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响孩子一生的外国艺术名作
7464400000036

第36章 拉奥孔/希腊 阿基桑得罗斯等

《拉奥孔》大理石。高178厘米。创作于约1世纪初期。作者是罗得岛的雕塑家阿基桑得罗斯与他的儿子波利多罗斯、阿塔诺多罗斯。现藏梵蒂冈美术馆。

希腊化时期的第三个美术中心是在罗得岛上。该岛在希腊化时代正好处在希腊与小亚细亚的居中位置,公元前3世纪初,它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港口与运输重地,艺术也相当繁荣。

岛上的富人常常招聘许多雕刻家来为他们的豪华建筑制作雕像。该岛在文艺繁荣时期曾拥有一百多个巨大的雕像,可惜这些巨型雕像都被毁于公元前227年的一次大地震中了。大理石雕塑群像《拉奥孔》便是在罗得岛发现的。

由雅典娜诸神庇护的希腊军与特洛伊人进行了长达十年的特洛伊战争,虽然有雅典娜等神的支持,但特洛伊城仍然久攻不下。最后希腊人想出了一个计策:他们用木头做了一匹巨大的马,放在特洛伊城外,全体希腊将士都假装撤退,乘船隐蔽到特洛伊城附近的海湾里,奥德赛率领众英雄事先藏入马肚中,特洛伊人以为希腊人果真撤回希腊本土去了,就打开了城门。他们看见城门外留下一匹巨大的木马,以为这是用来献给女神雅典娜的,于是就想把它拖进城里来。特洛伊城阿波罗神庙里的老祭司拉奥孔知道后,却警告特洛伊人不要把这匹木马拉进城内,以免中计。这位祭司的警告触怒了雅典娜和众神,因为,他们是默许了希腊人毁灭特洛伊城的,而拉奥孔却违背了他们的意志。

知道这个消息后,雅典娜大为生气,于是便派遣两条巨蛇,命令它们把拉奥孔父子三人缠死。这是一个人与神冲突的悲剧,作为祭司,预告灾难的来临是他的责任,但他违背了“天意”,因而遭到了神的惩罚。

《拉奥孔》所表现的,就是拉奥孔父子在巨蛇的缠绕下痛苦挣扎的情景。令人触目惊心的,是这组雕像展示与极力渲染的悲剧气氛。

以拉奥孔痛苦挣扎的扭曲形体为中心,在他的两侧配置了比他小了许多的同样处在痛苦挣扎状态中的儿子的形体。这三个独立的、错落不一的形体组合成了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作者巧妙地利用了蛇柔软的形体,回环往复地在水平方向伸展,以及在这一伸展中形成的一个纠缠的圆环,把垂直方向的三个人物,从形体上有机地联合在一起,在造成形式美感的同时,也强化了悲剧的意味。那一个个纠缠的圆环,如同镣铐一样牢固地控制着拉奥孔和他的儿子,形象地展示出他们被众神所控制的命运。

与古典时期那些单纯、明朗、和谐、宁静的雕像不同,《拉奥孔》不再追求表现的节制,不再只去关注理想的美的形态,痛苦、死亡、悲剧的激情在这里获得了充分的展示和宣泄。

见仁见智

拉奥孔面孔所表现的苦痛并不如人们根据这苦痛的强度所应期待的表情那么激烈。

(莱辛《拉奥孔》)

雕刻家要在既定的身体苦痛的情况之下表现出最高度的美。身体苦痛的情况之下的激烈的形体扭曲和最高度的美是不相容的,所以他不得不把身体的苦痛冲淡,把哀号化为轻微的叹息。这并非因为哀号就显示出心灵不高贵,而是因为哀号会使面孔扭曲,令人恶心。

(莱辛《拉奥孔》)

《拉奥孔》被发现于1504年,是最早出土的古希腊巨型雕像,因此,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在经历了近一千年的宗教神学统治后,发现古人通过艺术对生命发出的赞美,连伟大的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米开朗琪罗也赞叹《拉奥孔》“完美得不可思议”。18世纪的美学家莱辛专门为它写下了著名的美学论文《拉奥孔》。

《拉奥孔》的美学意义是不能否定的,《拉奥孔》虽未向观众表达更多的内心语言,但仍是一尊源于生活的美的典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