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极简史记
7750600000040

第40章 田敬仲完世家(齐国在战国时代的表现,山东的早期历史)(1)

齐国的开国之君本是姜子牙,但是下传到春秋末期的齐景公的时候,齐国国内却出现了一个强势的卿族--陈氏。

陈氏的第一代掌门人陈完,是陈国陈厉公的小儿子。陈厉公死后,陈庄公继位,随后陈庄公的弟弟陈桓公继位。陈桓公杀了自己的太子御寇,而陈完跟御寇关系好,怕被株连,于是他就逃亡去了齐国,被齐桓公收留。

齐桓公叫陈完在齐国做了工正(分管生产技术),同时兼管占卜(占卜也是当时的信息产业啊)。有一次齐桓公到陈工正家喝酒,一直喝到天黑,要求陈工正点上蜡接着喝。陈工正说:“臣卜其昼,未卜其夜。”意思是白天您在我家喝酒是不是安全吉利,我占卜了,但没占卜夜里会怎么样。意思是夜里喝,没准闹出打架斗殴什么的。齐桓公很赞赏地罢了酒。

“工正”陈完随后又改姓田,称为田完。

田完死后,儿子孟夷接着活着,孟夷生了田湣孟庄,后者又生了田须无,田须无又生了田无宇。田无宇是个大力士,事奉齐庄公,很受宠爱。

田无宇死后,儿子田乞事奉齐景公,做了齐景公的大夫。田乞家在自己的封地上收赋税的时候,用小斗收,用大斗借给民众,偷着给民众行德,收买人心,而齐景公不管他。于是,田氏就开始得到齐国的民心,家族日益强大。

齐景公死的时候,因为他的太子死的早,就立了自己和宠姬生的子荼为接班人,以相国高昭子、国惠子作为辅政大臣,因为这个子荼岁数太小,才一岁。田乞很不高兴,打算立齐景公的另一个儿子“阳生”为接班人,因为这个阳生和田乞关系好。

于是,田乞佯装对高昭子、国惠子特别敬顺,每次上朝,帮着他们赶车陪驾,对他俩说:“现在立了子荼,大臣们都不愿意,都想作乱呢。”又骗大臣们说:“高昭子这人很可怕,要对你们动手,不如你们先动手。”于是大臣们都被忽悠了,跟着田乞,杀入公宫,进攻高昭子、国惠子,后者赶紧组织国君的武装迎战,结果战败,高昭子被杀,国惠子逃亡,国君子荼也被杀了。

于是田乞立了阳生为齐国国君,是为齐悼公,田乞则当了相国。

齐悼公四年,田乞死了,儿子田常接班。

大臣鲍牧和齐悼公有此仇,就杀了齐悼公。齐国大臣就一起立了齐悼公的儿子接班,是为齐简公。田常寻机杀了齐简公,立了齐简公的弟弟接班,是为齐平公。田常照样当相国。

田常杀了齐简公后,怕诸侯发兵来讨伐自己这个弑君犯,就把从鲁、卫抢的土地都还给鲁卫,又和晋、韩、魏、赵相通好,又修功行赏,亲拊百姓,所以齐国倒也安定了。

田常还对齐平公说:“人都喜欢得到赏赐恩惠,讨厌刑罚。所以,以后所有施德的事儿,您干。所有刑罚的事儿,这种讨人厌的人,我来干。”这样,干了五年,齐国的政治权力都归了田常了(有杀罚之权啊)。田常于是利用法律和刑罚之权,把齐国卿族的鲍氏、晏氏以及国君一族中的强者,都给杀了。而把齐国安平以东到琅邪,都割为自己的封邑,面积大于齐平公所食的直辖地面。

田常还选出了身高七尺以上的长腿美女,填充在自家后宫,供往来的宾客、知识分子和武士进去随便风流一把。于是大家都感谢他,愿意帮着他夺姜姓齐国国君的权。田常自己也很风流,他死的时候,有七十多个儿子。

田常死后,儿子田襄子接班,接着当相国。田襄子死后,儿子田庄子接班,田庄子接着给当时的齐宣公当相国。田庄子死后,其子田和接着给齐宣公当相国。

齐宣公死后,儿子齐康公继位。齐康公在位第十四年的时候,他因为没权,就整天淫于美酒妇人,也不听政。田和于是说他不正经,把他迁到海岛上居住。

三年后,田和向当时的战国初期强国魏国国君魏文侯请求,希望他能帮着自己成为诸侯,魏文侯就上报周天子,遂批准田和成为诸侯,依旧称为齐侯。

次年,田和死掉,儿子田午继位,六年后,田午死去,儿子田因齐继位,是为齐威王。这一年,齐康公在海岛上也死了,且没有后代,从前姜子牙后代的姜姓齐国,曾经出国齐桓公赫赫霸主的姜姓齐国,彻底结束。

这时,也已经进入了战国初期。

战国初期第一位齐国君主齐威王田因齐继位以后,却不理政事,把事情都交给大夫。于是数年之间,诸侯并伐,国人不治,齐国形势岌岌可危。于是齐威王就召来了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去管理即墨,我身边的人天天说你干的不好,但是我派人去看了即墨,发现田野丰美,人民自足,办事效率很高,整个地方安宁。这是因为你没有贿赂我左右的人来赞美你啊。”于是,封给了即墨大夫一万家的食邑。

然后,又召来阿邑大夫,说:“自从你去了阿邑,朝内对你的赞美一天胜似一天,但是我派人去看了阿邑,却是田野荒芜,百姓贫苦。你这是通过贿赂我的左右大臣来求得的名誉阿。”于是,烹了阿邑大夫,那些左右平常赞誉阿邑大夫的人,也都一起下锅烹了。从此齐国大治,人人不敢饰非,诸侯闻之,二十余年不敢加兵于齐国。

齐威王显然认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核,比听人毁誉更好。

这一天,一个叫邹忌的士人又抱着琴来找齐威王,说自己会弹琴,于是给齐威王弹了一段儿,叮叮当当,很是不错。于是齐威王收留了他,让他在宫里住下。过了没一会儿,田因齐没事儿干,就自己也弹琴。邹忌推门而入,开口就说:“您弹的真好哇!”

田因齐立刻勃然不悦,按着宝剑,说:“这位先生,你刚刚被我收留下,还没听我两声,凭什么就夸好!”他又要根治虚假了。

邹忌说:“我刚刚听到您弹的,大弦似春风浩荡,小弦如山涧溪水,您把弦按下去的深,释放的舒展,大小五弦和谐以鸣,相互加益,回旋而不相害,我因此知道您弹得好啊。”

“呵呵,”田因齐淡笑道,“算你善于谈论音乐。”

“何止是谈论音乐,那治理国家和安定人民的道理也都在其中啊。”

“哦?”田因齐又勃然不悦了,说,“治理国家和安定人民,又跟这琴瑟弹奏之间能有什么瓜葛!”

邹忌说:“大弦似春风浩荡,这是国君该做的样子;小弦如山涧溪水,这是相国应有的样子;把弦按下去的深,释放的舒展,这是政令的正确样子;大小五弦和谐以鸣,相互加益,回旋而不相害,这是四时应该有的样子。琴声返复但是不乱,这是使治国实现昌盛的办法;琴声相连,上下拨动沟通,这是渡过危机的办法。所以说,琴音调而天下治。那治理国家和安定人民的道理,最和五音相像不过了。”

田因齐乐坏了,觉着这家伙真懂啊。于是俩人就就弹琴而谈起了政事,一连谈了三天。三个月后,齐威王就把邹忌任命为了齐相国。

邹忌的相国当上的太容易了,一些“稷下学宫”的人都不服。稷下学宫是当时齐威王设立的国家知识分子享乐营,各派学者都跑到里边高谈阔论。于是,稷下学宫一个身长不满七尺(一米五四以下)、滑稽多辩的叫淳于髡的家伙(从名字上看可能还是个秃子),带了七十二个稷下学宫高级知识分子,一帮人跑到邹忌的相国府来踢馆了。

淳于髡上来就大大咧咧地说了一句怪语:“我有几句心得要告诉相国您。狐白裘上,补丁了一块老羊皮,您说,这怎么样?”

新任相国邹忌说:“我明白,我不会把不肖之人混杂在贤人之中使用。”

淳于髡说:“车轴如果做成方的,想放进圆的车毂(轴承)里去,当何如?”

邹忌说:“敬受教,我会严加管理我的门下,不敢留一些杂劣的宾客。”(门下若有杂宾群小,则忠信方直之言不能进。另一个版本是淳于髡说:“棘木做的车轴,上面涂着猪油的润滑油(意思是很光滑了),放进方的车毂里,却不能良好运转。”邹忌回答说:“我会恭谨地事奉国君的左右近臣。”意思是恭顺变通。

淳于髡又说:“三个人共牧一个羊,羊吃不到东西,人也得不到休息,又是为什么?”

(呵呵,这个我也能答了,这是讲岗位编制的,一个岗位上的编制(人数),不是越多越好,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增加人,边际效益反而下降(指新人带来的新效益下降),就不划算了,所以要控制在合理编制上,不要再多。牧羊这个岗位最合适的编制是一个人,如果人多了,边际效益下降,多余的人创造的价值在减少,和三个和尚没水吃是一个道理。当时中国还没有和尚,所以说的是牧羊。)

邹忌也应声而答:“我敬承诺,要减吏省员,使他们不去扰民!”

好嘛!邹忌对答如流。淳于髡一帮人,一开始神气倨傲,而邹忌客气谦卑,随着对答的进行,邹忌越来越倨傲,淳于髡则越来越卑下。

淳于髡一身冷汗走出门口,对跟班的七十二人说:“这个人好厉害啊,我说了三句隐语,他应答之迅速直好像声音的回响一样!这个人啊,真是了不得啊!我估计他要不了多久就会被封侯的!”--服了!

不久,邹忌果然被封为了“成侯”,得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封地--下邳。而刚才淳于髡说出的话,就是“隐语”,不说穿了,但有自己的意思,看对方懂不懂,对方的答言中就体现了他懂不懂我的话,这是知识分子比拼内力的一种方法。后来的游戏“射覆”有点接近它。《红楼梦》里,贾宝玉他们还玩过射覆的游戏。

齐威王第二年,齐威王和魏国大王魏惠王在临淄见面,俩人一起到郊外田猎。魏惠王问:“大王你有什么宝贝吗?”齐威王说:“没有阿。”

魏惠王说:“怎么会呢,像寡人这样的小国,还有一寸大的珠子,可以照亮前后十二车子的,这样的珠子有十个。怎么万乘之齐国,竟没有宝物呢?”

齐威王说:“寡人当作宝物的东西和你说的不一样。我有一个大臣叫檀子,镇守南城,楚人不敢犯,泗水小国十二个,前来朝拜;我有田盼,镇守高唐,赵人不敢入黄河捕鱼;黔夫守北境,燕赵之人纷纷投诚;还有警察总监种首,是盗贼的克星。这四个人,是我们齐国的国宝,照耀千里,岂止十二乘车子。”

魏惠王听了,很惭愧,不怎么高兴地回去了。

齐威王第三年,魏惠王去北上攻打赵国。当时,在战国初期,魏国是战国首强,因为魏国的改革做的早(从魏惠王的爷爷魏文侯时代开始了),所以,魏国实力颇强,为了扩大领土,就北上攻打赵国,围攻赵国邯郸(今河北南部邯郸),以庞涓为将。赵国不支,只好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议,问:“我们是救赵国还是不去救赵国,哪个对我们有利呢?”

相国邹忌说:“不如不去救。”

段干纶则说:“不去救赵国的话,就是不义啊,而且对我国也不利。”

齐威王问为什么。

段干纶说:“假如魏国吞并了邯郸,魏国势力就加强,这对齐国有什么好处呢?但是去救的话,未必能打胜魏国。不如我们去南攻魏国的襄陵(河南睢县),以陷魏于两面作战之困境,等魏攻克邯郸后,魏军人马疲劳,我们再去打魏军,会有大的回报。”

齐威王赞同。

齐威王打算派孙膑为将前去救赵,孙膑辞谢说:“我是受过刑的人,不可为将。”于是,就以田忌为将,而孙膑为军事,孙膑坐在一辆缁车里,坐着给出计谋。田忌打算带兵去赵国,孙膑说:“解开纠缠的绳子,不能乱抓一气,给人劝架,不能自己也跟着打。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魏国攻赵多年,轻锐士卒枯竭于外,老弱病残疲敝于内。我们应该引兵疾走魏国都城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庞涓必然松开赵国。赵国如此则得救。这样,我一举而解赵之围,且收弊于魏也,抢它魏国一些地方。”

田忌按照这个办法,进攻魏国都城大梁。

到了十月份时,魏将庞涓终于攻下了邯郸,庞涓看见齐军在攻打自己的都城,大怒,就急行军回救大梁。这时,魏军长期作战,已经疲惫,在急行军回来的路上,齐军的桂陵伏击魏军庞涓,大败庞涓。

齐威王十四年,魏惠王又命庞涓向西去攻打韩国,韩国的南梁被魏军围住,附近的国都也危在旦夕。韩国也没办法了,赶紧向东方齐国求救。

齐威王问下属:“我们是早点去救好,还是晚点去救啊?”

田忌说:“救人要趁早,不然韩国就臣服于魏国,成了魏国的小弟了。”

孙膑则说:“应该晚救。我们急于出兵,等于代韩国受过。一旦齐、魏两国两败俱伤,韩国就会收取渔翁之利,弄不好我们还要受制于韩国。所以我建议,让韩魏互相激烈拼杀,然后再出兵攻击疲惫之魏,解救危亡之韩,收取更大的尊名。”

于是,韩国使者带着齐威王的口头鼓励又回到了中原战场。韩国自以为有了后盾,遂连续向魏发动五次强大反攻,虽给魏军以一定削弱,但“五战不胜”,陷入了危亡之境。韩国于是急了,又来齐国求救,说愿意把整个韩国都抵押给齐国,请齐兵相救。

齐国这时看魏国已经消耗得不少了,韩国也极其服从于自己了,方才令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援韩。

庞涓旋即离开南梁,迎着齐军而来。齐军于是大踏步撤退,庞涓急剧追赶。齐军在撤退路上,孙膑对大将田忌说:“赵魏等国的兵将,素来悍勇而轻视齐军,齐军号称胆怯。善战之人,要因势而利导。兵法云,一百里为了追利而急着跑,必然蹶败上将军,五十里为了追利而急着跑,只有一半的人能到(其他都掉队了)。咱们进入魏国境内后,第一天做十万人吃饭的灶,第二天做五万人吃饭的灶,第三天做三万人的。”

田忌依计而行,庞涓追着行军了三日,于是大喜,说:“我就是知道齐军是怯懦啊,三天时间,士兵就逃跑过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