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让自己的心明亮起来
7688800000011

第11章 六亩田的黄昏

藏在大山深处的六亩田就像是一个隐而未出的君子,撩拨得外面世界的人总有一种想一探究竟的欲望。去六亩田,费了我们不少的功夫,车被卡在新修的公路上,我们下车步行,车只好由司机去处理了。好不容易大汗淋漓爬到六亩田,却只有寺,并不见田。一圈土墙,围住几间不大的房舍,房舍很有些年份了,若不是墙上的一行佛语,会以为是到了一处农宅。寺前有几块不大的菜地,地里的菜极其随意地生长着,有的精神,有的萎靡,就像是一个出尘的僧人,生和灭,绚烂和冷寂,此刻都不在表象上。然而这就是六亩田,一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山野小庙:心安寺。

寺里有电脑,僧人们正在电脑上查看着什么资料。一行人除了我,都是心安寺的常客,在氤氲的茶香中,在残存的腊梅花冷冽的香气中,感觉到春天山野的美好。一会儿,住持演慧法师来了,居然是想不到的年轻。我曾想,住这样的深山小庙,虽谈不上六根清净,起码得是上了年纪、且对红尘中的音色不看淡也不得不淡的人,年轻人又怎能忍得住这里的寂寞呢?更想不到的是,这年轻住持谈吐不俗,待人接物中自有一种与时倶进的大家风范。说起心安寺的历史及当前佛教界现状,竟然如数家珍,更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仅此一点,就令我们刮目相看的了。只是对出资修建迸山的公路反落下话柄一事有些耿耿于怀。在他的叙述中,也终于了解到心安寺的来历。

将近一百年前的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一个叫智妙的僧人因容留了一个无法下山的女子而触犯了寺规。知道辩解已无济于事,于是便默默地走下山去。半道上遇着一位老人,老人说,你是无辜的。老人又说,前面有六亩田,你可在那里结茅安禅,从此安心修炼吧。老人说完,就消失了。

几乎每一座寺庙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历史,而心安寺的历史却带有某种诗意的神秘。老人的出现,回应了“我心自有天鉴”的古言,智妙在这六亩田的地盘上也总算能够立足了。奇怪的是外面人很少有称心安寺的,仍习惯称六亩田。问去哪里进香,答曰六亩田。时间久了,说心安寺反而陌生了。或许是因那次受罚的刺激,智妙的心安寺不仅可容留男僧,也可容留女众,开创了寺庙男女共修的道风。想想也是,净与不净,原本是心里的事情,把女人抱过河的未必会有一丝邪念,而在一旁观望的,或许一直就把女人紧紧地抱在怀里。

沿着那条新修的公路,我们下山。在半道上看到那块心安寺修建公路的功德碑,在碑上有人发泄怨气的痕迹,可见把公路修到山里这件事并不讨所有村民的喜欢。心安寺出资修公路,是想把山外的文明带进山里,一些村民们不领情,自然也有自己的理由。赞同者和反对者各执一词,我想,为什么人们不去问问那位神秘的老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