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响孩子一生的外国艺术名作
7464400000066

第66章 阿尔卡迪的牧人/法国 普桑

《阿尔卡迪的牧人》油画。121厘米×85厘米。创作于1638年—1639年。现藏法国巴黎罗浮宫博物馆。

普桑(1594—1665),17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古典主义画家,也是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法国画家。他出生于法国诺曼底地区的一个小城维莱,父亲是一个有贵族血统的退伍军人。普桑从小就热爱绘画艺术,他酷爱绘画达到了入迷的程度,几乎把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来画画。尽管一开始父母就极力反对他的爱好,但是他从来就没有改变过他的志向。

1612年,康登瓦林接受了为教堂画祭坛画的任务来到了维莱,他大力肯定和夸奖普桑的艺术资质和学习精神,并建议普桑到外面去发展。普桑接受了这个直接影响他艺术道路的建议,偷偷地离别了父母,跟随康登瓦林到了巴黎。

经由康登瓦林的推荐,普桑先后在著名的肖像画家斐迪南·埃利亚和时尚画家乔治·拉勒曼等人的画室学习。1624年春他到了罗马,沉醉于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艺术遗产的悉心研究,并常临摹古代石棺上的浮雕,同时对文艺复兴大师们的作品也十分崇敬。由于他在罗马不断获得艺术成就,1640年,他被路易十三召回国担任宫廷画师。不过他在宫里的生活并不愉快,1642年,他又回到了意大利,并且定居罗马。他的主要作品还有《花神的庆典》《诗人的灵感》《萨宾妇女被劫》《酒神节日》《屠杀婴儿》和《洪水》等。

普桑被人称为“画家中的哲人”,他有一句名言,大意是只要对生命进行沉思,才能在遭受打击时巍然不倒。《阿尔卡迪的牧人》可以说是以这句话为主题的形象的表现。阿尔卡迪是希腊神话传说里生命永恒的、幸福的土地,画面中间却有座石砌的古墓,墓碑上的拉丁文是死者自白似的留言:“我也曾经生活在阿尔卡迪。”三个牧人正在辨认和思索着这句话,他们不同的神态反映出了他们不同的想法。左边穿土红色袍子的牧人随意地靠在古墓上,他一个人在静静地沉思:生命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中间的那一位穿蓝袍的牧人半跪在地上,他用他的手指触摸着墓碑上的文字,他想的是:难道生命就是这样的吗?右边的一位牧人转过头来,指着墓碑上的文字向站在他旁边的智慧女神询问:生命是这样的吗?智慧女神身穿红色的亮袍、蓝色的底衣,对于第三个牧人的询问她没有回答,她只是把她的手放到他的肩上,睿智的目光把沉思投向了大地。

整个情节就是由墓碑上的文字而引起的关于生命与死亡的思考,但画面上没有悲凉、孤独、凄惨、恐惧和忧伤,而是在一片意大利式的宁静风景中展开,人物沉浸在理智的沉思中,有一种崇高的神秘感,在单纯、静穆的气氛中向往着宁静的乐土和不朽的生命。

这幅作品构图平衡,布局严格,变化对比和谐适当,渗透着金色阳光和清新空气的画面上,具有高尚气质的人和静谧庄严的风景高度协调统一并透露出一种深沉的忧郁。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普桑的画既是现实的也是理想的。现实在他的画中得到了理想的升华,理想在他的画中被赋予了真实而完美的形象。音乐的节奏与格式,田园诗一般的情调与意境,德行和智慧统一的人物,在他的画中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使他的作品既有古典主义的严肃和崇高,又不乏浪漫主义的理想和激情。

我越老越渴望大显身手,并且也许会达到更接近艺术的完美。

大自然以自己的创作慷慨地给予的才能,有时在这里,有时在那里出现。它们在各种人和各个地方出现,所以从来不应该只向一个人学习。所以这些才能的集合,应该是学习的目标和艺术的顶点。

对德行和智慧的沉思,借助这两者,人在命运受打击时能够始终是刚毅和坚定不移的。

见仁见智

《阿尔卡迪的牧人》一画,不仅是普桑艺术生涯中的一个分水岭,而且在法国美术史上也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在这幅画中,类似于《萨宾妇女被劫》,对人们激烈运动瞬间的描绘消失了,出场的只有几个人,动作也很平静。一种严肃永恒的精神洋溢于画面之中。

(高阶秀尔《看名画的眼睛》)

普桑不仅是具有惊人创造精神的伟大艺术家,也是具有真知灼见的艺术理论家。他不仅给后世留下了大量精美宏壮的艺术作品,也给后世留下来许多独到的宝贵思想财富。

(赵海江《文艺复兴的艺术大师》)

普桑绘画的主要特点是他和宫廷内的古典主义画家不同,他不是歌颂帝王将相而是讴歌大自然和完美的人性,作品主要取材于神话、历史、宗教和文学故事。他的绘画是“思”的绘画,罗丹把他叫做“生命的窥视者”。他把理性看作是最高原则,他思考着人类的命运,企图以良知、信心战胜罪恶、狡诈和盲目的悲观。他并不想描绘现实,认为现实是丑恶的。也有人把他看作是巴洛克画家,这显然是不对的,在前期他有些作品带有一定的近似巴洛克美术的特色。不过,这种特色与其说来自巴洛克倒不如说来自威尼斯画派。从主流上看,普桑崇拜的不是宗教而是自然神。他和巴洛克画家主要区别在于:他强调的是理性而不是激情,他强调的是朴素、庄重而不是华丽与夸张。他提倡的是一种永恒、和谐、理性、宁静的古典艺术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