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高考志愿填报诀窍:考生和家长必须知道的100个真相
7594200000011

第11章 院校篇(10)

位于上海西南,距市中心30公里,总面积达46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区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生活区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另有6.5万平方米的共享教学资源区,全部建成后在校生规模为4万人。松江大学城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园区,这不仅体现在校与校之间没有围墙,只是用绿化带或河流来划分边线,更体现在大学城内各类资源可以共享。入驻高校有: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复旦视觉艺术学院等。

(6)深圳大学城

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西丽湖畔,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的西校区面积1.45平方公里。2003年9月,以深圳市政府投入为主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3校深圳研究生院正式入驻大学城西校区办学。南开大学深圳金融工程学院以社会集资、联合国际名校办学的模式进驻大学城,已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该院现正积极筹备入驻大学城东校区。

(7)郑州大学城

郑州有4个大学城。

西大学城:在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范围内,确定有郑州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院校进驻。

北大学城:北部将以黄河大学为中心向周围扩展,有中州大学、郑州师范专科学校、郑州艺术学校等院校。

东大学城:位于郑东新区。河南中医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教育学院、河南检察官学院等高等院校相继进驻新区,累计占地达到1万多亩,其中河南中医学院占地1347亩,郑州航院占地1311亩,这两所大学的征地规模已达到郑东新区之最。

南大学城:位于龙湖镇。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工程学院、中原工学院、河南经贸学院等相继入驻。

4.各地方兴未艾的大学城

长春高教产业园区(吉林)、沈阳大学城(辽宁)、济南大学城(山东)、房山高教园区(北京)、昌平大学城(北京)、杭州下沙高教园区(浙江)、杭州滨江高教园区(浙江)、杭州小和山高教园区(浙江)、宁波高教园区(浙江)、温州高教园区(浙江)、珠海大学城(广东)、福州大学城(福建)、玉溪大学城(云南)、昆明大学城(云南)、岳麓山大学城(湖南)、连云港大学城(江苏)、扬州大学城(江苏)、杨浦大学城(上海)、南汇高科技园区(上海)、武汉黄家湖大学城(湖北)、荆州大学城(湖北)。

真相23香港高校为什么那么香

案例播报

我是个上海女生,四年前,原本想报复旦和交大,但是禁不住对外面世界的憧憬,最终选择了香港大学。四年后的今天,我已经从一个懵懂幼稚的女孩蜕变成自信开朗而成熟的时尚女性,目前正实习于香港金融管理局。

回忆我四年的求学生涯,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痛并快乐着。”

香港大学优良的教学环境给我提供了一心向学的客观条件,但烦恼也随之袭来。

在上海看港剧的时候,演员说的普通话都是配音的。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一点,我也不知道。来了之后才发现,香港很多同学的交流语言是粤语,这给仅会说普通话的我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教师的全英文授课方式,也让我一度不适应,在一段时期内,我甚至不愿意开口说话,整个人相当自卑。当时就特别想家,我一度后悔我当初的选择,甚至有冲动直接飞回上海。

所幸这场“噩梦”来得快也去得快,很快我就发现,原来一切并非如自己想象的那般糟糕:由于同学们也来自世界各地,语言的障碍并非自己独有。在我的英语、粤语水平取得突飞猛进的同时,与人交流的方式与心态也全部得到了改变。

不过实习结束后,我还是要回到上海,那里才是我真正的归宿。

案例点评

从1998年——香港回归祖国第二年起,香港的高校就向内地学子抛出了“橄榄枝”,通过与内地高校进行学生交换的模式,拉开了港校内地招生的序幕。2003年香港8所高校同时在内地正式招生,更掀起了一股内地学子赴港就读的热潮。一时间,报考港校,成为许多考生和家长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

翻看港澳高校的招生材料,这些字眼随处可见:全英文教学环境、多元的校园文化、与西方接轨的教育模式、丰富的课外活动、广阔的就业机会……没错,这些都是港澳高等教育的剪影,然而,如果只看到这些,那只能是片面的、断裂而又破碎的港澳求学。毫不夸张地说,在港澳读书,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欢笑更有苦痛。几乎每一个到港澳读书的内地学生在拥有炫目光环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精神压力。

吕老师提醒

1.你知道港校的招生方式吗

港校在内地本科生招生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考生参加高考,在提前批次录取,考生只需按统招选填高校志愿一般程序报考,不需另行向学校报名,更不需参加面试。目前,只有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列入提前批次录取。二是考生参加高考,学校参考高考成绩和面试成绩,有其独立的报名程序,且独立招生。除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以外,其他高校都是实行这样的招生形式。

2.你知道港校的录取分数吗

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的院校共有12所,其中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岭南大学要求考生成绩在当地省份一本控制线以上,英语成绩一般要求达到110分以上。尤其是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在许多省份的录取分数堪比北大清华。

香港树仁大学、香港教育学院、香港公开大学、香港珠海学院由于招生人数很少,对高考成绩没有明确要求。一般来说,分数在当地二本控制线以上者可以申请,但是达到一本控制线的考生录取机会较大。

香港演艺学院是香港唯一一所艺术类高校,申请者除了“高考达到满意成绩”

外,还需要参加该校的面试遴选,即相当于内地的艺术专业考试。

3.你家的经济状况能承受吗

去港求学,既要考生有才,更要家长有财。有人说,不是有高额奖学金吗?还用自己掏钱?事实是,港校奖学金的发放通常是奖优不是扶贫。这个“优”不是一般的优,大多是考生当地“状元级”的优。香港高校近两年在内地招生规模每年大约两三千人,大部分是缴纳高额学费的自费生,获得全额奖学金的学生只有300人左右,随着报考港校人数的逐年增多,要赢得这些奖学金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

一般来说,在香港读四年大学费用在50万~60万港币之间。当你被港校预录取时,校方几乎都会与你的家长取得联系,目的是看家庭是否有一定的经济承受能力,考生须提供财政证明,证明自己或父母(或为申请人提供经济担保的人)具有稳定的经济支持来源。

为防止考生占用录取名额,香港高校规定:考生在收到香港高校发出的录取通知书后,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缴付一万港币的留位费。留位费一经缴付,不得退还或转让。如新生不按指定的时间缴付留位费,当自动放弃录取论处;不依照指定日期到校注册入学,或于注册入学后退学者,当放弃录取或退学处理,已缴付的留位费一概不予退还或转让。注册入学后,留位费会从考生的学费中扣除。

4.你的语言能过关吗

在香港上学有“两文三语”之说,“两文”即中文与英文,“三语”为普通话、英语及粤语。英语是香港所有高校的日常教学语言,想要适应那边的英语教学,必须具备较强的英语综合素质(因此香港高校对于高考英语成绩有很高要求,另外在面试中会格外注重对英语能力的考察)。此外,相对于英语,粤语似乎也是我们要面临的更大挑战。生活在粤语为主导的社会中,与本地人无障碍地沟通是来港之初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考时英语成绩较高,不一定就能适应全英文教学。因为高考成绩主要以阅读为主,而考生的听力水平、口语水平并不能体现出来。2009年,北京文科状元没能跨进香港大学的校门,一时引发热议。来自该校的考官说:“通过面试,我们发现她的英语基础可能无法适应香港大学全英文的授课环境。她要选择的那些学科,可能是对英语沟通的要求比较高的学科,我们考虑到她来了以后,可能性格上会形成一种挫败感,我们觉得她可能去一个有中文氛围的环境会比较好。”最后,她被用双语教学的香港中文大学录取。

5.毕业后能在港就业吗

四年大学生涯结束后,面临的是就业问题。港校因为国际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选择有一定的优势。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入境事务处的“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内地本科生毕业后,如获得香港本地公司或机构聘用,并获得其提供的薪酬福利条件大致与香港现行相关专业人士市场标准相近,即可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入境事务处的要求和安排申请在港就业。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近9成在港毕业的内地生都希望留在香港工作,熟悉内地文化的背景,亦让他们备受金融、会计、市场公关等行业雇主的青睐。但另一方面,人文社科、工科的内地毕业生面对语言文化、产业发展的障碍,许多人不是选择转行便是返回内地。

有数据表明,往年在香港读大学的内地学生,毕业后留港就业者约占41%。

6.你了解香港高校的内情吗

香港的高校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办学水准被认为达到了一定高度。但是,这并非代表所有的香港高校办学水平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不止一位内地高校的招办主任、高校教师有这样的共识:香港水平最高的高校应该还是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这3所大学。同时,这3所学校是国际上公认的好学校。

其他学校则因为办学时间、经费等各种原因,与这3所学校的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