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内心强大的秘密
7529400000022

第22章 内心强大就该这样(1)

1输得起才能赢得起

失败并不可怕,要想提高成功的几率,惟一的办法就是把失败的几率提高两倍。

——本·沙哈尔

教训是失败所能给人的最大收获,失败是成功之母,经验也正是由之积累而来。只要我们面对失败时耐心地去总结,不断地去找出改进的方法,就会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有职业和人生的经验,而且越来越少地犯不必要的错误。

我们应该这样想,将每一个困难与挫折,都都当做是生活中必然,就当是我们必然要摔的跟头,所以我们不必太过惊慌或难过,只要心里牢牢记得小时候那种不怕跌倒的勇敢精神,鼓励自己站起来,拍拍灰尘,然后继续前进,或许下一步,我们就能踏着沉稳的步伐,朝着人生的新目标前进。

一次,有一家公司在公开招聘管理人员,前来应聘的人很多,有一位名叫沈琳的年轻人也参加了应试。不久,应聘结果就公布了,沈琳不在录取范围内。得到这一消息后,她深感绝望,觉得也许自己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了,顿起轻生之念,幸亏抢救及时,她才自杀未遂。此时公司派人送来通知,原来她被录取了,她的考试成绩名列第二,因当时计算机出了故障,所以统计时出了差错。然而,当公司领导得知沈琳因未被录用而自杀时又决定将他解聘。其理由是,连这样小小的打击都经受不起的人,又怎么能在今后艰苦曲折的奋斗之路上建功立业呢?由此可见心理素质对一个人来说是何等重要!

人生在世,谁都希望有所成就,但追求成就的同时必然要经历挫折与失败。尤其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今天,机会增多,风险也随之增多,失败的概率也随之增加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破害怕失败的枷锁,用一颗平常心和足够的耐心来接受和面对失败。不愿面对失败的人,永远都是失败的,敢于面对失败的人,即使最后失败了,也仍然是胜利的,因为他懂得如何对待挫折。应该知道,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没有办法尽如我们心意的。同时,我们个人的力量,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不要把这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变成我们的困扰,学会把它们当成人生道路上必须要跨越的沟沟坎坎。

用美国投资家贺希哈的话说:“不要问我能赢多少,而是问我能输得起多少。”只有输得起的人,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贺希哈也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了我们这一点。

贺希哈17岁的时候,就开始自己开创事业。他第一次赚大钱取得小小成功的时候,也是他第一次得到教训的时候。那时候,他一共只有255美元。在股票的场外市场做一名掮客。

不到一年,他就发了第一次财,赚取了168万美元。他为自己买了第一套像样的衣服,在长岛买了一幢房子。然后,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休战期的到来,贺希哈想要借机一展拳脚,他趁着随着和平而来的大减价,顽固地买下了隆雷卡瓦那钢铁公司,结果却受到了欺骗,最后输的只剩下了4000美元。但他没有灰心,也没有被失败打倒,相反他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毕竟还没有输光,而且这一次,他还学到了深刻的教训,那就是:“除非你了解内情,否则,绝对不要买大减价的东西。”

后来,贺希哈放弃证券的场外交易,去做未列入证券交易所买卖的股票生意。开始,他和别人合资经营,一年以后,他开设了自己的贺希哈证券公司。接着,贺希哈做了股票掮客的经纪人,每个月可以赚到20万美元的利润。

1936年是贺希哈最冒险,也是最赚钱的一年。在那个淘金热的年代,有一家一家普莱史顿金矿开采公司,这家公司在一次火灾中焚毁了全部设备,损失严重,资金严重短缺,股票也跟着下跌,跌到不值5美分,已没有能力再进行开采。有一个叫道格拉斯·雷德的地质学家,知道贺希哈是个思维敏捷的人,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他。贺希哈听了以后,拿出2.5万美元做试采计划,不到几个月,黄金就挖到了——仅离原来的矿坑25英尺。这座金矿,每年给贺希哈带来250万美元的净利润。

贺希哈一路走来,风风雨雨,有成功也有失败,但贺希哈懂得认输,输得起,所以才赢得彻底。有的人认为认输很难做到,其实,认输之所以难做到,是因为它看起来就是承认失败。但是在我们所受的教育里,强者是不认输的。所以我们常被一些高昂而英雄的光彩词语所激励,以不屈不挠、坚定不移的精神和意志坚持到底,永不言悔。

是的,人需要百折不回的意志和勇气。但是,奋斗的内涵不仅仅是英雄不言败、不屈不挠和坚定不移,还包括修正目标、调校方位。在死胡同走到底的并不是英雄,死不认输只会毁掉自己。这种人连自己的心结都没有胜过,怎么可能成为强者,成为英雄?

人生其实就像一场赌局,没有人永远都是赢家,也没有人永远都是输家。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经得起大风浪,只有在惊涛骇浪中,才能练就具有顽强抵抗力的生命力,才能认清自我,从头再来。生活中,我们往往敬佩那些从不幸中站起来的人,因为他们有宽阔的心境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像一位失败者曾说的“难道有永远的失败吗?不!我宁可1000次跌倒,1001次爬起来,也不向失败低一次头”。我相信抱有这种想法的人一定不会永远与失败相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有位记者前去德国柏林采访,他发现战败的德国市民在残败的窗台上种养着一盆盆鲜花,他不胜感慨:这个民族受到如此重创,心里还充满了希望,真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当然,更令我们感到震撼的是米契尔。如果你在46岁的时候,遭遇一场惨烈的机车意外事故,在事故中被烧的面目全非,不成人形,而又在4年后遭受一次意外坠机事故,导致腰部以下全部瘫痪,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面对上帝如此的对待方式,你会怎么办呢?你还会幻想自己会变成百万富翁亦或是洋洋得意的新郎官及成功的企业家?或者你能想象自己会去泛舟、玩跳伞、在政坛角逐一席之地吗?即使是我们正常人,都未必觉得自己可以,但这些米契尔全做到了,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经历了两次可怕的意外事故后,他的脸因植皮而变成一块彩色板,手指没有了,双腿特别细小,无法行动,只能瘫在轮椅上。那次机车意外事故,把他身上65%以上的皮肤都烧坏了,面目模糊,看着让人觉得恐怖,手脚也变成了肉球,为此他动了16次手术。手术后,他无法拿起叉子.无法拨电话,也无法一个人上厕所,但以前曾是海军陆战队队员的米契尔从不认为他被打败了。面对镜子中难以辨认的自己,他想到某位哲人曾经说:“相信你能,你就能!”,“问题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你如何面对它。”他说:“我完全可以掌握我自己的人生之舟,我可以选择把目前的状况看成是倒退或是一个起点。”

我们的生命来到世间更多地是为了承受挫折,而不是享受幸福。唯有那些经得起风雨吹打的人,才能够成为最后的赢家。唯有输得起,才能够赢得起。倘若我们连一点小小的挫折都无法面对,那么又如何能够走向一个又一个辉煌呢?

周星驰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做一名电影演员。然而现实与梦想之间的距离似乎很遥远,他只能让自己一点点地靠近。周星驰在电影剧组的第一个工作是杂役,干些诸如帮人买早点、洗杯子之类的事情,根本没有机会参加演出。

就这样过了3年之后,周星驰才有机会饰演一些仅有几句台词或根本就没有台词的小角色,如果我们现在再仔细回顾那部曾轰动一时的古装武打连续剧《射雕英雄传》,就会在里面找到他的影子:一个只在画面上闪现了几秒钟的无名侍卫,最后以死亡结束了他匆匆的亮相。但也仅此而已,在那个注重帅哥美女的荧幕上,没有导演看重他。

这让他感到很失落,于是他决定转行做主持人,主要是主持儿童节目,一做就是4年,没想到他独特的主持风格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但是一个契机又让他的演员梦复活,当时却有记者写了一篇《周星驰只适合做儿童节目主持人》的报道,讽刺他只会做只会胡搞乱闹逗小孩子,根本没有演电影的天赋。这篇报道深深刺激了周星驰,他把报道贴在墙头,时刻提醒和勉励自己一定要演一部像样的电影。于是周星驰重新走上了跑龙套的道路,虽仍要忍受他人的冷眼与呼来唤去,仍是演出那些一闪而过的小角色,但他紧紧抓住每次出演的机会,拼尽全力展示最独特的自己。一年之后,也就是1987年,他才真正意义上参演了第一部剧集《生命之旅》,虽然差不多还是跑龙套,但是终于有了自己表演发挥的空间。从此,他开始用一个小人物的敬业与坚持演绎着自己的人生传奇。

经历过这样的磨练,经历过在最底层的挣扎,拍完50多部喜剧作品之后,周星驰成为大众心目中的喜剧之王。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他的影片年年入选十大票房,他成为香港片酬最高的演员之一。好莱坞翻拍他的电影,意大利举办周星驰电影周向他致敬,他独创的“无厘头”表演风格,成为香港甚至全世界通俗文化重要一部分。

在央视专访节目中周星驰不无自嘲地回忆了走过的路程:“有些人说我最辛酸的经历是扮演《射雕英雄传》里面一个被人打死的小兵,但是我记得这好像不是,还有更小的角色,剧名至今也不清楚,只知道应该不是现代的,因为穿古装。一大帮人,我站在后面,镜头只拍到帽子与后脑勺。那种感觉对我来说相当重要,因为这使我对小人物的百情百味刻骨铭心。”

其实人生的历程就是这样,充满了荣耀与失落,梦想与挫折,奇迹与艰辛。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大明星,但即使是扮演再普通的小角色,也要用心把他演得最出色。试想想,如果当初他一味地沉湎于失败之中,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又怎么会有今天的成就呢?

2懂得尊重他人

不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

——席勒

尊重他人,犹如一缕暖风,一泓清泉,犹如一剂给人以力量的神奇良药,它能够催人奋进,成为密切人际关系的黏合剂。它常常与真诚、赞赏、友爱相伴。我们应该尊重成功者,表达对他们的成就的恭贺、赞美;也应该尊重失败者,表达他们同样的付出,给予他们自己的鼓励和安慰。懂得尊重,就会有成功后的继续奋进,也会有失败后的东山再起。

关心别人、尊重别人需要具备高尚的情操和磊落的胸怀。当你用诚挚的心灵使对方在情感上感到温暖、愉悦,在精神上得到充实和满足,你就会体验到一种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你就会拥有许多的朋友,并获得最终的成功。

有一天,一位做生意的有钱人闲来无事在大街上散步,没走几步,就看见前面有一个衣衫破烂的卖铅笔的人正满脸堆笑地向他走来,看着他,眼神里充满了期待与渴望。这位富商看到他,心里不禁有些同情,怜悯之情油然而生,就毫不犹豫地将一元钱丢进卖铅笔的人的怀中,就缓步走开了。他以为他这样做就很好了,总能听到一句感谢的话吧,于是回头那位卖铅笔的人,想从他那里得到哪怕是一个感激的颜色,没想到看时正遇上卖铅笔人那毫不领情的眼神,他才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就连忙返回,很抱歉地对卖铅笔的人说:“对不起,我刚才给完钱忘了拿笔,希望你不要介意,现在回来取一下。”说着便从笔筒里取出几支铅笔,最后又说:“我们都是商人,都不能做赔钱的买卖。你有东西要卖,而且上面有标价,我照价付给了你钱,我也要拿走我买的东西。”这件事富商并没有放在心上,他只是觉得对任何人都应该尊重,不管他自己是否需要。

几个月过后,富商出席一个商业活动,作为公众人物,有很多人需要应酬。快到中午用餐时,他身边的人终于散开了,没有那么多了,这时一位穿着整齐的年轻人迎上前来,用充满感激的目光注视着他。富商感到很纳闷,但一时也想不起来这人是谁,此时年轻人说话了:“您早就不记得我了吧?我也是才知道您的名字,但不管您是一个名人还是一个普通人,我永远忘不了您。我是数月前那个卖铅笔的人,当时您的举动给了我足够的尊严。在此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像个乞丐,一个卖铅笔的乞丐,每天只是给人陪笑脸,但没有人会尊重我。因为很多的人都只给我钱,并没有拿走一件商品,他们都认为我是一个乞讨者,直到您走过来并告诉我,说我是一个商人为止。您虽然拿走了一元钱的商品,但去尊重了我,让我重新找回自尊。您的话使我重新树立了自信,我立志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商人,今天我做到了。谢谢您!”

没想到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竟使得一个处境窘迫的人重新树立了自信心,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刘墉说过:“帮助人,但给予对方最高的尊重。这是助人的艺术,也是仁爱的情操。”只要一个人的内心是和善的,心灵是美好的,他一定是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而且一个人只有懂得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养成尊重别人的习惯,才能拥有良好的“环境”,从而成就大业!

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懂得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为人品质。

在一人体解剖课上,一群刚入学的大学生在教授的引领下,来到一具新鲜的人体标本前。标本是一位刚去世的老人,他临终前留下遗嘱,自愿把遗体捐给医学院,虽然他的子女中有人持反对意见,但老人的态度很坚决,最后他们只好顺从了老人的意愿。

老人的遗体是放在一具玻璃制的实验器材中,当玻璃盖被轻轻掀开,老教授拿着手术刀的手忽然停住了,他对学生们说:“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向这位陌生的逝者默哀3分钟吧!”学生们愣了一下,随后不约而同地摘下头上的帽子和围巾。

3分钟后,老教授说:“虽然这具标本是其本人自愿捐献的,但我们毕竟损伤了他的躯体,所以我们要向他表示歉意!”学生们静静地听着,这一堂解剖课让他们得到了两次人生的洗礼:一次是那具纯洁的标本让他们产生的敬意,一次是老教授因为尊重一具遗体而让他们产生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