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嘉靖梦天下
7909600000015

第15章 014、成立三江

嘉靖二十一年十二月初一的朝会上,钟原轻易的让位卑权重的给事中言官们统统回家休息三个月。这让钟原对于参与古代朝堂斗争充满了信心。

随着信心的爆棚,钟原也飘飘然起来。他认为穿越小说里写的东西都不错,只要多了几百年的见识,玩弄古人那还不是手到擒来?因此他修改了下自己的路线,准备借皇帝的权威大行改革之途。钟原梦想中那个现代、文明、发达、富裕的大帝国似乎正在向他招手,勾引着他向前扑去。

当然,钟原兴奋之余也没忘了收敛一下锐气。第二天一早,钟原给在宫门口等着上朝的百官们送来一道旨意和一个医案。旨意是说今天皇上身体偶感不适罢朝一天。让百官们回各自的衙门办公,落实前一天朝会上决定的各项事宜。医案是工部尚书许太医出具的,证明皇上确实是感染了风寒,正在用药。

除此之外,旨意中还说今后大臣们因病请假都要去太医院问诊,由太医院具医案证明确实有病。装病罢朝不上的一律开革,永不叙用。

皇上这近乎无赖的做法让宫门外等候的官员们很伤心。他们也没办法逼皇上出来听政。他们更不敢对皇上的病情进行质疑。虽说他们可以对皇上装病表示不满,可以写奏折弹劾。但万一要是皇上真病了,那所有的弹劾都变成了大不敬——那可是要杀头的。因此大臣们发了几句牢骚就散去了。

钟原的直觉还是很准的。昨天下朝后,很多官员对于皇上在朝会上的所作所为都回过味来。不算那三道莫名其妙的圣旨,单论最后面的那些政改就已经触动了一些官员的利益。

户部里鸡飞狗跳,怨声载道。他们一边在为设立度支部的事情头疼,一边还要忙活年终汇总天下账册的事情。每个人都恨不得分成两半用。就这样,尚书王杲还不停催促不停找属下麻烦。王杲声称:“我要被皇上批评,你们也好过不了。”

吏部考功司、文选司的官员更是怒火中烧。本来是难得一次的京察年,想收外官的礼过个肥年。但现在被皇上的一道旨意搅和了。各地上京做京察的地方官对他们的态度一落千丈。预想中的肥年变成了凄凄惨惨的可怜年。

皇上要重建禁军并自领指挥使的圣旨大家心知肚明。掌握了军权的皇上再要对付这些官员们可能更加强硬。多少代人前赴后继才造成现在官员们能挟持皇上的局面,怎么能一下子让皇上翻身呢?京城里一时间暗流汹涌。大家忙着串联,准备在第二天的早朝上痛陈利害,逼皇上收回成命。

可现在皇上不上朝了,靠耍无赖躲过去,这多少让这些官员有些抓狂。不过幸好装病也有结束的一天,百官们准备忍一下,等皇上病好的时候再一拥而上。皇上再厉害总不能罢掉所有人的官吧?

因此这些官员才没有采用曾经用过的哭宫门那一招。

钟原没有把情况考虑的这么糟糕。他看到时机差不多,就准备开商号做生意。现在,他正在乾清宫暖阁里召见陆炳谈论这件事情。

陆炳喝了口皇上赐的参汤,被清晨的寒气侵袭的身子立刻暖和过来。他对皇上体贴很感动,准备提醒一下皇上,就开口说道:“陛下,昨日上朝时您下的几道旨意似有不妥呀。有些事情还需缓缓进行,太急了臣恐怕陛下欲速则不达。”

被胜利冲昏头脑的钟原哪里听得进去,把手一摆,示意陆炳不要说这件事,而是开口问陆炳:“文明,这件事情就不要再议了,反正旨意已下。各部应该已经开始实施了,让他们做着再看。朕今天叫你来是想问下练禁军的事情你准备怎么办?”枪杆子里出政权,武力是改革的基本保证,钟原对此看得很重。

陆炳答道:“臣已经在谋划了。臣准备过了年亲自去视察京里的团营。拟定军法,裁撤老弱,加强训练。一年当可练出一支可用的强军。”

钟原听了陆炳的话满意的点点头,说道:“甚好!你放手去做。有什么困难就说,朕尽全力帮你解决。有一支忠于朕的军队,朕才能继续改革下去。现在国库空虚,内帑也几乎没有,北有鞑靼作乱,南方时不时也有叛乱,官员贪污成风。朕不能眼睁睁看着祖宗交给朕的大好河山就这么垮下去。”

陆炳听到皇上还要改革,心里一惊。他本打算再劝皇上一下,又觉得皇上也是为了国家着想,不好打击皇上的信心。劝谏的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说道:“陛下尽管放心。臣一定忠心耿耿实心用事,定将禁军练成。臣手下还有近万锦衣卫,一定为陛下做好耳目。陛下对国事如此上心,又天纵英明,定能永葆我大明江山万世永存!”

钟原莞尔一笑,说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文明也学会拍朕的马屁了。闲话不多说了,朕练禁军也就是防备着点将来。今天朕叫你进来是有事与你相商。”

陆炳听话上这么说自己,脸一红,嘿嘿笑了两声。听到皇上有事相商,立刻敛容说道:“陛下尽管吩咐,臣万死不辞。”

钟原看陆炳说的这么郑重,扑哧一笑说:“文明,放轻松点。小事一桩,不用你去送死。朕想用内帑的银子做生意。”说完,钟原盯着陆炳的眼睛看他有什么反应。

“什么,陛下……”陆炳晃了一晃,险险没栽过去。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皇上由万民供养天经地义,怎么好好的却想起来做生意?陆炳很不解。

钟原见陆炳这么大反应,只好斟酌着用词,慢慢说道:“这几年多灾,库府都不充盈。朕前期营造太多,内帑也已不足。如果朕再加赋,先不说官员们答不答应,弄不好百姓就要揭竿而起了。因此,朕才想出这个主意来。”

陆炳想了想,说:“陛下,此时恐怕不妥。首先此事不合礼制,万一传出去言官们绝不肯善罢甘休。其次皇上每天要处理那么多的政务,哪儿有时间去经商。依臣之见,陛下不如催催各地官员,让他们加紧收税,再多孝敬点也就有钱了。”

钟原摇摇头说:“各地的那些官员,朕不开口他们已经刮地三尺了。朕要再一开口,他们非把百姓逼反了不可。他们落好处让朕担恶名,这赔本的买卖朕不做。咱们只要暗中经商,再注意一点不要走路风声不就行了。”

陆炳听皇上的话里面都带出商人的味道来,就知道皇上下定了决心。因此他虽然还是不太愿意,但也不再劝阻,低头沉思起来。

钟原见陆炳有点动心,就趁热打铁说道:“文明,经商一事朕决定和你一起做。你物色人选,咱们两人一人出些本银。等生意做好了,朕保证你能赚大钱。到时候你见了给你送钱的都不带搭理他们。”钟原心说:国家资本主义,圈钱结合,不赚钱才有鬼。

见皇上这么说,陆炳有些动心,但还是没出声,似乎在盘算什么。钟原又继续说:“你找个精明些的生意人来帮咱们赚钱。朕要跟鞑靼、日本,还有海外的商人做生意,做大生意。”

陆炳望着皇上金光闪闪的眼睛,也动心了。他知道沿海地方的一些富商做海外的生意赚的盆满钵满。以前他不屑于做生意是碍于面子。现在既然皇上都要做生意了,他就不再犹豫。陆炳当即点了点头。

钟原的大饼还没画完,继续给陆炳描绘美妙的前景:“等咱们的生意上了正轨,朕还要把内府名下的皇庄、织造、矿山这些都划归咱们的商号。内府管的太差,只有交给会做生意的人才能赚大钱。”

陆炳知道这些产业都是能赚大钱的,也来了精神。试探着问道:“陛下,你真的下了决心?这些产业虽说是内府经营,但也有很多人盯着呢。陛下要慎重。”

钟原摆了摆手说:“内府的产业就是朕的产业,难道朕还做不了主么?朕决心已定,连商号的名字朕都已经取好了。财源茂盛达三江,就叫三江阁吧。一会朕写了你拿出去制匾。挂上御笔的匾额也长脸不是?”说到这里,钟原心中邪恶的一笑:这也算对某个三江阁的报复,嘿嘿。

陆炳听了心中一乐,说:“陛下,这哪是商号的名字。那些商号都叫什么福呀,源呀,昌呀的。怎么会起这么怪的名字。”

钟原笑了笑:“就是一个名字,就这么定了。你有没有能做掌柜的合适人选?”

陆炳见皇上定了,也不多说,答应道:“臣遵旨。人选臣想到了一个。前年臣外出公干,路过山西时遇到一个小乞丐。臣见他是生意世家出身,谈吐不俗见识不凡,就带回家作为幕僚。臣曾听他说过做生意的事,觉得此人应该是行家能手。虽然此人今年才十八岁,但老成稳重,待人接物都不同凡响。臣举荐他做商号大掌柜。”

钟原相信陆炳的眼光。因此他听了陆炳的介绍就点头说道:“那就用他了。朕这里有个黄锦调教出来的太监,能写会算,读过书,名叫吴穆。就让他做二掌柜,帮衬着你的人选。朕打算从内帑出五十万本银。你能出多少?”

陆炳合计了一下,说道:“臣家底薄,不过二十万两能拿出来。”

钟原一点头,说:“就二十万吧。年底分红朕拿六成,你拿三成。剩下的半成归他们两个掌柜,还有半成你拿去分给锦衣卫。一开始做生意的时候要让你手下的锦衣卫保护一下,朕怕路上不安全。要是货物被不开眼的山贼劫了,朕都不知道剿还是不剿。”

“回头朕就写个章程,你让你那个人也写一个。只有一样,不可仗势欺人。做买卖就好好做,万一出什么动静来朕可是不护短呀。”

陆炳一笑,说道:“臣遵旨。臣一定嘱咐他们踏踏实实,低调做事。让他们正正当当的做生意。陛下,臣占得份子是不是多了些?”

钟原一笑,说道:“不多,你为朕办事,朕绝不会亏待你。过两天你在京城选个地方当总号,这就开张吧。”

至此,纵横天下三十年,无往不利,大杀四方的皇商三江阁正式成立。

临了,钟原又问了一句:“你推举的那个人叫什么名字?”

陆炳恭恭敬敬的答道:“回陛下的话,他叫黄石。”

“啊?……”钟原一下愣住了,过了一会才说:“你去把他带来,朕想见见他。”

见到皇上惊讶的表情,陆炳不明所以。但他还是急忙告辞,回府去传黄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