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8039500000028

第28章 大偻(强直性脊柱炎)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实用中医风湿病学》(王承德、沈丕安、胡荫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0—135—2008)制定。

凡症见腰骶、胯疼痛,僵直不舒,继而沿脊柱由下而上渐及胸椎、颈椎(少数可见由上而下者),或见生理弯度消失、僵硬如柱,俯仰不能;或见腰弯、背突、颈重、肩随、形体羸;或见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等临床表现,甚还可见“尻以代踵,脊以代头”之征象,均可诊为大偻。

2.西医诊断:参照1984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纽约标准制定。

(1)临床标准

腰痛、僵3个月以上,活动改善,休息无改善。

腰椎额状面和矢状面活动受限。

胸廓活动度低于相应年龄、性别的正常人(<5cm)。

(2)放射学标准:双侧骶髂关节炎≥II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III—IV级。

(3)分级

肯定强直性脊柱炎:符合放射学标准和至少1项临床标准;

可能强直性脊柱炎:符合3项临床标准或符合放射学标准而不具备任何临床标准(应除外其他原因所致骶髂关节炎)。

(二)证候诊断

1.肾虚督寒证:腰骶、脊背、臀疼痛,僵硬不舒,牵及膝腿痛或酸软无力,畏寒喜暖,得热则舒,俯仰受限,活动不利,甚则腰脊僵直或后凸变形,行走坐卧不能,或见男子阴囊寒冷,女子白带寒滑,舌暗红,苔薄白或白厚,脉多沉弦或沉弦细。

2.肾虚湿热证:腰骶、脊背、臀酸痛、沉重、僵硬不适、身热不扬、绵绵不解、汗出心烦、口苦黏腻或口干不欲饮,或见脘闷纳呆、大便溏软,或黏滞不爽,小便黄赤或伴见关节红肿灼热焮痛,或有积液,屈伸活动受限,舌质偏红,苔腻或黄腻或垢腻,脉沉滑、弦滑或弦细数。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肾虚督寒证

治法:补肾强督,祛寒除湿。

推荐方药:补肾强督祛寒汤加减。主要成分:狗脊、熟地、制附片、鹿角霜、骨碎补、杜仲、桂枝、白芍、知母、独活、羌活、续断、防风、威灵仙、川牛膝、炙山甲。

加减:关节疼痛加制乳没,气血虚者加黄芪、当归;关节肿甚者加苍术、薏苡仁。

中成药:草乌甲素片、金匮肾气丸、帕夫林胶囊、通痹胶囊等。

2.肾虚湿热证

治法:补肾强督,清热利湿。

推荐方药:补肾强督清化汤加减。主要成分:狗脊、苍术、炒黄柏、牛膝、苡米、忍冬藤、桑枝、络石藤、白蔻仁、藿香、防风、防己、萆薢、泽泻、桑寄生、炙山甲。

加减:关节肿胀者加木瓜;发热者加柴胡、黄芩。

中成药:四妙丸、知柏地黄丸、帕夫林胶囊、银苓消肿丸等。

(二)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

1.针刺:根据病情,辨证选取肾俞、腰阳关、夹脊、委中、昆仑、太溪、三阴交、阿是穴等穴位,或根据疼痛部位采取局部取穴或循经取穴。针刺时根据寒热虚实不同配合针刺泻法、补法,或点刺放血等;

2.灸法:具有温阳散寒、疏通筋络等作用,一般适用寒湿痹痛,选普通艾条或雷火灸等,借助或不借助灸器,对病痛局部进行灸疗,同时辅以局部按摩以舒筋活络。

3.穴位贴敷:具有消肿镇痛、舒筋活络之作用,一般使用舒通消痛贴、多克等或草药配制,局部或选取特定穴位进行贴敷。

4.拔罐:具有舒筋活络等作用,疼痛部位用3—5个火罐,每次留罐5分钟。

(三)其他疗法

1.中药足浴:川乌、草乌、生大黄、鸡血藤、红花等多味中药,加工成细粉,直接进行泡洗或熏蒸足部,也可煎煮后进行,7—10日为1疗程,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消肿镇痛、通关利窍、改善人体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等治疗作用。

2.远红外光照射:改善疼痛肢体的活动,促进炎症吸收,以及协助药物透皮吸收,照射20分钟,1—2次/日,7—10日为1疗程。

3、其他如深部热疗、中药全身药浴均可施行。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证候学评价: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中医症状分级、疗效评价、动态观察中医证候的改变等制定。

(1)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2)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3)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30%。

(4)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西医疗效及关键性指标评价:参照“强直性脊柱炎国际评估工作组(ASAS)”制定的ASAS20疗效评价标准制定。

(1)临床缓解: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化验指标恢复正常。

(2)显效:主要症状好转,主要化验指标趋于正常。

(3)有效:主要症状有所改善,主要化验指标数值有所下降。

(4)无效:未达到上述有效标准或加重者。

(二)评价方法

1.中医证候学评价方法

参考1988年昆明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通过的疗效判定标准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疗效判定标准,制定疗效判定方法如下:

计算公式:[(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西医疗效及关键性指标评价方法

(1)ASAS20包括以下四项:病人的总体评价(VAS评分)、脊柱疼痛(VAS评分)、功能指数(BASFI)、脊柱炎症(BASDI后两项的平均值)。

达到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评价标准20反应的患者比例(ASAS20),应界定为:(1)与初诊值相比,以上4个指标中有3个改善至少达到20%,并且绝对分值至少有1分的进步;(2)上述指标中未能达到20%改善的一项,与初诊相比无恶化。

(2)疾病活动度评估(BASDAI)评估方法

包括6个问题,问题1—5用VAS水平视力表评分,0端代表没有,10代表非常严重,让患者根据自己的判断,分别记作0—10分。问题6用晨僵持续时间VAS水平视力表评估,晨僵时间无为0分,2小时或2小时以上为10分。问题5和问题6平均分数为晨僵得分,与前4题共0—50分,换算成0—10分。

(1)您如何全面评价您所经受的疲劳感?

(2)您如何全面评价颈、背或臀部疼痛?

(3)您如何全面评价除颈、背或臀部以外的其他关节的疼痛/肿胀?

(4)您如何全面评价您身体任何部位的触痛或压痛?

(5)您如何全面评价您醒来时的晨僵程度?

(6)从您醒后晨僵持续时间有多长?

(整理: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