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药学知识问答
8041100000052

第52章 药师答疑、解惑(2)

朱砂,又叫“辰砂”、“丹砂”,其主要成分是硫化汞,火煅时可析出水银。其性寒,味甘,有毒。功能镇心安神、清热解毒明目。善治心火亢盛引起的心神不安,胸中烦热,惊悸不眠,癫狂,以及疮疡,咽痛,口疮等。其成人的内服用量,每日为0.1—0.5g。服用时不入汤煎煮,应研末冲服,或入丸散服。但是,朱砂有毒,被内服后可被少量水解,生成二价汞离子,蓄积在体内,对机体造成伤害。如果大量或长期服用朱砂或含朱砂的中成药,人体就会因大量汞离子的生成或蓄积而出现急性或慢性汞中毒症状,严重的还可出现肝、肾、心、脑中毒。因此,不可大量或长期服用朱砂及含朱砂的中成药(如安宫牛黄丸、六神丸、磁朱丸、活络丸、蟾酥锭、紫雪丹、至宝丹等)。

八、服用含雄黄的中成药的注意事项

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二砷,其毒性较大。砷进入人体后,可蓄积和分布于体内各组织,主要分布在肝、肾、脾等内脏及指甲、毛发等部位。砷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是多方面的,可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组织、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者可因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而死亡。由于临床常用的不少中成药都含有雄黄,如牛黄解毒丸(片)牛黄清心丸、牛黄镇惊丸、牛黄抱龙丸、安宫牛黄丸、六神丸、喉症丸等。因此,在服用这类药时应注意:首先,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或遵医嘱服用,避免超量服用;其次,由于砷可引起蓄积性中毒,因此应避免长期服用;此外,应避免与含硫酸盐、硝酸盐的西药,如硫酸亚铁、硫酸镁合用(因为二者合用会导致雄黄的主要成分硫化砷氧化而增加毒性)。

九、中药使用的误区

很多人对中药认识不足,在使用的过程中常存在以下误区。

1.中药无毒副作用中药大多来自天然动、植物,药性温和,很少发生毒副作用。但因此认为中药完全没有毒副反应是错误的,好多中药本身就是有毒性的,只是由于配伍得当,减弱了毒性,增强了药效。同样如果长时间、大量服用同一种药物,也会有不良反应。

2.药性慢不能用于急救其实中药是可以用来急救的。方剂中的“独参汤”、“参附汤”、“四逆汤”都是古人抢救危重病人的真方。只要辩证准确,用药得当,中药同样可以用来急救。

3.夏季不宜服汤药有人认为中药汤剂在夏季煎煮不便,从而觉得夏季不宜服汤药。其实从疗效上讲,夏季是可以服用中药的。古人就总结出许多适合夏季服用的汤药,如“藿香正气散”、“黄连解毒汤”等。

4.盲目使用补益药补益类中药在气血阴阳的滋补方向上也有偏向,不是对所有人都适合的。若不经过医师诊断就长期盲目用药,不但没有滋补作用,还会引发许多症状。因此在使用滋补类中药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据证用药,辨证滋补,方可达到预期效果。

十、板蓝根并非感冒“万能药”

感冒,在现实生活中,几乎在每个人的身上出现过。感冒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普通性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在我们平常生活中遇到的普通感冒,一般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其中近5成由某种血清型的鼻病毒引起。普通感冒多发于初冬,不同季节的感冒的致病病毒不完全相同,一般不具传染性。而每年在全国各地爆发的流行性感冒,其大多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人呼吸道,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会传染给别人。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的发病原因、症状、危害各不相同,其治疗方法也自然相差甚远。

在我们日常的的生活中,一些对医药常识较少的人,遇到了感冒症状,不加思量的跑到药店买上一包板蓝根冲剂,随意服用,常常是不见疗效长期吃。也有的人习惯在家“囤积”大量的板蓝根,用以预防流感,一旦发觉头痛闹热,便拿出来大剂量的服用,用以预防感冒的发生。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认为板蓝根是医治感冒的“良方”、“万能药”,各种感冒都可以应对。其实,这种做法和想法都是错误的,常常会因过量的服用板蓝根,非但起不到医治感冒的效果,反而会加重病情,诱发其他的疾病。板蓝根的确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如果您发现您的咽部稍有不适,早晚口服一次板蓝根,可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但是,服用板蓝根最多不能超过3天,否则,摄入过量对身体会造成损害。

板蓝根在中医上常被作为清热解毒药来配方。可以防治感染性肺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染性肝炎和白喉等多种急性传染病,其治病原理在于其富含多种活性成份,能够有效的抑制病毒对人体的侵害和各种细菌的滋生,同时,板蓝根还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效。但是,虽然板蓝根有上述“神奇”的疗效,但板蓝根并非医治感冒的“万能药”,服用板蓝根对治疗风热感冒、流行性感冒等感冒有一定的效果,对于治疗风寒、体虚所致的感冒效果不佳,对由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几乎没有作用,反而会加重病情。如果在不明感冒原因的情况下,长期的、大剂量的服用板蓝根,会造成少数人出现头昏眼花、心悸气短、恶心呕吐等,严重的会导致病人出现血压明显下降等不良后果。因此,为了您的健康,切忌遇到感冒就拿出家庭小药箱,翻出板蓝根这个您心目中的“万能药”而大量服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用药。

十一、服中药汤药后经常恶心、呕吐的对策

由于中药煎剂大多具有某种异味,相对于西药而言,其每次服用量又较大,故在病后体虚,尤其在某些迷走神经兴奋性高的病人,服用汤药常常成为引起恶心、呕吐的重要诱因,严重者甚至闻不得特殊的中药味。无疑,这种情况对使用中药煎剂治病是十分不利的。这类病人,即使勉强服下汤药,也可因呕恶阵阵而使药物吸收不良、药效难以产生。对付上述呕恶症的常用办法是:

1.尽量冷服:因中药煎剂热服时气味大、异味明显,故对病人嗅觉、口舌及胃肠刺激性也较大,而改用冷服则常可克服这一缺点。因此,在病情允许、药性相合(热性药则热服、寒性药宜冷服)的前提下,服药易致呕吐者可尽量采用冷服或温凉服。

2.少量多次服药:中药煎剂每次服药量多较大,往往非一口即能吞下,故而药液在口腔内停留时间较长、与舌部接触较多(舌为引起恶心的主要感受器),易于引起恶心反射,尤在小儿,这这种反应更加多见。为避免这一缺点,首先,煎药时可将药汁尽量煎得浓些,以减少每次服药的液体量;同时,可将一次药量分成数次,一口一口吞服,不必勉强一次全部服下。只要服药间隔时间不太长,是不会影响药效产生的。

3.改变喝药方式:以碗端药汁饮或以汤匙喂服,是最常用的服汤药方式了。这种方式有很大的缺陷,因其往往造成药汁与舌面、口腔的较多接触。若改用吸管吸服中药汤药,则可极大地避免上述缺憾,用吸管吸饮中药,可使药汁与舌面的接触时间大大减少,因而可极有效地避免药、舌接触所引起的恶心反射;若吸管可以弯曲,则卧床不起的病人服用汤药将变得更加方便。吸服不仅可减少病人的服药口数、减少药舌接触时间,而且可避免卧床病人服药同时咽下空气,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嗳气和反胃呕吐。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用吸管吸服中药时,吸管应尽量深入口腔,并须注意药汁的温度不可过高。

4.采取防避措施:服药前可先以鲜姜捣取姜汁,用筷子蘸此姜汁少许点于舌面,以麻痹舌表神经感受性,避免服药时产生恶心反射,而后再服药汁;若遇小儿恐姜汁太辣,也可先取药一小匙,将姜汁点入搅习,先服此加姜汁之汤药,而后再服剩余药汁。

生活中,有许多人爱在喝中药后立即含上块糖果,或者冲上一小杯蜂蜜润口,以此来防止呕恶反应,这种措施也常常是有效的。但是,上述措施中,无论是加姜汁点舌还是含糖、喝蜂蜜,都在原有药方之外添加了别的东西,更何况姜汁、蜂蜜本身也可入药,有其自身的药用。有的药方立意苦寒败毒,病人若服药后又吃糖岂不改了方剂的药性了吗?所以,这些方法虽然有效,不宜随便用的。

5.检查用药是否对症:对于服药后反复引起呕吐并且多在服药入胃以后才发生的呕吐,则须作更深层的分析了。此种呕吐多非药汁本身的异味等因素所致,而往往是药方本身有问题。有时,病人的病症寒热错杂,表现中存有伪象,即属所谓真热假寒或真寒假热,若医生开方投药有误,服药后就可能引起呕吐,这本是人体固有的一种保护反射,故而凡有此类情况者,须再去医院就诊,不可盲目克制。

十二、喝中药太苦能加糖吗

中药太苦了,喝的时候可以加糖吗?其实,有些中药不适宜加糖服用,因为加糖后的中药汤剂在减轻了苦味的同时,药效也降低了。

中药有寒、热、温、凉四气和辛、甘、酸、苦、咸五味。其中,辛能散、甘能缓、酸能收、苦能涩、咸能入肾,不同口感的中药具有不同的药效。

有些苦味中药汤剂加了糖,就会改变中药的药性而影响疗效。例如,有些苦味中药能刺激末梢神经,反射性地引起唾液、胃液等消化液分泌增加,以达到帮助消化、促进食欲的目的。如果在药里放进很多糖,完全掩盖了苦味,就会失去上述健胃功效。

另外,中药的化学成分一般都比较复杂,糖特别是红糖中含有较多的铁、钙元素,一旦与中药里的蛋白质和鞣质等成分结合,就会发生化学反应,使中药汤剂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变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药效。

十三、喝中药不苦的窍门

1.掌握药液温度。中药的服用讲究“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但苦味中药的服用可不拘泥此道。有关专家研究证实,舌头对37℃以上的温度更为敏感,因此,苦味中药汤液的温度应控制在15℃—37℃。

2.掌握含、咽部位。研究表明,人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头的前半部,以舌尖最为突出。因此,药液入口后,最好迅速含贮于舌根部,自然咽下,也可用汤匙直接将药液送至舌根顺势咽下。

3.掌握服药速度。药液在口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感觉味道越苦,因此,苦味中药的服用力求干净利落,转瞬即逝。

4.服药后喝适量温开水。这样既有利于胃肠道对药液吸收,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药液的苦味。

5.添加调味品。在苦味药液中加入蜂蜜、蔗糖等,但对黄连、胆草之类,尽量少用或不用调味品。若有必要可酌配甘草、大枣之类调和。

十四、润喉片能长期吃吗?

润喉片具有清热解毒、消炎灭菌、润喉止痛、利咽祛腐等作用,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急慢性咽喉炎,因其起效快、作用明显且经济实惠而被大家视为居家必备的良药。由于常用、口感不错,又容易买到,有很多人把润喉片当成了清凉糖,当咽喉稍有不适时就自行含服,甚至没什么不适时也会含上一片;一些喜欢唱歌的人,更是将润喉片作为“卡拉OK”时必备的“法宝”;还有些小朋友甚至把润喉片当糖块含。

其实,这些做法都是非常错误的。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润喉片从成分上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西药成分为主的,如华素片等;另一类是以中药成分为主的,如西瓜霜润喉片、金嗓子喉宝等。许多朋友认为润喉片没有什么副作用,因此用起来也就比较随便。现已发现,长期随意服用这类制剂可引发很多不良反应。比如:

1.加重炎症。中药类润喉片大多是通过刺激黏膜,来达到“生津润喉”效果的。如果将它们用于病毒性咽喉炎就不合适,因为病毒本身会刺激局部黏膜分泌,引起流涕、咳嗽等症状,而使用中药润喉片治疗病毒性咽喉炎,只会加重这些症状,不仅会使有害菌乘虚而入,而且还会使本来不致病的细菌也乘机“兴风作浪”,引发新的感染。

2.诱发溃疡。西药成分的润喉片,其主要成分是碘或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比如华素片等,这类药物含有碘分子,虽然活性大、杀菌力强,但是对口腔黏膜的刺激性也很大,长期使用会抑制口腔及咽喉部的正常菌群生长,扰乱口腔内环境,造成局部菌群失调,从而诱发口腔溃疡等疾病的发生。

3.引发过敏。对碘过敏的人如果用含碘的润喉片,会发生过敏反应,表现出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全身湿冷等症状。

4.导致腹泻。含冰片类润喉片有清热、通便的效果,如果脾胃虚寒者长期服用,非常容易引起腹泻。脾胃虚寒的患者在使用润喉片时要看一下药物组成,如含有冰片则应格外慎重。

5.导致流产。一些润喉片中含有冰片等孕妇慎用成分,所以孕妇,特别是有流产史、早产史的女性应特别注意。

6.引起血糖变化。润喉片常含有蔗糖等辅料,所以糖尿病患者也不宜长期随意使用。

因为咽喉干痛多与慢性咽喉炎有关,有些人在咽喉干痛时还喜欢用六神丸。值得提醒的是,在用六神丸的同时不可用含碘润喉片,因为六神丸中含有朱砂,朱砂中的二价汞能与碘结合,形成碘化汞类有毒物,后者会导致药物性肠炎,引起赤痢样大便。

十五、服止咳糖浆5分钟内别喝水

止咳糖浆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类非处方药,由于口感好、服用方便,受到咳嗽患者,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的喜爱。一些人习惯在服用糖浆后立即大量饮水,认为这样可以快速祛除药物的特殊味道,并尽快将药液送入胃肠道。实际上,这样做不利于止咳糖浆药效的发挥。

这是因为,止咳糖浆的止咳作用一方面有赖于胃肠吸收,另一方面要依靠糖浆覆盖在咽部黏膜表面,直接减轻炎症的刺激。若服药后立即大量喝水,首先会降低咽部的药物浓度,其次会稀释胃液,影响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因此,有些医生会建议患者至少在喝糖浆后5分钟内不要喝水,以提高疗效。但如果黏稠的糖浆太刺激咽部,甚至引起不适,则另当别论。

十六、服中药应注意小节

服中药除了要煎服得法,用量得当,还有一些小节须注意:

1.要视病情、药性的各异,调整汤药的温度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

2.有些中药服用不当易致呕吐,要加以注意。如香薷,热服易致呕吐,当以冷服为好。

3.精心护理:服发汗药后即需安卧。服辛温发表药宜盖被取微汗以助之,而服辛凉发表药则不宜捂被。

4.观察疗效。凡服发汗药者,只宜取得通体微汗,不可令人大汗淋漓,以防发汗太多而虚脱(尤其老年人)。若发现服药后汗不出者,可加服些热开水或热稀粥,以助药力。

5.服发汗药后,不可即食酸味食物及冷饮。

6.服催吐药应嘱患者束紧肚腹,服用后不即吐者,可用羽毛或手指探吐,再饮些温开水或生鸡蛋清;但如出现吐而不止者,可食些冷稀粥或饮凉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