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陇上翘楚:人物卷
7714100000030

第30章 清官廉吏(4)

胡缵宗于明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在西安参加乡试,中举人,被人推荐入京师国子监。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胡缵宗考中进士,殿试对策为三甲第一名。按当时的规定,中二、三甲的进士,只能入选翰林院,作为庶吉士继续修造,3年后才能授予实职。当朝大学士、吏部尚书焦芳,为中二甲第一名的儿子焦黄中破例授予翰林院检讨一职,为了堵他人之口,胡缵宗也享受破例待遇,被授翰林院检讨一职。胡缵宗入朝赴任,参加《孝宗实录》编修,从此步入仕途。

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安化王朱寘鐇叛乱,很快被朝廷平定。太监张永利用献俘之机,向明武宗揭露了太监刘瑾的罪行。刘瑾被捕,从其家中搜查出数百万两的金银和伪造玉玺、玉带等违禁之物。同年八月,刘瑾被凌迟处死。言官们乘机弹劾朝士,胡缵宗也遭到弹劾,被贬为嘉定州(今四川乐山市)判官。

胡缵宗在嘉定州判官任上干了3年,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升任潼川州(今四川三台县)知州,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任南京户部司员外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转本部江西司郎中,后调南京吏部验封司郎中,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任安庆(今安徽安庆市)知府。此后30余年间,胡缵宗的官职时升时降,先后出任苏州知府、山东布政使司左参政、浙江布政使司左参政、山西布政使司左参政、河南左布政使、山东巡抚右副都御史、河南巡抚右副都御史等职。

胡缵宗为官数十年,清正廉洁,不阿权贵,一心为民,深得民心。早在潼川州任知州期间,胡缵宗就勤政爱民,名震一时。正德十四年六月,宁王朱宸濠听信术士胡言乱语,自以为真有天子之气,起兵争夺皇位,占据南昌,进攻安庆,给安庆一带的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胡缵宗出任安庆知府后,采取各种措施恢复战后社会秩序,禁止官吏下乡扰民,打击地方恶霸势力,裁减官府冗员,兴修农田水利,使安庆的社会秩序和各业生产很快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胡缵宗调任苏州知府,老百姓依依不舍,成千上万的人伫立于道,流泪相送。当胡缵宗乘船离开时,无数百姓乘着数百艘船,一直把他送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市),由此可见他在百姓心中的崇高地位。

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胡缵宗以都察院右副督御史巡抚山东。在山东任职期间,胡缵宗发现鲁王品行不端,“狎比群小”,“淫戏无度”,为害地方,便上疏弹劾,使鲁王受到了应有的处罚,山东百姓,无不拍手称快。他还组织百姓开修莱河,兴修水利,灌溉田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任河南布政使期间,胡缵宗开掘考城(今河南兰考县)的黄河支流,减轻了附近数县的水患。河南遭灾后,胡缵宗奏请朝廷得救灾银20万两,救济灾民,帮助数十万计的灾民渡过了难关。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胡缵宗出任河南巡抚。这年冬天,开封城内火灾频发,最后导致巡抚官署焚毁,胡缵宗引咎辞职,返回原籍。

胡缵宗从小熟读儒家经典,从政之后特别重视文化教育。他每到一地任职,都要兴办书院,推广书院教育,鼓励学子读书上进。在任安庆知府期间,他先后组织恢复和扩建了近思书院、二良书院、山谷书院、青阳书院、桐溪书院、皖山书院、太白书院等。在任苏州知府期间,他筹措银两,在苏州城西重建学道书院。他的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文化教育事业。

胡缵宗晚年致力于学术研究,著书立说,著作甚丰。其主要作品有《鸟鼠山人集》18卷、《拟汉乐府》2卷、《拟古乐府》2卷、《胡氏诗识》2卷、《愿学编》2卷、《近取编》2卷、《河嵩集》2卷、《归田集》2卷、《春秋本义》12卷、《议礼集注》25卷,此外还编著有《安庆府志》《苏州府志》《巩郡记》《秦州志》《秦安志》《汉中府志》《羲台志》《秦汉文》《唐雅》《雍音》《胡氏家谱》等。75岁时胡缵宗完成最后一部学术著作《愿学编》。

胡缵宗在文学、理学、书法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在方志学和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更为突出。特别是胡缵宗的诗歌创作,较好地展示了自己清官廉吏的纯洁本色。

胡缵宗的诗歌,不少篇什集中地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与普通百姓的矛盾,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群众寄予深切的同情。如他在《东阿道中》写道:“农夫不食稻,蚕妇不衣锦。谁家绿紵郎,日日高楼饮。”种稻人没米吃,养蚕人没衣穿,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不种田,不养蚕,却穿绫罗绸缎,吃山珍海味。这就是诗中描绘的社会现实。诗的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热爱,这与诗人从政时的清官形象是完全一致的。

在《白龙吟——哀诸偷儿(四首)》中,胡缵宗把这种特有的同情发挥到了极致。他写道:“朝耕秋无食,夜织冬无衣。侧身夺邻马,也向白龙驰。”这是一首描写当时天水地区社会生活的诗。在这里,诗人描绘了官逼民反的悲惨景象。贫苦百姓“朝耕秋无食,夜织冬无衣”,还要受到官府的层层盘剥,生活没有着落,只好夺了邻居家的马,上白龙山落草为寇。胡缵宗作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员,敢于如此大胆地揭露社会矛盾,对劳动人民寄予同情,反映了胡缵宗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人文情怀。类似的诗,在《鸟鼠山人集》中比比皆是。

更有甚者,《拟古杂诗》第3首中,胡缵宗把笔锋直指当时的最高统治者。他写道:“惊喜君王至,西华夜启扉。后车三十乘,载得美人归。”诗中所指“君王”,即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以荒淫著称的武宗皇帝,在山西大同、太原一带掠走良家女子数十车,有的女子企图逃跑,死于途中。此外,他还大量征集女乐淫乐,甚至纳寡妇为乐。武宗不理朝政,整天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胡缵宗的诗,是对现实生活的揭露,也是对武宗皇帝的鞭挞。

总的来看,胡缵宗的诗“激昂悲壮,颇近秦声”,大都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清人朱彝尊在《静志居诗话》中说:“鸟鼠山人是诗直书其事,亦取祸之萌也。”此话不假。胡缵宗的诗,由于敢于针砭现实,所以曾给自己带来横祸。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奸人王联犯法当死,为求自保,在狱中上书,诬告胡缵宗迎驾诗有诅咒明世宗朱厚熜的意思。明世宗听后勃然大怒,将71岁高龄的胡缵宗打入大牢。好在刑部尚书为人公正,认为胡缵宗的迎驾诗是歌颂功德,没有诅咒之意,应该原谅。明世宗同意释放胡缵宗,又难消心头之恨,最后将胡缵宗打了40大板,削籍为民,才放回家中。

胡缵宗出狱后,一直在家著书。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九月初三,胡缵宗挥毫待客时,溘然长逝,享年81岁。

廉洁爱民牛青天:清代廉吏牛树梅

“青天”是中国人对勤政爱民的清官的尊称。在中国历史上,清官何止万千,但真正获得“青天”称号、被百姓铭记心中的人实在太少。清朝晚期,从陇原走出一位官员,就荣获了这一殊荣,至今被当地老百姓牢记在心。这位官员,就是被人们誉为诚朴廉洁、循良第一的牛树梅。

牛树梅,字雪樵,号省斋,生于公元1799年,卒于公元l882年,甘肃通渭县鸡川乡牛坡村人。牛树梅的父亲是一位邑庠生,也就是秀才,以耕田教书为生。牛树梅儿时家境并不宽余。后来,他在回忆童年生活时说,儿时夜间读书,连油灯都点不起,有月亮时“映月以读”,无月亮时“香板照读”。牛树梅从小就参加农活,放牛是他的主要任务。父亲对他要求极严,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路旁树下,只要一有空闲,就要他取书阅读。家境的贫寒,生活的艰难,磨炼了他的意志,也让他从小树立了远大志向。

牛树梅天生聪慧,从小学业斐然,十来岁时所作的诗文中,就时有惊人佳句,常被乡人称颂。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16岁的牛树梅告别家乡,入巩昌(今甘肃陇西县)府学就读。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牛树梅参加巩昌府试,选为贡生。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牛树梅以第6名的成绩中举人。从道光十二年至十五年(公元1832—公元1835年),牛树梅3次进京会试,均落第而归。考场失意,给牛树梅不小的打击,一度有些消沉。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牛树梅应聘岷州(今甘肃岷县)文昌书院山长,开始了教书育人的生涯,一干就是3年。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风雨飘摇中的清朝廷又一次举行会试。这一次,皇天不负有心人,牛树梅如愿以偿,终于考中进士,为家乡父老争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