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妇幼保健实用教程
8039300000029

第29章 更年期保健(2)

(2)月经频发或紊乱。此类型为月经周期缩短,10.20天,或表现周期紊乱不规则,经期延长或持续出血,出血量多少不等,以出血多者常见,严重者继发贫血。这类患者B超常显示子宫内膜增厚,性激素测定示黄体酮缺乏,刮宫病理诊断见不同程度子宫内膜增生。

(3)闭经。月经停止!6个月以上,可发生于月经紊乱后,也可见于月经周期规律者。闭经同时常出现不同程度更年期综合征症状。

2.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的最常见症状是阵发性潮热、出汗、血压忽高忽低波动、心A、心跳加快加强等。

阵发性潮热是女性进人更年期具有的特征性标记,70%—80%的妇女表现为阵发性潮热,症状为突然感到一阵热浪,由胸背部涌向头颈部,然后波及全身,同时颜面及全身皮肤发红,发热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并伴有心悸、疲倦等不适感,随之周身出汗而退热,继之畏寒发抖。此症状持续数秒钟至数分钟不等,一天可出现数次或十多次,发作时间以夜间或黄昏较多,也可由激动或情绪波动而激发。

有些更年期妇女还会出现心脏不适症状,如胸闷、心前区不适、心悸、阵发性心跳加快加强,有时出现心律不齐甚至濒死感;有的患者血压波动大,心电图无异常或有轻度供血不足的改变;夜间症状发作者多见,但心脏客观检查指标无明显异常;有些患者可出现轻度脂类及糖代谢障碍。

3.泌尿/生殖萎缩

绝经时间愈长,症状越明显。常见症状有:阴道分泌物增多、色黄或脓血性,外阴瘙痒、灼热感、性交痛、尿频、尿急、尿痛、尿失禁等。

4.其他症状

(1)精神神经症状。大多数更年期妇女在绝经前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神经症状,表现为神经质、易激动、多疑、脾气暴躁、喜怒无常等或时常忧愁、烦恼、焦虑不安、对人冷淡、缺乏自信心、记忆力减退等。

(2)皮肤和毛发的变化。(1)更年期因内分泌的改变引起皮肤变化,皮肤变薄,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变性,角化层水分缺失,皮脂腺明显减少,于是使皮肤失去弹性,形成皱纹,皮肤变为干燥,甚或发生皲裂。(2)皱纹加深,尤其眼角和口唇周围,皮肤的浅感觉功能低下,皮肤温度降低0.5一1。(3)皮肤营养障碍,易发更年期皮炎、皮肤瘙痒症、荨麻疹、更年期多汗、更年期水肿、皮肤角化症及慢性单纯性苔癖等皮肤疾患,暴露区皮肤经常受日光剌激易致皮肤癌。

(3)骨质疏松。更年期过程中约25%的妇女有明显的骨质疏松,较男性高4倍,其中80%的出现于绝经后期。骨质疏松症的特点是,骨结构的改变表现为骨质减少,而化学组成没有变化;骨小梁的丧失比骨皮质的丧失更为明显,而且发生更早。临床常有腰背疼痛、腿膝酸软、关节疼痛等。由于骨质吸收加快,成骨过程减慢,单位体积内骨矿物质含量减少,骨密度下降,机械力量减弱,因而容易发生骨折,骨折常见部位为肋骨、椎体及四肢等处,股骨颈骨折尤为常见。

(4)肥胖和体型改变。更年期和绝经期开始肥胖者占15%,脂肪堆积部位主要在下腹部和臀部。

这些症状并非更年期综合征所特有。也可见于其他疾病,因此对出现上述症状的更年期妇女应首先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再考虑是否为更年期综合征。

(三)预防与治疗原则

1.预防措施

(1)正确认识和理解更年期妇女所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特点,坦然面对这一自然的生理过程,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

(2)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可以改善血管舒缩症状,规律的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减轻或控制体重,还可以改善不良情绪。

2.月经改变的处理

(1)月经频发或紊乱的处理。治疗以调整周期、减少出血为原则。可采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常用雌激素有倍美力(结合雌激素),戊酸雌二醇(补佳乐、协坤)、17一雌二醇(诺坤复)等。后半期加用孕激素,常用药物有醋酸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炔诺酮(妇康片)、黄体酮针剂等。同时,应酌情给予对症处理,如止血、抗贫血治疗。

(2)周期延长处理’经期不长且出血不多者可暂不做特殊处理;经期延长,点滴出血淋漓不净,B超显示子宫内膜薄(0.5cm),或伴存更年期症状者,可补充雌激素以修复内膜减少出血;周期延长子宫内膜增厚,应及时使用孕激素撤血调整周期,避免内膜过厚脱落时月经量过多。

(3)闭经处理。可做性激素测定判断闭经原因;也可采用孕激素撤退性出血试验,如阳性,提示孕激素缺乏,雌激素尚存。有更年期症状可给予性激素治疗。

3.非激素疗法

(1)中草药。如坤泰、更年安、坤宝丸、六味地黄丸类。

(2)植物类雌激素。如大豆异黄酮、月见草、黑升麻类草药对缓解潮热、睡眠障碍也有一定疗效。

(3)5一羟色胺抑制剂。可改善情绪和缓解潮热、潮红等症状。

4.激素补充治疗

缓解更年期症状有效的方法是性激素补充疗法(hormonetherapy,HT)。应严格按照医嘱,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主要内容如下。

(1)禁忌证。(1)已知或怀疑妊娠。(2)原因不明的阴道出血或子宫内膜增生。(3)已知或怀疑患有乳腺癌。(4)已知或怀疑患有与性激素相关的恶性肿瘤。(5)患有活动性静脉或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6)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7)血卟啉症、耳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8)脑膜瘤(禁用孕激素)。

(2)慎用情况。(1)子宫肌瘤。(2)子宫内膜异位症。(3)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和糖尿病。(4)血栓栓塞史及血栓形成倾向者。(5)胆囊疾病、偏头痛、癫痫、哮喘、高催乳血症。(6)乳腺癌家族史。(7)乳腺良性疾病。

(3)应用HT的流程。(1)应用前评估。通过询问病史、妇科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来评估是否存在应用HT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慎用情况。(2)告知患者HT的利与弊,使其知情后作出选择。(3)个体化用药方案:要根据每个妇女的不同情况,制订个体化用药方案。(4)应用HT过程中要监测症状是否缓解,有无不良反应,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4)HT用药方案。(1)单用雌激素:适用于已切除子宫者。(2)单用孕激素:用于绝经过渡期,可调整因卵巢功能衰退而出现的月经问题。(3)雌、孕激素联合应用:适用于有子宫的妇女。

应用方案。已绝经的患者选用雌、孕激素连续联合方法:常用倍美力0.3一0.625mg加甲羟孕酮2mg,1次/天或1次/2天,口服;17一%雌二醇或戊酸雌二酵1—2mg加甲羟孕酮2mg,1次/天或1次/2天,口服。也可选用利维爱2.5mg,1次/天或1次/2天,口服。

二、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ysfunctiononaluterinebleeding,简称功血)是由于更年期妇女卵巢功能逐渐衰退,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而引起的月经紊乱和子宫出血异常。据统计更年期妇女约有50.发生功血,目常为无排卵型。

(一)病因

更年期功血按新的术语应称为绝经过渡期功血,主要原因是在卵巢功能衰退过程中,卵泡数明显减少,雌激素的分泌量逐渐减少,下丘脑一重体一卵巢轴功能的变化,卵巢周期的失常,失去周期性排卵前的促性腺激素高峰,卵泡发育难趋成熟,导致卵巢周期性合成与分泌雌孕激素失常,影响子宫内膜正常的周期性变化,而致月经紊乱。

此外,精神过度紧张、环境改变、气候骤变、过度劳累、营养不良及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均可通过大脑皮质的神经递质影响下丘脑一重体一卵巢轴之间的相互调节功能,以致卵巢功能失调,性激素分泌紊乱,影响了子宫内膜正常的周期性变化,出现一系列月经紊乱表现。

(二)出血机制

无排卵型功血主要是在雌激素的长期作用下,由于缺乏孕激素的对抗作用,子宫内膜腺体增多而间质减少,组织变脆;若雌激素水平突然下降,子宫内膜失去激素支持,易发生撤退性出血。临床表现常为停经一段时间后,长时期的出血。或因子宫内膜组织脆弱,内膜表面出血,量增多或减少,出血时间长短不一,且一处修复后另一处又剥脱出血,因此,长期不规则出血。多次组织的破损活化了血内纤溶酶,引起更多的纤维蛋白裂解,血凝块不易形成,进一步加重了出血。

(三)临床表现

更年期无排卵性功血的阴道流血症状有以下各种不同的表现。

(1)典型的症状是不规则的子宫出血,特点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或正常,月经量增多或正常或减少。

(2)有的停经数周或数月后发生阴道出血,血量多、正常或减少,出血可持续数周。

(3)周期尚规律,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正常或减少。出血多或时间长可导致继发性贫血而引起如头昏、乏力、耳鸣、失眠等一系列症状。

(4)妇科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

(四)诊断

1.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月经周期或经期、经量的变化情况,有无放置宫内节育环以及可能引起阴道流血的全身性疾病和生殖道疾病。

2.体格检查

进行全身检查和妇科检查,排除全身性疾病及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

3.特殊检查

诊断性刮宫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刮宫既能止血,又能明确诊断。应在月经来潮6小时内进行,最长不超过月经来潮12小时。若为不规则流血者可随时进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为增殖或不同程度的增生性变化,则为无排卵型功血。

4.辅助检查

(1)基础体温检查:基础体温呈单相型。

(2)宫颈黏液结晶检查:经前出现羊齿状结晶提示无排卵。

(3)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无孕激素作用的特征为无排卵。

(4)性激素测定:有助于了解雌激素、孕激素、FSH、LH等的水平。

(5)B超检查:可帮助排除引起子宫出血的其他因素,如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等。

(6)宫腔镜检查:可提高早期宫腔病变的诊断率,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等。

(五)治疗方法

1.止血

(1)手术刮宫:可迅速止血,刮出物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

(2)激素类药物止血:黄体酮注射剂20mg/d,共5日;若估计患者撤退性出血较多,可加用丙酸睾酮25mg/d,共3日;亦可用醋酸甲羟孕酮4—8mg/d,共7—10日。

(3)应用其他止血剂: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1C、韩剂、氨甲环酸、抗血纤溶芳酸、6一氨基己酸等可酌情使用。

2.调整周期和减少经量

孕激素或雌、孕激素合用。

(1)于月经周期后半周服用醋酸甲羟孕酮10mg/d,连用10天为1个疗程,使内膜周期性脱落,可控制月经周期。

(2)妊马雌酮0.625mg或己烯雌酹0.5mg及醋酸甲羟孕酮4mg,于出血第5天起两药并用,每晚1次,连服20天,撒药后出血,血量较少。

(3)口服避孕药:避孕药1号、2号及妈富隆均能有效控制周期。

3.纠正贫血

轻度贫血给予铁剂及维生素C;重度贫血者可少量多次输人新鲜血液。

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最常发生于绝经后的妇女,为高转换型的快速骨丢失。骨丢失的类型以小梁骨为主,造成骨小梁变细和断裂。主要部位是在脊椎(以压缩性骨折为主)和桡骨远端(如Colies骨折)。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绝经后雌激素分泌不足。雌激素具有促进降钙素分泌和抑制破骨细胞刺激成骨细胞的作用,雌激素分泌不足一方面使破骨细胞过于活跃,骨转换增加,即骨形成与骨吸收均增加,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生成跟不上骨吸收的速度,影响骨胶原的成熟和转换及骨矿化;另一方面雌激素分泌不足抑制甲状旁腺素的分泌,甲状旁腺素分泌减少,使肾脏la羟化酶的活化发生障碍,造成1,25(0H)+D3合成减少,肠钙吸收减少,造成负钙平衡,骨矿含量减少,导致骨质疏松。

(二)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

(1)腰背疼痛。由于压缩性脊椎骨折或腰背肌痉挛引起的腰背痛。疼痛表现为久坐、久动等长时间固定姿势时加剧。

(2)身高缩短、驼背。身高与年轻时相比可缩短5—10cm或更多。由于压缩性骨折可造成脊柱前倾,背屈加剧,形成驼背,随年龄增加,驼背会加重。

(3)脊椎压缩性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脊椎椎体骨折多在无暴力或轻微力量下发生,如翻身、提重物时。

2.骨密度检查

(1)双能X线吸收法。可测量脊柱、髋部及腕部的骨密度。其福射量为胸片的1/10。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的主要测量方法。

(2)单能X线吸收法和外周骨双能X线吸收法。这娄技术只需测量前臂骨、指骨及跟骨的骨密度。

(3)定量CT。主要用于测量脊柱骨小梁的密度,测量的是真正体积的BMD,也是诊断骨质疏松的主要方法之一。

(4)定量超声。超声波可提供骨强度测量参数,可以用来评价跟骨、胫骨、髌骨或其他外周围骨。

1994年WHO制定的成人女性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