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亲子教育万事通
7714300000024

第24章 培养幼儿的行为习喂(2)

角色游戏和移情训练也能发展利他行为。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某个角色,可以体验角色的内心感受,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而且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在短时间内接触各种角色,体验到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脱离自我这一中心,提高自我意识的水平。同样道理,移情训练能使幼儿更好地辨别和理解他人的情感状态,更好地站在他人的角度为他人设身处地地着想,理解他人的需要。角色游戏和移情训练对培养幼儿的利他行为是非常有效的。所有孩子都喜欢玩“过家家”不同年龄有不同的内容。2岁半的孩子就喜欢参与,听从大孩子的吩咐,帮助拿玩具啦,帮助喂娃娃吃饭啦,帮助“买菜”啦……这时孩子乐于服从,乐于打下手,也乐于参加到孩子们的家庭中当个小角色。大孩子们当爸爸妈妈,小孩子自然就当孩子,各得其所,乐在其中。2岁半就进入孩子们的社会中,就渐渐学会与人和平共处,得到人际关系的点滴经验,这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大部分家庭都仅有一个孩子,在家中他们习惯于独占一切玩具。与大人做游戏时大人会迁就,因为不能学会体谅别人。所以,同别的孩子一起玩耍时要学会一不能独占!二要体谅别人。否则会遭到别人的拒绝。孩子们都害怕别人不同自己玩,处处要使自己符合大家的意愿,这种教育是家庭和父母不可能代替的。有些孩子入幼儿园很快就适应集体生活,另一些迟迟不能适应,问题就在于这些点滴的人际关系上。因此,父母应有意让2岁半的孩子有机会同年龄不同的孩子游戏,并请他们到家里来玩,或让孩子参加群体活动,使他们能短期离开父母和监护人,同别的孩子们一起做各种游戏。

(4)通过与同伴交往使幼儿获得角色转换能力。幼儿的行为除了从成人那里学习模仿来的以外,绝大部分都是从同伴那里学来的。他们通过同伴之间的交往,可以产生认知上的冲突。这样也就了解了一些不同于自己的观点,并在相互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考虑别人的需要、感受,从而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养成与人平等相处、谦让、合作、互助以及共享等品质。家长要多带幼儿去串门,让幼儿多与同龄的幼儿一起玩,鼓励幼儿把自己的书和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分享,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与别人交往时应具有的良好品德。当幼儿发生冲突时,要鼓励他们自己解决矛盾冲突,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使他们学会考虑别人的需要,形成换位意识,获得角色转换能力。

(5)通过外部激励和幼儿自我强化促进利他行为的形成。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激励方法能强化幼儿的利他行为,克服消极的行为。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幼儿有时不仅依靠外部强化,还要依赖于自身的强化来支持自己的行为。自我强化就是幼儿在活动前自己先设立一些行为和活动的标准,在活动过程中将自己的活动情况与这些标准进行对照,如果是达到标准的,就愉快、自尊、自豪、满足,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如果达不到标准,就自责,自己对自己发火、不满。这种自我强化对幼儿利他行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幼儿的自我强化的形成也是离不开外部强化的。

如何培养孩孑做事有条理

处于3岁年龄阶段的孩子,心理过程的随意性很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常常一件事没做完又想着做另一件事,显得做事杂乱无章,缺乏条理。孩子应养成做事有条有理的好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与父母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

(1)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有规律的生活是培养孩子做事有条理的重要前提。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家庭条件,把每天起床、睡觉、做游戏、看动画片、学习及家务劳动的时间都固定下来。教孩子做事时,一定要交代清楚什么时间去做什么事情,怎样才能做好这件事,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做到要求明确,检查及时。

培养孩子做事有条理的习惯。父母应该随时留心观察孩子,看看他做事是否有秩序,是否知道先做什么,然后再做什么。通过观察,如果发现孩子这方面能力差,应立即给他指出来,并告诉他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按步骤完成,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如果有许多事情要做,必须先安排好顺序。如星期天,父母给孩子提出哪几件事是必须要做的,然后让孩子自己安排可以让他用画画的形式将要做的事及先后顺序表示出来。一次次地强化,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做事有条理的习惯。

父母要以身作则。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父母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做任何事情都要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以认真负责对待工作的态度影响孩子。如在家做事时主动勤快,有条理,脏衣服不乱塞乱放,换下来就洗,上班前总是将房间收拾整齐等,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培养孩子做事有条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父母坚持要求,反复强化,不断激励并加以督促引导!就能使孩子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如何培养孩孑做事有始有终

CD做孩子的表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连任的教师,孩子每天都在用最精细的眼神观察着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模仿着、学习着,往往在你还没有觉察的时候,你的言行举止已经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句俗话“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想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那么“上梁必须正”,必须以身作则,无论处理什么事情,都要认真、圆满地完成,做孩子的表率。

从严要求。坏的习惯,非严格要求不能矫正。好的行为,非严格要求难以形成、巩固。有的家长兴之所至,要求孩子完成某件事情,起初能坚持督促孩子去做,日后,当孩子不肯做时又轻率迁就,这些做法都不可取。

坚持鼓励为主。如果孩子做事中途退缩,不想完成,成人切忌唠叨个没完,或者张口就骂,动手就打,更不要讽刺、挖苦,这样做很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以致伤害其自尊心。而应细心观察?对于他们产生的困难及时予以帮助?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予以鼓励、表扬?使他们产生愉悦感和自信心?从而使孩子树立坚持完成任务的决心。

应重视对孩子自制能力的培养。自制力就是能够控制自己、支配自己的行动的能力。它表现为既能善于促使自己去完成各项任务?又能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孩子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自控能力较差,做事往往有头无尾,所以,要根据以上特点,从孩子生活习惯方面入手,先提出小的要求,让其通过不大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务,久而久之,就会逐步地学会控制、约束自己的行为,去完整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1)游戏难度、时间适宜。家长在对幼儿提出要求时,应考虑幼儿的发展特点,游戏规则、玩具都不应太复杂,同时要求幼儿集中注意的时间不宜太长,应控制在10分钟左右,对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可逐渐延长时间。

控制玩具数量。有一部分家长总是为孩子买各式各样的玩具,认为这样有助于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其实不然。在一大堆玩具面前,儿童很容易分散注意力,不利于儿童注意持久性的发展,因此不宜为幼儿购买太多的玩具。即使有很多玩具,也不宜全放在孩子面前。每次活动只给孩子相应的东西,如画画时就只给他画笔和纸,而将其他玩具收拾起来,同时每完整地做完一件事后,家长都应及时给予鼓励。

适宜的环境。幼儿的注意力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因此,当孩子正做某事情时,尽可能不要去打扰他,尽量不要在周围大声说话、放电视等,同时室内的布置不宜太复杂,应以简单明了为佳。

用游戏的方法培养注意的持久性。①听指令。家长发出指令,让孩子迅速地做出规定的动作,培养孩子听指令行动的能力。②角色扮演。可以让孩子扮演他喜欢的人物,模仿他们的活动,如模仿老师给学生上课,护士阿姨给小朋友(由布娃娃代替)看病、打针等。

让孩子负一点责任。孩子做事往往是凭兴趣,不爱干的事情常常半途而废。针对这些情况,成人应故意把一些事情郑重地作为一个任务交给他,比如,家里喂养了小动物,要求孩子给它们喂食,让孩子去取牛奶等。孩子觉得自己有了一定的责任,也就增加了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气,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事情做好,也就逐渐养成了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

孩孑做事毛躁怎么办

(5)父母的巧妙引导。当孩子的兴趣转移时,家长可巧妙地将孩子的注意引回到原来的事情上去。如孩子在用积木搭一个大轮船,刚搭了一半,又去玩桌子上的小塑料瓶,这时父母就可以对孩子说:“你看这只小瓶子像不像一只烟囱?我们把轮船搭好,然后把它放在轮船上做烟囱吧。”这样孩子一般都很乐意再去接着搭积木。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孩子:自己手里的东西不愿与别人分享,别人的东西却总想要,如果得不到就哭闹不止。这种表现,称为儿童独占症”。如不能及时有效地矫正,将会导致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关心他人的负向性格特征。为此家长应注意:

不要被孩子左右。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是以父母的反应来确定自身行为的。如他们通过父母对哭的反应明白自己的影响,就会用哭闹来支配父母,满足自己的心愿。因此,家长不要被孩子所左右。

不要有补偿感。有些父母觉得自己在童年时代吃过不少苦,现在就不应再让孩子吃苦,殊不知,这是造成儿童任性、独占的根源。

要纠正儿童独占症,家长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进行控制和引导,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该要的,什么是不该要的。此外,应鼓励和引导孩子把物品与别人共同享用,使他们懂得去爱别人,先人后己。还需鼓励孩子合群,关心伙伴,可以有效纠正儿童的独占行为。

为什么不能放纵儿童的攻击性行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目的在于使他人受到伤害或引起痛楚的行为,它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幼儿园阶段主要表现为吵架、打架,是一种身体上的攻击。稍大一些的孩子更多的是釆用语言攻击,谩骂、诋毁,故意给对方造成心理伤害。

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关键期是婴幼儿阶段。这期间年轻的父母不仅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而且食物也优先供应孩子,甚至不让孩子与他人分享,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占有欲旺盛。家长的娇宠放纵,极易导致孩子为所欲为,稍不如意就以“攻击”的手段来发泄不满情绪,甚至发展到以攻击他人为乐趣的地步。攻击性行为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一般男孩的攻击性比女孩更突出,男孩受到攻击后,会急切地去报复对方,如果任其发展到成年,这种攻击性行为就可能转化为犯罪行为。

心理学认为,攻击是宣泄紧张、不满情绪的消极方式,对儿童的发展极其有害,必须进行纠正。家长可以釆用“转移注意”法,对有攻击性行为的独生子女给予较多的关注,在日常生活中多用一些有趣的事来转移其注意力,这样可以培养兴趣、陶冶性情以达到“根治”的目的。例如(肖耗能量,在孩子情绪紧张或怒气冲冲时,可以带他去跑步、打球或进行棋类活动。培养文化兴趣,绘画、音乐等是陶冶性情的最佳途径。引导孩子经常从事这类活动有助于恢复他们的心理平衡,乃至逐渐转移攻击性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有一些幼儿残酷地对待小动物。例如捉到小昆虫把它们的翅膀楸掉等。

心理学研究发现,幼儿的残忍行为往往是其有压抑感的一种表现。如果幼儿的父母感情失和,谁都不关心幼儿,家庭中充满着不和睦、不健康的气氛,幼儿生活在其中就会感到压抑,从而产生发泄的冲动,借对小动物发狠来暂时消除内心的不满情绪和压抑感。

自卑感、受歧视感也是幼儿产生残忍行为的原因之一。有的幼儿长得不漂亮或有某种生理缺陷,在家里或幼儿园受到歧视。有的父母想生男孩却偏偏生了女孩(或相反),便不喜欢、冷落了这个幼儿。有的再婚父母歧视甚至虐待前夫(妻)所生的幼儿等。这些都会使这些幼儿感到“低人一等”,产生自卑感、受歧视感,从而借残忍行为来表明自己的“强大”,消除内心压抑,寻求畸形的心理平衡。幼儿周围的成人如父母、老师等缺乏同情心,对幼儿动辄便以关黑屋、打耳光、立墙角等体罚,或让幼儿过多地观看电影、电视中的暴力镜头,

都会造成幼儿的残忍行为。

纠正幼儿的残忍行为,关键是家长必须拿出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爱,为幼儿创造一种和睦、友爱的情感气氛,并改变环境的不良影响和纠正不正确的教育方法。

如何帟助孩孑“展自制力

为孩子的行为立下规矩,而且彻底实行。习惯在父母所设规矩下生活的孩子,会晓得生活是有很多界限的。父母需要为孩子架构环境,在这环境里,孩子不准故那些他无法控制的事情。在孩子未上学之前就为他设限,等于是为他一生的自制力奠下根基。

让孩子在不太重要的事上作决定和选择。我们的孩子将来有一天必会完全走上自己的路,有自己的决定。如果为人父母的你让他从小就在小事上作决定和价值判断,他就可以尝到作错误决定的后果,等他长大后,也就比较能作较好的选择了。

在孩童时代常常使用自行负责和违者受罚的方式管教他们。这两种纠正方式让他们有自己的选择。小孩子经由这些选择,便晓得哪些行为会让自己尝到负面的结果。

给他责任,也给他自主权。当孩子要求更多的自由或当你觉得他已经预备好了时,就给他更大的自由,但同时也要求他为这自由承担责任。如果他真的能尽责,就继续让他拥有自由。

(5)孩子若不尽责,就限制他的自主权。不过方法一定要积极,让他仍能抱着希望。可以对他说:我们再试一次,看看你是不是已经可以好好运用这种自由了。”等到几天、几星期、几个月过去了,只要你认为时机已成熟,就可以再给自主权,并且告诉他觉得他现在已经可以运用这自由了。一定要让他知道他需要为这自由负责。

今如何培养孩孑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做作业前家长可指导孩子复习。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的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规律,因此要指导孩子在做作业前先复习当天的功课,然后再动手写作业。这样有助于提高孩子做作业的自信心和正确率。

限定孩子做作业的时间。孩子做作业的速度慢,是因为他们对时间和作业量的估计难以像大人那样准确。因此限定时间做作业,就会让他们在心理上有个时间目标,从而集中精力抓紧时间完成作业。

(3)减少环境对孩子的干扰。家长在孩子做作业以前先收拾好容易让孩子分心的玩具、画片,关掉电视机,以减少干扰。

及时鼓励。当孩子做功课时,最好陪着他做完一二题,并及时表扬他书写认真、计算正确,让他怀有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会更有信心去完成作业,尤其对学习偏差的孩子效果更好。

适时调整孩子的不良情绪。如果孩子在做作业前或做作业时出现不良情绪,可以先让孩子暂停做作业,因为这种情况下孩子不会去认真做,起不到作业的目的。此时家长要帮助孩子调整情绪,等平静下来再继续进行。

(6)固定孩子做作业的位置。让孩子在固定的位置做功课,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习惯,这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完全进入学习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