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煤海丹心:林海水的诚毅人生
7705300000026

第26章 亲情的呼唤(1)

人到老年,开始领悟到人生最本质的内容,可以把美丽的花朵和丰硕的果实糅进生命的脉络之中,从而滋养人生,丰富人生,完善人生。

——林海水

一、学长的嘱咐

1983年底,林海水正踌躇满志地总结矿井技术改造工程的经验,策划来年矿井技术改造工程的方案。突然,他收到了一封从北京寄来的信,打开一看,原来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顾问、德高望重的同乡、革命老前辈陈乃昌的来信,他的心情格外地激动。

林海水对陈乃昌虽素昧平生,但早已久仰其大名,在集美高中读书时,林海水就在老师那儿听到这位学长许多动人的往事。

陈乃昌,安溪人,侨眷子弟。20世纪20年代中期曾在集美师范学校读书。他在校期间,思想活跃,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冬,他得知北伐军向北挺进,将路过闽南安溪时,随即率领几位学校热血青年从集美学校出发,翻山越岭,赶赴安溪县城,欢迎北伐军。从此,他就投身到伟大的革命洪流中去。在十年内战时期,他先后在上海、南京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后因工作需要,他辗转到日本,并在那里结识了郭沫若。抗战爆发后,陈乃昌返回祖国,受党的派遣,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从事团结抗战的宣传工作,其顶头上司恰好是第三厅厅长郭沫若。由于他工作勤奋,成绩斐然,颇受郭沫若的青睐。

1938年至1945年的国共合作期间,周恩来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在国统区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在郭沫若的推荐下,陈乃昌成为周恩来单线领导下的工作人员,专门从事商贸和华侨的统战工作。在团结抗战旗帜下,陈乃昌秉承了周恩来的指示精神:勤交友,重交友。他广泛结识了海内外华侨,其中包括海内外著名侨领陈嘉庚。他以深邃的智慧,恢弘的气量,谦诚的态度,平易的谈吐,把中华民族必须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等党的团结抗战的主张,广泛地传播到海外华侨的心坎上,“团结一致,枪口对外”,成为广大爱国华侨的强烈呼声,有效地挫败了国民党右派投降、分裂、倒退的阴谋,为争取抗战的伟大胜利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日长风暖柳青青”,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东南沿海各地,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圳、厦门、珠海、汕头、海南岛开辟了五个经济特区。这一举措,在港、澳、台同胞及东南亚侨胞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曾在商界、侨界负有声望的陈乃昌为了吸引海外资金、技术及先进的管理方法,不顾年近古稀,依然充分利用他在国内外商界侨界的人脉,频繁往来港、澳、台及出访东南亚各地,拜会老朋友,结识新朋友,千方百计为特区经济建设穿针引线,招商引资,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在与港、澳、台同胞以及东南亚侨界新老朋友的接触中,十分理解他们极其浓烈的故乡情结,设想构筑一个彼此相互交往,相互联络的平台,以便凝聚海外侨胞浓烈的故乡情,充分调动他们建设祖国的积极性。

他把自己的设想向安溪县党政领导提出,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经广泛联络与周密部署,决定于1984年2月,在香港召开首届香港安溪同乡会成立大会。据安溪侨联反映,请柬均已发出,为保证旅居东南亚各国负有声望的华侨如期莅临大会,他们都分别通过家乡的侨亲做过细致的工作,唯有海外华侨翘楚、林梧桐尚未明确回复。林梧桐1979年9月返乡探亲时,曾因其侄儿林海水在东北距离家乡太远,联系不便而深感惆怅,足见林海水在其二叔心目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分量。因此请林海水做其二叔的工作,是最理想的。安溪县侨联希望陈乃昌出面帮做工作。陈乃昌在百忙中给同是集美学校的小校友林海水写了这封信,希望他给二叔林梧桐写信,说明在香港召开成立安溪同乡会的意义以及侨亲对他的厚望,届时务必拨冗莅临,不负众望。林海水读完陈乃昌的来信,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个德高望重的革命老前辈、老学长给一个素昧平生的小辈写信,那种恢弘的气量、谦诚平易的作风,实在令人倍加敬仰。一个经历过南征北战的革命老前辈,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惜四处奔走,殚精竭虑,更令人佩服不已。于是,他秉承学长的嘱咐,立即动手给二叔写信,期盼他能莅临首届香港安溪同乡会。

信发出后,林海水本想给陈乃昌写信回复,深恐失礼,恰好北京煤炭工业部有个会,要他参加,会议期间他特意前去拜访了久仰的学长陈乃昌。年终的北京,天气虽然寒冷,但同乡相晤,用闽南话聊起天来,显得格外亲切。陈乃昌出访东南亚时,曾听华侨老朋友反映,马来西亚云顶世界董事长林梧桐很牵挂其国内侄儿林海水,盼望他能回到离故乡较近的地方工作,因此,他问林海水:“你二叔很关心你,如果他要求你回福建工作,距家乡近些,你有什么打算?”

听了学长的问话,林海水心情相当复杂。林梧桐待他就像自己的儿子那样,无微不至地关怀,几十年来,他已经四次婉言谢绝了二叔、三叔要他到海外读书、创业的邀约,觉得辜负了他们的一番美意。而今二叔年近古稀,事业有成,希望海水能帮他在家乡做点有益的事,如果再次拒绝,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但他自己目前的工作也相当繁重,正担负着国家“六五”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铁法矿务局矿井技术改造工程,恐怕难以脱身。他感到可以放心的是,铁法煤田建设二十多年来,已培育出大批的技术人才,像他这样新中国成立初期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现在已两鬓凝霜,还依然奋斗在工作一线。但年岁不饶人,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思想已不那么敏锐了,接受新科技已不那么快捷。在组织严密的科技时代里,还是应该让年轻一代承担起重任,施展才干,亦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自己返回家乡工作,满足亲人的诉求,各得其所,两全其美。

面对老前辈、老学长的垂询,他只好对他明言:他目前正承担国家“六五”计划的重点项目——铁法矿井技术改造工程,任务很重。申请调动的难度很大。不过只要党需要,他坚决服从组织分配,到哪里都行。陈乃昌听了很高兴地说:“这样,我心里就有底了,万一你二叔向我提出这个问题,我就为你做主了。”

二、亲人的诉求

1984年2月,首届香港安溪同乡会在香港顺利地召开了,有一百多位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安溪侨亲莅临大会,其中,在东南亚乃至世界颇负盛望的云顶集团董事长林梧桐拨冗莅临,给大会增添了光彩。中国对外贸易促进会顾问陈乃昌也应邀光临。他虽年事已高,却豪情不减,与安溪侨亲的新老朋友进行广泛的交流,带去了党和政府的新信息,介绍外资在国内创建企业的优惠政策,使侨亲们进一步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思路。他表示愿为海外侨亲排忧解难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在联谊会期间,一些海外侨亲在推心置腹的恳谈中消除了疑虑,认清了形势,同乡会有助于凝聚侨心,增进乡情,拓展友谊。

参加此次同乡会的林梧桐,不仅事业有成,而且为人行事颇有古风。他与弟弟景坤在大墘下厝大坵建造“仁美居”,报答其嫂如同慈母般的关心与照顾。自母亲去世以后,三十多年来,每逢父母忌日,他虽然在马来西亚家里设了灵堂祭拜以表孝心,但从未回去扫墓,心里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往年,林梧桐的大嫂都会前往祭扫,也算尽了儿辈一片孝心,自大嫂别世以后,就由侄子辈完成,即使如此,他心中愈感不安,儿辈尚健,却由孙辈祭扫,怎么也说不过去的。

1979年9月,林梧桐夫妇率三儿子林致华返乡探亲。回到家乡他立即率领家人沿田埂,越沟渠,爬山坡,逶迤曲折,直抵父母亲的坟地。他见此地前方平坦开阔,后方峰峦耸立,无数的大溪小涧似乎全都汇集在眼前,感到十分欣慰。他虔诚地点上香烛,置于父母亲墓前,泡好茶水,摆上茶点,跪拜行礼。他离乡已经四十多年,江山依旧,人事已非,父母亲的音容笑貌宛然浮现,但早已阴阳两隔,不禁潸然泪下。

自这次返乡探亲之后,他深感许多家乡的事需要处理,县、乡的一些公益事业和教育事业,也需有所表示,但要有个得力的人去联系与督办。他第一个想到的是林海水,但他身处东北,关山万里,鞭长莫及。他自己身居域外,工作繁忙,时时有力不从心之憾。

在这次香港安溪同乡会上,林梧桐有幸结识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顾问、德高望重的陈乃昌,在交谈中把隐藏心底多年的心结,向他倾诉,希望他帮忙把侄儿调到距故乡较近的地区工作,便于叔侄联系沟通,好为家乡做一些有益的事业。

陈乃昌认真听取了林梧桐的郑重请求,他表示理解对方的心情,遂向林梧桐说:“你所反映的问题,我将带回去,同各有关部门协商定夺后力争解决。”

陈乃昌长期在侨界做统战工作,在海内外华侨中有着十分畅通的人脉。他早有耳闻林梧桐的爱国爱乡之情。五六十年代时,由于马来西亚与中国没有建立外交关系,要把钱汇往中国相当麻烦,但是为了家乡的教育与公益事业,林梧桐私下通过种种关系,从新加坡或香港等地,把钱交付给同乡侨亲带回故乡。同时为了减少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林梧桐很少以自己的名义向中国内地捐钱,心甘情愿当一位无名人士。而今,林梧桐先生让其侄儿林海水返回距故乡较近的地区工作,也许是他想为故乡做点有益的事,理应玉成。尽管陈乃昌并没有给予明确承诺,但这于国于民有益的事,一定认真处理。

三、领导的支持

首届香港安溪同乡会结束后,陈乃昌带着恳谈会后的丰硕成果,由香港飞抵厦门。厦门是党中央在东南沿海开辟的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厦门经济特区组建初期,中央拨款甚少,全靠地方政府自谋出路。厦门市党政领导根据厦门侨乡的特点,利用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充分利用华侨的人脉,招商引资,大打侨牌。陈乃昌受厦门市党委书记陆自奋的委托,在同乡会上努力推介厦门。通过恳谈,有几家东南亚安溪籍侨商,决定参与厦门经济特区开发建设,不久将组团前来考察投资事宜,这给厦门市招商引资带来一股强劲的春风。

陈乃昌与陆自奋是老朋友,晤谈甚欢,他向陆自奋通报了香港安溪同乡会的情况,简介了马来西亚云顶集团董事长林梧桐的爱乡情结,希望把他在东北工作了30年的侄儿林海水调到福建工作,这是林梧桐的一个无法解开的心结。当陆自奋得知林海水是铁法矿务局副总工程师又是党员之后,高兴地说:“最近政协正在考虑调一个有海外关系且具有高级职称的同志来政协工作,倘若他愿意的话,倒是一个很好的人选。”陈乃昌说:“林海水已向我表态,服从组织分配,做什么都行。”陆自奋决定把他安排在政协工作。不过,从组织关系程序上来说,这一工作安排得申报省委组织部批准。

陈乃昌是个热心肠的人,长期以来他在侨界热心为华侨排忧解难,诸如侨产、侨房被占、归侨子女入学、被排华归来的穷侨生活等问题,他都千方百计与有关部门沟通,又反映到国务院,使之从整体、全局上落实华侨政策,维护华侨的利益。正因为如此热心,他在海外华人华侨中深孚众望。

于是,陈乃昌从厦门直抵福州,找了省委书记项南说明了事情的原委,项南书记表示大力支持。鉴于林海水铁法矿务局基本建设处总工程师、铁法矿务局副总工程师的职务,需由省组织部发出洽商调动函。在那时,要调动如此高职称的同志,是相当困难的,一般单位是不肯轻易放人的。为了保证调动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同志亲自写了一封信给煤炭工业部部长高扬文,称为了做好海外华侨的统战工作,希望高部长能玉成此事。

陈乃昌带着省委书记的信件,返回北京后,请林海水前往北京,与他一起去拜会煤炭工业部部长高扬文。高部长读完项南同志的来信,服从大局的需要,欣然同意,并委派干部司司长与东北、内蒙古煤炭工业有限公司领导同志洽商,联系具体办理林海水调动工作相关事宜。

当陈乃昌返京时,依组织调动程序,福建省组织部向辽宁省组织部发了一份“关于调动铁法矿务局副总工程师林海水同志到福建省厦门市政协工作”的商调函,辽宁省组织部派人把福建省组织部的商调函转发给铁法矿务局,洽商林海水调动事宜。矿务局领导鉴于林海水是颇负盛名的矿井建设专家,正承担着国家“六五”计划的重点项目——矿井技术改造工程,任务十分繁重,为了保证“六五”计划项目顺利实施,矿务局领导经研究决定暂不放行。所以按组织调动程序来是行不通的。

不久,东北、内蒙古煤炭工业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和干部处处长,到铁法矿务局与局领导商谈林海水的调动问题,副书记传达了煤炭工业部领导的指示精神,为了顾全大局,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请矿务局领导答应福建省组织部商调林海水同志到厦门市政协工作的要求。经协商,铁法矿务局领导同志虽觉十分惋惜,但从大局出发,终于批准了林海水的工作调动。林海水十分顺利地办理了调动工作的一切手续。

四、依依惜别

“林海水要走了,调回南方去了。”消息一传出,许多人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表达他们的感想,有的祝贺,有的表示惋惜遗憾,有的则是劝慰挽留,但无论是哪一种态度和看法,都是对他26年来在铁法矿区奉献宝贵的青春年华,费尽心血劳动的最真诚的赞赏,也是对他人生价值最真挚的肯定与评价。这一切,使林海水深深感到,黑土地在他生命的分量里,该是多么沉重……

“林海水要调走了,调到南方去了。”这几天,铁法矿区各层相关单位的人们,怀着对他深厚的友情,准备为他举行欢送座谈会而忙碌着……铁法矿务局举行欢送座谈会,莅临座谈会的有:党委书记林刁,局长刘挺明,副局长尤家声、于洪奎、向云传,总工程师吕世芳,副总工程师汤武、李友刚,总会计师史涤臣,以及各处级领导干部。在座谈会上,各党政领导同志对林海水这位铁法煤田开发建设的先驱者,26年来为铁法煤田建设所作的贡献,纷纷给予充分的肯定。本来矿务局领导对这种难得的技术人才惜之如宝,舍不得让他调走,但由于上级组织做了许多协调工作,只好服从大局的需要,让他调到南方去从事统战工作。林海水被领导的关心与同志们的厚爱深深感动了。这种关心与厚爱将镌刻在他人生的驿站上,作为日后征程的坐标,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