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嘉靖梦天下
7909600000049

第49章 049、河套血案

第二天,钟原在乾清宫召集内阁开了圆圈会议。然后,伟光正的嘉靖皇帝钟原发出了两道旨意。

第一道旨意的内容是严禁任何官员讨论正在进行修订中大明律的任何条款。因为已经有充足的人员在对此进行讨论。其中包括了学识渊博,品行端正的御史言官。所以无关人等如上奏折议论,批评这些律令,都是对皇帝陛下和所有修律官员专业态度的挑衅,是不允许的。

第二道旨意的内容是朝廷决定仿古礼,开展‘文化复古运动’。请天下各个学派的读书人着书立说或写文章,对现有的经史子集等儒家经典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所有相关的文章、书籍交到翰林院,再由翰林院掌院学士汇总,上呈皇帝陛下;各个学派的领头人也可直接来京,参加朝廷举办的学术经筵,届时再进行进行大辩论。

上京费用由个人承担;在京的吃住开销由礼部负责,从内帑支出。此外圣旨里还特别指明了不允许对任何学说斥之为邪论,从而进行人身攻击。还指明了以儒术为主,但不再独尊儒术,罢黜百家。而是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号召天下读书人对宋代理学进行批评和反思。

两道圣旨明发天下,通过朝廷的邸报系统迅速传播开来。最先得到消息引起轰动的自然是京城里天子脚下的读书人和在京官员。

人们纷纷揣摩圣意,内阁大臣们府上的门槛都快被踩低了两寸。当大家得到皇上不是要罢黜儒家的消息后,稍稍松了口气。

当大家正准备想办法阻止皇上这种挑衅程朱理学的行为时,却又传来了两位御史被廷杖的消息。

御史黄之焕和御史陈嘉写奏折批评皇上要士绅纳粮的行为有辱天下读书人,有违祖宗成法;骂皇上是秦始皇一样的暴君。

皇上以大不敬,不遵圣旨为由,打了每人二十廷杖,由黄锦监刑。当大家以为皇上只是装装样子的时候,噩耗传来了。两位御史被二十廷杖打的皮开肉绽,骨断筋折。这让所有的人都想起了前些年大礼仪案中那百多人一起受刑,十几人被打死的血腥画面。皇上又变得阴鸷残暴了,是大家的第一想法。

没想到事情还没完——打完两人之后,皇上下旨:两人革职,永不叙用,即刻出京,不得延误。

大家纷纷去求内阁首辅严嵩,左都御史严世蕃,希望他们能在皇上面前为这两个御史说好话,留住这两个人。

严嵩和严世蕃进宫拜见皇上后出来告诉众人说:“皇上震怒,说此二人大不敬,竟敢违抗圣旨。如不加惩治,恐助长奸邪气焰,有损皇上威严,朝廷权威,大明国法。问所有求情的官员何为忠君?皇上还说了,再有求情者与二人同罪,一并革除。”

这个消息让京中百官都不敢再言,毕竟怕死的人还是大多数。被迫重伤之余启程上路返乡的黄之焕死在路上,而陈嘉返乡之后也残废了。消息传回京里人心更是大骇,京城里也着实安静了些日子。

这件事情之后,大家暂时把目光注意到了即将展开的‘文化复古运动’上。当圣旨传遍天下之后,各地的学派和书院都积极准备,想在将来举行的经筵辩论上崭露头角,树立自己学派在读书人中的地位。其中也不乏有奉程朱理学为经典的书院,纷纷厉兵秣马,准备在经筵辩论上痛击其他学说。

一时之间天下汹汹,修律之事倒也无人关心了……

五月下旬的一个夜晚。刚入更,京城里的街道上寂静无声,偶尔传来的几声狗吠在夜空里传出去很远。劳作一天的人们都准备入睡了。

通往紫禁城的道路上,急急奔着几顶八人抬的官轿。轿夫们已经全力在跑,使得轿子颠簸难受。但轿中之人还是连声催促,仿佛出了很大的变故。

到了宫门口,轿子停下,钻出轿子来的竟然是六位内阁大臣。他们不顾年纪老迈,小跑到宫门口,大叫开门。门口守卫的侍卫拦住了他们,说:“天色已晚,宫门落锁,有什么事请大人们明日再来。”

六个人中走出一个瘦瘦的老头,走到侍卫跟前,轮圆了手给了那侍卫一个大耳刮子,把侍卫打得愣住。其余几个侍卫正要抽刀相向,那老头怒斥道:“瞎了你们的狗眼么?我是内阁大学士,首辅严嵩。有重要军情禀告陛下,误了大事你们担待得起么?”紧急军情四个字咬的级重,侍卫们这才恍悟,看来真的有大事发生。

几个侍卫忙过来躬身见礼,然后隔着宫门向里面的太监喊话,说:“六位内阁大臣齐齐见架,劳烦公公速速禀告陛下。”

太监们一听不敢耽搁,一个小太监连忙朝着乾清宫的方向跑去……

钟原今晚没去后妃那里,正在乾清宫暖阁中看书。听说六个内阁大臣一起深夜求见,钟原脸上神色也一变,大声说道:“快宣!”说完,钟原扔下手中书本,站起身来在房间里踱来踱去,猜测着各种可能。

宫门终于‘吱呀呀’响着打开了,六个老臣顾不得礼数,一拥而入。把守门的太监吓了一跳,倒像冲进来六个来行刺的人。心想:真难为这些老大臣们,一大把年纪还跑得这么快。

几个人来到了乾清宫外,喘着气报名求见皇上。里面钟原立刻大声说道:“快传!”

几个人整整衣冠,喘了几口粗气,等呼吸平稳了些,跟着首辅严嵩鱼贯而入。

进了暖阁,行完跪拜礼。严嵩拿出一份奏折,递给钟原,带着气喘说道:“陛下,出大事儿了。河套出了大事儿。”黄锦赶忙接过奏折,递给钟原。

钟原听到河套出事,心中也是一惊。但他看到这几个阁臣的紧张样子,便想安慰他们一下。因此,钟原强作镇定,笑了笑说:“众卿何必惊慌?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儿解决不了。不要慌!黄伴,赐座上茶。惟中,你喝口茶水慢慢说。”说着,钟原打开奏折读了起来。

严嵩等几个人谢了座,端起茶杯喝了两口。看见皇上不急不忙的样子,心中也定了一些。严嵩出声继续说道:“陛下,河套东胜新城有十几个鞑靼商人牧民,在做完交易回部落的路上,被一伙人劫杀。其中一个鞑靼商人装死躲过。他回到东胜城,指责东胜知府说是明军出尔反尔,滥杀无辜。东胜知府把他轰了出去。那人骑了匹马去报告俺答了。东胜守将陈凤已经严阵以待,宣大总督曾大人也传令山西与鞑靼接壤的所有边境戒严,整兵束甲,以防俺答报复。陛下,这互市怕是开不下去了。”

钟原一边看奏折一边‘哦’了一声。严嵩看皇上没反应,以为皇上也被震住了,急忙问:“陛下,东胜新城还没修好,五千士兵定防不住俺答。修城堡的工匠跑了好些,我们这边的商人听到消息都跑光了,现在整个东胜大乱。此事如何处置,还请陛下示下。”

钟原这才看完了奏折。他把奏折合上,轻轻的放在桌上,叹了口气,反问道:“你们内阁是个什么意思呢?”

听到皇上开口问话,严嵩急忙道:“内阁刚才拟的意思是关闭互市。把东胜的工匠、士卒都调回宣大。令曾铣严加防范,防止俺答大军入境报复。”

听了严嵩的话,钟原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

※※※※※※

河套草原五月的夜晚还有些冷。夜空中繁星点点,衬托着歪在天上的一轮快满的月亮。灿烂的银河横在天空里,隔开了河两岸互相思念着的牛郎和织女。看着这晴朗的夜空就知道明天又是一个大晴天。

夜空下的草原上燃着两堆篝火,十几个鞑靼人围坐在火边。一堆火上烤着一只全羊,一个鞑靼小伙子不住把盐、胡椒、孜然等香料撒在烤羊身上,浓郁的烤肉香味漫溢在四周。另一堆火上的吊壶里煮着茶水,茶香四溢,那是为了吃完肉之后给大家解渴消食喝得。

他们中的几个人很开心地唱着粗犷的草原民歌,歌声在夜幕下的草原上飘荡。一曲唱罢,欢笑声四起,‘再来一曲’的呼声此起彼伏。

这里是东胜新城北五十里的一个地方。他们是刚刚与汉族商人做完生意的鞑靼牧民和商人。来自同一个部落。这次他们用牛、马、皮毛等物换到的盐巴、茶叶、铁器、丝绸、布匹等货物已经能够让整个部落用很久。他们部落里的姑娘们也能换一换身上渐渐陈旧的衣服。新的丝绸、布匹做成的漂亮衣裳,能把这些姑娘装扮的比草原上的鲜花更为美丽。

他们在歌声中祈求长生天保佑俺答汗健康长寿。是俺答汗的英明,开创了现在的局面。男人们不用再骑着马,冒着生命危险去厮杀。俺答大汗与大明开互市,使他们能够获得急需的物资。

肥羊烤好了。大家拿出随身携带的小刀,分食美味的羊肉,由衷的赞叹烤羊者的手艺高超。一个粗眉大眼的汉子冲着烤羊的小伙子说:“巴特尔,你烤羊肉的手艺越来越好了。你烤羊冒出的香味能把草原上最美丽的姑娘给招来,应该不用打光棍了吧。”其他人一阵哄笑,随声附和。那个叫巴特尔的小伙子红着脸,腼腆的一笑,转身去另一堆火那边倒茶喝。

就在巴特尔倒茶的时候,发现吊壶里茶水表面起了涟漪,而且越来越明显。生长在草原上的他知道这是马蹄踏在地上产生震动造成的。在这安静祥和的夜里,谁会骑着马在夜晚奔驰呢?巴特尔疑惑的抬起头,向四周张望。

不久,大家都听到了隆隆的马蹄声。听声音大概是百多匹马的马队。所有人都停下手上的动作,四处张望。巴特尔眼尖,第一个喊出声,“明军!南人的骑兵!南人来了!”

随着巴特尔的喊叫,众人一阵忙乱。他们四处找武器准备防御。但是为时已晚——能在夜里看清敌人的装束,证明敌人已经近在咫尺。

一百多号明军骑兵冲进了人群中,雪亮的战刀挥起又落下,屠杀开始了……

巴特尔低头躲过砍向他的一刀,却被第二匹马给撞翻。他在地上滚了几下,躲开了马蹄。接着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像死了一样。

一百个人追砍十几个人,一瞬间的功夫已经屠杀殆尽。马上的明军骑兵翻身下马,用战刀在每个人身上都补了一刀。巴特尔绝望的屏住呼吸,幸运的是仿佛他被人遗漏掉了……

明军骑兵开始打扫战场。他们把鞑靼人驮着货物的马牵到一起准备离开。一个把总摸样的人狂笑着说:“下贱的鞑靼人,还敢用我汉家物品。他们也配?这些货物都归兄弟们了,回去我向陈将军给众位请功。”众人欢呼雀跃。

那把总说完翻身上马。忽然,他看见了趴在外面的巴特尔,开口问道:“那个人补刀了么?”其他人摇摇头。那把总怒骂了一句:“混账,做事怎么这么粗心大意!”说罢挽了个刀花,一扬手,手中战刀猛地掷向巴特尔……

其他的人见状哈哈大笑,都翻身上马,赶着俘获的马匹扬长而去。

天空中的月亮不知什么时候钻进了一朵云彩里。她把脸遮起来,似乎不忍看这残忍的一幕。屠杀过后的火堆四周,横七竖八躺满了鞑靼人的尸体。随着屠杀者马蹄声的远去,四周又重归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