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亲子教育万事通
7714300000048

第48章 寓教于乐的幼儿游戏(4)

1岁半的孩子可以学认数字,最先学会1和8,以后区分4和7或2和5,最后分清6和9,2岁前后可认识10个数字,用数字卡片可以摆出十几、二十几、三十几,也可摆出3位、4位,学读几千几百几十几,孩子们刚学会认数就十分喜欢说出门牌号码、汽车牌,能用几千几百几十几读出来,他们非常自豪。这时孩子记数的兴趣甚浓,家里的电话号码都会背诵。3-4岁时,可学会将数字倒过来背诵,如将3547背成745倒数数也是中国孩子的特点之一。4岁会从20倒数到倒数的关键在10转到9可能出错的位置上,大人可和孩子一起数,每人倒数一数,大人从32起,孩子说31,大人再说30,孩子说29,以此类推,倒数数有利于孩子做减法。

游戏使算术变得很轻松,很快乐,很容易。

金锻炼孩孑的手指宜做的游

(1)拇指相打。拇指相打的方法是

的信息比其他四指强,因此,拇指的运动

(2)猜拳游戏。猜拳是孩子们玩的游戏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世界各地都有类似的游戏。经常做“猜拳”游戏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你不妨做个试验,当你“猜拳”时大声喊到“包、剪、锤”,孩子十有八九会出“包袱”(即五指分开),因为这是猜拳中最容易出的手势。于是你从容的出剪子(握拳伸出食指、中指)赢了他。等猜到第二次时孩子该想了,刚才大人出的是“剪子”,…要赢“剪子”就得出“锤”,于是就做了“锤”的手势(握拳)。而你却出了“包袱”。到了第三次,孩子想用剪子赢你。等到第四次出的时候,

三种手势都出过了,再出什么才能赢呢?于是在短暂的时间里大脑爸爸或妈妈与孩子双方将手的四指相互握住,拇指竖起,并各自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随意转动,用以躲闪对方的攻击,同时伺机用拇指把对方拇指压倒取胜。在大脑运动中枢,运动拇指所产生迅速地思考着,这对推理能力的增强是极为有益的。

(3)弹杏核。准备杏核(石子、硬币)若干,每人数量相等。先每人握几枚(全部也行),大家同时出示,数量多的先弹。游戏者先将杏核在地上撒开,用小指在2枚杏核之间划一下,再用手指弹其中的1枚,使之与另1枚相碰(但不得碰及其他)。碰到了可取其中1枚,余下的以同样方法进行,直到失败或只剩1枚为止。注意,划线时不能触及杏核。取杏核时只能触及拿的那枚,如触到其他杏核均为失败。

泥土游戏。泥土游戏是手指运动中运动量较大的一种游戏,也是深受孩子们喜欢的一种活动。但现在见孩子们玩泥土游戏的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橡皮泥,这一方面是由于玩具的开发,扩大了玩具的游戏领域,但另一方面很多家长嫌孩子玩泥土太脏、不卫生,其实这种担心是大可不必的。很多游戏是孩子们自然的、自发的仓造出来的。通过和、捏、揉、拍、摔等动作创造出各种造形,如大炮、坦克、飞机、各种动物。像不像,孩子们会自我评价的,做家长的只有引导鼓励的责任而没有扼杀干涉的权力。很多家长小时候也有过玩胶泥的经历,若是家长给予适当的指点,孩子们自己看看书中的图或再仔细观察一下实物,无形中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另外,胶泥黏度大、韧性强,孩子们要想创造出理想的作品,必须要把泥和均匀,这对孩子来说是需要力气的,因此对发展孩子们的手指各肌群要比橡皮泥效果好得多。

折纸游戏。折纸是培养孩子手指灵巧的有效方法之一,很多家长在儿童时期都有过这种体验。男孩子用报纸折个头盔戴在头上,折把手枪插在腰上模仿着某些动作。女孩子叠只仙鹤、帆船、公鸡等。可是现代的儿童折纸的却不多了,这并非是孩子的问题。实践证明,折纸是一种富有想象的、有乐趣的游戏,但一开始就让孩子叠那种复杂的东西,孩子很快就会因为叠不好而失去兴趣。因此,在折纸之前先进行一下简单的训练,用一条像铅笔那么粗的绳子学习打结,开始先打“死结”,熟练后再学习打“蝴蝶结”,而后再学习打别的结。当打结动作熟练后,就可以做折纸游戏了。折纸是有顺序的,违背了这个顺序,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一开始就要培养细致、一丝不苟的习惯。这项活动同时还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金教孩孑玩球类游

如果你给情绪不好,正在哭闹的孩子一个乒乓球,让他扔出去,扔到墙上再弹回来,再让他扔出去。或者你用拍子颠球表演给他看,他一定会被你的游戏所吸引。很多孩子都喜欢玩球,小一些的孩子可以玩乒乓球、小皮球,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玩小篮球、小足球。

孩子为什么那么喜欢玩球呢?球在孩子眼中是个有趣的“家伙”。你瞧,圆圆的皮球只要轻轻给它一点外力,它就会向前滚动,滚动的方向依力量的方向不同而变化,碰到东西又会反弹回来。可以让花皮球在原地旋转,像个陀螺,球上的花纹变化多端,色彩斑斓。可以学着用手拍球,你拍的力气大,它就反跳得高,再用些力,皮球会跳得比孩子还要高。

还可以在家里空地上立几个空的塑料瓶,让孩子对准方向,用力把球推出去,看看打倒了几个,谁打得准。

球类游戏还有很多,是其中的变化让孩子入迷,孩子可以参与到这个游戏中去,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对球施加影响,产生作用,并且球也会因此而作出各种各样的反应。玩熟练了,孩子就会知道自己怎样做,球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比如:要想让球弹回来该用多大劲,要想让球跳多高得用多大劲,要想让球拐弯该如何用力,要想击中前方目标该怎样瞄准等,这个过程中既锻炼了孩子的操作动手能力、手眼配合能力,也要求孩子动动脑筋,这些游戏对孩子来说的确很有趣也很有益。

各种球中,乒乓球是最适合1岁以前孩子的玩具。乒乓球体积小,份量轻,适合于孩子的小手抓握,乒乓球在接触地面或硬物时会发出清脆而有规律的声音,“乒乒乓乓”的响声会让孩子很快乐,他会一次又一次地把球扔到地上,故意制造出这种声音效果,且乐此不疲。而且即使孩子把球随意乱扔,也不会砸坏东西,声音不会太大,不会影响邻居,也比较安全。还可以锻炼孩子手臂的力量。

等孩子会走路后,可选择一个稍大些的小皮球,让孩子踢着玩,球滚远后让孩子走过去自己捡起来,既可以提高孩子练走路的兴趣和下蹲动作,又可锻炼孩子的腿部力量。

等宝宝2-3岁时,就可以给孩子更大一些的小足球、小篮球玩,可以与孩子面对面抛接球,也可以和他们一起玩玩拍球游戏,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一边拍一边数数,孩子很快可以数到几十甚至上百位数。

四五岁以后的孩子动作能力发展有了较大进步,可以开始学学打乒乓球或者羽毛球了,可以先让孩子用球拍颠球玩,慢慢再教他把球打出去和接住别人打来的球。即使打得不太像样也没关系,这种运动可以锻炼孩子敏捷的反应和灵活的身手,促进大脑平衡能力的发展。

用游戏治疗儿奋攻击行为

儿童的攻击行为仅靠说教、惩罚去矫正,往往难收成效,因为具有攻击行为的孩子逆反心理很强,他们不爱受约束,如果釆用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游戏方法对他们进行矫正和治疗,则具有神奇的效果。

(1)角色扮演游戏。5岁左右的儿童缺乏用语言表达内心感受的能力,如果我们像和成人进行咨询谈话那样与他交谈,很难询问出他的内心深处的东西。可米用角色扮演游戏,让他扮演母亲、父亲、老师及挨打的儿童,让他在角色扮演中来体验角色,渲泄情绪,表达愿望。我们也从中了解他原有的与社会化过程中的个性。“你一点都不听话,不让你”

动杯子,你非动,打碎了吧,这个杯子妈妈花5元钱买的,妈妈要工作半天才挣到5元钱,你这孩子!”孩子在扮演父母角色,体会父母的心情、价值观,还结合了理财教育。

(2)模仿游戏。这种游戏方法主要矫正目标是通过模仿活动,发展孩子的自我意识,培养他的自我约束能力。具体方法是:让孩子站在落地镜前跟着做动作。“将双臂伸展,前方,上方,下方,左方,右方,旋转”等。在一般情况下,富有攻击性的孩子在活动时反应很快,动作也能准确地模仿,但当他的情绪被活动激起时,他就会过分地兴奋和激动,他总是难以控制自己的动作和约束自己的行为,生活中一激动就爱打人。所以,做模仿角色游戏时,一旦孩子行为失控,立刻进行干预,并对他进行指导,直到他能够控制自己。为了增加孩子模仿的兴趣,我们还配以音乐,让他模仿舞蹈动作。

画画游戏。这一游戏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利用实物控制自己的动作和行为,具体做法是,首先指导孩子手指画画,帮助他学会控制自己的动作。孩子起初毫不犹豫地伸手就画,乱涂乱抹,动作一发不可收拾,以至失去控制,将颜色涂得到处都是,纸上、桌子上,甚至墙壁上、衣服上。因此,画画时,要随时提醒他不要过于兴奋,必要时我们和他手把手地画,约束他的动作,或者抓住他的双臂,使他平静下来。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他能够有意识地控制动作,规范画画。接下来让他练习用手掌涂色,先用铅笔画好轮廓,然后用手指,最后用手掌涂上颜色画。当他能较好控制自己的动作时,让他练习在画板上画,这比起用手指、手掌涂抹起来是一个更需要控制自己运作的活动。为了避免最初的困难,开始时让孩子把画板放在桌子上面,循序渐进地增加画画的难度。具体做法是:①在画纸上画好框框,指导孩子用画笔沾上颜色在框内画,不得画出界外。②将画板竖起来放在架子上,让孩子站在画架前面画。③让孩子超越框框的限制在整个画板上随意画画。这种游戏活动重点不是激发和鼓励孩子如何去进行想象和创造,而是帮助他通过画画活动学会控制自己。

(4)象征性游戏。用小型玩具做一些短小而带有情节的象征性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约束自己的行为。具体做法是:让孩子戴上面具,讲一个自己编的故事。孩子在众多面具中,挑了一个狮子,孩子讲狮子吃小动物还吃人,讲着讲着便开始扔东西,砸玩具,我们开始干预,提醒他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向他提示故事情节,狮子很凶,但你有办法管住狮子,如何管呢?孩子开始编训练狮子的想象故事,训练狮子规范的活动,也就等于训练了他自己。

规则游戏。打弹子、玩扑克牌、下棋、投球等游戏,具有竞赛的性质和固定的规则,让孩子做这样的游戏,提高他遵守规则的自觉性。以往他在班里和其他小朋友做规则游戏时,时常破坏规则,谁要求他遵守规则,他就打谁。有意识地让他做规则游戏,如他遵守规贝,奖他多玩一次,并让他看他爱看的动画片10分钟。孩子喜欢做规则游戏,但兴奋时,时常犯规,受罚时又着急,经过一段训练后,他能够自觉遵守规则,减少犯规次数,直到完全自觉地遵守规则。

游戏治疗需要家长密切配合,许多游戏活动家长应先学会,然后回家指导孩子做,同时也请一些小朋友合作,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增加孩子的游戏兴趣,并且让他在与小朋友的合作中,接受小朋友的监督,学会约束控制自己的行为。

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治疗后,改变了打人的不良行为,小朋友们不再躲避他,反而喜欢他,乐意和他一起玩。

孩孑爱看动画片的宜与忌

就像我们成人爱看故事片、体育比赛一样,儿童爱看动画片,这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事情。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理解孩子们的喜好。那么,孩子们为什么爱看动画片呢?这主要是因为,在动画世界里,孩子们实现了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梦想,弥补了现实生活的缺憾。在现实生活中,儿童是最弱小的,在家里,他们要听命于父母,在幼儿园,他们要听命于老师。可以说,他们面前的所有人都比他们强大,都比他们有经验、有权力。于是,他们渴望像“超人”那样强大,像“宇宙英雄奥特曼”那样受到别人的拥戴和崇敬,以此来体验成功的快乐。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儿童观看动画片也一样,既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也可能产生消极的效果。从积极的效果看,儿童观看动画片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第一,动画片可以满足儿童娱乐的愿望。大量具有美学、享乐、刺激、轻松等特性的动画片对儿童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可以使儿童的情绪刺激需要得到满足。第二,动画片可以充当儿童暂时的伙伴。当儿童从幼儿园回到家里后,父母们往往不能长时间陪伴孩子游戏、交流,于是,动画片可以满足孩子们的交往需要。第三,动画片可以为儿童提供有关社会和自我等方面的知识。优秀的动画片总是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儿童可以从中认识到什么样的人是好人,什么样的人是坏人,我应该做什么样的人等。第四,动画片可以帮助儿童培养自控能力和勇敢精神,养成良好的合作、共享和助人等行为习惯。许多优秀的国产动画片,如《舒克和贝塔》、《黑猫警长》、《金刚葫芦娃》、《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都给儿童提供了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当然,也有一些动画片中含有暴力和色情等内容,儿童观看这类动画片后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如产生攻击行为。并非所有含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都会导致儿童产生攻击行为,只有那些在动画片里,暴力行为很少受到惩罚,反倒是男子汉的英雄表现,或者暴力行为作为解决冲突和达到个人目标的有效方法时,儿童才容易模仿攻击行为。并非含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对所有儿童都具有提高攻击行为的效果。对不同的儿童来说,暴力内容的影响是不同的,同一个含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在促进一个儿童的攻击行为的同时,可能会抑制另一个儿童的攻击行为。例如,有的儿童不喜欢看含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有的儿童只将暴力看作是一种单纯的娱乐,并不相信它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这些儿童一般不会模仿攻击行为。只有那些盲目崇尚暴力“英雄”,把观看暴力看作是一种精神寄托的儿童才会模仿攻击行为。

尽管如此,家长们还是应该釆取措施帮助孩子免受或少受含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的影响:①尽量限制孩子观看含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比如,含有残酷场面、惊险动作、战争、结伙凶杀、拳击等内容的动画片,应尽量限制儿童观看。②与孩子一起观看动画片。通过与孩子一起观看动画片并对内容进行适当的解释,父母可以调节或减缓暴力内容对孩子产生的不利影响,如告诉孩子,现实生活中的暴力并不像动画片中表现得那样普遍,而且,现实生活中的暴力行为通常要受到相应的惩罚,暴力并不是解决冲突的有效方法等。总之,家长们对待孩子观看动画片,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严厉压制,而应该耐心、引导。

忌爱玩危险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