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昆虫奇闻
8019500000017

第17章 昆虫科目(4)

角斑古毒蛾属鳞翅目,科。纹囊尾毒蛾、核桃古毒蛾。华北地区1年发生2代,内蒙古地区1年发生1代,幼虫、下、树皮缝内越冬。4月是幼虫的危害期,幼虫先吃叶肉,长大后啃食叶片,一般在早晚和夜间取食。为害苹果、梨、桃、杏、李、花楸、山楂、杨、柳等。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甘肃、河南。

豆盗毒蛾

豆盗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东北1年发生1代,以越冬,6月下旬至7月中旬是幼虫危害盛期,7月下旬化蛹,蛹期15天,8月中、下旬羽化。为害茶、楸、豆类、柑橘。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对所食植物造成危害。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

雷毒蛾

雷毒蛾在内蒙古地区1年发生1代,1~2龄幼虫在枯枝落叶层中或树木的隙缝中越冬。是内蒙古人工杨树林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为害杨、柳、榛、槭等。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西藏。

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属鳞翅目,夜蛾科,别名土蚕、地蚕、黑土蚕、黑地蚕。内蒙古地区每年发生2代。幼虫昼伏夜出,咬断作物茎苗,成虫有趋光性,趋化性。晚上常飞于灯下。幼虫杂食性,主要为害玉米、高粱、小麦、豌豆、马铃薯及蔬菜等。小地老虎喜温暖及潮湿的条件,最适发育温区为13-25C,在河流湖泊地区或低洼内溃、雨水充足及常年灌溉地区,如土质疏松、团粒结构好、保水性强的壤土、黏壤土、沙壤土均适于小地老虎的发生。尤在早春菜田及周缘杂草多,可提供产卵场所;蜜源植物多,可为成虫补充营养。这样的情况下,将会形成较大的虫源,发生严重灾害。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毛虫

毛虫是鳞翅目(Lepidoptera)昆虫(蝶、蛾)的幼虫。体圆柱形,分13节,有3对胸足和数对腹足。头两侧各有6眼,触角短,腭强壮。粪便带毒。

柳毛虫

柳毛虫属于鳞翅目,枯叶蛾科,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群集于树枝的背阴处结茧化蛹。为害柳树。分布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云南、四川。

虫赤松毛虫属于鳞翅目,枯叶蛾科,是一种害虫,1年发生1代,成虫7,8月份出现,4~5龄幼虫在树干基部树皮裂缝内或土中越冬。主要为害赤松。有些林区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赤松毛虫灾害,导致松林大面积枯黄,甚至出现死树现象。分布于内蒙古哲里木盟(库伦旗)、河北、山东、江苏。

落叶松毛虫

落叶松毛虫属于鳞翅目,枯叶蛾科,内蒙古地区1年发生1代,幼虫在枯枝落叶层下越冬。成虫于6月下旬至7月中旬出现,有趋光性。体色变化较大,由灰白至棕褐色,前翅内横线、中线及外横线深褐色,外横线成锯齿状,翅展69~85毫米。幼虫为害落叶松、红松、臭冷杉、鱼鳞松、红皮云杉、樟子松。分布于北京、东北、内蒙古、新疆北部等。

油松毛虫

油松毛虫属于鳞翅目,枯叶蛾科。北方地区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石块及地面的枯枝落叶层下越冬。越冬幼虫于4月上旬日平均气温5.7C时,开始上树为害,6月中旬结茧化蛹,7月上旬开始羽化为成虫并开始产卵,7月中、下旬出现幼虫,10月中、下旬日平均气温达3.6C左右时,下树越冬。幼虫为害黑松、油松、华山松、马尾松。分布于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河南、贵州、四川。

蚤属于昆虫纲、蚤目,是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体外寄生虫。体小而侧扁,雌蚤长3毫米左右,雄蚤稍短,体棕黄至深褐色。有眼或无眼。全身多刚劲的剌。无翅,足长,善于跳跃。蚤两性都吸血,雌蚤的生殖活动更与吸血密切相关。通常一天需吸血数次,每次吸血2-3分钟,然后离去。雌蚤一生可产卵数百枚。蚤的寿命1~2年。全世界共记录蚤2000多种,我国已知有454种,其中仅少数种类与传播人畜共患病有关。

阿巴盖新蚤

阿巴盖新蚤在我国分布很广,几乎广泛分布于北方地区。宿主有达乌里黄鼠、长爪沙鼠、背纹仓鼠、短尾仓鼠、狭颅田鼠、

银色高山鼠、黑线姬鼠、黄尾鼠兔、达乌里鼠兔、东北鼢鼠、艾鼬。据资料,国内曾从其体内分离出鼠疫杆菌,是黄鼠巢主要寄生蚤之一。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等地有分布。

二齿新蚤

二齿新蚤宿主范围很广,为野栖、半野栖及家栖的多种啮齿类动物,有长爪沙鼠、黑线仓鼠、达乌里黄鼠、五趾跳鼠、小毛足鼠、田鼠、灰家鼠。古、江、吉、宁、北、西、西、宁夏、甘、青、有布。

近代新蚤东方亚种

近代新蚤东方亚种分布于古北界中亚亚界、蒙新区的东北草原亚区及西部荒漠亚区的东部。宿主有布氏田鼠、黄尾鼠兔、长爪沙鼠、子午沙鼠、黑线仓鼠、短尾仓鼠、褐家鼠、小家鼠。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山西、新疆。

圆指额蚤

圆指额蚤分布于东北区松辽平原亚区,华北区黄土高原亚区,蒙新区东部草原亚区和西部荒漠西区。宿主有五趾跳鼠、三趾跳鼠、蒙古羽尾跳鼠、长耳跳鼠、巨泡五趾跳鼠。分布于内蒙古、吉林、河北、山西、甘肃、新疆。栉头细蚤栉头细蚤广布整个东部区的3个亚区,华北区的黄土高原亚区和蒙新区的东北草原亚区。宿主有黑线姬鼠、大林姬鼠、黑线仓鼠、北方田鼠、方鼠。布于古、江、吉。

缓慢细蚤

缓慢细蚤是一种世界广布蚤,我国多见于东南沿海,华中、华南、西南以及东北。不喜咬人吸血。据国外资料,人工接菌疫苗感染率不高,主要寄生家栖鼠类。宿主有褐家鼠、小家鼠。分布于内蒙古、新疆、山东、江苏、福建、云南、四川。

长指怪蚤

长指怪蚤分布于森林草原地区,蒙新区东部草原亚区及西部荒漠亚区。宿主有银色高山鼠、长尾仓鼠、黑线仓鼠、鼠兔。内蒙古地防所曾从长指怪蚤体内分离出鼠疫杆菌,证明它有自然感染。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宁夏、甘肃。

喉瘪怪蚤

喉瘪怪蚤分布于蒙新区的东部草原亚区和青藏区的两个亚区。宿主有黄尾鼠兔、子午沙鼠。曾有实验从子午沙鼠的喉瘪怪蚤体内分离出鼠疫杆,有自感。布于古和青。

阿拉斯山蚤

阿拉斯山蚤分布于东北区和蒙新区。宿主有蒙古旱獭、达乌里黄鼠。布于古、江、北、疆。

谢氏山蚤

谢氏山蚤分布于蒙新区及青藏区。

宿主有蒙古旱獭、狐狸、艾虎、香鼬、黄鼠。曾从本蚤体内分离出鼠疫杆菌,是鼠疫的主要媒介之一。分布于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西藏。

蚕,是蚕蛾的幼虫,丝绸原料的主要来源,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有重要地位。原产中国北部,主食为桑叶。茧是由一根长度为300~900米连续的丝织成的。家蚕的虫及蛹可以食用,并有食疗功效。成虫的蛾不能飞,它又被称为“蚕蛾”,只用于产卵以繁殖后代。因为其久远的历史和经济上的重要性,家蚕的基因已成为现代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柞蚕

柞蚕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又称野蚕、槲蚕。一种吐丝昆虫,因喜食柞树叶得名。茧可缫丝,主要用于织造柞丝绸。中国是最早利用柞蚕和放养柞蚕的国家。柞蚕1年发生2代,成虫4~6月份出现,以蛹在丝茧内越冬。为害柞树、栎树、胡桃、山楂、柏、蒿柳。现在中国的柞蚕生产分布于10多个省区,以辽宁、河南、山东等省为主。

樟蚕

樟蚕为鳞翅目大蚕蛾科昆虫,是一种野生吐丝昆虫,又称枫蚕。其丝可制成蚕肠线(伤口缝线)和优质钓鱼丝,故称渔丝蚕。一化性,完全变态,以蛹越冬。樟蚕食叶的植物种类很多,主要为害樟桦、杨、板栗、榆、枇杷、油茶、泡桐、沙枣、沙梨、香石榴、野蔷薇、枫杨、樟等。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海南、贵州、四川。印度、缅甸、

蓖麻蚕

蓖麻蚕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原产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18世纪开始从印度传出,中国、美国、斯里兰卡、马耳他、意大利、菲律宾、埃及、日本、朝鲜等国先后引种饲养。以蓖麻、木薯、臭椿、乌越南等国均有分布。

桕、马桑等多种植物为饲料,但以蓖麻及木薯喂养产丝最多,丝质也好,可以作为绢纺原料,纺织高级的织物。蓖麻蚕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以及多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和矿物质,是人类很好的保健食品。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螟虫,螟蛾的幼虫。主要生活在稻茎中,吃其髓部,为害很大。

二点织螟

二点织螟为鳞翅目,螟蛾科,是一种害虫。成虫有趋光性,于6-7月间出现。幼虫为害储藏粮食、谷物、杂草、苔藓。分布于内蒙古、北京、河北。

米缟螟

米缟螟是一种害虫。1年发生1~2代,幼虫在仓库的墙壁裂缝间或包装物的缝间越冬。在陈粮、粮脚及包装物内最多。幼虫为害禾谷类、粉类、油料、烟草、棉花、茶叶、种子、植物标本、动物标本、中药材、蚕丝、蚕蛹和蚕卵。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粉缟螟

粉缟螟是一种害虫。

在我国北方地区1年发生1~2代,老熟幼虫在仓库上方的木板、木柱缝隙、地板、砖石、泥土下越冬。

幼虫、大、米、粉、花、麦麸、稻谷、药材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茴香薄翅野螟

茴香薄翅野螟是一种害虫。幼虫吐丝卷叶取食心叶以及种芽,结种时则食害种荚;成虫在6~8月间出现,有趋光性,老熟幼虫在土内结茧越冬。幼虫为害油菜、萝卜、白菜、甜菜、茴香、甘蓝、盖菜。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河北、陕西、青海、山东、江苏、云南、四川。

菜心野螟

菜心野螟是一种害虫,为害甘蓝、白菜、萝卜、菠菜、花椰菜。幼虫喜食十字花科的蔬菜,幼虫在土中吐丝缀合泥土枯叶织成筒状丝质囊越冬。分布于内蒙古、北京、河北、陕西等地。

甜菜白带野螟

甜菜白带野螟是一种害虫,为害甜菜、藜、苋菜等。成虫白天潜伏,夜间活动。幼虫取食叶片。幼虫有吐丝卷曲叶片匿身的习性。分布于内蒙古、北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等地。

豆卷叶螟

豆卷叶螟又叫豆条野螟、豆蚀叶野螟,为害大豆、豇豆、绿豆、红豆、鱼藤、薄荷、菜豆、扁豆。幼虫卷叶隐蔽取食叶片,大量出现后常常使叶片卷曲,影响生长;成虫白天不活动,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分布于内蒙古、北、北等。

豆荚野螟

的幼虫为、扁、绿、大玉米。成虫白天不活动,停在豆株下部,晚上活动,常飞于灯下。分布于内古、北、北、西、西、江等。

野螟

菜野螟是一种害虫,1年发生2代,幼虫吐丝结茧在土中越冬。幼虫为害白菜、萝卜、卷心菜、甘蓝等十字花科各种蔬菜,尤其喜欢移栽后的嫩苗,取食菜心之处使蔬菜不能发育。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等地。

麦牧野螟

麦牧野螟别名麦螟、芫螟、斑纹野螟、云杉螟、环纹螟,1年发生2代,以幼虫越冬。幼虫为害苜蓿、紫花苜蓿、小麦、柳。分布于内蒙古、北京、河北、陕西、山东、江苏、河南、广东、云南、西藏、四川、台湾。

玉米螟

玉米螟俗称钻心虫,玉米等作物的重要蛀食性害虫。成虫白天躲藏在作物及杂草间,傍晚活动,交配。从北向南1年发生1~7代。幼虫杂食性,为害200多种植物,严重被害的有玉米、高粱、粟、大麦、黍子、芦苇、大麻、甘蔗、向日葵等,是农业生产上的大害虫之一。一般发生年会导致春玉米减产10%、夏玉米减产20%~30%,大发生年可超过30%。近几年对棉花的为害日渐加重。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台湾。

棉卷叶野螟

棉卷叶野螟又名棉大卷叶螟。1年发生3~5代,老熟幼虫在杂草及寄主植物枯叶、残株中越冬。幼虫为害棉、大陆棉、木槿、扶桑、秋葵、冬葵、锦葵、野棉花、梧桐。初孵幼虫仅吃叶肉,留下表皮,3龄以后吐丝卷叶,隐藏叶内取食,虫粪排在卷叶内。该虫有更换虫苞的习性,盛发时树冠上可形成大量虫苞,后期把叶子吃成扫帚状,既影响生长,又严重破坏观赏。成虫白天停在棉叶背面的地方,夜间飞出活动交尾产卵,成虫有趋光性。分布于内蒙古、北京、河北、山西、陕西、山东、云南、贵州、四川、台湾等地。

臭虫

臭虫在我国古时又称床虱、壁虱,是一种非常不受人喜欢的昆虫。臭虫爬过的地方,都留下难闻的臭气,故名臭虫。它有一对臭腺,能分泌一种异常臭液,不过正是这种臭液可以帮助它防御天敌,吸引配偶。臭虫是以吸人血为生的寄生虫。若虫的腹部背面或成虫的胸部腹面有一对半月形的臭腺,能分泌一种有特殊臭味的物质,使它臭名远扬。全世界已知臭虫约有74种,但嗜吸人血的只有温带臭虫和热带臭虫两种。

吸血的臭虫

臭虫一般都过着群居的生活,在适宜隐匿的场所,常常可以发现有大批臭虫聚集。不论雌、雄成虫,若虫,一到晚上,它们就偷偷地爬出来,凭借剌吸式的口器嗜吸人血;在找不到人血时,也吸食家兔、白鼠和鸡的血。臭虫吸血很快,5,10分钟就能吸饱。人被臭虫叮咬后,常引起皮肤发痒,过敏的人被叮咬后有明显的剌激反应,伤口常出现红肿、奇库,如播破后往往引起细困感染。

臭虫的生存习性

臭虫的繁殖能力极强,通常每次下卵一至数个,总数可达100~200个。在冬天,臭虫通常停止吸血和产卵。若虫得不到血食,可活30天以上,成虫得不到血食,通常可活六七个月。它们主要栖息在住室的床架、帐顶四角、墙壁、天花板、桌、椅、书架、被子、褥子、草垫、床席等的缝隙和糊墙纸的后面。所过之处经常留下许多褐色的粪迹。臭虫会传播多种疾病,如回归热、麻风、鼠疫、小儿麻痹、结核病、蛔虫病、东方疖、黑热病等。

温带臭虫

温带臭虫是吸血昆虫。白天它们栖息在室内缝隙中,夜间出没,吸吮人血,一次吮血量常常比它自身还重,得不到人血时也吸食兔、鼠的血。人被叮咬后,皮肤红肿,痛痒难忍,如搔破,带人细菌,还可以引起溃疡。全国各地均有分布。臭虫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害虫。消灭臭虫可以采用开水烫杀、日光曝晒、药物喷射等方法。

热带臭虫

热带臭虫也是吸血昆虫,只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危害是频繁叮人吸血,扰人睡眠休息,影响人们健康和工作。

它除吸人血外,也能吸其他动物血,如鼠、鸡、兔等。臭虫极能耐饥,喜群居,可随衣物、家具带往其他地方,实现远程传播。

象鼻虫

象鼻虫又称象甲,成虫体态特殊,因为它的口器延长成象鼻状突出,称作头管。有些种类的头管几乎与身体一样长,十分奇特。象鼻虫在鞘翅目昆虫中是最大的一科,也是昆虫王国中种类最多的一群,在全世界达6万多种;它们个体差异甚大,小的仅0.1厘米,大的可达5厘米。象鼻虫主要为害花木果树。幼虫体肥而弯曲成“C”形,头部特别发达,能钻人植物的根、茎、叶或谷粒、豆类中蛀食,是经济作物上的大害虫。象鼻虫不会咬人,也没有异味,故那些大型的象鼻虫常被人们捉来饲养,把弄玩耍。

膜翅目昆虫

蜂,是汉语的一个单音词,其词义通常指所有蜜蜂总科的昆虫,主要分为两类:胡蜂科及蜂族,和蚂蚁同属膜翅目,普通蜜蜂只是其中一科,所有的蜂都以花蜜和花粉为食物,并在为虫媒花授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寄生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