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最使中学生感恩的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7714600000024

第24章 故乡的小河(10)

而鞋子,终于不堪重负地全面投降了,我这次用钱买了一双新鞋,踩在大地上,暖暖的一如博大的母爱前不久看了一个娱乐电视节目,国内一个明星和他母亲的故事。这位明星有了钱以后非常孝顺他母亲,他母亲天天到处游山玩水,和一群时尚的老太太老爷爷全国各地跑。看了这节目以后我很羡慕这位明星,因为他可以使他母亲获得很多快乐。而这快乐别人是无法给予的。同样是来自农村的我,读了文章之后,内心有一种拷问,那就是我们能给予母亲什么?文中的“我”显然为了给母亲治病的2000元钱都到处去借,最后只得卖血。母亲得救了,就是“我”最大的欣慰。当然母亲如果知道“我”那2000元钱是卖血凑齐的,她肯定会很痛苦。这时候,我明白母亲和子女之间的爱是很单纯,就像那位明星母亲一样,她并不奢望从儿子身上得到什么。原来,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健康快乐,而不是去获得什么。所以,这种爱最纯粹,它超越了人世间所有的爱。一块手表二十多年前,手表还是稀罕物。那时我读高中。有一天,同桌李升买了一块新手表,戴在手上,挽起衣袖,神气得很,惹得全班同学羡慕不已。班上很快又有几个人买了新手表。

我做梦都想拥有一块手表,也好让别人羡慕一回。礼拜天回家的时候,我就鼓起勇气对母亲说:“妈,我想买一块手表。”

母亲说:“我们连稀粥都快吃不到嘴了,哪有钱给你买手表?”

我很失望,草草喝两碗稀粥准备返回学校。可是父亲忽然问:“你要手表干什么?”我又燃起一点儿希望,就骗父亲说:“现在加班加点复习功课迎高考,毕业班不按学校的时间表上课,班上人人戴手表,自己看时间。”

我等父亲说一句买手表的话,可他蹲在门口吸烟,什么也不说。

我两手空空回到学校,再也不做戴手表的美梦了。不料,几天后,母亲到学校来,掏出一个小小的花布包,揭开一层又一层,里面竟是一块崭新的手表。

母亲说:“戴上吧。”

我接过手表,戴到手上,立刻有一种轻飘飘的感觉。我挽起一圈衣袖,好让别人看见我的手表。

母亲却把我的衣袖放下来说:“这么贵重的东西,用衣袖罩住,也好护一护。千万别弄坏,更别弄丢,我走了。”

我把母亲送到学校门口问:“家里怎么突然有钱了?”

母亲说:“你爸卖了一回血。”

父亲卖血给我买手表!我的脑袋嗡一声响,心里难受极了。我怎么能拿父亲的卖血钱向同学炫耀呢送走母亲后,我就把手表取下来,重新用布包好。当天我就向同学打听,有谁要买新手表。同学们问我自己为什么不戴手表,我说不想戴。他们不信,认定我的手表一定有毛病,没有一个人愿意原价买下。不给到原价我又不肯卖,少一块钱,父亲就自流一匙血啊最后,我请班主任帮忙寻找买主,并流着眼泪把我为虚荣骗取父亲卖血钱的事告诉他。

班主任拍拍我的肩膀说:“别难过。我正好要买一块手表,就转让给我吧。”

班主任按原价买下我的手表,我用这笔钱交了两个月的伙食费。

第二年,我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在远离家乡的地方工作。忙忙碌碌中,不知不觉又过了十多年。今年,我的儿子上初中了,我准备给儿子买手表,才又记起当年那块手表来。不知道它还在不在。

回老家过年的时候,我顺便找到当年的班主任,问起那块手表。

班主任头发都花白了,他说:“手表还在。”

那块手表不但在,而且还用母亲当年的小花布包着,一层层揭开,里面的手表竟然还是崭新的我惊奇地问:“你怎么不戴它?”班主任说:“我等你回来赎呢。”我又问:“你怎么知道我会回来赎它?”

老师说:“因为它不光是一块手表,更是一个人的良心。”

年轻时虚荣心比什么都强,看到别人穿着时尚的衣服自己也想,看到别人骑着漂亮的自行车自己也想拥有。这不,作者看到别人的手表自己也想在自己的手腕上看到。但在贫苦的家庭中得有一个理由才行,作者说学习要用。对于农村人来说,孩子只要说学习用的,即使父母卖血卖骨头都愿意。有的父母为了凑齐子女大学学费,竟然自杀捐卖器官。可怜天下父母心!本文作者的父亲为了儿子的手表也去卖血了,值得庆幸的是,当作者知道手表是父亲卖血买来的时候,他很内疚自责,那颗并未泯灭的良心终于苏醒了。父亲的卖血换回儿子良心的一次苏醒,虽然不可取,但还是值得的。儿子最终考上了大学,多年以后那个手表还在班主任手里。不可否认,那个手表见证了一个人良心的反复转变。独腿人生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别墅是为有私车的人准备的,因此与世俗的闹市区总保持一段距离。我没有私车,只得乘公交车去。下车之后,眼看约定的时间就快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朋友事先在电话中告诉过我,若坐三轮,只需3元。为了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是问了价。车夫说5元,并开导我说:“总比坐出租合算吧,出租车起价就是6元呢。”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5元再加一元,就是3元的两倍呢。于是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这时车夫说:“上来吧,就收你3元。”这样,我高高兴兴地坐了上去。

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口气对我说:“我要5元其实没多收你的。”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3元呢。”他说:“那是因为你下公交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3元。”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当然我还是只收你3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地看了看他。他穿着这座城市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穿的黄马甲,至少有50岁以上的年纪。

车行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儿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且,车轮不是滑行向前,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得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左腿!他右边只有一截黄黄的裤管,挽一个疙瘩,悬在空中,随车轮向前“冲”的频率前后晃荡着。

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我刚30岁出头,有130多斤的体重,体魄强壮,而他比我大20多岁,身体精瘦,且只有一条腿,然而,我却大模大样地坐在车上,让他用独腿带我前行。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胸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路去。”可我又生怕被他误解,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儿坡都骑不过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顽固地不肯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黝黑的后颈上的筋一根根绷起,像跟自己在较劲。

坡爬上去后,我说:“你真不容易啊!”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呢!今年初,我一口气蹬过80多里,而且带的是两个人!”我问怎么走那么远?他说:“有两个韩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别人的车他们不坐,偏要坐我的车。他们大概是想看我出丑吧,没想到我这条腿还争气,一段路也没落下。下了车,那两个韩国人流了眼泪,说的什么话我不懂,但我想,他们一定不会说我是孬种。”

不由自主地,我又看着他的那条断腿。我很想打听一下他的那条腿是怎么失去的,可终于没有问。事实上,这已经无关紧要了。他已经断了一条腿,而那条独腿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这就足够了。我想,如果那条断腿也有在天之灵,它一定会为它的主人感到自豪。

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

我正纳闷儿他隔这么远就把车停住了,他回头满怀歉意地对我说:“我本来应该把你送到的,可那是一幢高级别墅,往别墅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啊……我怕你被你朋友看见……”

我不由心中一紧,鼻子酸酸的。我赶紧给他5元钱,但他坚决只收3元。

朋友果然在大门边等我。他望着远去的车夫说:“你为什么不让他送到?那些可恶的家伙总是骗一个是一个!你太老实了。”我没有做声。议完事,朋友留我吃饭,我也坚决拒绝了。

回来时我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罗伟章的小小说《独腿人生》此前已看过两遍,无论是罗伟章的小小说还是他的中长篇小说,题材都是关注底层人们,关注生活在最贫困中的人。可以说,罗伟章是位很有责任的作家。《独腿人生》展现了一个坚毅男人的形象,虽然他只有一条腿,在上坡时依然没有妥协:在韩国人面前也没有丢脸。作为只有一条腿的人来说,生活肯定不容易。文中的独腿男人却不需要别人的施舍来养活自己,而是靠自己的双手去生活,靠自己的一个好腿去挑战生活。这时,你能看到他乐观、坚强、有自尊心、敏感,永不服输。作者深深被震撼了,确实,难道我们有两条腿还不能好好走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