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你最喜爱的智慧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7715800000020

第20章 人生智慧篇(10)

夜黑时分,这块宝玉忽然光彩四射,把一屋子照得通亮。农民一家吓得战战兢兢,忙跑去告诉邻居。邻居故作惊慌地叫道:“不得了,鬼神就要降临了,快把怪石丢掉!“农民慌忙抱起石头,飞跑出村,把它远远丢在野外。

邻居暗中尾随,等他把石头丢掉以后,这个邻居又重新把它拣了回来,藏在家中。

第二天就偷去献给魏王,魏王看见这块斗大的宝玉,十分惊异,连忙叫玉工来鉴别。

玉工进门远远一望,连看都没顾得上仔细看,倒头就拜贺说:“大王洪福,得此无价之宝!“魏王问他值多少钱,玉工答道:“卖掉五座城池,也只够看它一眼。“魏王大喜,立刻重重赏赐那个献玉的人。

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没有真知灼见,陷于真伪不分、是非莫辨的情形下,也正是他最容易受骗上当的时候。释车而走齐景公到渤海湾去游玩。风和日丽,景色宜人。齐景公玩得正在兴头上,忽见一人骑马飞奔而来。

原来,是一位驿使前来报信。驿使下马叩拜,向齐景公报告说:“君侯,大事不好。晏婴得了重病,病情很严重,眼看要死了。恐怕您赶不上看他最后一眼了!“齐景公立即站起,急出了一身冷汗。大臣得病,什么时候都会有。为什么晏婴得病让齐景公这么着急呢晏婴,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连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正卿(正卿即宰相)。他在齐国执政五十多年,提倡节俭,身体力行,谦虚谨慎,礼贤下士,辅助国君,把齐国治理得很好。他是一位既懂内政,又懂外交的全才,天下各国都称赞他为贤相。晏婴是齐景公最倚重的宰相,他突患重病,齐景公能不着急吗齐景公刚站起身来,又有一个驿使飞马前来报告宰相晏婴的病情。

齐景公命令:“赶紧把烦且(烦且,骏马的名字)套在车上,让韩枢(韩枢,驾驭马车的能手)亲自来赶车!“侍从人员看到齐景公急得团团转的样子,谁也不敢怠慢,迅速把骏马烦且套在车上。韩枢接到齐景公的命令也急忙赶来,亲自替齐景公赶车。

齐景公心急火燎,怕见不上晏婴最后一眼。一个劲地催促车夫”快点、再快点”,马车前进了几百步的距离,齐景公觉得韩枢赶车不够快,就把马缰绳从韩枢手里夺过来,自己亲自赶车。

马车大约又前进了几百步,齐景公觉得这匹马跑得不快。于是他就放弃了马车,跳下车来,自己往前猛跑。

凭着烦且这样的骏马和韩枢这样的驾车技术,齐景公还以为不如自己下车跑得快呢。

违背客观规律,一味蛮干的人,反而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正所谓”欲速则不迭。“齐侯之鞋春秋时期,齐景公从鲁国请来一个鞋匠,为他特制一双鞋子。这双特制的鞋子,非常得漂亮,鞋带是用黄金做的,用白银镶边,再缀上珠宝,用美玉装饰鞋头,鞋的长度足有一尺。

齐景公认为只有这双特制的鞋,才与自己这个拥有万辆兵车大国君主身份相称。在一个大冷天的早晨,他穿着这双特制的鞋上朝处理政事。

宰相晏婴上朝来了,齐景公很尊重这位三朝元老,想起身去迎接。由于穿在脚上的这双特制鞋太重,他迈不开步,仅仅能抬抬脚。

他问候晏子说:“相国,外边的天气很冷吧?”晏子看到齐景公穿的鞋子让他迈不开步,就借机劝谏说:“君侯怎么问起天气冷不冷呢?古代圣人制作衣服,要求冬天衣服做得又轻又温暖,要求夏天的衣服又薄又凉爽。现在君侯脚上的鞋子用金银珠玉做成,冬天穿起来冷上加冷,而且鞋子沉重得超过了脚的承受能力,这就违背生活常理了。这双鞋是谁为君侯制作的?”齐景公说:“是从鲁国请来的鞋匠制作的。“晏子说:“臣以为鲁国的这个鞋匠有三大罪状,请允许臣讲。“景公说道:“他给寡人制鞋,费了很大的精力才给寡人制成这么漂亮的鞋子,而他得到的奖赏还不够这双鞋子的百分之一,寡人还嫌赏他的不够,相父为何说他有罪呢?”晏子说”鲁国的鞋匠不知道季节的寒暖变化,不知道脚能承受的重量。违反生活的常理,这是他的一大罪状;做鞋不按常规操作,做出这双不伦不类的鞋,使我们君侯受到天下各国的嘲笑,这是他的第二大罪状;耗费钱财,对国家没有功效,招致老百姓的怨恨,这是他的第三大罪状。臣请求主上立即下令,把他逮捕,交给司法官员按罪论处!“齐景公觉得鲁国鞋匠制作这双鞋很不容易,坚决要求放过他。

晏子也很坚持自己的态度,坚决不肯放过鲁国的鞋匠。

景公说:“寡人真的不明白他究竟错在哪里,这双鞋是寡人让他做的,你要处罚就处罚寡人吧,但请相父饶了那个无辜的鞋匠。“晏子坚持说:“不可以。我听说,为做善事而使自身受苦的人,他应该受重赏;为做坏事而使自身受苦的人,他的罪恶更重。“齐景公无话可说了。

晏子退出去,直接向职官司法的府衙走去,到了那里就命令那儿的官员立刻将鲁国的鞋匠逮捕,派人把他押解出境,永远不准他进入齐国境内。

从此,齐景公脱下了这双鞋,再也不穿它了。

只知追求奢华而不注重实用,以至于违反生活常规,是十分愚蠢的行为。

邹忌比美春秋时期,在齐国有一位被公认的美男子,别人都叫他徐公。和徐公家离的不远,有一户人家,那家人的主人叫邹忌。

邹忌也是一个长得还算魁伟漂亮的男子。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对着镜子,问他的妻子说:“你看我比那个徐公哪个漂亮些?”妻子答道:“当然是我相公漂亮了,他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徐公是名闻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更漂亮,所以又去问他的小妾:“你看,我和徐公比,哪个漂亮些?”妾也回答:“徐公虽然漂亮,但他离您还差的远呢!他怎么能和您比呢?”邹忌听到妻妾都这样说,感到很得意,心想:连妻妾都这样说我,那肯定就是我最美了。

过了一天,有个客人来邹忌家拜访他,邹忌就摆下了酒席去招待他,席间,邹忌又顺便问了问客人:“你认为我和徐公比美,哪个更漂亮一点呢?”客人的回答也同样是:“徐公没有您漂亮。“这句话使得邹忌更加得意了,他现在都不知道自己有多漂亮了。

又过一天,徐公来到了邹忌家里,邹忌就把徐公的面貌、身材、姿态等各方面都仔细打量了一番,又暗中和自己相比,始终看不出他什么地方比徐公漂亮。

徐公走了以后,他又去照了一回镜子,更觉得自己比徐公大有逊色。

邹忌为这事夜晚睡不着觉。他想了又想,终于得出一个结论:“妻子对我有偏爱,当然要说我漂亮;妾呢,她是怕我的,所以也说我漂亮;至于客人的当面捧我,那还不是因为他有求于我吗?”人贵有自知之明,当权者要广开言路,不要被假话蒙蔽。行不在服墨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道德家。

有一天,墨子的弟子报告墨子说:“先生,外面有一个穿着儒生服装的人请求与先生相见。“墨子说:“请他进来吧!“一会儿,那个人跟随墨子的弟子进来。他复姓公孟,信奉儒家学说,是孔子弟子的弟子,人们尊称他为公孟子。

只见他头戴着青布冠,穿一身儒生的服装,腰带上还插着笏(hu)板(笏板,是古代朝会的时候所用的手板,有事记在上面,防备遗忘)。

他洋洋自得地问墨子说:“请问先生,作为君子是穿上某种服装之后才有所作为呢?还是有所作为以后才穿上某种服装呢?”墨子回答说:“人有作为没有作为,不在于他穿什么样的服装,关键在于他的行为如何。“公孟子进一步追问:“凭什么得知这样的道理呢?”墨子解释说:“从前,齐桓公头上戴着高冠,腰间系着宽大腰带,身佩金剑,手持木盾,他治理齐国,把齐国治理得很好。晋文公身穿粗布衣服,外套老羊皮袄,用熟牛皮系挂着长剑,他治理晋国,把晋国治理得很好;楚庄王头上戴的法冠还系着丝带,身上穿着的衣袍十分肥大,他治理楚国,也把楚国治理得很好;越王勾践剪短头发,身刺花纹,他治理越国,也把越国治理得很好。这四位君王,他们的穿着不同,但是都很有作为,建立的功业同样显赫。我凭这些懂得有作为的人不在于他们穿什么样的服装。“公孟子说:“讲得好!我听说:’赞赏好的主张而不尽快实行,是不吉祥的。‘我愿意脱去儒生的服装,更换掉儒生的青布冠,再来拜见先生,可以吗?”墨子说:“不必了,请你就穿这身衣服与我相见吧。如果一定要丢弃笏板,更换青布冠,然后再与我相见,那么不就等于说一个人有没有作为果然取决于他的穿着打扮了吗!“一句话把公孟子也说笑了。

一个人的行为和穿着打扮没有必然联系,要有所作为,就不必刻意追求着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