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8039500000051

第51章 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O01.5—94)制定。

(1)视力减退。

(2)视网膜静脉扩张迂曲,视网膜可见火焰状出血。

2.西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眼科学》(葛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制定。

(1)视力下降。

(2)视网膜静脉扩张、迂曲。

(3)受累静脉区视网膜表层火焰状出血、水肿。

(二)证候诊断

1.气滞血瘀证:视力下降,眼前活动性黑影;眼底大片出血,色暗红。胸闷胁胀,情志不舒。舌紫暗,苔薄黄或有瘀斑,脉弦涩。

2.痰瘀互结证:视物昏蒙,视物变形;眼底大片出血,有增殖膜形成,黄斑水肿。胸闷胁痛,头重头晕。舌紫暗,苔腻,脉弦涩。

3.阴虚火旺证:视力骤降或云雾移睛,眼前有红色阴影或絮状混浊。头晕耳鸣,颧赤唇红、口干,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4.肝肾亏虚证:视物昏蒙,视物变形;眼底出血减少,视网膜色泽变淡或污秽。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苔少,脉细。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

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主要成分: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荆芥炭、血余炭、白茅根、甘草。

加减:出血初期,舌红脉数者,宜加荆芥炭、血余炭、白茅根、大蓟、小蓟以凉血止血;眼底出血较多者,血色紫暗,加生蒲黄、茜草、三七以化瘀止血;视盘充血水肿,视网膜水肿明显,为血不利化为水,宜加泽兰、益母草、车前子以活血利水;失眠多梦者,加珍珠母、夜交藤以镇静安神。

中成药:丹红化瘀口服液等。

2.痰瘀互结证

治法:祛瘀化痰。

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合温胆汤加减。主要成分:当归、川芎、熟地、白芍、陈皮、半夏、白茯苓、甘草、枳实、竹茹、桃仁、红花、车前子、益母草、泽兰。

加减:若视网膜水肿、渗出明显者,可加车前子、益母草、泽兰以利水化瘀消肿。

中成药:二陈丸合复方血栓通胶囊等。

3.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

推荐方药:滋阴降火汤加减。当归、川芎、生地黄、熟地黄、黄柏、知母、麦冬、白芍、黄芩、柴胡、牡丹皮、藕节、甘草。

加减:潮热口干明显者,可加生地、麦冬、知母、黄柏以滋阴降火;头重脚轻者,宜加龟板、首乌、白芍以滋阴潜阳。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等。

4.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主要成分: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

加减:纳差腹胀者,宜加神曲、陈皮、砂仁以理气和中;视网膜出血色较淡者,可加阿胶以补血止血。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等。

(二)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311)制定。

(1)治愈:视网膜出血基本吸收,荧光血管造影静脉管壁无渗漏,视力增进,无并发症。

(2)好转:视网膜出血部分吸收,荧光血管造影渗漏减少,视力略有好转。

(3)未愈:视网膜出血未吸收,出现黄斑囊样变性、出血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

2.西医疗效及关键性指标评价: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第二版)制定。

(1)显效:眼底血液循环改善,视网膜出血基本吸收,视力增进。

(2)有效:视网膜出血部分吸收,视力略有好转。

(3)无效:视网膜出血未吸收,视力无好转。

(二)评价方法

1.中医证候评价方法:根据积分法判定证候疗效进行评价。

(1)评定依据:证候中主证和次证分级量化积分值减少。

(2)计算公式:有效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西医疗效及关键性指标评价方法

(1)疗效性观测指标:视力、眼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血流变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糖、尿糖、血沉、血脂。

(2)评价方法:将临床病例随机分组,观测治疗前后各项疗效性观测指标变化情况,收集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统计方法的选择: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符合正正态分布),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对部分指标的检验采用秩和检验等方法分析。

(整理:杨来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