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奋斗21天,考上公务员
7983400000011

第11章 公务员、选调生难以启齿的隐秘(1)

1.公务员的收入待遇和你从网上了解的不一样

——许多公务员穷得不好意思晒工资,有的甚至连上网机会都没有!也有少数公务员深知炫富会“坑爹”,所以不晒工资条。

近年来,公务员薪酬标准,一直是人们关注并热议的话题。

各个门户网站或者社区论坛,不时有网友以公务员名义晒工资条。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和工龄工资等大同小异,最惹人关注的是按月或者按季节发放的各类补贴,或者是年底的那笔惊人的奖金……这样的帖子往往假以东部发达地区某个位高权重的职能部门名义,晒工资条的目的不一定是炫耀,但一定会引起无数网友的怒骂。现在,但凡跟公务员沾边的帖子,下面往往是一片漫骂。

对这一点,会有无数公务员觉得委屈,但委屈归委屈,也得反思一下,为什么老百姓会表现出这种态度?

每当发现有人晒工资条时,我偶尔也会好奇地点开看看。有个自称广东某区税务部门刚考取公务员不足两年的年轻人,晒出的工资条显示工作第一年月收入平均达到七八千元。无论晒的内容是否属实,我工作十余年,同事和所认识的一些同行们,从党委直属部门(比如组织部)到政府职能部门(比如公安局、教育局)等等,没有一人能达到工资条上显示的水平。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2012年6月,我去省直某个清水衙门参加一个座谈会,聊及公务员薪酬体系和福利待遇时,一位老领导50多岁(1978级的大学生,现任副厅级实职),每个月全部收入仅4000多元钱。

2012、2013甚至2014年新进公务员队伍的年轻人,或者考取选调生、大学生村官,如果到了一个常年拖欠工资的贫困县,档案工资可能达到1400多元,但实发工资可能要少于1200元。

我有一个好友工龄20多年,是某贫困县的常委(副县级),工资目前是2600多元。二三线城市的副处级干部,或者贫困县的县级干部,按2012年的水平,大约能拿到3000—4000多元,收入仍然不算高,但确实比较稳定,而且只增不减、旱涝保收,二三线城市消费水平低,这样的收入还是老百姓羡慕的。

公务员达到一定级别,单位会配给免费使用的公车(兼财政拨款的司机)、免费居住的独立套间住房,甚至宽松的招待费、办公经费的报销。要达到什么样的级别才有这种待遇呢?当然得是领导干部。那么,“干部”需要达到怎样的职务,才算“领导”

呢?这个无法用职务去“一刀切”衡量。比如,富裕乡镇的副科级干部,就位列“班子成员”,堪称是“领导”,就能有机会享有这样的待遇。而县直单位,恐怕要达到正科级。市直单位达到副处就可以享有这种待遇。但如果是省直单位,恐怕要达到副厅级才行。至于北京的中直机关,别说副科级不是领导,处级也是“基层”,副厅级也没资格成为中直部委的“班子成员”或成为整个单位的“领导成员”。在北京,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的正处、副厅,并且排队申请经济适用房的,恐怕也不是少数。如果在较小的地方,副厅或者正处骑自行车上下班、等待入住“经适房”,那一定可以成为有关廉政话题的新闻。同样,如果在中直机关,正科级干部就配公车、司机,配公房,也会成为广大网友声讨的新闻。

不久前我跟一个省级新闻出版局的领导交流。他说前几年,各个出版社“改制转企”以前,出版局的钱多得花不完,干部福利特别好,人们养得特别懒,写个材料都不成文,三两行字还写不通顺。最近几年,各个实体出版单位纷纷企业化,出版局成了单纯的主管部门,不再有业务方面的直接隶属关系,所以,出版局的福利也锐减,人们也开始认真工作了。——看来我认识的人都来自清水衙门或者即将成为清水衙门,和据说有钱的单位(如税务、海关等部门)的人不熟悉,无法了解那些部门的真实情况。

所以上面的信息或许比较片面,仅供您参考。

提示:

1.提前做好思想准备,你的实际收入肯定远远少于网友“晒”

出的。

2.同为公务员,但因部门、地区不同,收入可能会相差不少。

3.公务员确实有非货币收入,但不会很多,平时可能仅仅是一条毛巾、两盒牙膏。过节、过年的福利,可能是一张面额只有三五百元的购物卡。12月发双薪,但像企业那样发几万甚至十几万的年终奖,想都别想。

4.考虑“吃皇粮”的人数占总人口比例越来越大,个别部门公务员的劳动强度和工作压力较高,但大多数部门相比社会其他行业是很清闲的。你当公务员那点儿工资虽然可怜,但也不失公平。

2.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工作之初比普通公务员艰苦得多——阶段性“炼狱”!多数人玩命干好目前工作的动力是快点调离现在的岗位!

我在基层工作过好几年,颇有感触。当时,工作很玩命,也确实取得一些小小的成绩。不时有领导称赞,有同事羡慕、支持。但如果你认为有这些就足够了,你可能是轻视了生活本身的复杂。因为,物质的贫困和精神的困苦,对工作在人生地不熟地方的年轻人来说,是艰难的考验。如果这些年轻人还有工作激情、对未来的梦想、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那这种考验有时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折磨。

虽然有少数选调生和村官比较幸运,能留在富裕发达地区工作,但绝大多数选调生和村官,一开始工作的地方,往往是贫困县、老少边穷地区。穷到什么程度呢?2012年,单位可能还没有网络、没有电脑,办公电话为了节约费用而停用长途功能。你想和家人联系,只好打自费的手机,或者一条条地发短信。对许多80后、90后的年轻人来说,父母家人是不需要自己马上尽家庭赡养义务的。但在贫困地区做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甚至对当地就职的年轻公务员来说,工资低、补贴少、生活贫困,是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因为这种贫困,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的饮食、服装、气质、生活方式,无一不打着简朴或吝啬的烙印。“人穷志短”,物质的贫困也会影响到社交水平、程度和方式。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是你一生中收入最少的时候,偏偏你的朋友、同学们喜欢在你最穷的时候结婚,单单是每年你必须随出的份子钱,你都可能会后悔曾经交了那么多朋友……

千万别以为公务员都可以搞“灰色收入”,一方面风险太大,另一方面不是谁都有机会,而最关键的是:等你上了班才发现,即使是领导干部,也多和普通公务员一样,过着勤勉节俭的生活。公职人员的生活,虽然表面风光,但其实多数人清贫、无奈,根本不像网络上传播的那样……当你的大学同学周末在大都市消费三四十元一杯的咖啡、八九十元一场的电影时,你却在为每月一百多元的手机费心疼……好不容易有了个节假日,在单位待着无聊,你想出去走一走,或者回父母的家,或者去与分别已久的恋人相聚,可又为路费、礼品费而不得不取消行程。

有人可能会说:选调生、村官们不要娇气嘛!当地的干部为什么能很滋润舒服地工作,为啥素质高、有理想的选调生、村官们反而内心不适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当地的干部,他们的家人、亲友、社会关系和未来,都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属于他们,他们属于这个地方。他们和自己的家乡和谐一致,血脉交融。而从外地来的年轻人,显然在这里没有归属感——这就像几十年前上山下乡的知青,他们进兵团、到农村,受的物质的苦并不比当地老乡多,为啥他们心中的痛却持续不断?显然是因为他们远离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离开自己的亲人,独自一个人到陌生的地方面对茫然的未来。理想很重要,理想能鼓舞人的干劲和热情,能引导人向着美好的未来奋斗。但是,只要是年轻人,在成长阶段中总会遇到困惑,会无病呻吟,何况这些年轻人真真切切地遇到了生活的磨难和命运的考验。也难怪,直到2012年央视黄金时段播出的《知青》

还能引起无数人的共鸣,惹得无数人泪流满面,尤其是有过知青经历的人。意想不到的是,许多在基层工作的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也为这部电视剧感慨万千……

支撑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努力工作、努力学习的动力有许多,其中之一就是:通过努力奋斗赢得组织和领导的认可,能有机会调入条件好一些的单位,至少能离开目前的岗位。这像一个悖论,来到这个岗位,努力适应岗位要求,努力奋斗做出业绩,以便于离开这个岗位。

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也许若干年后回首往事,会发现基层历练的几年对一生的成长成才都很有助益,年轻时的往事在日后回忆时往往染着迷人的晨曦光影。但是,对于正默默工作在基层的当事人来说,日子恐怕没有日后回首时那么浪漫。

每一天都是真切的生活,许多时候工作忙碌不堪,但你不能停下来细想,因为一想你就会发现许多工作并没有意义。时光无情地在你的年龄上增加数字,日子时而缓慢、时而迅疾地过着。

想一想,你都会心慌、茫然。你也可以和当地的同事或者老乡聊天,但你会发现,他们关心的话题你不关心,你关心的话题他们不关心。人们虽然在一起,却各自有各自的生活。慢慢地,随着你越来越深入地开展工作,却奇怪地发现自己与环境越来越格格不入。20多岁的年纪,在异乡工作,难挨的是无人的夜晚,同事们都下班回家了,整个单位大院只剩下你一个人。白天的喧闹沉寂下来,除了书本、报纸、电视,可能连网络都没有。举着手机,把通讯录上的名字从头翻到尾,再从尾翻到头,竟找不出一个可以适合联系的人……

看着生命这样一天天度过,你甚至不知它朝向哪一个方向。

白天,你在人前神采奕奕地工作,你也习惯于在工作之中投入、忘我,你能坚强地面对大大小小的、内内外外的困难。你甚至在工作的间隙学会了种种打发时间的办法:参加无聊大会时,数天花板、数窗户上的玻璃;走在大街上看着路面,期待捡到十块钱;夜晚的时候听蛐蛐的叫声,或者计算今晚拍死蚊子的数量……但你总会有冷静下来的时候,一旦冷静下来,一旦审视自己眼下的生活,你会发现自己的渺小和无奈,对于自己的未来,你其实什么也把控不住,只有一味地为现在的工作付出和努力,期待着组织或领导在日后某一天看似突如其来、其实是你期待已久的赏识,能让你以体面的方式走到别人羡慕的岗位上。

3.考进公务员队伍,你可能是这副模样

2002年7月,《北京青年报》刊发一篇杂文《贾府选总管》,时隔十年,里面反映的一些现象仍不过时。在过去的十年中,这篇文章被无数网友改写、抄袭、复制或使用,也曾作为阅读文章入选过“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可见无论其语言风格还是所反映的思想内容,都有一定的代表性。

经过作者授权,引用全文在此,供各位读者参考。值得一提的是,该文的作者也是一位选调生,他写这篇文章时,刚刚经历工作所在县的干部选拔考试。可想而知,作者在这篇文章里隐隐地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感悟。

元春指示:贾母身体状况、学识能力已跟不上形势发展,不如学学最时髦的“公开选拔”,提拔两名年富力强的总管,以保证和提高贾府在四大家族中的优势地位。

贾府上下一片忙碌,金陵各大新闻媒介尤其关注。琏二奶奶一贯媚上欺下,克扣下人月钱,又没什么文化,但实践经验丰富,社会活动能力强,又是贾母苦心栽培多年的心腹,正愁没一步登天的机会,遂凭借妇女干部、不是本地人(从王家嫁过来的)的优势——符合干部任职资格“地区回避”,理所当然被内定通过。

另一名总管不能也内定,只好公开考试选拔录用。决定从主子级(丫头、老嬷嬷不能算)人中考录一名年轻、有学历、有能力的青年干部,还请来元春及四大家族的有关资深领导做评委。

考题大多是四书五经上找不到的据说能反映实际工作能力的题目,如“从荣国府到宁国府有几步远”、“金陵城哪里卖的胭脂最红”,颇具时代气息的怡红公子宝玉脱颖而出。

宝玉当选后,贾府一片哗然。王熙凤张罗着为宝玉大开喜宴,心里却只冷笑;没主子做靠山的下人最高兴,希望宝玉不拖扣月钱;李纨教育贾兰“咱这孤儿寡母,想出人头地,只有走你宝二叔的道”;贾琏纠集薛蟠等人喝酒骂娘;潇湘馆里黛玉哭哭啼啼,认为宝玉当了官也会养情人包二奶;妙玉从庵里跑出来,和宝钗策划着为宝玉出本传记……

众人忙个不亦乐乎,不再一一赘述。只有袭人不无担忧地提醒宝玉:“你哪有当官的心眼儿,让你当官是为应付元春娘娘,也封住一些人的嘴,这差事不好干。”

宝玉一贯痴顽,现在当选总管,贾母乐得合不拢口,又恐他不如凤丫头嘴皮好使、心眼儿活,遂在主仆联席会上提议:凤丫头分管衣食住行、大小开支,宝玉虽有能力但阅历经验有限,目前应抓紧学习,暂时分管吟诗作词栽花种草。

贾母的提议,其实就是贾母的命令,人们例行公事举手通过,并对贾母的英明决策表示坚决拥护。

宝二爷年轻经验少,琏二奶奶怕宝玉累坏身子,积极主动地传帮带,把宝玉仅有的那点活儿也绕成自己的。本来宝玉上任前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番:重塑贾府和门口石头狮子一样干净的形象,推行恋爱婚姻自由,增加月钱提高下人地位,甚至还想给佃户减租减息。不过支持他的人都没有表决大事的权利,反对他的人他个个惹不起。

那年头办事只讲资历和经济基础,由于没有足够的银子四处打点,四大家族长也对他不满,动不动就说他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宝玉很快就寸步难行,连陪黛玉葬花都有秘书平儿陪同,谁不知道平儿是琏二奶奶的人?大家当面恭维宝玉前程无量,背后争先恐后地对他发扬蹬扒踹的传统美德,就连贾母也因宝玉鼓吹火葬的好处而怒火攻心,大骂小兔崽子没良心。

宝玉一筹莫展,袭人建议趁年轻到金陵书院深造过几年再做打算。金陵人对此反应不同,惟宝钗深为惋惜。好在琏二奶奶开通,不但宝玉的学杂费均由公出,还从私房钱中取黄金十斤、锦袍两件相赠。

据金陵社报道:贾府新一轮的公开选拔考试,将于×日举行。

在读这篇文章时,你可能内心已经悄然把自己当成宝玉了。

你可能会生气地反问作者,面试时的考题怎么可能会那么幼稚呢?事实上,等你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再回头想想自己的面试经历,你也会觉得面试考题比实践中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既简单、又理想。

但“当选”之后,这样的过程、这样的心态、这样的境遇,可能会是相当一部分新人通过考试进入官场时会遇到的。尤其是对选调生而言,刚到基层时,就是被当成未来的干部培养的;而工作一两年之后,一般都走上科局级领导岗位,有的甚至通过领导干部选拔考试等机会,直接进入副处级领导干部行列,这些年轻人更有可能遭遇到这样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