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8039500000060

第60章 腰椎管狭窄症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骨病学》第2版制定。

(1)该病中医属“腰腿痛”范畴,多有感受风、寒、湿邪及闪挫跌仆史。

(2)以腰腿痛为主症,可见寒湿、湿热、痰浊、体虚、肾虚之象。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制定。

(1)病史:中青年男性,多有外伤史、积累性损伤或寒湿病史。老年人,多有劳损病史,先天疾患,反复腰痛伴下肢放射痛、麻木,行走,咳嗽,喷嚏加重。

(2)查体:患者常有腰椎姿势异常,主要是生理曲度前凸变浅或消失,甚至后凸,约80%—90%的患者有腰椎侧弯。棘间及棘旁有固定压痛点并出现下肢放射疼痛。可见患者肌肉萎缩,受累神经根区皮肤感觉减退,踝及足拇趾背伸力减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挺腹试验(+)。

(3)辅助检查:X线侧位、双斜位,CT、MRI可明确。

(二)证候诊断

1.血瘀型: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俯仰不便,转侧不能,咳嗽加重,烦躁口干。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沉涩。

2.痹证型

(1)寒湿型:腰脊冷痛,腰冷无力,痛有定处,有时觉下肢麻木重着,得温痛减,溲清长。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沉微紧。

(2)风湿型:腰脊疼痛,痛引下肢,肌肤麻木,痛无定处,与天气变化有关,伴有微恶风寒。舌质淡,苔薄白或薄黄,脉虚细。

3.肝肾不足:腰痛绵绵酸软,肢冷麻木无力,久治不愈,喜按揉,遇劳尤甚,常伴少腹拘急,面色白,畏寒,少气乏力。舌质淡,苔薄白润,脉沉弱。

二、治疗方案

(一)辩证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血瘀型

治法:活血化瘀,舒筋止痛。

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主要成分: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川芎、川牛膝、续断、乳香、泽兰。

加减:急性发作而疼痛较甚者,加乳香、钩藤、丝瓜络。气血虚弱者,加黄芪、何首乌。

中成药:红元胶囊(院内制剂)、通痹胶囊(院内制剂)。

2.痹证型

治法:祛风除湿,温经散寒。

推荐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主要成分: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川芎、鸡血藤、威灵仙、骨草。

加减:痛甚者加乳没;下肢水肿者加猪芩等。

中成药:左归丸、通痹胶囊(院内制剂)。

3.肝肾不足

治法:补益肝肾,宣痹通络。

推荐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主要成分:熟地、杜仲、山茱萸、枸杞子、当归、山药、白芍、桑寄生、五加皮。

加减:若肾阳虚者,加熟附子,杜仲,肉桂,淫羊藿。

中成药:通痹胶囊(院内制剂)。

(二)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

1.初次发作,病程短或病程虽长但症状较轻的患者。

(1)一般治疗,24小时内可持续卧床,一般以2周为宜。卧床休息可减缓体重对病变椎间盘的压力,有利于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吸收消散,从而减轻或消除对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

(2)减少腰部负重,多采用仰卧、略微屈膝屈髋位,疼痛可缓解,可嘱患者尽力做直腿抬高动作,使受压或粘连的神经根产生松动。

(3)推拿手法治疗

循经按揉法:取俯卧位,先以滚法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数次放松骶棘肌,力度适中,侧重腰部肌肉的放松,继以大鱼际或掌根循两侧足太阳膀胱经反复按揉3磁;再以双手叠掌,掌根自胸腰椎督脉向下逐次移动按压,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穴位点压法:以两手拇指指腹对应,再腰3横突上际秩边、环跳、殷门、承山等穴按压,至患者感觉酸涨时止,再以掌根轻柔按摩。

脊柱斜搬法:取俯卧位,术者面向患者,术者一手按肩后部,一手按髂前上棘,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斜搬,通常可及一清脆弹响声。

拔伸按腰法:取俯卧位,嘱患者双手上举拉住床头,一助手双手握患者双踝做拔伸牵引,术者叠掌按压突出部位棘突,在助手持续拔伸牵引下骤然向上抖动时用力下压掌根,配合默契,动作协调。

俯卧扳腿法:患者俯卧位,术者一手按压突出部位棘突,一手托住患者对侧膝部,使下肢尽量后伸,双手同时协调用力,左右各1次。

直腿抬高法:患者仰卧位,嘱尽量抬高患侧下肢,术者以一手推膝部,另一手握足前部,使踝关节尽量。

(4)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侧重于循经取穴与局部取穴为主,亦可取患椎旁华佗夹脊穴。常用穴位有:腰阳关、肾俞、腰夹脊、八髎、环跳、承扶、殷门、风市、阳陵泉、委中、承山、昆仑、悬钟等。一般患侧取穴,每次3—5穴,针刺以平补平泻,或用电针,可留针15—20分钟左右,辅以微波、蜡疗等治疗,10—15天为1疗程。

(5)西药治疗

西药主要用于早期对症治疗,急性期用地塞米松与脱水剂静脉滴注,常用口服药有:(1)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如双氯芬酸钠,美洛昔康;(2)中枢性肌肉松弛剂,如苯丙氨酯、乙哌立松;(3)神经营养药如维生素B12、B1、甲钴胺等。

(二)初次发作,或病程长,病情反复,症状较重,经上述保守治疗效果不显著者。

可采用封闭治疗,具有镇痛,消炎,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常用的方法有痛点封闭,硬膜外封闭,骶管封闭。

(三)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症

手术治疗适用于病程超过半年以上,反复发作,经3个月以上系统保守治疗无效者,出现二便障碍,严重行走受到影响。

2.术前中医参与手段同术前治疗。

3.手术步骤

手术需行全身麻醉,取腰背部后路切口,以病变部位为中心,剥离肌肉,切除病变部位棘突、椎板、黄韧带等,显露间盘并切除退变的间盘,椎间植骨融合。

4.术后中医参与手段。

(1)血瘀型

治法:活血化瘀,舒筋止痛。

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主要成分: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川芎、川牛膝、续断、乳香、泽兰。

(2)痹证型

治法:祛风除湿,温经散寒。

推荐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主要成分: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川芎、鸡血藤、威灵仙、骨草。

(3)肝肾不足

治法:补益肝肾,宣痹通络。

推荐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主要成分:熟地、杜仲、山茱萸、枸杞子、当归、山药、白芍、桑寄生、五加皮。

5.术后功能康复锻炼

术后3天后行直腿抬高练习,仰卧蹬腿,预防神经根粘连。术后5天练习腰背肌肌力,可悬着“三点式”、“五点式”、“拱桥式”和“飞燕点水式”练习。术后卧床4周,4周后佩戴护腰支具下地活动。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症候评价: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

治愈:腰腿痛症状消失,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好转:腰腿痛减轻,劳累后仍有疼痛。

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2.西医疗效及关键性指标评价:参照腰腿痛的JOA评分表进行系统评价。

(二)评价方法

1.中医证候评价方法:按照评价标准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

2.西医疗效及关键性指标评价方法

优;腰腿痛症状、体征消失,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

良:偶有腰部不适,腿病症状消失,不影响正常工作与生活;

可:仍有腰腿痛症状,但较术前减轻,生活能自理;

差:腰腿痛无减轻甚或加重。

(整理:杨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