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重生之谜梦
7462000000019

第19章 开足马力奔钱去

林凡现在已经基本习惯了被当猴子参观的现实。秋收已经过去了。村民们闲了下来,无所事事的村民们忙完了手头的活,总是喜欢来村里的小学瞧热闹。一个才五周岁的小毛孩居然成了从五岁到十一二岁孩子的孩子王,这事在村民的眼里很是邪乎。村里大大小小的娃娃被林凡收拾的服服帖帖。以前不做作业的,现在回到家也会乖乖的做完作业。

村民哪知道小孩子们的想法,不是他们不想反抗,实际是被林凡武力镇压了。说道林凡的武力,不能不提起村里的杜家。紧靠学校的杜家是这个小村庄的外来户之一,迁到这里来只有几代人。杜家一直保留着男儿习武的传统,纵使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杜家的男人还保留着每天练拳两个时辰的传统。村里跟林凡父亲林柱年龄相差不大的一辈,基本都跟着杜家人练过拳脚。

这个时代,国家兴修水利很大一部分都是靠人力。村里人把国家安排的清淤任务形象的称为“上河”。上河是一个生产队,一个乡甚至一个县的人们组织在一起。俗话说,人多是非多。在上河的过程中,村里人不可避免的要与邻近村里,乡里甚至县里的打交道。公平总是相对而言的,没有人喜欢多挖一铁锨土,于是总会冲突不断。村民们解决矛盾的办法往往很直接,大家习惯拳头大的说了算。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宗族社会,俩人的斗殴很快就会演变成一个家庭,一个小队,一个村子的集体行为。上河卖的就是力气,来清淤的除了伙夫战斗力差点,其他人都不会差到哪去。可是,小凡村的老少爷们愣是没有吃过一次亏。最有名的就是在黄河南的一次清淤中,小凡村的村民凭借一个村子四十多个棒小伙,打败了临乡三个村子一百多人。按照父亲林柱的说法,那就是打出了威风,打出了名气。乡亲们战斗力爆缸与大部分都多多少少的练过杜家传授的杜家拳密不可分。

很不幸的是,杜家长字辈唯一的男人,在那场让小凡庄彻底扬名的战役里被铁楸偷袭遗憾的去世了,没有留下后代。当年是个棒小伙就能单手拔出小树的杜家到了今天,居然只剩下了两个七十多岁的老爷子杜立章和杜立德。林凡前世曾听说过杜家拳,重生后从两岁就缠着俩位老爷子。时间久了,杜立章老爷子很是喜欢上人小鬼大的林凡。在把林凡收为干孙之后,不顾杜立德老爷子的反对,传授给林凡完整的杜家拳法。

杜立德老爷子在林凡坚持锻炼了两年后,也不得不承认林凡是个练拳的好苗子。于是杜立德老爷子放下了心结,用比杜立章老爷子十倍有余的狠劲训练林凡。林凡吃够了苦,也练就了不俗的拳法,与两个十几岁的孩子对阵也游刃有余。村里的孩子不会乖乖听话的,经过林凡大大小小三次镇压终于认识到林凡的拳头比自己的硬,于是都老老实实的当起了好学生。

自从林凡当上了小老师,村里调皮捣蛋的小孩很快就不见了。一个月后四处闲逛的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也被家长塞到了村里的学校。乡亲们很高兴,乡里的学校也停课了,自己村里不用交任何费用就能上学,怎么能不来呢。当然老农民也有狡猾的一面。虽然一到三年级的小娃娃们在林凡的教鞭下成绩飞涨,村民们还是在王老师的带领下对林凡进行了一次考察,考察的结果很是让大家满意。

村民们对于林凡这个小家伙当上老师的好奇却一直没有减少。于是大人们闲下来总会溜达着去村里的小学转转。懂风水的马老先生说林凡是紫微星转世,五百年才会出现一次。按照小凡村的风水,早该出现不世奇才了。村里人不懂老先生的理论,不过在私下里也会说林凡这娃的知识一准是从娘胎里带来的。

来学校的人多了,村里的大小事情就会被村民们迅速的分享。村民们很快就注意到了冒烟的举动,他居然要开公司。王老虎和冒烟兄弟俩是村里公认的精明人,村民们的热情一下高涨了。有的说冒烟想钱想疯了,有个破磨坊不知道自己吃几碗饭了。有的说冒烟没疯,是去市里受了刺激。还有人说,冒烟受了林凡的指点。

沸沸扬扬的传言没有吓到冒烟。在冒烟看来,有钱就是大爷。林凡对此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不过对于家人和冒烟等人的行动给予了巨大的肯定。在得到刘老爷子包销路的承诺后,一行人很快行动起来。

资金是绕不开的难题,在经过紧张的考察之后,面对建厂需要的资金连林三爷都皱起了眉头。林凡从没想到弄成一个小小的面粉厂居然都这样困难。建厂的土地经过和其他村民的协调,首先得到了解决。建厂的费用以及买设备的费用成了大家的心病。马老爷子甚至打起了退堂鼓。

刘老爷子出面了,只是一个电话就解决了在几家人眼里如王屋一样的难题。林凡不知道大人们在冒烟家的小屋里谈了什么,不过最后还是接过了刘老爷子弄来的二十万块钱。

有了钱之后,大人们更忙碌了。

王老虎冒着被处分的危险,强行打破了小凡村存在多年的小队结构。在乡领导的不满和怀疑中写下了保证书的几家人成立了村里的第六个小队。新成立的第六小队包含了林凡、赵宝田(赵大肥)、马鸣、吕爱军、冒烟、杜立德、杜立章、王老师、王老虎甚至马老先生几家。

林三爷和几位年纪大的老爷子村西新置换的土地里当起了监工。兴建面粉厂的厂房的主力是村里大大小小的泥瓦匠。大工一天五块,小工一天三块。村里的男人人基本都会一手瓦灰抹房的功夫,平时村里盖房子总是找邻居帮忙。总感觉不太现实的村民们抱着就当是帮忙的态度,拿着自己的工具建起了厂房。第一天天黑下来的时候,手里多了几张崭新的钞票。来的人更多了,厂房建的更快了。

在刘老爷子的带领下,林柱几人在省会泉城看到了心仪的设备。对方公司在看到货款的第一时间就安排人员送货上门。

钱很见底了,小凡庄面粉厂也在一片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正式成立了。营业执照上清清楚楚的写着企业性质为集体企业。用来加工的第一批原材料是几家囤里的粮食。产品是简简单单的面粉和玉米面。销路还只是在刘老爷子的保证中。不过厂子总算建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