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儿科病居家调养保健百科
8019100000005

第5章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良医(5)

对药物过敏所致的发热必须及时进行处理。首先立即停用致敏药物,给予抗组织胺药物,如扑尔敏、非那根等。其服用方法如下:

扑尔敏:口服,按患儿体重服用,每日0.35毫克/千克,分3-4次。婴儿禁用。

非那根,口服,每次按患儿体重0.125毫克/千克,每隔4-6小时1次,或睡前按体重0.5毫克/千克;也可按年龄服用,每日量1岁以内5-10毫克,1-5岁5-15毫克,6岁以上10-25毫克,可1次或分2次给予。

发热反应较重的患儿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一般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对3岁以下小儿可给予安乃近滴鼻。经以上药物治疗,多数患儿体温会很快降至正常,其他过敏表现亦会随之消失。

为了防止孩子药物过敏,家长再用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谨慎用药,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服用,不可滥用药物,因为有时药物过敏是因为滥用药物所引起的。用药时,不要自己随便给孩子增减剂量,更不要随便用好几种药物,因为药物之间会互相影响,所以如果给孩子用两种以上的药物,一定要询问医生两种药物会不会产生反应。

谁说中药无伤害

中药也有伤害?估计很多家长会对此不以为然。在很多人眼中,中药是很安全的。这是大错特错的观点。俗语说,是药三分毒。不能说中药没有毒副作用,只是和西药相比,其安全性要高点,这只是相对而言的,不是绝对性的。

习惯称西药为现代药,经过实验室严格试验,其毒性和副作用大多比较明确,但是其毒性原理和损害却是大多数人难以搞懂的。习惯称中药为传统药,应用起来其实更复杂,必须辨证应用,就是要辨识患者身体的寒热虚实,然后正确遣方开药。就算我们平时买菜,也要看是不是反季节、是不是新鲜等,更何况吃药呢?所以家长一定要改变错误的观点,在孩子的健康问题上必须谨慎。

孩子身体娇嫩,大苦、大辛、大寒、大热等药性猛烈的药物要慎用。小儿生机旺盛,宜用饮食调理,不宜滥用滋补之品,否则会使机体阴阳失衡,伤及脏腑气机。即便是存在虚症,也必须慎用补剂。夏枯草、菊花、鱼腥草、淡竹叶、芦根、生地等中药中含有鞣质、生物碱、挥发油、甙类以及无机盐成分,可能加重婴幼儿的肝脏负担,损害肝功能。

中药的毒性一般不是药物本身有毒,而是因为药物的应用不当而引起毒副反应。比如寒症用寒药,只会加重病情。而且很多家长根本分辨不出孩子得的是寒症还是热症,哪些药物含有什么毒性,很容易用错药。中医师都会辩证遣方,其毒副反应已由中医师根据疗效最大化、毒性最小化的原则加减化裁,组方配伍,所以相对毒副反应较小。所以,中药的使用一定要遵循医生的嘱咐。

因此,中药的服用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要是在遵循有资质、经验丰富的医生指导下用药,能调养的,尽量不用药能外用的,尽量不口服能口服的,尽量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尽量不打点滴,将毒副作用降到最低。

补药,不能给孩子乱吃

生活条件好了,现代人各方面的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健康的状态却下降了,身体上的隐患也渐渐多了。尤其是对于家中的宝贝疙瘩,更是力求面面倶到。别人有的咱也必须有,别人没有的咱也要争取有,给孩子买的补品总也不嫌弃多,比如生物健、黄金搭档等等。这种被市场忽悠团团转的家长实在不明智。从医学的角度看,这是对孩子的摧残。古人云:“误用致害,虽人参、甘草亦毒药之类也。”如果家长能够理智地看待孩子的身体和市场的鼓吹后,相信就不会这么跟风了。

孩子的各器官都还处于发育中,功能也在不断完善中,家长只要按照曰常的饮食喂养好即可,其身体自有发展规律,扰乱了反而有更多危害。

①加重孩子原有病症。如果孩子服用了和自身体质相反的的补品,不仅没有“补”的作用,还加重了原有病症。比如,如偏阳虚的人服用滋阴药物,则阳虚更甚偏阴虚的人服用壮阳药,则阴更虚肠胃常胀气的人再服人参、黄芪等补气药,病症将更加重。

②引起中毒。未经医生指导而滥服人参很容易中毒。据专家研究分析,连续服人参1个月,每日3克,大多数人出现极度兴奋、烦躁失眠、甚至精神错乱或出现人格丧失。

③过敏反应。食用有些补品还会有过敏反应,比如鹿莺精,根本不适合孩子服用,否则会有呼吸困难、荨麻疹等过敏反应。

④内分泌失调。婴幼儿经常乱服补药,会造成分泌功能紊乱,出现免疫力降低、智力下降。

⑤促使小孩假性性早熟。经常给孩子服用补品补药,即使还是学龄儿童,甚至是未满周岁的婴儿也可能会发生假性性早熟。其特征是男孩阴茎变粗,女孩乳房突然增大或阴道流出白带样的分泌物,长阴毛等。

给孩子吃补品是件弊大于利的事,儿童即使“虚”也是脾虚,而成人和老人多为肾虚,所以切忌让孩子服成人补药。

成人药,孩子不宜用

有的粗心的家长没有在家中备用一个孩子小药箱,在孩子发热或有其他病痛时,为了及时减轻症状而使用成人药,自以为在剂量上减少即可。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且不说成人药的效果如何,就看孩子还未发育完全的娇嫩的身体,家长也应有些用药常识。

儿童的各个器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及许多脏器发育不完善,肝脏的解毒功能、肾脏的排泄功能都较成人弱。因此,大人用的药儿童不一定能用。特别是个月以下的婴幼儿,用药更要格外慎重。

很多成人能用的药物,即使在减小剂量的情况下小儿也不宜服用。如常用的抗过敏药和抗眩晕药盐酸异丙嗪,易致幼儿惊厥如新霉素滴耳剂可致婴儿听力受损成人用滴鼻净小儿使用可能会引起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喹诺酮类药物小孩应用有可能影响软骨的生长发育。

一些抗生素类药品,家长更不能随便给孩子服用。如诺氟沙星氟哌酸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就连很多人认为比较安全的中成药,也可能对孩子有伤害,如藿香正气水。

此外,还有很多成人常用药也是明确不能用于儿童的,如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氟哌酸等,不能用于16岁以下儿童,否则可能带来潜在的骨骼发育风险。而氨基糖甙类(庆大霉素、链霉素)具有耳毒性,儿童服用可能导致听力障碍。因此,给儿童用药时家长要特别慎重。

六神丸到底“神不神”

六神丸是一种中成药,由牛黄、蟾酥、麝香、明雄黄、冰片、珍珠六种中药加工精制而成,已有百多年历史。颗粒小,却有着强大的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用,是家庭传统常备良药之一,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口舌糜烂、牙根周围炎、尿黄便秘及无名肿痛或卒然失音等症状。由于作用广泛,价格便宜,已成为不少家庭的常备药。

但要给小儿服用,则须慎之又慎。因为儿童处于发育阶段,心、肝、肾等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若长期大剂量服用六神丸,很容易造成这些器官的功能损害。

有很多家长觉得有了这个“神丸”,孩子生病就不用担心了。其实任何事情都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适度,不能盲目。因为如果孩子服用过量的六神丸,皮肤会出现红斑,甚至出现惊厥、肢体抽搐、口吐白沫、口唇青紫、呼吸急促等中毒症状。此外,六神丸不宜与助消化药多酶片及胃蛋白酶合用,也不宜与抗贫血药富马铁片同服,否则会降效或失效更不宜与解痉止痛药阿托品等联用,否则会促使雄黄氧化,增加毒性反应。

六神丸有一种非常大的毒副作用一易诱发过敏。这与用量无关,而且不论内服、外用均会发生。大都在24小时内发生,表现为药疹,其形状各异,瘙痒难忍。也有的出现喉头水肿,个别严重者会出现过敏性休克,需立即抢救。这是因为六神丸中蟾酥的主要成分就是蟾毒素。有的一次过量即中毒,也有的多次过量而中毒。中毒距服药时间快则20分钟,慢则0.5-2小时,个别在12小时以上。因此,一般小儿要慎用,新生儿禁用。

你了解抗生素多少

抗生素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消炎药,在大多数人眼中,这药非同寻常的疗效好。但抗生素的真面目,人们真的看清楚了吗?

一般来说,抗生素可以分为窄谱抗生素和广谱抗生素。凡是能杀灭或抑制某一种或某一类细菌的抗生素称为窄谱抗生素,如青霉素只对革兰阳性菌有抗菌作用,而对革兰阴性菌、结核菌、立克次体等均无疗效,故青霉素就属于窄谱抗生素凡是能够杀灭和抑制大多数细菌的抗生素则称为广谱抗生素。氯霉素、四环素由于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立克次体、沙眼衣原体、肺炎支原体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所以被称为广谱抗菌药物。窄谱抗生素针对性强,不容易产生二重感染,而广谱抗生素抗菌谱广,应用范围大,容易产生耐药、二重感染等,针对性也不如窄谱抗生素强。人体是一个微生态平衡的整体。各种细菌在身体各个部位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着,对于病毒引起的感染或无菌炎症使用了抗生素或者已经明确某种细菌的感染而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用药或者没有针对性地使用窄谱抗生素,这些抗生素不但没有杀死致病菌、病毒,或者即使杀死了致病菌,同时也杀死或抑制了正常细菌,引起菌群失调,耐药致病菌种大量产生、繁殖,造成二重感染,即原有细菌或者病毒感染,由于大量或长期使用抗生素,机体的抵抗力下降,一些真菌乘虚而入,引起鹅口疮、念珠菌肠炎、全身性念珠菌、曲菌感染等。

婴幼儿和儿童由于身体各个器官发育不成熟,对于成人可能不会造成损害的抗生素,往往对于婴幼儿和儿童造成严重的损害。一些抗生素的毒副作用会造成孩子肝功能的严重损害。很多家长自以为抗生素越高级越好,往往把抗生素作为预防药物使用。家长还常常抱怨孩子的体质不好,免疫力较其他同龄人低,动不动就要去医院。殊不知很多时候这都是家长造成的,根本没有正确地给孩子服用药品。

阿司匹林,不宜给孩子用

一直以来,阿司匹林受到人们的重视,是家庭的必备良药之一。此药除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肌肉痛、关节痛以外,也用来防治心脏病和脑血栓等疾病。但是既然是药就要谨慎使用,尤其对于娇嫩的孩子而言更有必要。

阿司匹林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促使胃酸分泌增加,同时又抑制胃部黏液分泌,使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显着减弱,孩子服用后,很可能会引起哮喘、皮疹、多形性红斑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变态反应,也有的会感到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甚至发生缺铁性贫血。

同时,阿司匹林对肝、肾等内脏也有损害作用,严重者会引发急性肾衰竭,故儿童用药要提高警惕。因为孩子的器官功能发育还未完善,听觉神经对阿司匹林会异常敏感,用药后可产生眩晕、耳鸣、耳聋等症,停药后听觉功能恢复缓慢,甚至会造成永久性耳聋。如果长期服用此药,会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血小板等明显减少。

不能随意吃喉片

咽喉病虽然只是一种小病,但是却影响了孩子的正常生活,喉咙痒痒、有痰、痛、肿,让孩子极度不适。它是一种慢性病症,一时半会是无法根治的,所以很多家长为了缓解这种痛苦,常常给患儿服用咽喉片,甚至把喉片当成糖果吃,这做法是十分错误的。

咽喉片具有收缩口腔黏膜血管、减轻炎症水肿和疼痛的作用,但在口腔无炎症时经常含服却会使黏膜血管收缩、黏膜干燥破损,导致口腔溃疡的发生。因为中药类喉片多以中药成分为主,比如西瓜霜润喉片、金嗓子喉宝、复方草珊瑚含片等,其药理主要是通过剌激黏膜,来达到“生津止渴”效果,却不适合病毒性的喉炎,这样只会加重症状,使有害病菌乘虚而入。同时,如果是胃脾虚寒的孩子长期服用,非常容易引起腹泻。因此在使用时应格外慎重。

西药类的喉片,主要成分是碘或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比如华素片等,对口腔黏膜的剌激性也很大,长期使用会抑制口腔及咽喉内部的正常菌群生长,扰乱口腔内环境,造成局部菌群失调,从而诱发口腔溃疡等疾病发生。如果对碘过敏的人服用,会发生过敏反应,容易有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全身湿冷等症状。

药物不宜与牛奶、果汁同服

给孩子喂药不得不说是件大的工程,很多家长为此大伤脑筋。为了让药不至于难以下咽,很多家长将药物与牛奶或果汁混合后给孩子喝,这样做确实很方便,但家长有没有想到药的疗效如何呢?

食用牛奶后,胃黏膜上会形成一层薄膜。牛奶与药物混合后,也会在药物表面形成一层薄膜。有这两层膜阻隔着,大大地阻碍了药物药性释放和胃黏膜对药物的吸收。即使等到这两层膜被破坏,可是药物吸收的最佳时期也错过了。

果汁口味甜爽,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是儿童极好的饮料,但它不宜与健胃药、止咳药及一些磺胺药物同用。某些健胃药是通过药物的苦性来剌激食欲帮助消化的,与果汁同用达不到这个目的。止咳的药物也是一样,二者掺和,使止咳药的疗效降低。因此,孩子在吃药时,不要加在牛奶、果汁中,可采用喂少量的糖水或放在米饭、馒头中的办法让孩子吃药。

给孩子用滴鼻药的方法

如何给孩子滴鼻药呢?平时碰碰孩子的鼻子,他都会很不愿意,更何况是滴药呢?这可是需要一些技巧的呀。

在用药前,妈妈应先洗净双手,并核对药液的名称、用药时间,谨防因为误滴其他药品或用药过量而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伤害。药液在使用前应充分摇晃。滴用药水的瓶口、滴管口不要碰到孩子的鼻子,以免伤害到孩子或污染药液、影响疗效。冬季滴药前,须注意药液不宜过冷,以免剌激孩子引起眩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然后,在滴药前,清除孩子鼻腔内的分泌物,动作一定要轻柔、缓慢,以免损伤孩子幼嫩的鼻腔黏膜。

处理好前面的工作,就可以给孩子滴药了。孩子坐或卧的姿势和位置很重要,让孩子坐立或仰卧时,头尽量往后仰,使其头与身体呈90°。妈妈用左手手指轻轻推起孩子的鼻尖,以使鼻腔充分暴露,右手持滴管对准孩子鼻孔(滴管距鼻孔1-2cm),分别沿着鼻腔壁缓缓滴入2-3滴药液。同时,妈妈用手指尖轻轻压住孩子的鼻翼,使药液与孩子的鼻黏膜充分接触。

滴药后不要让孩子立即抬头或站立,最好能使他静坐或静卧2-3分钟,使药液充分流入和接触鼻腔。

眼药水有学问

滴眼药水是有学问的,否则不仅起不到作用,也让孩子感到很不舒服。

妈妈首先要将双手洗净,防止经手指接触感染孩子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