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特色南瓜
7566800000009

第9章 特色南瓜病虫害的防治(3)

榆药剂防治:首先要做好田间监测,可以定期作田间调查,发现每3片叶子有1头幼虫或蛹,或180片叶中有25头幼虫或蛹,就是施药时期。掌握准确的防治适期,及时用药,是经济有效的方法。

常用药剂有1.8%阿维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1%灭虫灵乳油2000倍液,40%绿菜宝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5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1000倍液,或25%杀虫双水剂600倍液。幼虫有早晚爬到叶面上活动的习性,傍晚和早上打药效果好。

4.蚜虫

蚜虫又称蜜虫、油虫、腻虫、蚁虫、油汗等,是蔬菜生产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重的一种害虫,也是最难防治的害虫之一。

(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5~2.6毫米,分有翅和无翅两种类型。体色因种类不同和季节变化,有黄色、黄绿色、灰绿色、墨绿色、红褐色等类型。头部较小,腹部较大,呈椭圆球状。

(2)发生规律在露地南瓜上,一年有2个发生高峰期,即5~6月和9~10月,平均气温在23~27益、相对湿度在75%~85%时,繁殖最快,危害最重。由保护地面积逐年扩大,保护地内温度及湿度条件又适合蚜虫生存,所以形成保护地到露地,又从露地迁回保护地的周年危害方式。

成蚜和幼蚜群集在植株嫩叶及生长点处,吸食植物汁液,受害部位出现褪绿小点,使叶片卷曲变黄,重者枯萎,造成植株全身失水,营养不良,生长缓慢,甚至枯死。蚜虫还可分泌出一种蜜露,阻碍植株的正常生长,诱发煤污病。更为严重的是蚜虫是多种蔬菜病毒病的传毒媒介,导致病毒病发生,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3)防治技术

清洁田园:在早春杂草萌发之际,喷洒除草剂灭除田间、地边的杂草。南瓜收获后,应及时清除田间的残枝败叶及杂草,深埋或烧掉。

培育无蚜虫壮苗:在育苗期就要采取各种措施,避免受到蚜虫危害。有条件时,可以采用带药定植的方式来防蚜。

盂棚室内灭蚜:在棚室内定植前,每亩先用10%杀瓜蚜烟剂300~350克,或22%敌敌畏烟剂500克,在傍晚时分密闭棚膜进行熏蒸。也可在花盆内盛上锯木屑、稻草等物,再洒上敌敌畏,用几个烧红的煤球点燃,进行熏蒸。每亩棚室需用80%敌敌畏乳油0.25~0.4千克,第2天早上通风,然后再定植。

榆驱避蚜虫:利用银灰色薄膜驱避蚜虫。

地膜覆盖:按铺地膜要求,整好菜地,用银灰膜代替地膜进行覆盖,然后定植。

小拱棚法:可用银灰膜代替普通膜覆盖小拱棚,或在小拱棚上拉银灰膜条。

遮阳网法:可用银灰色遮阳网覆盖。

诱杀法:可用长1米、宽0.2米的纤维板或硬纸板,先涂一层黄色广告色或黄色油漆,待干后再涂一层有黏性的黄色机油,把此板插到田间,高出作物39~60厘米,每亩地插32~34块,每隔7~10天重涂一层机油。

药剂防治:常用的药剂有很多。

有机磷类杀虫剂:可用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5%喹硫磷乳油2000倍液。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可用2.5%功夫乳油3000~5000倍液,或10%天王星乳油3000~4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

复配杀虫剂:可用20%菊·马乳油2000倍液,或25%乐·氰乳油1500倍液,或60%敌·马乳油1000倍液,或21%灭杀毙乳油3000倍液,或40%菊杀乳油2000倍液。

上述药剂,可在蚜虫初发生时喷雾防治,每亩每次喷药液50~75千克,酌情防治2~3次。

5.金针虫

金针虫属鞘翅目叩甲科,成虫叫叩头虫,主要种类有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褐纹金针虫和宽背金针虫4种,其中以前两种分布较广,危害也较重。

(1)形态特征

沟金针虫:卵近椭圆形,乳白色,长约0.7毫米。幼虫体长20~30毫米,宽3~4毫米,体扁平,金黄色,由胸背至第10腹节的背面正中有一细纵沟,尾节背面有近圆形的凹陷,两侧隆起,有3对锯齿状突起。成虫体长14~18毫米,宽4~5毫米,深褐色,全体密生暗褐色细毛,前胸背板呈半球形隆起,宽大长,密布刻点,中央有微细纵沟,后缘角稍向后方突出。蛹细长纺锤形,长19~22毫米,初为淡绿色,后变褐色。

细胸金针虫:卵圆形,乳白色。幼虫体长约23毫米,宽约1.3毫米,圆筒形,淡黄色,有光泽,尾节呈圆锥形,尖端为红褐色小突起,背面近前缘两侧各有褐色圆斑1个,并有4条褐色纵纹。成虫体长8~9毫米,宽约2.5毫米,体暗褐色,密被黑褐色短毛,并有光泽,头胸部黑褐色,前胸背板略带圆形,长大宽,后缘角伸向后方,翅鞘上有9条纵列的点刻。

蛹黄色,长8~9毫米。

(2)发生规律

沟金针虫:大部分地区3年完成1代,以成虫和幼虫在土中越冬,因生活历期较长,幼虫发育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老熟幼虫8月份开始在土壤13~20厘米深处化蛹,蛹期16~20天,9月份羽化,不出土,当年越冬,翌年4月份飞出交尾产卵土中,4月下旬幼虫陆续孵化后,危害植物根部及种子。在幼虫生活期中,每年3月份起上升危害,以春秋季危害最重。夏季高温时或多雨时潜入较深土层。

细胸金针虫:一般2年发生1代。在土中钻动很快,以成虫和幼虫在土下20~40厘米处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成虫开始活动,4月中下旬在10厘米土温平均达15.6益、气温13益左右时,是活动盛期,6月中旬是末期。

成虫昼伏夜出,略具趋光性,对腐烂发酵气味有趋性,常群集在烂草堆下,幼虫较耐低温,危害时间长。本种适生偏碱和潮湿黏重的土壤中,对土壤水分有较强的适应性,春雨多的年份幼虫危害加重。

(3)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秋季深耕细耙,夏季翻耕曝晒,产卵和化蛹期中耕除草,将卵或蛹翻至土表曝晒致死。对细胸金针虫在田边畦埂堆放杂草(加入少量杀虫剂),可诱引成虫潜入,翌日在草堆下捕捉。

物理防治:沟金针虫成虫有趋光性,可在地边安装黑光灯,下设一个大型漏斗,坐入纱笼中,将成虫引进杀死。

金针虫成虫对糖醋液有较强趋性,可配制成红糖5份、醋20份、水80份的糖醋液放入容器中,晚上放置田间,早上盖起来。

盂化学防治:调查测报虫口密度,在春季种瓜前,金针虫越冬后上升到表土10厘米左右时,挖土调查,每块地取2~4个点,每点挖土0.25平方米,10厘米深,用筛子筛土,检查金针虫幼虫数量,每平方米有3~5头时,即应用药剂防治。

药剂拌种: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硫磷乳油,或50%对硫磷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等,按药.水.种子=1.100.1000拌种,或用瓜类种衣剂1.50.600包种。在暗处将种子放在塑料布上,撒上药水拌和均匀,拌后闷2~3小时,干后播种。

毒土:用50%辛硫磷乳油,或25%对硫磷胶囊缓释剂,或40%甲基异硫磷乳油等药,按药.水.细土为1.50.200的比例拌匀后,在种瓜或移栽时施入穴中。或用3%甲基异硫磷颗粒剂拌入细土,撒入穴中。对大田作物,可在耕地时用5%辛硫磷颗粒剂,或3%甲基异硫磷颗粒剂,每亩2~3千克,拌细土撒入地面,翻耕入土,或顺垄撒施。

灌药:用50%辛硫磷1000倍液灌苗床后再播种。

以上药剂还可兼治其他地下害虫,如蝼蛄、蛴螬等。

6.瓜绢螟

幼龄幼虫在叶背啃食叶肉,呈灰白斑,3龄后吐丝将叶或嫩梢缀合,匿居其中取食,致使叶片穿孔或缺刻,严重时仅留叶脉。幼虫常蛀入瓜内,影响产量和质量。

(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1毫米,翅展25毫米,头、胸黑色,腹部白色,但第1、7、8节黑色,末端具黄褐色毛丛。前、后翅白色透明,略带紫色,前翅前缘和外缘、后翅外缘呈黑色宽带。卵扁平,椭圆形,淡黄色,表面有网纹。末龄幼虫体长23~26毫米,头部、前胸背板淡褐色,胸腹部草绿色,亚背线呈2条较宽的乳白色纵带,气门黑色。蛹长约14毫米,深褐色,头部光整尖瘦,翅端达第6腹节。

(2)发生规律在广东年发生6代,以老熟幼虫或蛹在枯叶或表土越冬,翌年4月底羽化,5月幼虫危害,7~9月发生数量多,世代重叠,危害严重,11月后进入越冬期。成虫夜间活动,稍有趋光性,雌蛾产卵叶背,散产或几粒在一起,每头雌螟可产300~400粒。卵期5~7天,幼虫期9~16天共4龄,蛹期6~9天,成虫寿命6~14天。

(3)防治技术提倡采用防虫网防治瓜绢螟兼治黄守瓜,及时清理瓜地,消灭藏匿枯藤落叶中的虫蛹。提倡用螟黄赤眼蜂防治瓜绢螟。此外在幼虫发生初期,及时摘除卷叶,置天敌保护器中,使寄生蜂等天敌飞回瓜田中。近些年瓜绢螟在南方周而复始不断发生,菜农用药不当,致瓜绢螟对常用农药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应引起注意。药剂防治掌握在种群主体处在1~3龄时,喷洒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5%杀虫双水剂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5%氯氰菊酯(阿锐克)乳油1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1%阿维菌素(农哈哈)乳油2000倍液,或6%烟百素2000倍液。

7.红蜘蛛

(1)形态特征形如蜘蛛,体型较小,体色红色。红蜘蛛以成螨和若螨危害植株。叶片受害后形成枯黄色至红色细斑,严重时全株叶片干枯,植株早衰落叶,结瓜期缩短。一般先危害植株下部叶片,然后逐渐向上蔓延。

(2)发生规律红蜘蛛每年发生10~20代,北方地区以雌螨在土缝中越冬,温室中可长期进行取食活动和繁殖。每个雌螨可产卵50~110粒,卵多产在叶片背面。温度在10益以上即可繁殖,而卵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5益时卵期为13天,20益时为6天,24益时为3~4天,29益时只需2~3天。

红蜘蛛为孤雌生殖,最适生育温度为25~30益,最低温度为7.7益,相对湿度超过70%时不利繁殖,所以常在高温干旱时发生严重。

(3)防治技术

栽培措施:合理灌水,避免过干。

药剂防治:要在发生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药剂可用73%克螨特1000倍液,或25%灭螨锰1200倍液,或20%复方浏阳霉素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3次左右。喷药的重点是植株上部,尤其是幼嫩的叶背和嫩茎,对田间发病重的地方加大喷药量。

8.南瓜实蝇

(1)形态特征成虫、幼虫均可危害。成虫危害是用产卵管刺入幼瓜表皮内产卵,使瓜表皮受到伤害,在刺伤处常常出现白色的胶状物,并下陷、畸形,果实变硬、变苦。幼虫孵化后即在瓜内蛀食危害,瓜受害的部分初期变黄、发软,后期全部腐烂、发臭,并脱落。

南瓜实蝇属双翅目实蝇科。成虫体长11~12毫米,翅展16~17毫米,体黄褐色,有金属光泽,小盾片黄色,前翅透明,亚前缘脉、翅尖和臀脉有暗色斑纹,腹部第2节和第3节背面各有一个黑色横纹,其中第3节横纹与第3节至尾端中间的黑色纵纹形成“T”字形,在“T”字形纹两侧各有黑色短横纹2个。卵细长,长径约1毫米,乳白色,一端尖细,且略向内弯曲。幼虫蛆形,乳白色,老熟时体长10~12毫米,头端尖细,仅有1对黑色口钩。蛹体长6~7毫米,黄褐色,尾端有2个小突起,突起间有一黑点。

(2)发生规律在我国,南瓜实蝇主要发生在南方,一年发生3~4代,以蛹在土中越冬,但在冬季温暖的晴天偶尔可见成虫。第1代发生在4~5月,危害早南瓜;第2代发生在6~7月,主要危害冬瓜及南瓜;第3代发生在8~9月,危害冬瓜及秋南瓜,其中以第1代和第2代危害严重。

成虫一般在上午羽化,白天活动,对糖醋有趋性。飞翔力强,以晴天上午9~11时和下午5~7时最为活跃,此时交尾产卵最盛。成虫多产卵在幼瓜的基部,产卵孔处常流出白色胶状物质,将其封住。在一个瓜上可见到几个产卵孔,每一孔有几粒到数十粒卵,卵期一般4天左右。幼虫孵化后即在瓜上危害,严重时一个瓜上有数头或数十头幼虫。有时瓜内卵粒未孵化,但成虫刺伤处凹陷,使瓜畸形,俗称“缩骨”。老熟幼虫善弹跳,多数个体在化蛹前从瓜中钻出,弹跳落地,入土化蛹,一般在土深2~5厘米处化蛹。在盛夏季节蛹期约为3天。成虫寿命长短与取食的食物有关,在蜜源植物丰富时长达25天以上,而在不给食的条件下维持2~7天。

(3)防治技术

毒饵诱杀:利用醋液发酵物质引诱成虫。如用醋3份,水100份,加少许敌百虫,或用香蕉皮或杂粮糊等也可。

将配好的毒饵直接涂瓜棚上或涂在纸片上挂棚下,可诱杀大量成虫。

清理田园:及时摘除病叶,并集中处理;若有烂瓜落地,应在地面喷洒杀虫剂,防止蛹羽化。

盂保护幼瓜:在成虫发生盛期前将幼瓜套袋,避免成虫产卵。

榆药剂防治: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或灭杀毙6000倍液喷雾。

9.温室白粉虱

温室白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俗称小白虫、小白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