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昆虫奇闻
8019500000014

第14章 昆虫科目(1)

昆虫纲不但是节肢动物门中最大的纲,也是动物界中最大的纲。昆虫的分布面之广,没有其他纲的动物可以与之相比,几乎遍及整个地球。从赤道到两极,从海洋、河流到沙漠,高至世界的屋脊珠穆朗玛峰,下至几类土都有昆虫的存在。这样广泛的分布,说明昆虫有惊人的适应能力,也是昆虫种类繁多的生态基础。

直翅目昆虫

蝗虫

蝗虫又名“蚱蜢”“草螟”“蚱蚂”“蚂蚱”等,全世界约有12000种。蝗虫通常为绿色、褐色或黑色。蝗虫的脚发达,尤其后腿的肌肉强劲有力,外骨骼坚硬,使它成为跳跃专家,胫骨还有尖锐的锯剌,可以做防卫武器,蝗虫的头部除有触角外,还有一对复眼,这是主要的视觉器官。同时,还有3个单眼,仅能够感光。蝗虫还具有惊人的飞翔能力,可连续飞行1-3天。蝗虫飞过时,群蝗振翅的声音响得惊人,就像海洋中的暴风呼啸。它们喜欢吃肥厚的叶子,如甘薯、空心菜等,对农作物有一定的危害,是灾害性昆虫。对农业造成危害的主要种类有:亚洲飞蝗、小垫尖翅蝗、意大利蝗等。对牧场有灾害的蝗虫有:西伯利亚蝗、牧草蝗、小车蝗等。

棉蝗

棉蝗别名大青蝗、蹬山倒,在我国分布在内蒙古、河北、陕西、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的广大地区。雄虫体长48~52毫米,雌虫体长56~77毫米,体色鲜绿带黄,触角丝状。在北方地区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翌年4~5月份开始孵化为害。幼蝗食量较小,成虫食量大,但无明显的群聚及迁飞为害习性。成虫为害至10月中、下旬才相继死亡。棉蝗对棉花、甘蔗、水稻、竹类、甘薯、大豆、柑橘、茶、木麻黄、杉木、相思树危害很大。

长翅燕蝗

长翅燕蝗是农林业的主要害虫之一。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喜栖息于河谷旁的密林和灌木丛中。主要为害枫杨、核桃楸、山榛子等多种阔叶树,吃光林叶后,便转移侵害田地。气候干燥时,会导致蝗灾大面积发生。6月份,进人幼成期,灭蝗效果最佳。主要分布在东北、河北、山西、新疆等地区。

中华稻蝗

中华稻蝗属直翅目,蝗科。成虫雄虫体长15-33毫米,雌虫20-40毫米,黄绿色或黄褐色,有光泽。在我国北方地区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主要为害水稻、玉米、高粱、麦类、甘蔗和豆类等多种农作物。成、若虫咬食叶片,咬断茎秆和幼芽。水稻被害叶片成缺刻,严重时稻叶被吃光,也能咬坏穗茎和乳熟的谷粒,为害水稻及禾本科牧草。在我国分布极广。

翅蝗

大垫尖翅蝗是内蒙古草原天然草场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发生在具有土壤潮湿、地面反碱、植被稀疏等特点的环境中,在草原碱斑地带发生数量较大。

1年发1,土壤内越冬,翌年6月间孵化,7月成虫羽化。主要为害禾本科草类,也常为害豆类及苜蓿等作物。在我国其他地区也有广泛的分布。

翅蝗

1年发1,土越。于原、多于斑多的方,

阳光充足时成群在碱斑处,受惊时短距离飞进草丛间。为害小麦、莜麦、高粱、玉米、谷子、苜蓿、草木樨等。内蒙古、新疆地区分布多。

宽须蚁蝗

宽须蚁蝗成虫体形短小。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是草原上的主要优势种之一,以取食禾草为主,如羊草、隐子草、针茅、早熟禾、扁穗、冰草、狐草、燕麦、小麦等,也少量取食科的苜蓿、三叶草、草木樨、小叶锦鸡儿;菊科的冷蒿、变蒿、沙蒿及莎草科的苔草等,当发生数量较大时,常可严重为害牧草,特别在一些农牧交错地区和大面积草场中的零星农田,常可遭到严重危害。一般年份,在新疆和内蒙古地区最早孵化出现在5月中旬,孵化盛期在5月中、下旬。最早羽化在6月中旬,羽化盛期在6月下旬和7月上旬。分布于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区的山地草原上。

亚洲小车蝗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过冬。蝗蝻雄性4龄,雌性5龄。雌性成虫较雄性成虫个儿大。5月下旬至6月上旬越冬开始孵化,6月下旬大部分为2-3龄煌蝻,7月中、下旬为成虫盛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开始产卵。亚洲小车蝗适生于板结的沙质土,植物稀疏,地面裸露的向阳坡地等地面温度较高的环境,有明显的向热性。每天以中午活动最盛,阴雨大风天不活动,成虫都有趋光性,以食羊草、隐子草、针茅、冰草和洽草等为食,分布于内蒙古大部分牧区与半农半牧区,主要为害禾本科、莎草科、鸢尾科等牧。

条纹鸣蝗喜栖息在环境湿度大的地方。对禾本科牧草及其他杂草类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内蒙古、北京、黑龙江、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都有分布。

蝼蛄

蝼蛄俗名拉拉蛄、土狗。全世界已知约50种。中国已知4种华北蝼蛄、非洲蝼蛄、欧洲蝼蛄和台湾蝼蛄。蝼蛄土栖,体狭长,头小,圆锥形。

复眼小而突出,单眼2个。触角短于体长,前足开掘式,缺产卵器。一般于夜间活动,但气温适宜时,白天也可活动。成虫有趋光性,能倒退疾走,在穴内尤其如此。蝼蛄吃新播的种子,咬食作物根部,对作物幼苗伤害极大,是重要地下害虫。

非洲蝼蛄

非洲蝼蛄在黄淮地区约2年完成1代,长江以南1年发生1代。嵝蛄雄成虫体长28~32毫米;雌成虫体长32-34毫米。

身体灰褐色,密被黄色细毛。头小狭长,触角丝状。为害小麦、水稻、玉米、高粱、棉花、麻、烟、甜菜、白菜、桑、马铃薯、葱、韭菜。我国部分地区、东南亚、澳洲、非洲均有分布。

东方蝼蛄

东方蝼蛄的生活史较短,华北、西北和东北2年左右完成1代,以成虫及若虫在土穴内越冬。其主要为害禾谷类作物及禾本科牧草。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布。

华北蝼蛄

华北蝼蛄生活史长,3年完成1代,以第1、2年若虫及第3年发生的成虫筑洞越冬,深达1~16米。每洞1虫,头向下。次年气温上升即开始活动,在地表营成长约10厘米的隧道。为害各种林木、果树、农作物、蔬菜幼苗及根。分布于内蒙古、吉林、辽宁、河北、陕西、宁夏、甘肃、新疆、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江西、西藏等。

蝼蛄

台湾嵝蛄分布在台湾。成虫体长20~30毫米,后翅较前翅略长,达第3、第4腹节。前足发达,其跗节适于掘土,后腿节粗大,腹部末端具1对尾毛。1年发生1代,栖息在较潮湿地方,成虫于4~7月间出现,若虫期150-300天。寄生于甘蔗、陆稻、粟等禾本科植物。

蟋蟀

蟋蟀俗称蛐蛐,古人称之为“促织”“蛩”等,在沪、苏一带方言称之为“赚积”。属直翅目,蟋蟀科,体呈黑褐色或黄褐色,体形粗壮,体长15~40毫米,头呈圆形,具光泽;触角丝状,有30节,往往超过体长。雄虫好斗,且善鸣叫。雌虫则默不做声,是个哑巴,俗称“三尾子”。蟋蟀是人类最早认识的昆虫之一,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全世界约有3000种,我国有50多种。饲养蟋蟀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在中国已有千余年历史。

蟋蟀是不完全变态昆虫。生性孤僻,是独居者,通常一穴一虫,要到成熟发情期,才招来雌蟋蟀同居一穴。但在幼虫期,往往30,40只共居一室,十分亲热。雌虫一生可产卵500粒左右,分散产在泥土中,以卵越冬。蟋蟀每年出生一代,喜居于阴凉和食物丰富的地方,常在夜间出来觅食。成虫喜跳跃,后腿极具爆发力,跳跃间距为体长的20倍左右;少数种类后翅发达能飞行。每年夏秋之交是成虫的壮年期,也是捕捉斗玩蟋蚌的大好时期。

蟋蟀爱打架在昆虫界是出了名的,每年一到秋天,两只蟋蟀狭路相逢,大打出手的事儿经常发生。正是这种争强好斗的性格和精彩的打斗表演,牢牢抓住了人们喜欢观看竞技比赛的心。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养蟋蟀、斗蟋蟀了。最早是农民庆祝丰收,丰收了当然很高兴,就要找点乐趣,他们就捉了蟋蟀,在地上挖一个圆圆的坑,然后把蟋蟀放到一起开始打斗。后来斗蟋蟀的风气还传到了皇宫里,明朝的宣德皇帝是一位酷爱斗蟋蟀的皇帝,民间为了进贡一只蟋蟀而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不在少数。为什么蟋蟀在秋天格外好斗呢?因为每当秋收来临之时,特别是中秋前后,也正是蟋蟀风华正茂、身体最强壮的时候。这时的蟋蟀打起架来,都跟参加拳王争霸赛一样卖力气。要欣赏斗蟋蟀这可是最好的时机了。

鞘翅目昆虫

蜣螂

蜣螂也称蟑螂,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讨厌而可恶的昆虫,从石炭纪开始,它们就出现在地球上了。石炭纪,在地质学上是古生代的第五纪,距今有35000万年到27000万年。那时候,地球上的气候温暖,植物生长得高大茂密。后来,海水浸满大陆,这些茂密的植物,就沉积在地层里,逐渐形成了煤层。而在这个地质年代以前,蟑螂就已经在这个地球生活了。

从石炭纪以后,地球表面发生了无数次变迁,很多昆虫销声匿迹,可是蟑螂却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一直到今天。

蟑螂令人讨厌,但如果要想用手去抓它,又是非常不容易的,只要你一伸手,它就逃掉了。蟑螂为什么这样敏感呢?原来,它有一对构造特殊的尾须。正是这对尾须,保护了蟑螂这种古老的昆虫,使它在大自然的选择过程中,能世代绵延3亿年之久。

蟑螂的尾须上,密密麻麻地覆盖着许多细小的毛,这些毛分两种:一种细毛形似猪鬃,较短而尖;另一种细而长,看上去像单根的人发。它的颈部在一个圆盘状的小丘中央。正是这种“丝状细毛”的根部构成了一个高度灵敏的微型震动器,它不但能感觉震动的强度,而且可以感觉震动来自何方。蟑螂得到尾须传来的信息,就立即逃之夭夭了。

蟑螂是在黑夜人们都睡熟的时候才出来找食的。如果寻找不到食物,就爬到厕所、马桶、便盆里去寻找,不管是粪便、尿液,还是其他脏东西,凡是含有有机物质的,不管是香的、臭的,它都要吃。吐在地上的痰液、动物的粪便、腐烂小动物的尸体,它也吃。在这些脏东西里,有各种各样的细菌,蟑螂带着这些细菌爬到食物上来,就把细菌带到食物和器皿上了。蟑螂虽然不是传播某种传染病的特定昆虫,但是在它们爬过食品时却会通过其排泄物和机械途径(脚爪和体表)传播微生物。它是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霍乱菌、鼠疫菌等病菌传播的媒介。蟑螂不但能传染肝炎等许多消化道疾病,还能传染结核病。科学实验表明,这些病菌在蟑螂的粪便中都有活动。蟑螂也是寄生在老鼠和人身体里的棘头虫、成虫类的中间宿主。如果蟑螂实在找不到食物,就到书柜、书箱里去吃书脊上的糨糊,把书籍咬坏;还会钻到收音机、电视机里面,把线路的包皮咬破。蟑螂的破坏性极大,在我国,蟑螂是之。

蟑螂的耐饥能力极强,红棕色蟑螂的成虫能挨饿40昼夜,幼虫能挨饿22昼夜;黑色蟑螂的幼虫能挨饿80昼夜。蟑螂不但触角灵敏,又很会利用假死来伪装自己。由于蟑螂的身体扁平而柔软,只要有2-3毫米宽的缝隙,就能钻进去藏起来,使人们对它束手无策。现有的防治蟑螂措施有环境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每一种防治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彻底灭掉蟑螂是需要一定气力的,而且必须时时防止蟑螂死灰复燃。

臭蜣螂

臭蜣螂通体黑色,雄虫头顶有一角状突起,前胸背板强烈向后下方凹陷,并在四陷边缘形成尖角;雌虫头部和前胸背板正常;鞘翅上有纵脊。有趋光性。体长20-30毫米。臭蜣螂生活在草原牧场,成虫取食牲畜粪便。对促进草原有机物的分解转化,保持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布于内蒙古、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等地。

墨侧裸蜣螂

墨侧裸蜣螂别名北方蜣螂,成虫栖息在草原牧场的马粪上,雌、雄有滚粪球的习性,前拉后推,并在滚好的粪球上产一枚卵,埋人土中。成虫群集性,受惊后集中迁飞。鞘翅飞行时不打开,从鞘翅下面伸出后翅,飞行速度相当快,并发出嗡嗡响声。成、幼虫均以食粪为生。分布于欧洲南部、北非、巴尔干半岛、高加索、小亚细亚、巴勒斯坦及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地。

立叉嗡蜣螂

立叉嗡蜣螂生活在草原牧场的牛、马、羊的粪便中,成虫取食牲畜粪便,在牲畜粪便下面土中打洞产卵。对促进草原有机物的分解转化,保持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布于内蒙古、山西等地。

蜣螂

台湾蜣螂生活在草原牧场,成虫取食牲畜粪便,对促进草原有机物的分解转化,保持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布在台湾、内蒙古等地。

金龟子

金龟子,无脊椎动物,昆虫纲,鞘翅目是一种杂食性害虫。除为害梨、桃、李、葡萄、苹果、柑橘等外,还为害柳、桑、樟、女贞等林木。常见的有铜绿金龟子、朝鲜黑金龟子、茶色金龟子、暗黑金龟子等。金龟子是金龟子科昆虫的总称,全世界超过26000种。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大陆均有发现。不同的种类生活于不同的环境,如沙漠、农地、森林和草地等。

黑蜉金龟

黑蜉金龟成、幼虫生活在牛、马、羊粪便中,以牲畜粪便为食。成虫有迁飞性,产卵于粪便下方的土中。可促进有机物的分解转化,在保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有分布。

三斑蜉金龟

三斑蜉金龟生活在草原牧场的牛、马、羊粪便中,成虫以牲畜粪便为食,有迁飞性,产卵于粪便下方的土中。对促进草原有机物的分解转化,保持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布于东北、华北地区。

华北大黑鳃金龟

华北大黑鳃金龟体长2厘米左右。2年发生1代,以幼虫、成虫隔年交替越冬。白天躲在土里,晚上出来活动。爱吃植物根苗,可为害29种植物,喜食大豆、苜蓿、甜菜、玉米、榆树、花椒的叶片。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江西。

小黑鳃金龟

小黑鳃金龟成虫为害高粱、玉米、豆类、甜菜、马铃薯、蔬菜。分布于北京、内蒙古、吉林、辽宁、河北。

大云鳃金龟

大云鳃金龟3-4年完成1代,以幼虫越冬,6月下旬成虫始见,成虫趋光性较强。成虫为害松、杉、杨、柳等树叶,幼虫为害树苗、

大田作物,灌木及牧草的地下茎和根,常造成很大危害。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

西、古、西、江、江、福建、河南、云南、四川。

大皱鳃金龟

大皱鳃金龟2年发生1代,以幼虫和成虫隔年交替越冬。老熟幼虫7~8月羽化,当年不出土,在土中越冬,翌年早春上升地面,取食植物芽、叶及嫩茎。幼虫食害植物根皮,食性杂,对固沙植物危害极大。分布于内蒙古、西、宁夏、甘。

黑皱鳃金龟

黑皱鳃金龟成虫体中型,长15~16毫米,宽6~7.5毫米,黑色无光泽,刻点粗大而密。2年完成1代,以成虫、幼虫越冬。成虫白天活动,以中午12时至下午2时活动最盛。卵多产于大豆、小麦、玉米、高粱、马铃薯等作物中,严重为害玉米、高粱、谷子等禾本科作物和豆类、花生以及块根、块茎类作物,常造成缺苗断垄。分布很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安徽、河南、湖南、江西、台湾均可见。

中华弧丽金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