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秦汉三国皇帝传
7749600000142

第142章 蜀汉(2)

那蜀军都遍地扎营。自巫峡延至猇亭约有数十里,前部督叫作张南,大督就是冯习。且由刘先主调回吴班,引兵数千,就吴营西前立寨。眼见这种形势吴将又忍耐不住,又向陆逊请战。陆逊还是不允。吴将韩当、徐盛实在有点急躁了。便对陆逊说:“让我们出战,若不敢胜,愿按军法。”陆逊这时没有讲可允否,只是说诸君与我来观察敌情,便出营遥望多时。扬鞭西指说:“前面山谷中隐隐约约地笼罩着好多杀气。必有大量伏兵,蜀想引我们入伏。便可以掩杀我们,我们岂肯坠入他的诡计?故坚持不同意诸将出战。”诸将听后,只好暗暗冷笑。不得已随逊回营。过了三日吴班引蜀兵退,山谷间果有蜀兵拥着主子,徐徐回去。吴将才知陆逊是有先见。但时间过去数月,未见一点战功,总不免有将领笑逊庸懦。陆逊也不在乎,再过了几日陆逊上表孙权说指日破蜀。诸将闻悉,不知他葫芦里卖什么药。

再蹉跎了些时间,已是盛暑,红日炎炎。蜀军大营移至树林间屯驻,避暑乘凉。陆逊还未尝发兵截击,忍到了一天的翌晨,陆逊便召入诸将道:“今日方可破蜀了愿大家努力。”诸将道:“破蜀的时间应在先前,现在蜀兵深入五六百里。连营相望又有七八月的时间了,什么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了。我们怎能去破得呢?”陆逊笑着说:“刘备转战一生经历了不少事情。他亲自率兵来此打仗,事先一切都考虑得稳妥停当了,且来到此地时间这么长了。一直没与我方交战把他的原计划已打破了,现在他们的兵由于时间上的久拖已经疲劳了。战斗意志也松懈了。正在这个当儿,我们便好进攻呢!”说完便令鲜于丹引兵往攻,韩当、徐盛为后应迅速前进。不到半日,三将败回帐禀报:“蜀兵势大,难与争锋。末将等攻他一营,各营齐至,首尾相应,因此致败。”陆逊不慌不忙地说:“我有破蜀计策,今天定可成功。诸君可早食晚餐入帐受计。”未几,日已下山,将士们吃了晚餐入帐待令。待至天色已晚,陆逊对诸将说:“用火攻,并分拨诸将各执火具去烧蜀营。”

刘先主在营夜坐,正与将佐谈论军机。从事程畿说:“近日军营上面有黄气罩住,长十余里,广数十丈,恐与全军有碍,不可不防。”先主说:“吴军屡战屡败,怕他什么?”正论之间,忽由军吏入报:“吴兵来攻各处火起。”先主一惊忙说:“快快传令张南、冯习等将小心迎敌。”军吏即出,又有趋入道:“冯、张二营已被吴兵烧毁了。”先主忙披甲上马,出营了望,已是四面八方火光缭绕,渐渐地烧及御营。并且喊声四震,不知有多少吴兵前来劫营。蓦见将军傅彬踉踉跄跄前来报知:“冯习、张南并皆阵亡。”这时先主只好令傅彤断后,自率亲军西走一面,令从事程畿赶快去通知水师上岸援应。傅彤随驾速行,到了马鞍山。吴军四面环集,进退无路,不得不上山驻扎,令傅彤据住山上,只遥见火势燎原,好容易俟至天明。望得长江一带,尸骸重迭,随流而下。先主且愤且惭道:“我乃为陆逊竖子所折辱嵋非天数。”言刚完,又有军弁趋至说:“吴军放火烧山,傅将军危急万分,请御驾速行裁决。”先主决意再统领兵冲突了好几次仍然不能出围。未几又是傍晚了,吴兵各去晚餐,好在钻这个空子,傅彤拚命杀出个口子让过先主,叫他速行,自己截住吴军,吴军见状又来环击,彤与他力战多时,看看手中的人尽死。吴兵叫他投降,只听得傅啗彤喊声:“吴狗,大汉将军岂有投降于你。”说着又格死吴兵数人,身受重创力竭捐躯。先主惶速奔,后面吴兵穷追越来越多,乃令将士脱甲塞路,纵火焚甲,阻断追兵。吴兵拨去残甲,仍然追击蜀兵,沿路溃散只剩得骑士百余人随着先主。先主长叹道:“我命休了。”语音刚落,见前面又有蜀兵趋至。为首大交乃是翊将军赵云。先主方转忧为喜,忙令他截住吴兵,自引百余骑,入白帝城。

赵云本在江州督粮,因见东南方向火光冲天。不知前军胜败,因领兵前来,亏得有此一举,才得杀退吴兵,保回主驾。此外蜀中将士多半伤亡。从事程畿奉命往召水师,水师已被吴军掩击逃得精光。吴军围船,程畿拨剑自刎。还有蛮王沙摩,阿攀,众从蜀亦至战死,余如蜀将杜路、刘宁等穷蹙投吴,还有镇北将军黄权被吴军截断归路,却引兵投魏去了。

五、国体构建及主要对民政策

三国鼎立国土面积就算蜀汉最小。它只统有荆州在长江以南的四郡,益州各郡扩大到汉中地区,故人口也就算蜀汉最少。上层建筑各领域的官制、法制建制如同汉朝一样不变。

在对民政策方面,该地区受战争破坏较轻,刘备入蜀以后实行团结当地豪坤的政策,发还地主们的田地和房屋鼓励他们领导和组织流民发展农业生产恢复经济。同时对手工业和商业要采取鼓励优惠的政策使之发展较快,最著名的手工业有纺绵业当时有“魏市于蜀,而吴亦资西道”即魏人到蜀地来买卖东西。吴人的钱也往蜀地跑。可见蜀的经济是较发达的地区。

六、重要文化科技成果

蒲元是个铸锻工匠,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冶炼经验和制造技能,成为当时著名的造刀能手。史书记载他曾为刘备制刀5000把。他所制的钢刀能削铁如泥。

七、略评本帝

昭烈帝刘备立志讨奸平乱护国。但历经艰辛,终不能实现。最后落了个三分天下有其一。他的一生真是战斗的一生,满身创伤。屡屡疤痕到处碰壁到处站起,不妥协,不放弃,且败且战不灰心,不退却,坚持到底,做了个三分之一的中国皇帝,总算有点安慰,有人说他是个悲剧英雄。

蜀后主

一、本帝的根基

后主—姓刘名禅字公嗣。207~271年享年65岁。在位四十年(224~263)国号承蜀汉。国都成都。年号:改元者四即:建兴十四年,延熙二十年,景耀五年。炎兴一年。

太皇太后:元。

太上皇:无。

皇太后:尊吴皇后为皇太后。

皇后:张氏继后又张氏。

皇妃:张氏、王贵人。

皇太子:刘璇。

皇子:共七子除太子外尚有:刘瑶,封安定王;刘琮,封河西王;刘瓒,封新平王;刘谌,封北地王;刘恂,新兴王;刘虔,封上宪王。以上子生母均未载明。

皇女:一女嫁亮子。

谥号:怀帝。

庙号:后主。

墓寝:不载。

二、任前简历

刘禅小名阿斗。甘夫人生。刘禅从出生的那一天起至当皇帝前简直没有过上一天安逸的日子。战争的颠跛,炮火的灰尘受尽了苦难。长坂坡被冲散,亏赵云辗转救出。有说团圆后又失散被卖给扶风人刘括。刘括得知禅为备儿后并为娶妻生得一子。几年后刘备解放了益州,有个刘禅邻居姓简,当上了刘备的将军。恰好备派他去回乡办事,由刘禅与他说出了自己的身世,后由简将军告诉了统治汉中的张鲁。张鲁大喜,认为是个结好刘备的好机会。便为刘禅洒浴更衣送与刘备。这段历史由《三国志》书注释者装松之经过与其他传记比较考证后又否认了。反正刘禅是在动乱的年代里成长起来的,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他12岁立为王太子,14岁立为皇太子,17岁嗣皇帝位。

三、嗣位背景

刘禅当上皇帝,他已是具备了三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第一,刘禅是刘备的商妻长子于汉献帝建安24年(219)立为王太子;第二,蜀汉章武元年(221)立为皇太子;第三,有诸葛亮效忠其父,真诚辅位。

昭烈帝刘备驾崩由诸葛亮在永安主丧棺殓。并率百官奉丧还成都。太子禅年方十七岁,在都留守,但出都门守侯,梓官灵迎入正殿,举哀行礼,礼毕读遣诏:“朕病殆不自济,人年五十不称,朕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但以你兄弟念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及可服人,你父德薄不是效也。你兄弟政事丞相,更求闻达无替朕命!”太子禅拜受遣昭,亮即请禅嗣位改元建兴。是为后主。

四、任期要闻与轶事

1、朝廷上下

诸葛亮英明辅政首一着

诸葛亮扶刘禅即位后。首先就把因谏阻先主伐吴而得罪入狱的秦宓释放了出来。亮说宓也是法正一流的人物。他叹息法正早死。不能的话这次法正定会劝阻先主。即使不听只要法正跟得去了,也不致惨败。所以把秦宓释出来以后让他做了个益州别驾。

接着后主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府治事并仍然使领益州牧,大小政务皆归裁决。后主便当个现成皇帝罢了。这时候又有个益州部将叫做雍罔的,他竟杀死益州太守叛蜀附吴,亮因新遭大丧未便动兵。且意在和吴伐魏故决计暂时搁过一边。广汉太守邓芝,入为尚书,他窥知亮意,便向诸葛亮提出向吴修好。亮欣然道:“我早就有此意,可就是找不到合适人选到东吴去联络,今便幸得人了。”邓芝问是谁。亮答:“就是你使君哩!”邓芝亦不辞奉命即行。

吴王孙权正在再迁鄂县,改名鄂为武昌作为武都。闻蜀中遣使到来,心里想他的来意是什么呢。上次吃了我的败仗,还会来求和吗?于是不肯接见。邓芝待了两日作书至权道:“臣今日到此,不光是为蜀,并且为吴。若大王不愿见臣,臣就去了。”孙权得到了邓芝的书,即召他见。邓芝行过了礼便开口问孙权:“大王今日是想与魏和还是想与蜀战呢?”孙权答道:“我不是不愿意与蜀和好,我是怕蜀主幼国小,不足敌魏,所以尚未好决定。邓芝听了孙权的发言,立即应声说:“大王为盖世英雄,诸葛亮亦一时豪杰。蜀有重险,吴有三江,若互为唇齿,进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峙立。今大王甘心事魏,魏必征大王入朝,奉王子入侍,一不从命,便当奉辞伐叛,蜀亦顺流进取。臣恐大王两面受敌,江东地不能复有了。请大王熟思!”孙权听后思索了良久便说:“君言亦是,孤当与蜀联和,烦君先归通报,我当遣使订盟便了。”邓芝乃辞归。

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即蜀建兴二年(282),吴遣中郎将张温去蜀方回访。张温到得成都。后主立而接见,并由诸葛丞相等优礼相待,与申盟好。张温谈笑自若,颇有傲窖。过了两日,便辞行东还。丞相诸葛亮带领百官,亲自送行。

在温未启行之前,亮设宴款待张温。这里还有一段小故事:文武百官,基本到齐了,独秦宓没有到。亮很着急,多次派人摧促,好多时都还不见人来。这时张温发现了亮的焦急表情。便问亮还要等谁来呢?亮只好答道,我这里益州的学士秦宓,刚说完,秦宓也就来了。张温打量了一下秦宓,便笑着说:“君为益州学士,究竟你所学的些什么东西?有多高的学问呢?”秦宓听了有点不高兴地回答说:“我蜀中的儿童个个都学,何况我这一辈人当然应该学习。”张温接着问说:“君既在努力学习想必你一是懂得天文罗。哪我问你,天有头么?”秦宓随便答道:“有呀,”张温问在何方?宓答:“天在西方,有诗云:‘乃眷西顾’,可知西方有头。”张温又问:“天可有身否?”宓又答:“天处高听宇,若天无耳如何得闻?”张温问:“天有足否?”宓复引《诗》言‘天步艰难’一语证明有足。张温又问天有姓否?宓答言姓刘,温问如何知晓?宓答称天子姓刘可以推知。温复说:“日生于东,”宓不待说完就接口说:“日虽东升,至西必没。”说得张温,瞠目结舌,不敢再言,急得汗流浃背,满面生惭。还是诸葛亮替他排解,才勉强饮了数杯,才算告别。诸葛亮又令邓芝偕行。

到得武昌,请张温先报孙权。然后进见。孙权向他们说:“两国通好若得同心灭魏天下太平,从此可二主分治,不是一个很快乐的事情吗?”可是邓芝却直答道:“天无二日,民无二王。现在我团结一致,待灭掉了魏之后,就看天命所归了。但作为君主的一定要有才有德,才能服民心,顺民意,做臣子的也才会对其尽忠。到那时若两边的力量相等的话或许还需要通过战争,才能达到统一,才有太平至治的日子呢?”孙权大笑道:“君在今天何必诚肯地讲得那么清楚呢?”所以也厚礼相送邓芝归蜀,至此吴蜀又往来如新了。这就是诸葛丞相,首辅后主,所做的第一件事哩。

亮殁臣有变 险过安如故

诸葛亮接受了先主刘备的遗嘱,总想秉承先主的遗志,在他的有生之年,力图灭魏拒吴统一中原,辅佐后主坚固社稷,造福人民。故在安定南中以后,不久即自请北伐,一战失利,决来二次,直至大胜,蜀军才得班师。既而又是定方略:“先联吴抗魏。”声势浩大震撼魏廷。魏王亲征,不料遇战则退,魏大将军司马懿持势高昂,碰上了诸葛兵采取坚壁固守,一兵不出。两下里相持三月有余。诸葛亮无奈,只是内心郁愤成疾,渐致不起。后主闻信忙遣仆射李福省视,并咨询亮的治国和抗曹大计,亮略与谈论,遣福返报。李福辞去,数日后又复到,亮病已加重,见了福面便对他说:“我知君来意,后事不暇细谈。可尽顺蒋公琰。”福又说道:“公琰后谁可大任?”亮答道:“费文祎。”福再问亮不语。又召入杨仪,姜维密嘱后事,并及退兵方法。且令左右扶起榻中,出营回望。时正黄昏了,夜色沉沉忽有一大星,自东北来,色亦有芒,流至西南欲向营中坠下。亮不仅失色哇的一声,呕出一口鲜血,接连尚带着喘声。左右见亮不可支,扶令就寝。亮对着杨仪,姜维道:“天象如此,命已难延,只怕不能与诸君讨贼了!”遂口授遣表,令仪写好,挨至夜半,竟尔寿终,享年54岁,时为蜀汉建兴十二年(235)八月二十三日。

却说杨仪,姜维依着诸葛亮遗嘱,秘不发丧,但将尸骸安载车上,拔营徐退。当有魏谍报知司马懿,懿闻诸葛亮已死,便放胆追来,将及蜀兵了,忽见蜀兵回旗,鸣鼓前来截击。蜀兵并高声大喊司马懿休走,此番中计快来送死。司马懿听着拍骊便走,魏兵见懿奔,亦弃甲兵仓惶逃命,跑了好几十里,不见后面动静,方才停住。再使探听蜀兵虚实。回报说,蜀兵尽退入斜谷。揭举白旗为亮发丧。懿再转身往追,驰至赤岸。毫不影响。料知蜀兵去远只得退去。及回视蜀兵营垒,无一不布置有方,因即叹息,赞美孔明真天下奇才呢。又对诸将说:国家有福,丧敌人的良才。从此我们可以高枕无忧了,遂引兵回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