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肝病居家调养保健百科
8019400000021

第21章 调解肝毒,中医善治肝病(3)

【用法】苦参碱150毫克加入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1-3个月为1个疗程。偶有头晕、心悸、口咽干等不良反应。

(2)秋水仙碱。其是从植物秋水仙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表明,秋水仙碱可以缓解肝脏炎症活动。主要用于病变活动明的慢性肝和肝硬,秋仙碱有抗肝的作。但其性较大,使用较少。

【用法】每次0.5毫克,每日2次。

(3)甘草酸制剂。主要有强力宁、甘利欣和甘草酸片。

强力宁主要成分为0.7%甘草酸、0.9%半胱氨酸和2%甘氨酸。强力宁具有类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但无激素的不良反应.能利胆、解毒、抑制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和过氧化脂质的形成,具有降黄疸和氨基转移酶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

【用法】强力宁100-12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液250-500毫升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2个月为1个疗程-可连用2-3个疗程-在肝功能基本恢复后,逐渐减量停药。不良反应有偶见高血压、水肿、低血钾等。

甘利欣为新一代同类产品,疗效略高于强力宁。

甘草酸片。是其口服制剂。

【用法】口服-每次150毫克,每日2次,连用3-6个月。

肝病患者常用的免疫增强剂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干扰素诱导剂。主要有聚肌胞,别名聚肌苷酸胞嘧啶核苷酸,适用于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针剂1毫克(1毫升),2毫克(2毫升),每周2-3次,3个月为1个疗程,注射后少数患者可发生一过性低热。

(2)特异性抗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首次肝移植后宜用,可预防乙肝病毒再感染和复发。目前主要用于乙肝抗原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以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感染。

(3)乙氨芴酮。别名双二乙胺基芴酮、替洛隆,广谱抗病毒药,尚能抑制动物肿瘤。口服,每日1次,500毫克,疗程为半个月到1个月,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乏力、眩晕、头痛、嗜睡或失眠等不良反应。剂量大时,对心肌有一定毒性。

(4)聚腺尿苷酸。别名聚腺苷酸尿嘧啶核苷酸,可用于慢性乙肝,剂量与疗程尚未。

(5)培菲康。别名双歧三联活菌,本品为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乳糖、淀粉等组成的胶囊剂。每粒20-40毫克,成人每次2-3粒,每日2-3次;儿童0-1岁每次半粒,1-6岁每次1粒,6-13岁每次1-2粒,主要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有肠道菌群失调症的患者。用于治疗腹泻、腹胀、便秘等症。

(6)灵菌素。别名灵杆菌素、神灵杆菌脂多糖。可提高乙肝病毒携带者免疫力,帮助打破免疫耐受。与抗生素联用,可防治乙肝病毒合并其他细菌和病毒感染。对复发性口疮有效率在90%以上,并可预防化疗和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肌注每周2次或5日1次,首次1毫升,第2次1.5毫升,第3次以后每次2毫升(用2毫升等渗生理盐水稀释注射液)。前2次注射时,部分患者会有低热、酸痛疲乏、轻微感冒征象伴有头痛等不适症状,一般次日即可自行消失。

(7)人血免疫球蛋白。别名免疫血清球蛋白,内含健康人群血清具有的各种抗体,因而有增强机体抵抗力和预防感染的作用,对甲、戊型病毒肝炎及麻渗、水痘、腮腺炎等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肌注每次2-5毫升,每3周-次。

(8)免疫核糖核酸(乙肝病毒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或称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用于慢性乙肝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使部分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增强免疫力。每周1-3次,每次1支(2毫克),疗程为4-6个月6个月以上可改为每2周注射1次,最长疗程为1年。有的产品含有微量蛋白,故应注意变态反应,应由低剂量开始应用,有效期内低温下保存。少数患者治疗第6-8周时可有血清ALT上升或伴有黄疸,可暂停注——2周。

(9)小牛胸腺肽(猪胸腺肽)。用于各种细胞免疫减低的疾病,也可用于各型重型肝炎及肝硬化,还可用作肝癌的辅助治疗。每支5-20毫克,每日或隔日1次,或每周2次,可肌注和静滴。应根据医嘱使用,有发生过敏反应甚至变态休克的报道。国内制剂未测定过疯牛病因子者,不宜随便乱用。

(10)云芝多糖。别名云星、云芝孢内多糖,主要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消化道肿瘤、肺癌乳癌患者,其可增强免疫,增进食欲,减轻疼痛,与化疗和放疗合用可增强抗肿瘤作用。用量每日3次,每次1000毫克,连服1-3个月,剂量可视症状增减。

(11)猪苳多糖。又名757注射液,用于肺、食管癌及慢性乙肝提高免疫治疗,每日1次,每次40毫克,肌注,3个月为1个疗程,少数患者有胃肠道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有效期内避光密闭保存。

(12)香菇多糖。又名1270注射液,能治疗难治性慢性乙肝肝硬化以提高免疫功能。注射液冻干粉剂每支1毫克,每周2-3次,每次1-2毫克;口服,每日60毫克(6-10片),分早、晚服,饭后1小时吃。婴幼儿及新生儿慎用。注射剂如出现罕见休克,并可见口感异常、畏寒、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做相应处理。偶见头晕、头痛,红、白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片剂每片2.5毫克。

(13)转移因子。别名正常人白细胞转移因子,主要用于肿瘤和自体免疫性疾病的辅助治疗以及慢性肝炎的免疫增强治疗。每支2毫升,1次注射,每周1-2次,1-3个月为1个疗程,可皮下注射,上臂内侧或大腿内侧腹股沟下端注身寸。

(14)长白山云芝多糖。别名云芝肝泰,对肝炎有降酶、改善症状作用,可提高免疫力,有促进细胞免疫作用。云芝肝泰冲剂每次1袋,每日3次;注射液40毫克(2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可连用1-3个月。

(15)植物血凝素。别名植物血球凝集素,是用于肿瘤及慢性迁延性肝的增,每-0-20克,20-30-疗。少病例曾出现一次性过敏反应,偶见过敏性休克。冻干粉剂每支10毫克,应贮于2-8°C冰箱内,使用时现取现用。

等肝病患者的养肝免疫调节剂

肝病患者常用的养肝免疫调节剂主要有免疫促进剂和免疫抑制剂两种。

1.免疫促进剂

免疫促进剂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及特异性转移因子。其是特异性免疫促进剂,具有传递特异性免疫信息到正常人的作用,使后者产生抗体及细胞免疫,以达到治疗乙型肝炎的目的。

【用法】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2-4毫克肌注,每周2-3次,3-6个月为1个疗程。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及特异性转移因子无抗原性和种属特异性,因而应用比较安全,除个别病例可发生荨麻疹或头晕、耳鸣等反应外,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2)左旋咪唑。其能增强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功能,诱发干扰素,可用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主要不良反应有出皮疹、白细胞下降、感觉异常及胃肠道反应。近年研制出了涂布剂,避免了口服药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经北京开放性多中心试验证实其有抑制HBV复制的作用。

【用法】每周外涂大腿内侧皮肤2次,每次5毫升。

(3)胸腺制剂。如胸腺肽,是非特异性的免疫促进剂。胸腺制剂的有效成分主要为胸腺素,国外已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胸腺制剂能刺激T细胞释放干扰素和白介素一2,激活CD3、CD4和NK细胞的活性。治疗乙型肝炎,目前主张采用大剂量胸腺肽50-200毫克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3-6个月。胸腺肽属于小分子多肽,应用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应询问有无过敏史,必要时做皮肤过敏试验。近来,一种高纯度的胸腺制剂胸腺肽,1(商品名为日达仙)已经问世。

【用法】治疗开始的前4日,每日1.6毫克,皮下注射,以后则改为每周2次,疗程3-6个月。

此外,其他多糖类,如云芝多糖、猪苓多糖、银耳多糖、香菇多糖等;某些中药如冬虫夏草、黄芪、人参、党参、灵芝、剌五加等也具有非异性的促进作。

2.免疫抑制剂

(1)肾上腺皮质激素。在临床上常用的是糖皮质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有:首先抑制免疫反应;其次是抗炎作用再次是对肝脏代谢的影响,促进糖原的异生,使血糖升高,促进肝细胞中的多种RNA的合成;最后,抗毒素作用,但长期应用皮质激素会抑制免疫功能,影响病毒的清除,可导致病情的反复或慢性化,还可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并发糖尿病、胃肠道出血、高血压、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临床主要用于具有严重的中毒症状、胆红素迅速上升,有迟发型超敏反应及抗原抗体复合物存在,尚无肝性脑病及明确腹水的早期重型肝炎患者。

【用法】采用短程大剂量琥珀酰氢化可的松400-800毫克,每日静脉滴注,疗程不超过1周,为顿挫急性重型肝炎患者,赢得抢救时机,有一定效果。对早期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可用中等剂量泼尼松口服,每日40-60毫克,10-14日后缓慢减量,疗程长短应视病情而定,如能恰当使用,有可能使病情好转。

抗乙肝病毒干扰素的表现与宜忌

抗乙肝病毒的干扰素基因不同,其表达的产物按分子结构和抗原性可分为73型,分别由人体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致敏淋巴细胞所产生,为天然干扰素。另外又有基因重组干扰素,现在又有口含剂型及组合、长效干扰素。

大量临床试验证实,干扰素与具有抗增殖、抗病毒作用(对肝炎病毒作用,干扰素,好于干扰素卩),干扰素7被美国肝病学会推荐为抗纤维化首选药。目前临床应用抗肝炎病毒的为干扰素,如基因重组的罗扰素(a-2a)、干扰素(,一2b)、安达芬(a-2b)、赛若金(a-lb)等。另据报道,复合干扰素在体外对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抗病毒活性、抗增殖作用及基因诱导活性,HI,-2b明显提高;口含干扰素应用较少;长效干扰素正在进行m期临床试验。

干扰素治疗的指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慢性乙型肝炎必须符合两个条件。首先是HBV复制,即HBeAg阳性及HBV-DNA阳性;其次是血清ALT异常。

(2)丙型肝炎必须符合下面两个条件。首先是血清HCV-RNA阳性和(或)抗HCV阳性;其次是血清ALT高(除其他原因外),或肝穿刺检査证实为慢性肝炎。

不宜用干扰素治疗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

(1)血清胆红素升高,大于2倍正常值上限。

(2)失代偿性肝硬化。

(3)自身免疫性疾病。

(4)有重要脏器病变(如严重心肾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及神经精神异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