刺激胰腺分泌消化酶。腹痛和呕吐基本消失后,可进食少量糖类流食,但仍忌油脂食品,以便使胰腺分泌减少。可选用少量优质蛋白质,每日供25g左右,以利于胰腺的恢复。

4.口腔的护理:禁食期间应每天做好口腔护理,以保证患者口腔清洁、舒适。患者如口渴可含漱或用水湿润口唇,以减少不适及口腔干燥。

5.疼痛的护理:注意观察疼痛的性质和特点,有无伴发症状。指导和协助患者采用非药物止痛法,如松弛疗法、皮肤刺激法。疼痛较重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如阿托品、654一、或哌替啶。注意用药后疼痛有无减轻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6.健康教育: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本病主要诱发因素,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如避免酗酒、暴饮暴食,多食低脂、无刺激的食物等,以防本病复发。有胆道疾病、十二指肠疾病者应积极治疗,避免此病的发生。

(第十节)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治与护理

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peritonitis)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本病常合并有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胃肠道结核、女性盆腔结核等,统称为腹部结核病。

结核性腹膜炎可见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最多见,多数在40岁以下,以女性为多,男女之比约为1:1.8。

【病因和发病机理】本病有结核杆菌引起,多继发于体内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约有5/6患者伴有其他器官的结核病灶。

感染途径以腹腔内结核病灶直接蔓延为主,肠系膜淋巴结核、肠结核、输卵管结核等是常见的直接原发病灶。有时,腹腔内干酪样坏死病灶破溃,可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少数病例可有血性播散引起,常伴有结核性多浆膜炎、粟粒型结核、结核性脑膜炎或活动性关节、骨、睾丸结核等。

【病理】根据本病的解剖特点,可分为渗出、粘连和干酪三型。以粘连型最为常见,渗出型次之,干酪型最少见。在本病发展的过程中,上述二种或三种类型病变往往并存,成为混合型。

渗出型腹膜充血、水肿,表面覆有纤维蛋白渗出物,有许多黄白色或灰白色细小结节,可融合成较大的结节或斑块。腹腔内有浆液纤维蛋白渗出物积聚,腹水少量至中等量,呈草黄色,有时可微呈血性。

粘连型有大量纤维增生,腹膜明显增厚。肠袢相互粘连,并和其他脏器紧密缠结。严重者腹腔完全闭塞。本病常有渗出型在腹水吸收后形成,但也可因起病缓慢,始终以粘连病为主。

干酪型以干酪样坏死病灶为主,肠曲、大网膜、肠系膜或腹腔内其他脏器之间相互粘连,分隔成许多小房,小房腔内有浑浊或脓性积液,干酪样坏死的肠系膜淋巴结常产参其中,形成所谓的结核性脓肿。小房可向肠曲、腹腔或阴道穿破而形成瘘管。本型多有渗出型或粘连型演变而来,是本病的重型。

【临床表现】结核性腹膜炎随原发病灶、感染途径、病理类型及机体反应的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一般起病缓慢者,症状较轻,常在发病后数周至数月才就医诊治;少数起病急骤,以急性腹膜炎或骤起高热为主要表现;有时起病隐袭,无明显症状,仅从和本病无关的腹部疾病在实施手术时,才意外发现。

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可归纳如下:

全身症状结核病毒血症常见,主要为发热和盗汗。热型以低热或中等发热为多,约1/3患者有弛张热,少数可呈稽留热。高热伴有明显的毒血症状者,主要见于渗出型、干酪型,或见于伴有粟粒型结核、干酪型肺结核等严重的腹外结核患者。后期有营养不良,表现为消瘦、水肿、苍白、口角炎、维生素A缺乏等。

腹痛与腹部压痛早期腹痛不明显,以后可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或可始终没有腹痛。痛多位于脐周、下腹,有时在全腹。腹痛除有腹膜炎引起外,常和伴有的活动性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核或盆腔结核有关。当并发不完全性肠梗阻时,有阵发性腹痛。偶可表现为急腹症,系因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或腹腔内其他结核的干酪坏死病灶破溃引起,也可由肠结核急性穿孔所致。

腹部压痛一般轻微,少数压痛严重,且有反跳痛,常见于干酪型。

腹胀与腹水患者常有腹胀感,可由结核病毒血症或腹膜炎伴有的肠功能紊乱引起。少数腹水在临床检查中不易发现,一般在腹水量超出1000ml时可经仔细检查发现转移性浊音;结核性腹膜炎的腹水以少量至中量者为多,因此必须认真检查。

腹壁柔韧感一般认为是粘连型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但应指出,腹壁柔韧感只是腹膜遭受轻度刺激或有慢性炎症的一种表现,因此可见于本病的各型;此外,其他情况如血腹或腹膜癌播散也有类似的征象。故不能仅凭腹壁柔韧感而拟诊为结核性腹膜炎。

腹部肿块多见于粘连或干酪型,常位于脐周,也可见于其他部位。肿块多由增厚的大网膜、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粘连成团的肠曲或干酪样坏死脓性物积聚而成,其大小不一,边缘不整,表面不平,有时呈结节感,不易推动,容易误诊为肿瘤或肿大的盆腔内脏器。

其他腹街常见,一般每日不超过3—4次,粪便多糊样。腹泻有多种原因,除腹膜炎所致的肠功能紊乱外,可能由伴有的溃疡型肠结核、广泛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导致的吸收不良、不完全性肠梗阻、干酪型患者并发的肠管内瘘等,均可引起腹泻。有时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肝肿大并不少见,可由营养不良所致的脂肪肝或肝结核引起。

并发症以肠梗阻为多见,多发生在粘连型结核性腹膜炎。梗阻近端的肠段可发生急性穿孔。肠瘘一般多见于干酪型,往往同时有腹腔脓肿的形成。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血象红细胞沉降率和结核菌素试验部分患者有轻度至中度贫血,后者多见于病而病动的是干酪型或有症血多常或高,少数偏低。腹腔结核病灶急性扩散者或干酪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可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可作为病变活动的的简易指标,在本病活动期一般增快,病变趋于静止者逐渐正常。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者对诊断本病有帮助,但在粟粒型结核或重症患者反而可呈阴性。

腹水检查B型超声显像检查对少量腹水的发现有价值。腹水为草黄色渗出液,静置后自然凝固,少数呈淡血性,偶见乳糜性,比重一般超过1.016,蛋白质含量在30g/L以上,白细胞计数超过500x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但有时因低蛋白血症,或在合并肝硬化的患者,腹水性质可接近漏出液,必须结合全面进行分析。有人主张对感染性腹水的判断应增加实验诊断指标,腹水葡萄糖、pH值小于7.35时,指示细菌感染;特别是腹水腺苷脱氨酶活性增高时’提示结核性腹膜炎。本病腹水的一般细菌培养阴性,浓缩找到结核杆菌的阳性机会很少,结核菌培养的阳性率也低,但腹水动物接种阳性率可达50%以上。

胃肠X线检查钡餐检查可发现粘连、肠结核、腹水、肠瘘、肠腔外肿块等征象,对本病诊断有辅助价值。腹部平片有时可见钙化影,提示钙化的肠系膜淋巴结。

腹腔镜检查有腹膜广泛粘连者禁忌检查。一般适用于有游离腹水的患者,可窥见腹膜、网膜、内脏表面有散在或集聚的灰白色结节,浆膜失去正常光泽,浑浊粗糙。活组织检查有确诊价值。

【诊断和鉴别诊断】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主要依据有:(1)青壮年患者’有结核病史,伴有其他器官结核病证据;(2)发热原因不明达2周以上,伴有腹胀、腹痛、腹泻、腹水、腹壁柔韧感或腹部包块;(3)腹腔穿刺获得腹水,呈渗出性,一般细菌培养阴性;(4)X线胃肠钡餐检查发现肠粘连等征象。

由于本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往往给诊断带来困难,误诊率相当高,国内报告达14%,国外报告甚至达50%,因此更需要提高警惕,认真进行鉴别诊断。

以发热为主要表现者在有稽留热患者,特别是白细胞计数偏低,或合并粟粒型结核而脾脏肿大者,需与伤寒相鉴别。后者常有伤寒毒血症,包括神情淡漠、听力减退、相对缓脉,有时可见皮肤蔷薇疹。进一步检查可采血、尿、粪培养伤寒杆菌,或作伤寒血清凝集试验,可以鉴别。

以腹水为主要表现者渗出型病例如果病程较长,结核病毒血症不明显,尤其是腹水检验不完全符合渗出性时,应和肝硬化腹水相鉴别;实际上肝硬化腹水的患者有时可合并结核性腹膜炎。对有血性腹水的患者,须考虑腹膜癌的可能性。腹水顽固不消者,应和缩窄性心包炎、肝静脉阻塞综合征或慢性胰原性腹水相鉴别。

以腹痛为主要表现者可根据腹痛发生的缓急,考虑急性或慢性腹痛各常见疾病、慢性腹痛应和克隆病、消化性溃疡、慢性胆囊炎、慢性阑尾炎、非结核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慢性盆腔炎等相鉴别。急性腹痛应和常见的急腹症相鉴别。

以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者腹部肿块可出现在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性状,可以酷、脾、脏、细与,结合有的辅助检查,进行鉴别诊断。有时需要经剖腹探查才能获得确诊。

【治疗】本病的治疗关键在于坚持进行早期治疗、联合、适量、规则及全程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以达到早日康复、避免复发与防止并发症为目的。治疗中应注意休息和营养,作为重要的辅助措施,以调整全身情况、增强抗病能力。

一、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

抗结核化学药物的选择、用法、疗程详见第一章(第九节)“肺结核的诊治与护理”。在结核性腹膜炎的应用应注意以下各点:

1.抗结核化学药物对本病的疗效一般比溃疡型肠结核略差,因此药物的选择宜有所加强。在粘连型合并渗出或干酪样坏死病变的患者,由于纤维增生并有活动性病灶,病变不易控制,更应加强抗结核化疗的联合用药。一般用3—4种药物联合强化治疗,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三药,也可另加链霉素或乙胺丁醇四药,治疗2个月;然后继续应用异烟肼与利福平联合治疗7个月。

2.结核性腹膜炎常继发于体内其他结核病,多数患者过去已接受过抗结核化疗,对已产生抗药性的患者,应根据过去用药史或结核菌的药物敏感试验,帮助选药。但由于结核菌培养费时过长,故临床上多参考患者过去详细用药情况,选用以往未用或少用的药物,制订联合用药方案。

3.有血行或重结核毒症者,在抗结核学药物时,可加用皮素。

一、手术治疗

手术的指征包括:(1)并发完全性、急性肠梗阻,或有不全性、慢性肠梗阻经内科治疗而未见好转者;(2)肠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者,或局限性化脓性腹膜炎经抗生素治疗而未见好转者;(3)肠瘘经加强营养与抗结核化疗而未能使闭合者;(4)当本病诊断有困难,和腹腔内肿瘤或某些原因引起的急腹症不能鉴别时,可考虑剖腹探查。

【预防】预防措施参见“肺结核诊治与护理”。对肺、肠、肠系膜淋巴结、输卵管等结核病的早期诊断与积极治疗/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护理】

1.休息:保证休息,尤其是结核活动期,应提供阳光充足、空气新鲜的环境。保证患者睡眠,发热患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以降低代谢率,同时应做好皮肤护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2.饮食护理: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鲜奶及蛋黄等,增强机体抵抗力。

3.病情观察:定时监测体温、脉搏,密切注意腹痛、腹胀等情况。对突发性腹痛,要其结核的发,时理。

4.疼痛的护理;密切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慢性腹痛可用放松技巧热足。

5.腹水的护理:必要时可配合医师做腹腔穿刺以缓解症状。操作前应向患者解释。

6.用药护理:注意用药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注意观察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及听力。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抗结核药物的知识,使其了解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同时告知用药的规则,并嘱其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对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需定期检查血压、血糖及大便潜血,防止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