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外科临床处方手册(第3版)
7594400000028

第28章 血管疾病(2)

(1)动脉瘤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除非有严重的脑、心、肺或肾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者,或患有晚期恶性肿瘤或其他致命性疾病,估计存活时间不超过2年者。(2)动脉瘤不是真正的肿瘤,因此并不必将动脉瘤壁切除,仅需阻断动脉瘤近远端动脉,切开动脉瘤腔,与两端动脉行人造血管或自体血管移植,再将残留瘤壁包裹于移植血管外,这样既可以减少出血,又可以避免周围重要组织器官损伤。(3)动脉瘤多见于老年患者,应注意伴随疾病的治疗,如降血压、降血脂、控制糖尿病等治疗。

(第二节)静脉疾病

一、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是最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指下肢浅静脉系统处于伸长、蜿蜒而曲张状态,长期从事站立工作的人群中多见。静脉壁软弱、静脉瓣缺陷以及浅静脉内压力升高,是引起浅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

R.诊断要点

1.患肢外貌改变浅静脉扩张呈现为静脉结节、弯曲,甚至卷曲成团,站立时更为明显。曲张静脉的位置和程度,与局部静脉管壁内压力高低和管壁厚薄有关。大隐静脉受累时,曲张静脉分布于下肢的内侧面,延伸前面和后面。小隐静脉受累时,曲张静脉往往分布于小腿后面、下部,延伸至踝的外侧和足背,而小腿上部一般没有曲张静脉可见。

2.酸胀不适和疼痛酸胀不适是常见的症状,一般在静息站立时发生,行走或平卧后迅速消失。感觉过敏的患者,可有疼痛感,站立时,静脉内压力高,产生症状;行走或平卧时,腓肠肌发挥泵的作用,浅静脉内压力下降,症状缓解。所以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表现,早期时以症状为主;后期时则以曲张静脉引起的外貌改变和并发症为主。

3.肿胀单纯性浅静脉曲张者,临床上大多无肿胀或轻度肿胀,患肢抬高休息一夜后即可消退。

4.大隐静脉瓣膜功能(BrodieTrendelenburg)试验能够相当可靠地检测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也可提供大小隐静脉之间交通静脉功能的资料。怀疑小隐静脉受累者,应用同样原理,可在腘窝部用同样方法来检测小隐静脉瓣膜功能。

5.其他病情复杂,诊断不明者,可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和下肢静脉造影,以测定深静脉的通畅度及瓣膜功能。

R.治疗程序

1.一般处理(1)平卧患肢抬高,每日3次,每次30min以上;(2)避免或减少长时间站立工作及腹压增高的重体力劳动;(3)弹力袜治疗压迫疗法,能防止曲张静脉加重,并可作为其他疗法的辅助治疗。

2.药物处理适用于伴有下肢水肿、血栓性浅静脉炎、色素沉着者,或暂不接受手术者。目的在于增加静脉弹性,改善静脉通透性和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3.手术治疗凡是具有症状,如酸胀、沉重感、曲张静脉分布广泛,又无手术禁忌证者,都可施行手术。手术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高位结扎大或小隐静脉;(2)剥脱曲张静脉;(3)结扎、切断交通支。

4.特殊处理硬化剂注射压迫疗法:使曲张静脉血栓、纤维化而萎瘪,主要适用于:(1)浅的小静脉扩张、毛细血管扩张和静脉蜘蛛痣状,对较大的静脉曲张,必须辅用有效的压迫疗法;(2)作为手术后残留曲张静脉的处理;(3)作为其他手术的辅助疗法;(4)手术耐受力极差而不宜施行手术者。

常用的硬化剂主要有5%鱼肝油酸钠、酚甘油溶液(2%酚溶于25%—30%甘油液中)、50%葡萄糖溶液和20%氯化钠溶液等。注射时患者应取斜卧位,在穿刺点上下各用手指向近、远侧压迫,使受注射的静脉段处于空虚状态。注入硬化剂0.5ml,维持手指压迫1min。局部加压包扎,以后整个下肢自踝至注射处的近侧改用弹力袜,大腿部注射者约1星期;小腿部应压迫6星期以上。注射后下肢应尽量多主动活动,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R.处方

R.警示

1.特制的弹力治疗袜有一定的压力梯度,远侧高而近侧低,可促进血液回流。对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来说,只要用小腿弹力袜就可以了,因为曲张静脉主要位于小腿。应在早晨起床后就穿戴弹力袜,特别是在长时间站立或体力劳动期间,卧床休息或患肢抬高时可不穿戴。

2.曲张静脉并发血栓形成和浅静脉炎时,药物治疗一直要维持到受累静脉缩小,成为无痛的纤维索为止,一般需4周左右。在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如果发现血栓扩展,应及时手术。

3.应严格掌握硬化剂注射疗法的适应证,因为此方法很易引起静脉血栓和静脉炎,可能扩展而累及深静脉,导致症状加重,处理也较困难。

4.下肢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常出血凶猛,切不可惊慌,应立即抬高患肢,加压包扎,一般均可止血。

5.对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治疗,近年来在指导思想上有两种转变:(1)在治疗方法上从“根治性”转变为“选择性”,最明显的趋向是尽可能保存大隐静脉,留作血管重建术的材料;(2)仅对有病变的静脉,施行有限度的手术。

6.不论硬化剂注射疗法,还是手术后,均要求鼓励患者尽早进行患肢活动,不宜久坐和站立。卧床时抬高患肢,以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二、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属于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CVI)的范畴,指深静脉瓣膜缺陷不能对抗近侧血柱重力,静脉腔内压力持久升高,从而引起的血液倒流性疾病。本病不同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虽然两者的临床表现相类似,但无论病因、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都不尽相同。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发病率远比血栓形成后遗症更为常见。

R.诊断要点

(1)早期表现为,中度踝肿胀、不适和浅静脉曲张;中期表现为,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中度硬实肿胀,足靴区皮下组织纤维化但尚无溃疡;晚期表现为,远侧小腿疼痛伴有广泛性皮肤变化,具有水肿、湿疹和溃疡形成。(2)无损伤血管检查,如多普勒超声血流仪、彩色多普勒血管显像仪、光电体积描记、气体体积描记和阻抗体积描记等,提示下肢深静脉通畅,但有血液逆流现象。(3)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提示,深静脉全程通畅,造影剂分布均匀,无充盈缺损和轮廓不规则等现象,但深静脉明显扩张,呈直筒状,失去瓣膜所在位置膨隆所构成竹节形态,瓣膜影模糊或消失,可见功能不全交通支静脉。行下肢静脉逆行造影或经皮腘静脉穿刺造影,可以较为准确地检测深静脉瓣膜形态和倒流程度。

R.治疗程序

1.一般处理(1)平卧患肢抬高,每日3次,每次30min以上;(2)避免或减少长时间站立工作及腹压增高的重体力劳动;(3)弹力袜治疗压迫疗法,能防止曲张静脉加重,并可作为其他疗法的辅助治疗。

2.药物处理增加静脉弹性,改善静脉通透性和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适用于伴有下肢水肿、血栓性浅静脉炎、色素沉着者。

3.溃疡和湿疹处理(1)用75%乙醇和生理盐水分别清洁创面周围皮肤和创面,覆盖盐水、凡士林纱布或干纱布,每日1次。

(2)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湿敷,一日1—2次,适用于创面感染时。

(3)优锁溶液湿敷,一日1次,3—4d,适用于溃疡面有坏死组织,不易清除者。

(4)换药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4.手术治疗适用于重度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逆行静脉造影倒流达III—IV级的患者。

(1)静脉瓣膜成形术和静脉瓣膜包裹术:适用于静脉瓣膜形态存在,或因静脉扩张所致的静脉瓣膜相对关闭不全者。

(2)带瓣膜静脉段移植术和腘静脉外半腱肌二头肌肌襻形成术:

适用于静脉瓣膜严重破坏,形态消失,无法行静脉瓣膜成形术和静脉瓣膜包裹术者。

R.处方

R.警示

(1)溃疡和湿疹局部应避免药物刺激,任何对组织有刺激的药物,都不会对溃疡有治疗作用,只会推迟溃疡愈合,若溃疡巨大,久治不愈,则可考虑切除溃疡和植皮手术。(2)下肢深静脉轻度倒流,逆行静脉造影倒流I—II级者,不需行深静脉手术。(3)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常伴有浅静脉病变,因此在行下肢深静脉手术的同时,应行曲张浅静脉剥脱和功能不全交通支静脉结扎术,才能获得良好疗效。

三、血栓性浅静脉炎血栓性浅静脉炎是指皮下浅静脉壁受各种原因影响所致的炎症反应,继而静脉血栓形成,管腔粘连闭塞,多发生在四肢和胸腹壁。常见的致病原因主要为化学性或机械性损伤,也可以继发于感染和曲张的静脉等。

R.诊断要点

(1)常有静脉输液、静脉内置导管、静脉外伤或静脉曲张病史。

(2)受累部位表现红肿,有压痛,扪之如索状物,质地硬。索状物与皮肤粘连但与深部组织无粘连,绷紧皮肤可见局部皮肤凹陷,形成浅沟。

(3)好发部位上肢为头静脉、贵要静脉,下肢为大、小隐静脉,胸腹壁为侧胸静脉、腹壁上静脉。(4)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可伴有畏寒、发热、败血症等感染表现。

1.一般处理患肢抬高,上肢者可衬枕,下肢者可抬高床脚约15cm,避免久坐久立,适当活动肢体。

2.药物处理适用于局部红肿热痛症状明显或伴有全身发热者。

主要为解热镇痛、抗感染治疗。

3.手术治疗适用于急性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切除整个静脉受累段,创口开放,疏松填塞敷料,待感染和局部组织反应消退后,再作二期缝合。

4.理疗适用于后期血栓性静脉炎纤维化硬结消散。

红外线治疗仪热疗每次30—60min每日1—2次频谱仪热疗每次30—60min每日1—2次。

R.处方

R.警示

(1)首先应消除病因,停止患肢静脉输液,拔除静脉内留置导管,去除曲张静脉。(2)非感染性静脉炎,不需使用抗生素治疗。(3)有些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可能是某些疾病的早期表现,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内脏癌肿等,应提高警惕,进行各种检查,密切临床观察。

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不正常地在静脉内凝结。深静脉血栓形成好发于下肢,从跖静脉丛到髂静脉的不同部位。近年来,本病发病率日益增多,占下肢静脉疾病的10%—30%。

R.诊断要点

(1)一侧下肢突然肿胀、凹陷性水肿、疼痛,皮肤发绀。由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可出现足踝部、小腿或整条下肢肿胀。常有手术、深静脉插管和外伤等诱发因素。(2)小腿腓肠肌静脉丛血栓形成时,小腿肿胀压痛,直腿伸踝试验(Homans征)和压迫腓肠肌试验(Neuhof征)呈阳性反应;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时,整条下肢肿胀,腹股沟和耻骨上区压痛。(3)多普勒超声血流仪、体积描记法和多普勒超声血管显像仪等检查,通过测听静脉血流声、体积描记波形和超声血管图像,可相当准确地判断下肢主干静脉是否阻塞。(4)下肢静脉造影和放射性核素静脉造影,可见静脉充盈缺损、造影中断、有侧支静脉形成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表现。

R.治疗程序

1.一般处理早期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适当运动下肢,10d左右起床活动,穿戴弹力袜。

2.药物处理包括抗凝、溶栓和祛聚治疗。

3.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或股青肿伴动脉血供障碍而肢体趋于坏疽者,病程最好在5d以内。

(1)球囊取栓导管、负压吸栓导管或血栓旋切导管取栓术。

(2)下腔静脉血栓滤器置放,防止肺栓塞。

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治疗(1)全肢型:同“三、血栓性残静脉炎治疗程序1.一般处理”和“处方2”。

(2)完全再通型:治疗可参考“二、原发性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节。

(3)部分再通型:可行各种静脉搭桥转流术。

R.处方

R.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