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小型养猪场创办与经营
7592200000006

第6章 小型猪场经营新理念(1)

(一)生产组织管理

1.生产计划管理

实行生产计划管理能使各项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得到协调的发展,使人力、物力、财力均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保证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养猪场的生产计划内容主要有:猪群配种分娩计划(主要阐明计划年度内各月份种猪的交配头数、分娩头数、产仔头数,是组织年度内猪群周转的主要依据)和猪群周转计划(反映在一定的时期内各类猪群的头数及因出生、购入、售出、淘汰、增重等原因而引起的增减变化,以及年终猪群应保持的合理结构)。

(1)猪群配种分娩计划的编制 正确编制猪群配种分娩计划,不仅能保证完成生产任务,而且是编制猪群周转计划的依据,是实现猪群扩大再生产的保证。

编制该计划应掌握的资料包括:一是生产规模;二是采用的母猪分娩方式和由此决定的配种分娩月份;三是年初猪群头数和结构;四是母猪每胎产仔数和存活率;五是上年度最后4个月已配种的母猪头数和配种时间;六是本年度预计淘汰的母猪头数和时间。

根据以上资料,就可对本年度内的母猪配种和分娩做出安排。

例:某猪场基本母猪、检定母猪全年分娩2次,平均每胎产仔数分别是14头和12头;仔猪存活率为100%。

(2)猪群周转计划的编制 猪群周转计划是根据猪场决定的生产规模和以下资料来编制的:一是计划年的年初各猪群猪只的实有头数;二是计划年的年末各猪群应达到的猪只头数;三是猪群配种分娩计划内的各月出生仔猪头数;四是猪只出售和购入的时间;五是计划年内种猪淘汰的头数、日期和办法;六是由一个猪群转入另一个猪群的头数。周转计划编制后,要反复检查,看看有无遗漏和计算错误,特别是要看看是否能保证完成年度生产经营的目标任务。

在养猪场的生产经营计划管理中,还应该编制饲料采购计划、劳动工资计划、销售计划、财务计划等,其编制方法可参考其他资料。编制计划,只是计划工作的开始,更重要的是计划的执行和控制。如果花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编制好计划,却将其束之高阁,那就什么目的也达不到了。例:某猪场根据上例配种分娩计划并参照年度生产经营目标任务及其他资料。

2.猪场劳动管理

猪场的劳动管理是整个猪场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提高现有劳动力的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加养猪的经济效益。

(1)劳动组织 根据猪场的各项工作性质,再按各工种的需要,确定各项工作所需要配备的人数和每个人员的任务,使之相互协作,以达到充分合理地利用劳动力,应实行定人、定猪、定猪舍设备等几定方法。

(2)劳动定额制订劳动定额时,依据以往的经验和目前的生产技术条件,以一个中等水平的劳动力所能达到的数量和质量为标准。如制订育肥猪劳动定额,既要明确每个人的固定饲养头数,又要有饲养期平均日增重和全期总增重、饲料报酬率、死亡率等指标。制订哺乳母猪劳动定额时,要明确规定母猪的产仔率和仔猪初生重、断奶重、断奶成活率,以及母猪和仔猪饲养成本。

(3)经济承包责任制经济承包责任制是抓好生猪饲养管理的重要措施。通常包括包、定、奖三个方面。“包冶就是要包饲养费用,包一定的收入,实行超支不补,节约归己。

“定冶就是定饲养任务、繁殖任务或上交的生猪数量等。“奖冶即奖惩制度。

3.生产管理的几项制度

生猪生产的组织应按照生猪生产的特点,实行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1)饲养管理制度实行科学饲养是生猪生产管理的基本制度,主要包括两项内容:

分群饲养制度。所谓分群饲养,就是指根据生猪不同品种、用途及猪龄划分不同畜组,按组饲养管理。分群饲养的好处:一是有利于按不同发育阶段的营养要求配合饲料;二是便于组织劳动,合理分工协作,建立生产责任制;三是有利于充分利用猪舍、设备和劳动力;四是有利于提高饲料报酬,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分群饲养的标准应按生猪种类,饲养的规模,机械化程度,饲养人员素质和管理人员的水平而定。一般来说,小型猪场养猪分群可粗放些。

科学饲喂制度。主要指按各类生猪的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不同要求,规定饲养标准,提供相应的日粮营养水平。

(2)良种繁育制度这项工作是提高畜禽繁殖率、产品率和降低成本的重要环节。

(3)饲料供应制度稳固的饲料供应体系,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饲料供应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饲料消耗定额,饲料的生产、收集、加工、贮运和供应制度等。

(4)卫生防疫制度卫生防疫制度必须深入贯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冶的方针,建立一整套综合性预防措施和制度。主要包括:

建立疫病情报制度,实行专业防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

坚持生猪的检疫制度,防止疫病流行。

建立健全防疫措施,定期进行环境清扫、消毒和卫生检疫工作。

建立兽医网点,完善防治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5)肥料处理制度有机肥是养猪业重要的副产品,对于发展种植业有重要价值。当饲养规模较大时,就应当建立肥料处理制度,包括肥料的处理方式、肥料分配、肥料供应合同等有关的内容。

(二)饲养技术管理

1.种公猪饲养管理关键技术

(1)种公猪在养猪生产中的作用

种公猪生产的特点是以提供高质量的精液为目的的,其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母猪的受胎率、产仔数,而且影响仔猪和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对猪场的经济效益有重大影响。俗话说:“公猪好,好一坡;母猪好,好一窝。冶也就是说,公猪可影响一群母猪的生殖和后代的生产性能。在常年自然交配情况下,1头成年公猪可负担20~30头母猪的配种任务,每年可繁殖400~600头仔猪。若用人工授精技术,则1头公猪每年可负担200~300头母猪的配种任务,可繁殖几千头仔猪。所以就整个猪群而言,种公猪的影响比种母猪要大。因此,种公猪的选择、饲养管理,对提高公猪的精液品质,提高母猪的配种受胎率,进而提高猪场的养猪生产水平,获得最大经济效益,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2)饲养种公猪的要求

一是种公猪应具有良好的繁殖体况,具有典型的雄性特征。四肢和体躯坚实,不肥不瘦,体姿雄健,前胸发达,腹腔部坚实,后躯丰满,无肢蹄疾患,无遗传缺陷和包皮积尿。二是有旺盛的性欲,配种能力强。三是精液品质符合标准,精子密度大,活力强。因此,种公猪的饲养管理应保证营养、运动和配种利用三者间的平衡协调,以提高精液品质和配种能力。

(3)种公猪的合理饲养

种公猪的营养需要。种公猪的营养水平是影响精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公猪的性欲和精液质量与营养,特别是与蛋白质有密切关系。生产实践中,种公猪的营养常被生产者忽略,要根据公猪的类型、负荷量、圈舍和环境条件等对猪群的营养状况进行评定,必要时对其营养作适当的调整。据报道,种公猪配种期间的日粮粗蛋白质水平不能低于14%,赖氨酸不能低于0.5%,钙不能低于0.95%,磷不能低于0.8%,否则,会使精液品质下降和肢蹄发病率提高。

种公猪的饲养方式。公猪饲养方式应依配种任务的集中和分散而定,猪场采用常年配种时,应采用一贯加强的饲养方式;采用季节配种时,应采用配种季节加强饲养方式。一贯加强的饲养方式主要用于全年配种猪场的公猪、青年公猪和体况较瘦、营养不良的公猪。这是由于全年配种的公猪负担配种任务较大,需要营养较多;青年公猪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机体各种组织还没完全生长发育成熟;体况较瘦、营养不良的公猪需要马上恢复体况。所以,只有一贯地、连续不断地加强饲养,才能使公猪正常参加配种。配种季节加强饲养方式主要用于母猪实行季节性产仔的猪场公猪。实行季节产仔的猪场,其公猪使用的频率较大。因此,参加季节性配种的公猪,应在配种开始前1个月,视公猪的体况,逐步给公猪增加营养,并在配种季节保持较高的日粮营养水平。待配种季节过后,逐步降低营养水平,只供给公猪维持种用体况的营养需要量。

种公猪的饲喂方法。饲养种公猪的目的在于与母猪交配,必须保证公猪有旺盛的性欲和强健的体况,不能过瘦和过胖,尤其是腹部不要下垂和过大。饲喂要定时、定量,配种期日喂3次,非配种期可日喂2次。一般情况下,配种期日喂量2.5~3.0千克,非配种期日喂量控制在2.0~2.5千克,在配种准备期和配种期可加喂鸡蛋。在实际生产中,日喂量的控制还应根据种公猪的年龄和体况灵活掌握,如青年种公猪、体况稍差的种公猪日喂量稍高些,以保持种用体况和精力旺盛为原则。日粮配制时应注意减小日粮体积,不能喂给含有大量粗纤维的饲料,饲料形态以湿拌料为好,但也不要过多加水,料与水的比例为1:(0.3~1),同时保持供给清洁、新鲜饮水。饲喂时应少喂勤添,以提高公猪的食欲,增进消化。饲喂公猪的时间应与配种时间隔开,不要饲喂完马上去配种,也不要配完种马上饲喂,最好要间隔1小时。在炎热的夏季,可适当调整饲喂时间,确保公猪能吃进饲料。

(4)种公猪的管理

要使公猪有良好的精液品质、健壮的体质,保证配种工作的完成,除了供给全面营养和保持合理的使用强度外,还要合理地进行管理。三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协调,缺一不可。在管理方面,除了经常注意保持圈舍清洁、干燥、阳光充足,创造良好环境条件外,还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单圈饲养。种公猪一般以单圈饲养为宜,这样可以减少干扰,保持安静,杜绝互相爬跨和自淫的恶习,有利于保持种公猪的健康和精液品质良好。应特别注意避免不同圈舍内的公猪相遇,以防相互咬伤。

调教。公猪性成熟后,往往出现互相爬跨和自淫现象,严重时会造成公猪生殖器官的损伤,影响其种用价值。青年公猪配种前应进行调教,调教初期应使用发情盛期的小母猪来训练公猪爬跨,调教应固定在不滑、平坦的场地,早晚空腹时进行,每次以10~15分钟为宜。

适当运动。公猪适当运动可提高新陈代谢强度,增强食欲,强健体质,帮助消化,提高精液品质和配种能力。种公猪除在运动场自由运动外,每天还可以进行驱赶运动,一般上下午各1次,每次0.5~1小时,里程约2千米,夏季可在早晚凉爽时进行,冬季在中午运动1次。

刷拭和修蹄。每天定时用刷子刷拭公猪的皮肤,热天可进行淋浴冲洗,可保持皮肤清洁卫生,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皮肤病或外寄生虫病。猪的蹄壳时间长了容易变形,或形成裂缝,造成行动不便或配种时划伤母猪,因此,要注意观察和及时修整猪蹄,对不良的蹄形应定期修剪,以免影响配种和活动。

定期称重。为了掌握种公猪的增重速度和各阶段的健康状况,应进行定期称重,以便根据体重增减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公猪日粮和管理办法。青年种公猪的体重应逐渐增加,但不能过肥;成年种公猪的体重应保持稳定,且保持种用体况。

定期检查精液品质。为了保证精液质量和较强的精子活力,应经常检查公猪的精液品质,以便根据精液质量及时调整公猪日粮及管理和使用方式。青年公猪在配种使用前应检查精液品质,然后再确定能否使用。配种期前10~15天应检查1次,配种期内自然交配公猪每10天应检查1次。

防止公猪打架和其他意外。公猪比较凶猛,遇到不同栏的公猪会互相攻击咬架,轻则受伤,重则死亡,有的失去种用价值。所以,要注意公猪栏的高度,引进国外种猪的栏隔墙高1.3米左右,还要保证猪栏牢固,尤其是栏门,防止公猪跳出栏外进行咬架。一旦发生公猪间咬架,很难将其分开,最好是用木板、床板、钢栅栏等将其互相挡开,追打、轰赶一般无效。

防寒防暑。种公猪最适宜的温度为18~20益。冬季猪舍要防寒保温,以减少饲料的消耗和疾病的发生。夏季高温时要注意防暑降温,高温对种公猪的影响尤为严重,轻者食欲下降、性欲降低,重者精液品质下降,甚至会中暑死亡。平时做到槽内饮水清洁,并保证青绿多汁饲料供给。

适宜的光照。公猪管理中,光照最容易被忽视,光照时间太长和太短都会降低公猪的繁殖性能,适宜的光照时间为每天10小时左右,通常将公猪饲喂于采光良好的圈舍即可满足其对光照的需要。

防止自淫和性兴奋。公猪到了8月龄左右就要开始配种或采精,如不及时利用,则会造成公猪自淫,利用间隔时间过长的公猪也会产生自淫现象。有此现象时,必须加强运动,改善猪栏环境,定期采精和改变猪栏高度。集中饲养的公猪易发生性兴奋,表现为体温不高,食欲减退或停食,兴奋不安,到处走动。此时,必须将其调离原圈,迁到偏僻的地方,并用溴化剂药物治疗。

(5)种公猪的合理利用

配种利用是饲养种公猪的唯一目的。正确利用种公猪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利用不当既缩短猪的利用年限,又提高了种猪培育成本。种公猪合理利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初配年龄和体重。一般以品种、年龄和体重来决定适宜的初配年龄。我国地方猪种性成熟早于国外引进品种和培育品种,初配年龄为8~10月龄、体重达60~70千克,引进品种和培育品种以10~12月龄、体重90~120千克为宜。过早使用会影响种公猪本身的生长发育,缩短公猪的利用年限,但初配年龄或体重过大时,也会引起公猪性功能减退,失去配种能力。

利用强度。种公猪配种强度应以适度为原则,根据种公猪的年龄大小、膘情状况进行安排。一般认为,1岁以内的青年公猪每天配种1次,每周最多5次;1岁以上每天2次,每周8次,成年公猪每天2次,每周12次。应注意保证每周至少让种公猪休息1天。在炎热天气,应适当降低配种强度。

利用年限。种公猪寿命较长,但繁殖寿命有限。青年公猪身体灵活,四肢有力,肢蹄病较少,性欲强,性反射快,精液品质好,公猪2~3岁时是繁殖力最高的时期。老龄公猪体重大且笨重,四肢不灵活常伴有肢蹄疾病,性欲差,性反射慢,精液品质差。因此,对老龄公猪应及时淘汰更新。种公猪利用年限一般为3~4年。

注意事项。配种时间宜安排在吃料前1小时或吃料后2小时进行,应设有公母猪交配的专门场地,要求地面平坦而不打滑;要保持安静,严防其他任何干扰。公猪长期不配种,也要定期进行人工采精,以防其自淫或性功能早衰。

2.空怀母猪饲养管理

(1)空怀母猪的生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