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外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
7594500000096

第96章 颜面部疾病

(第一节)唇裂

唇裂是胚胎期上颌突与球状突未融合或融合不全而形成的一种先天性唇部裂开畸形。患儿出生时即被发现有不同程度的唇部裂开,常与腭裂伴发。患病率约为1.8∶1000,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外科手术整复是治疗唇裂畸形的惟一方法。

[问诊要点]由于唇裂畸形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致病因素较多,故问诊时应注意询问以下内容:

1.询问患者家族中直系及旁系亲属有无类似畸形,以了解发病是否存在遗传因素。

2.询问母亲妊娠期间是否偏食或营养不良,是否有病毒感染、化学物质中毒或经常接触放射线或微波以及药物使用情况,是否有妇科疾病等情况。了解母亲在妊娠期间,尤其是妊娠最初3—6个月内的病史,以便了解可能致病的环境因素。

3.询问患儿的全身发育情况,询问婴儿出生后的体重、饮食情况,是否度过了出生后的脱水和体重减轻阶段,是否已能适应外界环境,消化功能日趋完善,体重逐渐增加。询问患儿其他部位有无畸形存在,如先天性心脏病或其他肢体畸形。

[体检要点]

1.检查患儿全身发育、营养、体重等情况,检查身体其他部位有无畸形。

2.检查唇部裂隙的部位、宽度,鼻孔大小、鼻翼塌陷及鼻小柱歪斜情况。双侧唇裂者应注意前额突度大小。

3.临床上按裂隙程度将唇裂分为——(1)隐裂:皮肤黏膜连接,口轮匝肌裂开;(2)I度唇裂:仅限于唇位部裂开;(3)II度唇裂:上唇部分裂开但未及鼻底;(4)III度唇裂:上唇及鼻底完全裂开。II度或III度唇裂可同时伴发牙槽突裂或腭裂。

4.检查裂隙部位发生在一侧还是双侧。

5.为配合唇裂的手术治疗,应检查颌面部有无疖肿、湿疹、毛囊炎等炎症病灶,检查全身有无其他病症,如上呼吸道炎症、贫血、腹泻、传染病等。手术治疗应在上述病症治愈后方可施行。

[辅助检查]为配合手术治疗,先期的辅助检查应根据患儿的全身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如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腹泻、全身传染病的检查,同时还应进行血液及全套生化检查。

[诊断要点]1.患儿的病史、临床吮吸情况、发音功能障碍的表现符合本病特征。

2.对患儿唇部裂隙部位的检查证实本病。唇部裂隙应局限在唇红部至鼻底部,裂隙至多不应超出牙槽突。裂隙若超出牙槽突至上颌骨硬腭部,则应诊断为唇腭联合裂。

[病历记录要点]1.记载患者的全身状况,包括发育营养状况、体重体质状况等。

2.家族有无类似畸形史。

3.记录唇裂畸形组织缺损的程度与类型,缺损周围组织的生长情况,邻近组织有无炎症或其他疾病,以及畸形患者功能障碍的程度。

4.记录患者全身有无并发其他畸形,特别注意有无先天性心脏病和颅脑畸形。

5.记录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治疗必要性的了解及配合程度。

[门急诊处理]1.诊断明确者即收住入院,择期手术,单侧唇裂整复术的最佳手术年龄为3—6个月,双侧唇裂者宜在6—12个月时进行。

2.对体重过轻,全身状况不佳或合并其他疾病者暂不考虑手术,须对症治疗、恢复正常后再行手术治疗。

(第二节)腭裂

腭裂系胚胎期腭突未融合或融合不完全所致。患儿自出生时即可被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腭部裂开,常与唇裂伴发。腭裂不仅有软组织畸形,更主要有骨组织畸形。腭裂患者的吸吮、进食及语言等生理功能障碍严重。外科手术整复是治疗腭裂的惟一方法[问诊要点]1.询问患者家族中直系及旁系亲属有无类似畸形,以了解发病是否存在遗传因素。

2.询问母亲妊娠期间是否偏食或营养不良,是否有病毒感染、化学物质中毒或经常接触放射线或微波以及药物使用情况,是否有妇科疾病等情况。了解母亲妊娠期间,尤其是妊娠最初3—6个月内的病史,以便了解可能致病的环境因素。

3.询问患儿的全身发育情况,询问婴儿出生后的体重、饮食情况,是否度过了初生后的脱水和体重减轻阶段,是否已能适应外界环境,消化功能是否完善,体重是否逐渐增加。询问患儿其他部位有无畸形存在。如先天性心脏病或其他肢体畸形。

[体检要点]1.查患儿腭裂裂隙的部位、程度、裂隙宽度(以软硬腭交界处为准)。

2.检查悬雍垂离咽后壁的距离,腭咽闭合及发音情况。

3.检查鼻及咽部,扁桃体及上颌骨的发育情况。

4.检查全身状况以及其他部位有无畸形。检查颌面部有无炎症、急性淋巴炎等。

5.临床上根据裂隙部位和程度将腭裂分为——(1)隐裂:为黏膜完整的黏膜下组织(肌肉、骨)裂,多数限于软腭或延及部分硬腭;(2)悬雍垂裂或软腭裂:仅限于悬雍垂及软腭裂开,不分左右;(3)不完全性腭裂:软硬腭裂开,但牙槽突完整、鼻中隔居中,不分左右;(4)单侧完全性腭裂:软硬腭裂直抵牙槽突,有时牙槽突的两部分互相接触,但中间仍有裂缝,常与双侧完全性唇裂同时发生;(5)完全性腭裂:鼻中隔、前颌突及前唇部分孤立于中央;(6)混合性腭裂:一侧为完全性,另一侧为不完全性腭裂。

[辅助检查]根据患儿的全身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检查,如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疾病(腹泻)、全身传染病检查。同时还应进行血液及全套生化检查。

[诊断要点]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特点即可诊断本病。

[病历记录要点]1.记载患者的全身状况,如发育营养状况、体重体质状况等。

2.记录家族有无类似畸形史。

3.记录腭裂组织缺损的程度与类型,周围组织的情况,邻近组织有无炎症或其他疾病。

4.记录患者吸吮、进食及语言功能障碍的程度。

5.记录患者有无并发其他畸形,特别注意有无先天性心脏病和颅脑畸形;记录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整复治疗必要性的了解及配合程度。

[门急诊处理]本病患者诊断明确应收住入院,择期手术,腭裂整复术的最适年龄为2岁左右。

(第三节)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及肺炎双球菌较少。常为急性传染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或腹部大手术后的并发症。常见先驱疾病有:(1)流行性腮腺炎、流感等急性传染病后继发感染;(2)慢性腮腺炎急性发作;(3)邻近组织急性炎症,偶可扩散波及腮腺;(4)腹部大手术后的并发症,现已少见。

[问诊要点]1.患者近期有急性传染病、腮腺周围急性炎症或腹部大手术病史。身体衰弱,长期卧床和以输液维持者易发。

2.应注意询问发病的部位。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一般累及单侧,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者少见,一般在消耗性疾病之后。

3.初期患者有发热,疼痛较轻,病情加重则疼痛剧烈,影响进食和睡眠,抵抗力差者,可出现高热及中毒症状。

[体检要点]1.早期疾病症状轻微或不明显,检查腮腺区有轻微红肿。

2.疾病急速发展时,检查患者面部腮腺区可见以耳垂为中心肿胀,局部皮肤红热现象显著,呈硬性浸润,触痛明显。口内检查可见腮腺导管口红肿,轻压腮腺体部时导管口可有脓液溢出。有轻度开口困难。

3.检查有无脓肿形成。

[辅助检查]1.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上升,核左移,并可出现中毒颗粒。

2.本病不宜做腮腺造影检查,以免炎症扩散。

[诊断要点]1.病史及检查结果符合本病特征。

2.排除下列疾病:

(1)流行性腮腺炎多见于儿童,有传染接触史,常同时或先后累及双侧,表面皮肤不红,导管口无脓压出,白细胞总数不增加。

(2)腮腺区淋巴结炎亦称假性腮腺炎,一般发病慢、症状轻、肿大局限,导管口无红肿、溢脓。

(3)嚼肌间隙感染多为牙源性感染引起,肿胀以下颌角为中心,有严重张口困难,导管口无红肿、溢脓。

[病历记录要点]1.记录有无先驱疾病史,全身情况。

2.本病的起病时间。

3.局部病变情况,包括腮腺区皮肤红肿程度,压痛情况,有无张口受限,口腔内腮腺导管口有无红肿、溢脓。

4.血常规检查的结果。

[门急诊处理]积极治疗先驱疾病、改善全身状况的同时,选择下列治疗方案。

1.局部症状体征较轻、脓肿尚未形成者,处方:

(1)青霉素G,80万U×10支,用法:80万U,肌内注射,一天2次(用前皮试)

(2)1%毛果芸香碱,8ml×2支,用法:3—5滴,口服,一天3次

(3)3%过氧化氢溶液,100ml,用法:10ml,含漱,一天数次

2.脓肿形成者应及时切开引流,并辅以大剂量抗生素,局部冲洗治疗等,处方:

(1)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500ml+青霉素640万U,用法:静脉滴注,一天1次,用前皮试,连续用3天(2)1%毛果芸香碱,8ml×4支,用法:3—5滴,口服,一天3次

(3)3%过氧化氢溶液,100ml,用法:10ml,含漱,一天数次

(第四节)慢性复发性腮腺炎慢性复发性腮腺炎又称慢性腮腺炎,临床常见,是一种表现为腮腺反复肿胀、细菌感染的慢性化脓性炎症过程。

[问诊要点]1.患者反复发作腮腺肿胀,常为双侧。

2.起病时间常不明确,一般病期较长。

3.腮腺肿胀发作与进食有关,进食时伴有轻微疼痛。

4.询问患者发病的规律:晨起时常感腮腺体部肿胀,自己稍加按摩后有“咸味”液体自导管溢出,局部随之松快。

[体检要点]1.检查面部腮腺区有轻微肿胀,质地韧、境界清晰。

2.口内检查压迫腺体导管口有混浊的“雪花样”唾液或“黏稠蛋清样”唾液流出。

3.检查腮腺导管,病程长者导管呈粗硬条索状。

4.触压患处多有轻度压痛。

[辅助检查]腮腺造影显示,腮腺导管扩张或粗细不匀,呈腊肠状,闰管分支扩张或中断。腺泡被破坏时,造影剂可潴留,表现为串珠状、雪花斑片状或葡萄串状阴影。

[诊断要点]1.腮腺腺体肿胀,扪诊轮廓清楚。

2.挤压腺体可有“雪花样”或“黏稠蛋清样”唾液溢出。

3.晨起时口腔内有咸味感,进食时患侧腺体有胀感,食后缓解。

4.腮腺造影可见导管扩张,严重者导管粗细不均,呈腊肠状。

[病历记录要点]1.病历应注意记录有无明确的起病时间,腮腺肿胀的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

2.记录腮腺肿胀是否与进食有关。记录压迫腺体有无疼痛,导管口有无“雪花样”唾液,导管口有无红肿。

3.记录全身情况。

4.记录腮腺造影结果。

[门急诊处理]1.症状较轻者,处理如下:(1)多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2)多饮水,多漱口,保持口腔卫生;(3)按摩腺体。

2.腺体出现肿胀、炎症明显者,处方如下:

(1)1%毛果芸香碱,8ml×4支,用法:3—5滴,口服,一天3次

(2)头孢氨苄胶囊,0.25g×40片,用法:0.5g,口服,一天4次

(3)氯霉素眼药水,8ml×10瓶,用法:经导管口注入少量,反复冲洗腺体,一天4次

3.经上述保守治疗无效者,考虑住院手术结扎导管口或行腺体摘除术。

(第五节)腮腺多形性腺瘤

腮腺多形性腺瘤又名腮腺混合瘤,其特点是肿瘤既含有上皮组织,又含有黏液样组织或软骨样组织,表现为多形性及混合性,是一种临界瘤,一般生长缓慢。无症状肿块可维持多年不变化,一旦短期内突然加快生长,则可能提示发生了恶变。

[问诊要点]1.询问肿瘤发现时间及生长的速度,近期有否突然加速生长。

2.询问肿瘤是否活动,有无压痛。

3.询问肿瘤是否妨碍咀嚼、吞咽及呼吸等功能。一般肿瘤多位于耳垂下及耳屏前腮腺浅叶,也可位于咽旁腮腺深叶,突向咽旁及软腭,影响上述功能。

4.肿瘤巨大时应询问有无张口受限或面神经麻痹等症状。

[体检要点]1.腮腺区肿胀,可扪及肿块。

2.局部无红、肿、热、痛等炎症改变。

[辅助检查]1.B超检查肿瘤表现为周界清楚,内部回声均质,后壁有增强,稍大的混合瘤可以见到分叶结节状表现。

2.腮腺深叶混合瘤可做CT或MRI检查,CT片常显示肿物和腮腺直接相连,而MRI检查则更为清晰。

3.腮腺造影或核素扫描诊断有局限性。

[诊断要点]1.肿瘤一般生长缓慢,病程长者可达数10年。

2.肿瘤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质地中偏硬、可活动、与皮肤无粘连,无压痛。

3.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帮助。B超对腮腺浅叶的肿瘤检出率高;腮腺深叶的肿瘤则应借助CT或MRI检查,但影像学检查定性能力较弱。

4.定性诊断可以行术中冰冻切片或细针吸取细胞组织学检查。

[病历记录要点]1.病历应注意记录肿瘤发生时间、生长速度及有无突然加速生长情况。

2.记录肿瘤的位置、大小、质地、活动度及有无压痛,有无张口困难、面神经麻痹症状。

3.记录影像学检查结果。

[门急诊处理]腮腺多形性腺瘤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切除,以防发生恶变。确诊者应收住入院,择期手术。

(潘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