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乌鳢规模养殖关键技术
7578700000013

第13章 成鳢养殖(2)

(4)养殖效果:如果在每亩罗非鱼成鱼池中,放养10—13厘米的乌鳢鱼种40—50尾,到11月底与罗非鱼一起捕捞,乌鳢的体重可达到250—400克,一般亩产乌鳢18千克。

(2)在罗非鱼的繁殖池搭养乌鳢在广东、广西,用于繁殖的罗非鱼亲本,于4月底投放鱼池。7月底投放乌鳢种,规格为10厘米左右,每亩投放60—70尾搭卩11月底起捕,一般亩产乌鳢20—25千克。

3.稻田养殖乌鳢

稻田养殖乌鳢,主养亩产乌鳢150—200千克,套养亩产乌鳢10—20千克,是养殖常规鱼效益的3—5倍。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1)稻田的选择选择通风向阳、洪涝影响小、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田间工程比较规范的稻田。其中鱼凼占田面积的8%—10%,深1.2—1.5米,用砖、石等材料建成牢固永久性鱼凼。主沟与鱼凼相通,宽1—1.2米,深0.5米,面积占田面积的3%—5%,形状依田块形状而定,可挖成“丁”“井”字等形状。稻田按农技要求起垄栽秧主形成鱼凼、主沟、支沟配套,确保鱼在田中自由畅通活动。田埂加固加高到0.8—1米,或用旧网片圈栏。进出水口用两层拦鱼设施牢固拦置,防止乌鳢跳跃或钻洞逃逸。鱼凼移植水葫芦或水生蔬菜主面积不超过鱼凼面积的20%,为乌鳢提供隐藏场所。

(2)鱼种投放选择规格整齐,无病无伤,体质健壮,经过驯化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隔年乌鳢鱼种或当年乌鳢鱼种。隔年鱼种规格为倍—150克,当年鱼种规格为10厘米左右。2—3月份,水温15°C左右,放养隔年鱼种。主养稻田亩放300—350尾,再套养规格为1倍—250克草鱼、鲤鱼鱼种10—15尾。套养稻田,常规鱼按常规密度放养,规格比乌鳢鱼种大5%以上。每亩套养乌鳢鱼种20—30尾,栽秧前放的隔年鱼种先圈养的鱼凼中,待栽秧20天后,秧苗5更奸时放入大田饲养。隔年鱼种也可在栽秧20天后投放稻田,以免活动力强的乌鳢翻倒嫩稻秧。当年10厘米左右的乌鳢种一般在5月中旬后投放,主养稻田亩放400—尾0尾,套养稻田亩放30—50尾。

(3)投饲管理乌鳢经过驯食,能很好摄食人工配合料。

农村养殖,应因地制宜广辟饲料源,动物饲料可用小型绞肉机绞成肉糜,按60%比例,与35%的植物饲料制成粉,及3%植物油,与2%鱼用微量元素预混料,用少量熟淀粉糊制成团状投喂。也可按40%新鲜动物料和60%大口鲶专用粉料喂养,效果亦佳。用密网或篾席在鱼凼水面下30—50厘米处设置饵料台,面积1—2平方米,日投饵率按鱼体重6%—10%比例投喂,每日投喂2—3次。应根据气温、水温、天气、鱼吃食等情况灵活决定投喂次数和饲料量用—9月三个月中,天气好,水温高,鱼吃食旺,日投饵率可按鱼体重的10%,每日喂3次。套养稻田以常规饲养管理为主,不必投乌鳢料,但田中要放人繁殖力强的鲤鱼、鲫鱼、罗非鱼或野杂鱼,不断为乌鳢繁殖饵料鱼。稻田施肥和施药按常规进行,每日早晚巡田,尤其是雷阵雨、洪水天气,乌鳢特别活跃,要常检查堤埂及拦鱼设施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应防止乌鳢逃跑。

(二)池塘集约化养殖乌鳢

集约化养殖乌鳢在浙江、广东、山东等地推广比较普遍,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突破了亩5000千克(万斤)大关。

1.养殖前的准备工作

(1)养殖设施土池、石砌池、土质底的鳗鱼养殖池等都可以利用来养殖乌鳢,高密度养殖乌鳢要求池深2—2.5米,水深1.5—2米,塘埂顶面要高于水面50厘米以上。要求宜小不宜大,一般在1亩左右,最大不超过1.5亩。池塘小,有利于生产管理和各生产环节的实施,有利于加速生长。另一方面,乌鳢集约化养殖,产量高,供需方数量上容易吻合等。在池塘的进水口和排水口做好严密的防逃设施。池塘四周用竹篱笆或鱼网围拦,防止乌鳢跳上堤岸逃跑。在池塘的四周种上水草,宽度在0.8—1米,一般水草面积不超过水面的20%—25%。四周种水草不仅可以作为乌鳢隐蔽、捕食的场所,且高温时具遮阴与调节水质作用,同时对乌鳢成鱼有防止跳上岸的作用。如果没有现成的池塘,可以利用沟渠、库湾捕低洼地等修建鱼池养殖。

(2)池塘清整在养殖前必须适时做好池塘的清整工作。一般在养殖前15—20天,每亩用生石灰11—150千克作一次彻底消毒,曝晒1周后进水,进水10天后放养鱼种。原来已养过乌鳢的池塘必须把乌鳢捕尽,防止乌鳢埋于底泥中。方法是在消毒前先用铁耙将底泥办一遍,把乌鳢捉尽,以免影响本年鱼种的成活率。

(3)养殖乌鳢的水源河水、湖水、地下井水、溪流水均可养殖乌鳢。地下井水最好经过曝气再使用。水质要求中性或弱碱性。酸性土质地区,水的pH值一般在6—6.5,可施用生石灰调节成中性或弱碱性。山区水库附近或有地下喷泉等地区可用微流水养殖,效果更好。

2.养殖技术

(1)鱼种放养

(1)鱼种规格的选择:浙江养殖乌鳢成鱼一般选择10厘米以上的隔年鱼种,最好是16—20厘米的鱼种。大规格鱼种的活动、摄食能力强,对环境适应强,不易被残食,成活率高。而10厘米左右的鱼种,一般放养后还需经1—2次的分养,而6—10厘米的鱼种需经3—4次分养。当放人成鱼池后,由于池塘面积大,分养工作比较困难,所以应尽量选用大规格鱼种。如无大规格鱼种,根据浙江萧山的经验,应将小规格鱼种先投人小池或鱼池中网箱内培育一阶段,经过几次分养,规格达到16—20厘米后再放人大池养殖,这样效果比较好,成活率高。华中地区养殖乌鳢多数投放体长4—6厘米以上的当年鱼种或10—20厘米的隔年乌鳢鱼种(即春季鱼种)。南方养殖斑鳢一般投放全长3—6厘米的夏花鱼种。

鱼种选择除了规格大小和规格整齐之外,还要注意鱼种质量。优质鱼种的标准是体质健壮,体表色泽鲜艳,鱗片完整,活动正常自如。有病、有伤、畸形等鱼种不要放养。

(2)放养密度:合理密度是高产丰收的关键,根据放养时鱼种的规格、饵料的供应情况、水深、水质等综合考虑确定。浙江省萧山市经过10年乌鳢集约化养殖实践总结出:当水深在1.7—1.8米,饵料供应充足,水质一般,微碱性,一般鱼种体长6—8厘米,每平方米投放鱼种15尾;体长10—12厘米,每平方米投放13.5尾;体长14—16厘米,每平方米投放12尾;体长18—20厘米,每平方米投放10—10.5尾。饵料供应不足,水深较浅,水质较差或水源供应不方便等,适当降低放养密度。华中地区养殖乌鳢,每亩放3—5厘米的鱼种5000—8000尾,或10—15厘米的鱼种3000—5000尾,或27厘米鱼种500—600尾。广东单养斑鳢,用3—5厘米的当年夏花,每平方米投放10—13尾。江西水泥池养殖月鳢,每平方米投放4—5厘米的当年鱼种20—40尾。此外还可少量投放鲢鱼、鳙鱼、鲤鱼的老口鱼种,以控制池塘水质。

(3)鱼种放养时间:鱼种最好是当地生产的。当年鱼种6—8月放养;1冬龄鱼种在3—4月放养。下半年移动鱼种时最好在停食越冬前进行,即在摄食期间,具体是在冬月,让鱼种移动之后仍有摄食恢复阶段。若冬季停食后移动,鱼种很容易受伤。特别是经过长途运输的鱼种,来年开春以后,很容易暴发水霉病和烂头病,死亡率高,损失大。下池前必须经过严格消毒,一般用2%—3%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后放养。

华中一带,当年的乌鳢种,在5—6月放养;隔年的乌鳢种,在3—4月放养。两广地区投放当年斑鳢苗种,放养时间为5—8月,一般在5—6月。江西养殖月鳢,在5月底至6月养。

(2)饲养管理

(1)饲料种类:单养乌鳢的饲料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野生小杂鱼为主的新鲜动物饲料,另一种是以鱼粉为主的人工配合饲料。

A.新鲜动物饲料。乌鳢成鱼用的新鲜动物饲料以野生小杂鱼、小虾为主。淡水鱼中有餐条、麦穗鱼、棒花鱼、小鲫鱼等;海洋中的各种小杂鱼小、带鱼、青(黄)鲇等。根据生产饲养统计,淡水鱼的料肉比是4.2—4.5死卩4.2—4.5千克淡水鱼可养出1千克乌鳢,其差距在于野杂鱼的品种上。海水鱼的料肉比是5.5—6。有的地区亦采用畜禽屠宰的下脚料、蚯蚓、蝇蛆等,甚至杂鱼干浸泡后投喂,效果显然不如鲜鱼好。应用新鲜杂鱼投喂时要注意保鲜,特别是海洋小杂鱼,在内地通过速冻、长途运输,鲜度不易保住;或存放保鲜不好,已经开始腐烂,结果造成乌鳢发生肠炎病和出血病等。可以在乌鳢专养池投放一些自繁能力较强的野杂鱼及鲫鱼、鲤鱼、罗非鱼,让其自然繁殖,供乌鳢摄食。有的养殖场在乌鳢养殖池离水面不高的位置上吊1只诱虫灯,引诱昆虫,利用昆虫的向光性群集到灯下,落人水中,成了乌鳢的饵料。以上两种方法只能作为养殖乌鳢补充饲料,在生产实践中有一定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