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重返故园
时至此刻,终于可以自我确诊,我这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已对划婕产生了不该产生的感情。这让我非常痛苦,因为我比谁都更清楚,这是一种毫无结果甚至只有苦果的情感,我有一个幸福得不能再幸福、美满得不能再美满的家庭,而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无疑会沾污乃至毁掉这个家庭所拥有的一切。可我又觉得,自己实在难以割舍对划婕的这份身不由己、情不自禁且日益刻骨铭心的感情。唉,这是一份多么奇特、多么古怪而又猝不及防的情感啊,不知来于何时,出于何处,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直至侵入我的血肉,浸入我的灵魂,再也驱之不掉。更可怕的是,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无论课上还是课下,无论梦里还是梦外,这种魔一般的情感始终如影相随地追逐着我,全天候地萦绕着我,让我片刻不得消停。私下里,我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试图控制自己的情绪,迫使自己不去想划婕,但越是这样越是徒劳,越是更加渴望见到她,渴望跟她呆在一块儿。极度无耐时,我曾慨叹,既生妻,何生划婕,甚至还不止一次地自骂,骂自己卑鄙、无耻、无聊,不是个好东西,不要老脸,但无论怎样,都无济于事,都不能阻止这种思她想她的如潮般的情感。说实在的,在我心目中,此时的划婕恰如妻的位置。我理智、冷静地分析了这种怪念头产生的根源,觉得皆是由于划婕长得太像妻了。我惊讶地发现,她俩不仅在容貌上酷似,就连言行举止、神态性格都极其相像。这样,随着与她接触次数的增多和了解的深入,逐渐模糊了与妻的界线,以致在思想上出现了可怕的幻觉,不自觉地把她当成了妻子。
说实话,这种感觉以前从未有过。自与妻昔日相识、相爱后,十几年来,我从未对别的女性有过任何想法,产生过任何感觉。多年来,我换过好几份工作,走过好几家单位,也碰见过许多不错的女孩儿,尤其是进入那家在当地声名显赫的机关后,遇到的更多。之后,甚至在全国、全省的各种会议上也领教过一些曾对我产生兴趣并借机发起一轮轮攻势的她们,但我从未为其所动。在我水平如镜的心海上,妻纯洁得如一朵蓝色的小浪,宝贵得似一缕金色的晨光,迷人得像一束火红的玫瑰。我自认为,妻是这个世界上最美、最好、我最爱的女人。我曾不止一次跟人讲,我与妻从相识相爱到结婚,其间几经波折,几经磨难,走到一起颇为不易。我们爱得真切,爱得纯洁,爱得神圣,我们的爱可以经得起任何考验。然而,在划婕面前,我多年的执著与固守竟一下子轰然倒塌。我痛苦地感到,自己正越来越愧对所拥有的这份爱情,越来越愧对依然深爱着我的妻子。我的良心在不时自责,我的神经在不时隐隐作痛。有时,我无奈自问,划婕为什么偏要像我妻子?她像谁不好,非要像我妻子!像我妻子那样具有令人心醉的美!受此思想支配,不久,我竟与室友爆发了“谁美一争”的论战。我说:“在北区,划婕是最美的,她身段苗条,体态丰盈,尤其是那张灿若鲜花的脸、脉脉含情的眼睛以及羞涩时千娇百媚的神情,使别的女孩无不黯然失色。”而室友们却说,划婕不错是不错,但充其量只算中等的中等。为这话,我气得跟他们吹胡子、瞪眼睛,大吵大嚷了好几顿,还意犹未尽,还不解恨。不过,每次事后却又后悔不迭,不是为不该因划婕跟他们叫板,而是觉得不值得与之较真,一帮有眼无珠的娃娃们,配得上我这高雅之人与之理论吗?!另外,也想自己这么大的人了,值得如此冲动吗?唉,我是多么的不理智啊!十几年的工作磨砺使我在做人、做事、做工作上日渐成熟,但在情感问题上却仍幼稚如故,真是荒唐至极、可笑至极!
气温在“五一”之后不久,开始急剧飙升,将春末夏初遍落于校园的杨花柳絮很快风干,并腾得满天都是。置身其间,我忽然觉得,自己对划婕的这种感觉与此似有异曲同工之处。于是,可笑的事情发生了,虽明明知道无聊、无味、无趣,却又身不由己地去一次次重蹈覆辙。一天下午,行走于校园里的我,在不远不近的距离与划婕打了个照面。我非常轻易地发现了这个美丽姑娘与往日的不同之处,那就是她清秀的面容上多了一副看上去文质彬彬但与其脸型明显不符的近视眼镜。瞬时,一个想法在我脑里形成了。一回宿舍,我就立即拿起手机,给她发了一条短信:你怎么戴眼镜了?遮住了90%的美!第二天,再次见到她时,她的那副不受我喜欢的眼镜竟意外地不见了。不见了,真的不见了!她竟如此在意我的看法!不仅此天不见了,从此,我再也没有见到戴眼镜的划婕。眼镜消失了,但她脸上似乎又多了几分神秘的、别有意味的笑容。
受此鼓励,接下来,我又干了一件却不止一次的可笑事情。在校园里,只要遇到划婕,无论有多远,都想方设法往她跟前一凑,以引起她的注意,并博得她平静、和蔼与魅力无比的一笑,听到她甜美悦耳的一声招呼:宁枫哪去呀?或宁枫上课去呀!迎面相遇时,还好说,上前一步就能如愿。平行而行时,问题也不大,兜个小圈子就可以OK。但最难且可笑的是,走在她身后非常远的地方。因为,我不得不在她全然不知的情况下,想办法迂回到不被她发现的前面,然后再转过身子,与她相对而行。如此,很快,就能创造一次出其不意的邂逅,看到她脸上瞬间浮现的灿烂的惊喜。一次,与我一起学习时,划婕说她最近一段时间心里恍恍惚惚,不知所想,丢三拉四的,什么都记不住。她边说话,边用晶莹剔透的红指甲轻敲着桌面。其实,我的心里也何尝不是如此,只是我不能说。我觉得,我思想深处的某种东西似乎已处于一种难解难分的胶着,甚至是浑沌状态,作怪得我连东西南北都不好辨了。清醒时,我不由得担心,我已坠入一张危险而无形的巨网中,无法脱身。就在此时,老家来电话了,是那个与我维系着不足藕断丝连联系的单位打来的。我明白,工作上的仅有的那件事情可以解决了。
接到电话的第二天,我得以重返故园,暂时离开了这个既让我害怕又使我向往的校园。
工作上的事情非常烦人,本想不谈,但又实在无法绕开,要说就得刨老根,从一九九七年说起。这一年,我所供职的楼台市面粉厂进一步延续了一九九六年的颓势,效益愈加下滑,光景更加不气。受此影响,职工工资一降再降,福利一减再减,但即便如此,企业仍困难重重,处境维艰,到四五月份,每人每月连可怜的一两百元生活费都领不到了。掌门人刘厂长号召大家稳定情绪,咬紧牙关,与企业共渡难关。但谁都知道,这个难关是再也渡不过去了,厂子的命运将彻底完蛋。前几年,在粮价大涨的声势中,经销商靠大量囤积面粉发了大财,但我们这家面粉生产企业却并未从中获利多少,原因是,早在涨价之初,厂里就倾库促销,清空了所有的面粉。之后,粮价大涨,面粉价格也随之大涨,刘厂长和职工们都后悔卖得太早了,不然,厂里准会获得成倍成倍的利润,职工们的工资奖金也会发好多好多。面对多年来极其罕见的来势汹汹的涨声,厂里大举借贷,高价购回大批原料小麦,然后开足马力,开始加班加点昼夜生产,准备乘着粮价高企这趟快车,大赚特赚一把。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此时,国家的调控政策如利剑一般,稳、准、狠地砍了下来。整个粮食市场,从原料小麦到成品面粉,价格开始直线下跌,一日一价。跌到厂里生产出的面粉一分不赚亏本销售,还跌跌不休。厂里开了几次会,决定等等再说,或许粮价还会再涨上去。但这一等不要紧,粮价跌得更厉害了,一直跌到了涨价前的行情才基本趋稳。紧接着,国家出台了更加严厉的调控政策,从上到下都痛下决心平抑粮价。这下可坏了,面粉厂再也等不到希望了,一时间,全厂上下人心慌慌,被悲观失望的情绪笼罩得暗无天日。面粉不同于原料,保质期不是很长,存放久了,就会结块变质,无法食用,就得销毁。存着不行,但卖出去就意味着血本无归,企业破产倒闭,职工下岗回家。不卖是等死,卖是找死。年底,银行开始催贷,职工的奖金、福利也不得不发。厂里开了几次会,决定先销售一部分,以解燃眉之急,余货等年后再说。年后说到就到,粮价仍然没有如愿回暖,可天气却一天天转暖,暖得库存的面粉越来越难以保存,眼看都无法再存了。最后,在一九九七年一季度末,厂里不得不忍痛销光了所有面粉,同时也赔光了全部家底。从此,光景一落千丈,仿如雪上加霜,。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灭顶之灾,一贯乐观且点子奇多的刘厂长也没辙了,大会小会上,一次次地号召职工集思广益,群策群谋,从厂子的实际出发,大胆想、大胆提一些有助于企业起死回生的好思路和好项目。但大家整天呆在厂里,思想被束缚在四堵高墙之内,对外面的情况几近一无所知,哪里还有什么好想法、好主意。要说了解一些外界信息,也都是些消极、负面消息,如今天这个厂子倒闭了,明天那个厂子要关门了,后天某地方的职工要集体上访了。一直以来,大家对面粉厂能在周围企业的一片倒声中巍然屹立心存优越,也十分佩服刘厂长的人品与能力,觉得他头脑聪明、能说会道、为人正直、身先士卒、严于律己、宽待职工,是面粉厂不可替代的擎天之柱,都说有他在,厂子无论如何是走不到倒闭这一步的。大家都自豪地逢人便说,面粉厂是个可靠的避风港,是个最安全的保险箱,可以经得起任何风险和风浪,但想不到一夜之间,居然会走上穷途末路。
对我而言,虽提不出让厂子扭转困境的好办法,但几年来却真切地目睹了厂子走到这一步的根本原因。长期以来,厂里既舍不得在职工教育培训上投资,更舍不得在更新设备、引进技术和调整经营项目、拓宽增收渠道上花钱,就连了解市场变化和产品价格波动的行业报刊都订得极少。企业闭关自守,关起门来搞经营,如一头只顾低头拉车不懂抬头看路的老牛,职工们不是一群聋子、哑子,就是一群骑在瞎马上的盲人。众人一个个稀里糊涂,对行业发展趋势、产品价格走势、市场变化形势都麻木不仁,一无所知。一年十二个月,企业生产时断时续,满打满算也不过三个月,其余九个月干什么?不是闲坐在一起聊天、打扑克、下象棋、打台球,就是聚在会议室里开会学习,听教师出身的刘厂长讲课。要说刘厂长有才,那绝对不是吹,可谓系统内外众口皆碑,不仅肚里东西奇多,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且还口才极好,那张嘴只要愿意打开,连续讲上五个小时都绝不重复一句。刘厂长召集职工们学习时,一般以念报为主,但厂里那几份报纸很不经念,根本吃不住一日几个小时的轰轰碾压。没报可“碾”时,刘厂长开始发挥其首屈一指、无可比拟的特长,给职工们讲起了国学,远到诸子经典,中到唐诗宋词,近到现代文学。不讲这些时,就纵论天下大事,什么鸦片战争、百年风云、东欧剧变、波黑战火、北京申奥、三峡上马,等等。谈起这些东西来,刘厂长简直是口若悬河,如数家珍,但唯一闭口不谈或鲜谈的是,如何把这宝贵的八九个月利用起来,筹划一些与粮食生产相近的项目,为避免面粉厂日后走向不测提前准备几个可供及时启动的预案。
职工们什么都不懂,呆子似的,刘厂长讲什么就听什么,一个个不是温水之蛙,就是井底之蛙,全然不知这看似风平浪静的生活早已暗流涌动,这四平八稳的独木舟正面临着沉没的风险。就连我这个一贯爱学习的读书人,所看的书刊,几乎大都来于妻从单位找来的那些过期或即将过期的被视为废品的无用东西。不要说书报了,就连不时给刘厂长写材料用的稿纸,都是妻从她单位领来的。上面赫然印着的“玉水县煤炭集运站稿纸”标识,让刘厂长直皱眉头,好几次还不好意思地说,宁枫,别用这种稿纸,这——这。我嘴里虽连连称是,心里却不由得犯嘀咕,不用这种稿纸,用什么稿纸呀?总不能让我自掏腰包出去买吧!妻找来的那些书报,如一扇扇窗口,虽时关时启,但却让我一天天地感受到了表面上歌舞升平、形势大好的面粉厂即将面临的危机和走向深渊的必然。但在面粉厂这个世外桃源的盛世中,我一个远离决策圈的门外汉绝不可能去说一半句有违大好形势的话,更不可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建议,因为刘厂长一贯对兄弟单位今天搞这个、明天搞那个这种一哄而起、乱象丛生的多种经营活动不以为然。几年前,在楼台市粮食系统,最先受到市场冲击的当数基层粮站,粮站在粮价刚刚放开之后就摸不着北了,为了生存,被市场逼得最先搞起了多种经营,有的开石料厂,有的建轧钢厂,有的搞起了车队跑运输,有的捣鼓起了养殖业,但搞来搞去,几乎没有一家盈了利,而面粉厂却在刘厂长的正确领导和运作下,紧抓面粉生产经营不放松,闯过了一个个急流险滩,虽不能实现超常规、跨跃式发展,却也一枝独秀地活了下来。
万没想到,粮价过山车式的波动轻而易举地将被称为粮食系统东方不败的面粉厂逼上了悬崖峭壁。当这一天真正来临之时,全厂上下竟无一人相信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事实,都说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是不是刘厂长为了对职工进行危机意识教育,故意如此渲染?直至事情真相大白,大家才一个个慌了神。但慌来慌去,也想不出什么好主意。大家想不出,作为一厂之长的刘厂长就得自己想,于是,他亲自带队,领着职工们外出参观、考察、调研,忙活了整整一周。回来之后,刘厂长雷厉风行、当即拍板,决定发展养殖业,以养猪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先行先试,等条件成熟了,再增加些鸡、鸭、羊等其它项目。之所以选择养猪,是因为养猪业投资少、见效快、技术含量低,属短平快和大众化项目,便于操作,适合每个职工做,而且,从近年来兄弟单位所搞的五花八门的经营项目来看,这个行当相对来说亏损较少,成功的例子倒不在少数。一般情况下,只要功夫下到了,辛苦用到了,成功的把握还是蛮大的。很快,在厂区东边的空地上,一周之内就建起了大批齐齐整整的猪舍。为鼓舞斗志,增强职工们的养猪信心,刘厂长还大搞精神激励,亲自编写了一些同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宣传口号,让我用红油漆涂在了猪舍的内外墙上。外墙涂的是“发展养猪,转化粮食,增值增效,走出困境”,气氛比较庄重,严肃,属书面语;内墙则涂了一些非常有趣、生动、活泼的顺口溜,如“猪娃是宝宝,精心饲养好”,“出力流汗我不怕,就盼猪娃快长大”,“喜看猪娃肥又大,细思辛苦没白下”,等等。但有了这些振奋人心的激励口号,职工们的情绪也并未随之出现相应的高涨,纵观全厂上下,人心依然涣散,士气依然低落,消极言论仍然甚嚣尘上,只是苦于想不出一个比养猪更好的养家糊口之法,也只能跟着刘厂长的节奏往下走了。
养猪的前期,是需要大量投入的,所谓投资少,是相对于其它项目而言的。投身养猪的职工一个个倾其所有,拿出了多年的老存折,有的养殖大户甚至还找人借钱,托人贷款,筹得大笔资金,投在了养猪业上,将其作为脱贫致富的唯一门路。与大量投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项目的前期又看不到任何收入。这样一折腾,职工们的穷光景只能每况愈下,一个个皆如孔乙己——愈过愈穷,弄到将要午饭的地步了。与众人大干快上养殖业不同的是,我既没有响应,又没有参与其中,一来因为家在外地,经常回家,回家之后就没法喂猪,二来觉得跑这么大老远来市里上班,为的是谋个好前途,但最终却养了猪,与其在这里养猪还不如回家跟父母一起养呢。再说,让妻单位人知道,她千辛万苦嫁给一个猪倌,岂不遭笑。妻的想法跟我一致,她也不赞称我养猪。但不养猪收入从哪里来,厂子要么不开支,即便开也开不了几个钱,还常常一拖就是好多时日。应该说,刘厂长这人相当仁义,对我和另外三两个不适合养猪的职工也给了一番力所能及的照顾,即分给我们每人三间猪舍,让我们把猪舍租给那些养猪数量多、超出厂子所提供数量的养殖户,挣个租金。可惜的是,租金要待年底养殖户卖了猪、赚了钱之后才能拿到,实在是远水解不了近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