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清虚集
7438300000014

第14章 一件清代道教的重要史料

一件清代道教的重要史料——清康熙年间天师府照票抄件在江西崇义县发现

最近,我在参加香港中文大学举行的“宗教与中国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时,获悉一件清代道教的重要史料被发现。

发现人是江西赣州博物馆副研究员刘劲峰先生。刘劲峰自1994年起在从事“赣南宗族社会与道教文化”的课题研究时,先后在宁都、石城、安远、上犹、崇义、兴国、会昌等7个县中的12个不同类型的乡村进行了艰苦的田野调查。刘劲峰的研究成果《赣南宗族社会与道教文化研究》一书近日已经在香港出版。

据该书的《崇义上堡的民间道教文化》一文介绍,刘劲峰在崇义县上堡乡调查时,从上垅坛的掌坛道士罗栖东手上看到了一份樟溪坛传承下来的抄件。全文如下:

天师府知事厅为给帖清教以杜邪巫事。奉袭封番侯嗣汉五十四代天师真人府牌委前事,内开照得本府钦奉敕命,掌理天下道教,毋以不法邪巫假冒名色,混淆正教,蒙已咨明礼部通行严禁在案。方今日久法弛,而阳奉阴违者实繁有徒。前本府祀岳经过地方查访,知楚俗相习成风,以致正邪莫辨。本府职守攸关,是以委员给贴为凭。除咨移湖南布政使司转行各郡州县一体查禁外,等因本所奉委员前来湖南各邑清查教典,给牒传度,以禁邪巫。今临桂阳县查得濠头漳溪康生,职名康胜一郎,据称永遵正教,查无过犯,应留宣行道教,除经取册给帖申缴外,理合给照为凭。嗣后谨守道规,永扬正化,所有邪巫既往不咎,着即改业别途,毋许混教,致于法纲。若行奸计,假托正教名色冒领照票,以为护身给付,但本厅耿洁自矢,密察最深,谅难掩耳,断不乱授。此辈自后册结为名,凡无照票之人即系邪巫,如敢仍前演邪煽惑人心,祸害地方,许尔等呈禀省司诸法究惩。稽查教典,执此禀验,以别正邪。须至照票者,右照给付康生执照。

康熙四十三年二月十九日给,桂字第三十七号

据刘劲峰介绍,上堡乡在江西省崇义县西部的边缘,是古代江西通往湖南的重要通道之一。高山逶迤,森林密布,群山占全乡面积的85%以上。乡民大多是明代正德以后,从广东、湖南和本县其他乡镇迁来的客家人后裔,一般居住在山间盆地上。因此,他们长期处于与外界隔绝的状态。由于历史和地缘文化的影响,巫道之风在当地十分盛行。上堡乡的人口目前有11688人,道士有二十多人。据说,历史上道士数量很多,清代末年大约有近百人。上堡乡的主要道坛是“上垅坛”,现在上垅坛的坛主是罗栖东。

罗栖东,祖籍广东乳源县。出生九个月时,罗栖东随母亲改嫁到湖南桂东县集龙乡,七八岁时随外祖父生活,外祖父刘周臣是个道士,道号刘远三郎。罗栖东自13岁起就随外祖父学道行道,并拜舅舅刘善政(道号刘运五郎)为口教师公。1946年,罗栖东20岁时,在湖南汝城县濠头乡漳溪村的漳溪坛传度仪式上,受箓为“大幡师”。后来,漳溪坛由于无人主持,罗栖东就成为坛主。其后,罗栖东一边行道,一边还曾为中共湘赣游击队从事地下工作。1949年以后,罗栖东返回江西崇义县上堡乡,同时建“上垅坛”。罗栖东回乡以后曾从事基层行政工作,直至六十年代以后,才逐渐恢复行道,自1981年起又恢复收徒。罗栖东手上保存有上述天师府于康熙年间给付的照票,说明由罗栖东继承的道坛在清代初年颇具影响,并且得到官方和天师府的正式承认。现在罗栖东的道坛还有道士9人。尽管罗栖东的照票是一份抄件,但是从照票的传承经历、照票的文字语言,当地道士的评价,可以相信,这份照票是真实的,无虚假的可能。

从这份新发现的康熙年间的天师府照票,我们对清代道教的历史可以有以下几点认识:

1.清代的道教与朝廷的关系一般认为是逐渐疏远,康熙时期重全真而轻正一。但是这个照票说明,直到康熙晚期,天师府仍然在行使朝廷赋予的职能,祭祀五岳,掌管天下道教事,与清朝廷的礼部有着密切的联系。

2.天师府的“掌管天下道教事”的职能,过去一般都认为是奉皇命举行斋醮道场、代行祭祀山川、任命中下层道官、处理道派纠纷、为著名道观颁行匾额等等。但是这个照票说明,天师府还有奉皇命配合官府,调查正邪,区别正邪,保护正信,杜绝邪巫的职能。

3.天师府的内部管理机构,历代志书记载甚少。但是这份照票说明天师府设有知事厅。由知事厅处理掌管天下道教事务,包括颁发此类照票。知事,是主管事务的意思,原来是地方长官的名称,约起于宋时。明清之际,县级长官称为知县。宋代时,佛教中掌管事务的僧职也称知事,即住持。天师府的知事厅,当是处理天下道教事务的机构的名称。由知事厅同礼部以及各地郡州县联络,处理查禁邪巫之事。

4.道士的受箓,原来以为只是由天师府举行。这份照票的保存历史说明,清代被天师府承认的著名道坛也可以向散居道士颁箓,由道坛住持向受箓道士颁发道号。其道箓和道号也带有明显的地域色彩。