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亲子教育万事通
7714300000037

第37章 强化幼儿的生法技能训练(2)

(2)有意识地训练孩子使用简单的工具。人类比其他动物聪明,是因为会制造使用工具,家长不要怕使用工具万一伤了孩子就不准他去接触。应该有选择地让孩子学习从简单工具到复杂工具的使用,让孩子理解各种工具的用途及使用方法。当然,使用工具有一个过程,开始家长应手把手地教,要在旁边指导,同时要告诉孩子怎样防止工具伤害自己,如在使用小刀、针、剪子时,只能坐在指定的位置,不能拿着工具乱跑。更不能直对着别人。当孩子学会用针线钉个扣子,刺绣一朵简单的小花,或用钉锤钉个小玩具时,便会从中体验到无穷的乐趣。

有条件的话还应让孩子掌握一些艺术技巧,如让孩子在课余时间学学弹琴、绘画等,这些训练不是为了使孩子成为音乐家或画家,其目的是为了使孩子早期接受一定的艺术熏陶,训练一双巧手,开发智力。让孩子通过手指的动作来表现出声音、节奏、形象、色彩及结构美。这些训练往往给孩子的一生带来无限的乐趣和益处。

指导孩子做手工,如折纸、剪贴。2岁半的孩子从简单的一个步骤折纸学起,到3岁时可学2-3个步骤的折纸,3岁开始学拿剪刀,先学剪纸条,后学剪图形,可以用纸条贴成链条或方纸贴成花篮等。4-5岁可以剪更复杂的剪贴和图案。男孩子喜欢做车、船、大炮、飞机等。家长可帮助孩子做多种手工以发展手的技巧。

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刻意培养孩子自己倒水喝,用筷子吃饭,学习擦桌子扫地,自己整理玩具,洗手绢等。既培养了手的灵巧也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6)提供各种结构材料,让孩子玩结构游戏,如:搭积木、插塑、拼装玩具、橡皮泥、沙石、冰雪等。聪明的父母这时会顺应孩子喜欢动手的规律,拿来一些废纸让他撕,给他一些木头和棍子让他敲,买来蜡笔教他学画画,找一些不用的小瓶小盒让他配盖,为他准备一些积木和自制拼图、橡皮泥、七巧板等玩具,使他动手又动脑。孩子在动手时学会了技巧和专心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拼七巧板、穿珠子、配瓶盖时延长了他的专注时间,培养了孩子独立工作能力。

儿童的双手是通过反复训练才变得灵巧的。家长要尽可能多地给孩子一些用手的机会,不要怕麻烦。要多给他们创造条件,积极支持和鼓励孩子多动手,如进行科技小制作,较复杂的手工劳动等,让孩子在有趣的活动中,在多样的生活实践中,不知不觉地让他的双手得到训练,练就一双灵巧的手。

如何让孩孑做力所能及的事

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加,家长要珍视孩子的这种独立愿望,并抓住这个关键期,鼓励引导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吃饭、穿衣、叠被、系鞋带、管理自然角、整理图书等。注意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

家长不要以为孩子还小,目前不会,长大了也就自然会了。也不要认为让孩子做事还得指导,甚至一遍不行来两遍反而麻烦,还不如自己做了省心、省事。

穿衣、系鞋带、收拾玩具等对孩子来说并非易事,需要大人的密切配合,加以指点。如对年龄小的孩子可帮助他学洗手、洗脸,教他洗手、洗脸的顺序。对大些的孩子叫他们拿着抹布擦拭自己的桌子、椅子,倒倒垃圾。孩子做完事后家长要及时总结劳动的成果,给予鼓励。要增强孩子学习做事的兴趣,让孩子感到“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乐趣。

如孩子在学习系鞋带时,可把这个动作编成好听、好唱的儿歌,使枯燥乏味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并且便于学习。

教会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还能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品质。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在生活过程中,由于不断接触和认识家长的社会活动,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产生向往的心理,他们很想像家长那样参加各种活动。因此,他们有时会提出一些自己力所不能及的要求。但是,由于孩子身心发展所限,这就使孩子的愿望与实际能力产生了矛盾。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家长的态度很重要。如果是不加理睬或粗暴回绝甚至几讽,那将会对孩子将来真正从事社会活动产生不良影响。

当孩子看到家长烧饭,闹着要一试身手。这时,家长就可以说:“好,我做大厨师,你做小厨师,咱俩来比比看,谁做的菜好吃。”并给孩子准备一些游戏的材料,一些能替代餐具、炊具的玩具,给他一些菜叶之类的物品,让孩子去模仿、发挥,让他们的愿望在游戏中得到满足。

孩子通常不能完成整个工作过程,但孩子能完成其中的一些环节,这时就可以让他去做。例如,替家长拿茶杯、拿肥皂、拿衣服、搬凳子等,这些事情是孩子能够做的,就让孩子去帮忙。一来他们可以在劳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二来也可以让他们进一步理解家长的劳动,尊重家长的劳动。

让孩孑做象务劳动有何好处

孩子从5岁开始,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他参与家务劳动,因为孩子在四五岁时最喜欢帮家长干活,如果9岁以后再培养就容易产生懒惰情绪了。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安排不同的劳动任务,让孩子形成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的好习惯。让孩子做家务好处很多:

(1)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直接作用于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提高孩子的数学和物理的学习能力和语言逻辑能力。

(2)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会干的事情越多自信心就越强。

(3)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通过做家务,孩子可以体谅家长的辛苦,逐渐承担自己在家庭里、社会上的责任,培养了孩子良好的品质。

劳动能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

研究发现,当人在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时,脑子里氧气最充分。而人在劳动和运动时,思维部分是休息的,每天累计劳动或运动量至少1小时,这样会使学习更有效率。

学前儿案的劳动如何安棑

学前儿童的劳动活动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是自我服务的劳动,例如,自己穿衣、脱衣、洗脸、洗手等。其次是参加家庭或幼儿园里的简单劳动,最常见的是值曰生劳动,例如打扫灰尘、扫地、收拾玩具、洗茶杯等。也可以做一些带有生产性的简单劳动,例如,拔草、浇水、捉虫、拔萝卜、剥花生等,或做纸工、做玩具等。在整个学前时期,儿童的劳动活动也在不断发展着。一般说来,小班儿童还不能把劳动和游戏区分开来,经常以游戏的方式完成劳动的任务。例如,当成人委托儿童去取某种用具(如雨伞)的时候,儿童或者把雨伞当作枪扛在肩上,或者把雨伞当作马骑在胯下。而且,他只满足于劳动过程本身,而不注意劳动的结果。劳动的独立性很差,很多地方需要成人的帮助。对于劳动的社会意义一般还不大理解。

中班儿童,开始能适当地把劳动和游戏区别开来。在劳动中,如果儿童做游戏!当别人提醒“这不是游戏”的时候!他就能好好地进行劳动。这时,也开始能制订自己劳动的过程,预见最近的劳动结果。当然他们还不能制订和执行一个较长时间的计划。儿童劳动的独立性在这个阶段也大大增加。开始能理解一些劳动的意义,如“人要是不劳动就没有吃的大班儿童能明确地把劳动和游戏分开,劳动的目的性更加明确。而且,在劳动中,更关心的不是劳动过程本身,而是劳动的结果。劳动的独立性也提高了,已经能掌握某些劳动的技能和技巧,能评价自己的劳动质量。对于劳动的社会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如说,“不劳动什么也没有”、“没有劳动,我们就没有吃的、穿的。

如何培养孩孑的金钱观

什么是正确的金钱观?是贪图富贵,挥金如土?还是只挣不花,做守财奴?虽然有钱没钱都可能导致罪恶,但金钱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家长首先应该弄清自己的价值观,否则无法成功地教导孩子。孩子是通过观察父母的言行来学习的。如果父母在吃饭的时候总是谈论什么东西值多少钱,那么,当你告诉孩子钱并不是一切时,孩子肯定是大惑不解。

银行家尼尔·高德佛瑞建议家长对孩子进行游戏教育,让孩子从小认识钱币,了解找零钱。当孩子稍大一些后,可以带他去购物,并和他讨论所购物品的价格。几乎每个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带孩子购物时,如果不给孩子买他要的东西,他就会生气耍赖。为避免此类事情发生,最好在出门之前就和孩子讲好“条件”只买一样。这样,孩子就会在整个购物过程中仔细考虑他要的东西。对于孩子的过分要求,即使你买得起,也应该对孩子说“不”。慢慢地,孩子会知道,不是他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此外,还应教会孩子学会给予。要让他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上学念书,都有温暖的家,都能穿漂亮的衣服。让孩子去接近、去关心、去帮助在困难中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