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药学知识问答
8041100000064

第64章 中药趣话(7)

现代医药学研究表明,薏苡仁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其营养价值在禾本科植物中占第一位。薏苡仁用于临床治疗,可以强筋骨、益气、和中、消水肿等,此外,阑尾炎、关节炎、脚气病乃至肿瘤皆可使用,也可煮粥作为病后调养。薏苡的根、叶也可入药。薏苡的根除了具有清热、利湿、健脾的作用外,还可治黄疸、驱蛔虫以及治疗牙痛、夜盲等症。薏苡叶可代替绿茶,并有利尿作用。

薏苡还有养颜和美容功效,对年轻人身上或面部的瘊子,有很好的疗效。用法为:成人每天用带壳的薏苡仁50g,洗净后加入两杯半水,煮熬到水减至一半时即可服用。一般服一个月。此种薏苡仁汤还对皮肤粗糙、雀斑、疙瘩等病症有治疗作用。

三十七、三月茵陈四月蒿

“三月茵陈四月蒿”,这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普遍流传的一句有关中药的谚语。这句话的由来,相传与东汉时的名医华佗有关。

东汉末年,战乱频繁,尸骨遍野,连年欠收,民不聊生,于是乎天行疫疠,瘟病四起。有年初春,华佗收治了一位女病人。这位女病人骨瘦如柴,面似妆金,两眼杏黄,腹涨呕恶,华佗知道她得的是“瘟黄病”,尽心调治了月余,也不见好,反而有愈延愈重之势。华佗没有办法,只好交代她回家准备后事。没想到一年之后,华佗又碰见了她,见她的病全好了,还保养得白白胖胖的,就感觉到很奇怪。于是华佗就问她的病是谁治好的,这位女病人告诉华佗,既然神医华佗都没有办法能治好她的病,她就没有再去找其他的医生了,也没有吃什么药。华佗就更是奇怪了:“没吃药,这病怎么就能好了呢?难道你吃过一些什么特殊的东西吗?”女病人说:“也没有吃什么,这几年闹灾荒,连饭都吃不饱,我们就是上山采野蒿当饭吃。”华佗恍然大悟:“哦,原来野蒿可以治疗瘟黄病。”从此以后,华佗每每遇到生瘟黄病的人,就告诉他们去采野蒿吃。可有的人吃了就见好,有的人吃了好几个月病情也不见回转。病人把这个情况反馈给华佗,华佗也感觉挺纳闷:“这其中难道还有什么其他的缘故吗?”他又走访了很多的群众,包括那位女病人,才发现原来野生的蒿类有两种,一种是翠绿发青的,叫青蒿;一种是暗绿发灰的,叫灰蒿。瘟黄病病人要吃了这种颜色发灰的灰蒿才有效。可又经过一两年的观察与实践,包括病人反馈回来的情况,华佗就又发现,这种灰蒿必须在清明前后二三月天气、万物生发三寸长短时采摘才有效,而一过三月进入初夏,万物发叶生枝,力量分散,就没有药效了。此外,华佗还发现,那种翠绿发青的青蒿,却有清退虚热,截疟凉血的作用。于是,华佗就给这种能治瘟黄病的灰蒿另外起了一个名字——“茵陈”,以区别于那种清退虚热,截疟凉血的“青蒿”。为了让老百姓们都知道并且都能记住这个特殊的现象,华佗还编了一句顺口溜:“三月茵陈四月蒿”,以利老百姓们牢记相传。这就是“三月茵陈四月蒿”的来历。

茵陈俗称白蒿,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蒿或滨蒿的幼苗。广布于我国的华北地区,每年春季采收,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性味苦寒,归脾、胃、肝、胆经,主要的功效就是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用于黄疸尿少,湿温暑湿,湿疮瘙痒,浸流黄水等症。

可俗话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了当柴烧”,是说农历三月的茵陈味略苦,但药效极佳,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解毒利尿的功效,对于治疗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病症有显著疗效;到了四月,茵陈的药用价值丧失,慢慢长大就成了白蒿,这是食用的最佳时期;而到了五月,茵陈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已丧失,只能“砍了当柴烧”了。

而青蒿却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青蒿和黄花蒿的全草,而以黄花蒿为最多见、最普遍。性味苦、辛、寒,归肝、胆、肾经,主要的功效为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等。用于疟疾寒热,阴虚发热,骨蒸劳瘵,日晡潮热,手足心热,暑热外感,发热无汗或有汗,头昏头痛,口渴脉洪数,或温热病后期,温热之邪入阴分,夜热早凉,热退无汗之证或温热病后低热不退等等。这其中更为值得一提的就是用现代科技手段从黄花蒿中制取的“青蒿素”,对治疗疟疾有特效,是一种享誉世界的中药现代化产品,为世界各国所沿用。

三十八、琥珀的传说与功效

琥珀,在远古时代就被人们视为珍宝。公元前四世纪,希腊人誉之为“北部的黄金”。古罗马尼禄时代,琥珀是昂贵的装饰品。在我国,琥珀被古人称为“神药”。

传说唐代大医药家孙思邈远出行医,途经河南西峡,遇一产妇暴死。在埋葬时,他见棺缝中渗出鲜血来,断定此人可救,便叫死者家人急取琥珀粉灌服,又以红花烟熏死者鼻孔。片刻,死者复苏。众人皆称他为神医。孙思邈道:“此乃神药琥珀之功也。”

相传三国时期,东吴孙权的儿子孙和,不慎用刀误伤了心爱的邓夫人,面颊部伤口很大。医生就用琥珀末、朱砂及白獭的脊髓等中药配成外用药为其敷治。邓夫人面部的伤口被治愈后,不仅不留疤痕,反而显得白里透红,更加娇艳可爱。从此,琥珀又成为古代妇女“嫩面”的常用之药。

琥珀为枫树、松树等的树脂埋藏地层中经多年而成的化石,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其功效有镇惊安神:用于惊悸、怔忡、健忘、多梦、失眠、癫痫等症,可与朱砂、南星、茯苓、远志、菖蒲等同用,如琥珀定志丸、琥珀寿星丸等;利尿通淋:用于小便癃闭以及血淋、热淋、沙淋等症,常与其他利尿化瘀药同用,如琥珀散;活血化瘀:用于妇女血瘀气滞、经闭不通,可与当归、莪术等同用。

琥珀性味甘淡,镇惊利窍是其所长,故凡心神不安、惊悸怔忡、健忘、失眠以及膀胱湿热发为热淋、血淋或癃闭者,均为常用之药;并能活血化瘀,以治外伤瘀血、妇女经闭、症瘕腹痛等症。

琥珀与茯苓,同为松之余气所结,都适用于心悸怔忡之症,但茯苓入气偏补,琥珀入血而偏泻。茯苓适于水气凌心或心失涵养之症,而琥珀则适于心不镇静、躁动不安之症。在利水方面,茯苓多用于气虚不化者,而琥珀主要用于膀胱湿热而壅滞者。

三十九、止血良药大蓟

传说三国时期,庞统在一次战斗中身中数箭,血流如注,跌于马下。士兵中有知医识药者,忙从道旁扯来一把草药,揉搓后塞入他的伤口,很快止住了血。这种草药枝枝直立,高逾尺许,开着紫红色的小花,它的学名就叫作大蓟。

大蓟,又名大蓟草、大蓟姆、牛戳嘴、鸡项草、戳人蓟草,为菊科植物大蓟的全草或根入药,多生于山野、路旁,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味甘、性凉。有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的作用。据研究,大蓟能降低血压,对结核菌等有较好抑制作用。而在临床上,大蓟除主要用于治疗出血、感染性疾病和高血压外,对以下疾病更有很好的疗效。

取大蓟全草捣烂,绞汁,每次服一小杯,频服,治口干、吐血、鼻出血。

将大蓟鲜根洗净,捣碎,加水煎服,治咳血、小便热涩、疼痛、尿血。

大蓟配伍艾叶、白鸡冠花子、黄柏,治妇女白带不止、崩漏。

鲜大蓟叶,榨汁,加白酒饮用,治跌打损伤、疼痛不止。

大蓟新鲜根,用冷开水洗净后捣烂,外敷,治漆疮、汤火烫伤、疔疖、疮疡、红肿疼痛。加水煎服,治鼻窦炎等疾病。

将大蓟根或叶煎汤内服,治高血压,多数人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但根的疗效优于大蓟叶。

个别服药者会出现胃部胀满不适,可改为饭后服药,或加生姜、半夏,可使反应减轻。腹部冷痛,得暖则舒,属中医学所谓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大蓟。

大蓟以菊科植物大蓟的全草或根入药。大蓟为多年生宿根草本,四十、温补肝肾话杜仲杜仲树是我国独有的珍贵树种,树皮是一味温补肝肾的知名中药。据说,杜仲原来是人名。古时候,有个穷后生名叫杜仲,家境贫寒,全靠没日没夜地上山砍柴维持生计。由于积劳成疾,年纪轻轻便落下了腰腿疼痛的毛病,疼得严重时全身冒汗,心烦意乱,不得不咬手指、啃柴禾来勉强忍痛。有一天,砍柴中他的腰腿痛病突然犯了,疼得很厉害,他急忙抱着跟前一颗皮色灰白的树啃树皮。啃了一会儿,他产生了从未有过的感觉,腰腿痛渐渐减轻了,后来竟然不疼了,全身仿佛也舒络了很多。他想,每次犯病都疼得死去活来,这次啃这种树皮咋就不疼了?莫非树皮有药性?于是,他好奇地剥了些树皮带回家,每当犯病就取些熬水喝。说也怪,慢慢地腰腿痛病竟真的治好了。后来,每逢邻里有同类病,好心的杜仲就把剥来的树皮给他们熬水喝,还果真治好了不少人。很快,杜仲的名字和树皮的药性就传开了。为感激杜仲,人们干脆把这种树皮叫“杜仲”。

杜仲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今药书列为“补阳药”。中医认为,其功效以补肝肾,强筋骨,安胎见长,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肝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痛,下肢痿软,阳痿,尿频以及妇人妊娠下血、胎动不安、滑胎(习惯性流产)等症,现代还用于高血压病,尤适宜于年老肾虚而又血压高者。炒用比生用疗效更好。

四十一、通乳妙药王不留

相传西晋文学家左思的妻子产后乳汁不下,婴儿饿得哇哇叫,左思正欲外出寻求催乳良方,忽然听到山外传来歌声:“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后乳长流……”左思急忙来到山上,原来歌者是位民间医生,他告诉左思,这两味中药是他家的祖传秘方,凡产妇无乳,服之非常灵验。

左思带上医生所配的药粉,赶回家中,用甜酒给妻子冲服,果然很快见效,乳汁源源不断。左思感慨万分,便吟诗咏药,使灵验的药方广为流传。他在诗中写道:“产后乳少听我言,山甲留行不用煎。研细为末甜酒服,畅通乳道如井泉。”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引用了“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后乳长流”这首歌谣。他说,由此可见,王不留行的特性就是“行而不住也。”还有人强调说,之所以叫王不留行,是因为此药使产妇乳汁长流,即使是帝王也不能使其停留,仍然源源不断,通行无阻。乳汁不通多属于血瘀气滞,最宜使用活血通瘀的王不留行,与穿山甲配合,通乳力更强。乳汁缺乏,是由产妇气血亏虚引起,这时单用王不留行则不行,必须以补气血的黄芪、当归为主,使乳汁增多,乳自通畅。

王不留,又名王不留行、留行子、王牧牛,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味苦,性平。能活血通经,通乳消肿。

四十二、消肿散瘀用水蛭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惠王,一次他与群臣共同饮宴,当时他发现腌菜里有一条水蛭(蚂蟥),本想把它挑出来,但又担心因此会使厨官受到惩罚,于是楚惠王便把这条水蛭吞了下去。不曾想这样一来,楚惠王原来患有的冷积旧病,却因为吃了水蛭而痊愈了。由此看出,楚王的病症与水蛭的主治正好吻合,以至于在不经意间就能药到病除。

近代名医张锡纯认为水蛭为活血的良药,他说:“凡破血之药,多伤气分,惟水蛭味咸专入血分,于气分丝毫无损,而瘀血默消于无形,真良药也。”从水蛭中能提取出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是水蛭素,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强的凝血酶特效抑制剂,能阻止凝血因子V、VIII的活化及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反应使凝血酶与血小板分离。自然干燥的水蛭粉,可治疗脑血栓、颅内血肿、脉管炎、肾炎等病症。在断肢再植和耳朵再植等外科手术中,应用活水蛭来清除瘀血,大大提高了再植手术的成功率。其原因在于,水蛭在吸血时,会释放出一种麻醉剂,它又向血管中注入一些有抗凝作用的物质,使伤口处的血液不易凝固。

水蛭,又名蚂蟥、肉钻子、马鳖,为水蛭科软体动物蚂蟥的虫体。味咸苦,性平,有小毒。能活血,散瘀,通经。治血瘀经闭,腹痛有块。还可治疗无名肿毒,配芒硝、大黄等量,研末,醋调外敷。跌打损伤、瘀血积聚,可与丹参、桂枝、赤芍等配用。

四十三、益阴护心用玉竹

相传,唐代有一个宫女,因不堪忍受皇帝的蹂躏逃出皇宫,躲入深山老林之中。无食充饥,便采玉竹为食,久而久之,身体轻盈如燕,皮肤光洁似玉。后来宫女与一猎人相遇,结庐深山,生儿育女,到60岁时才与丈夫子女回到家乡。家乡父老见她依然是当年进宫时的青春容貌,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